國產紀錄片傳播策略研究
時間:2022-09-23 09:03:49
導語:國產紀錄片傳播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紀實類人文紀錄片不斷引起傳播熱潮,《人生第一次》播出以來,在主流平臺和網絡平臺持續傳播,無數人產生情感共鳴,并對此話題展開廣泛討論,最終引發觀看熱潮,該紀錄片的持續熱議體現了共情傳播的重要價值。文章通過對該作品的進一步剖析,探究其傳播策略,探索國產紀錄片傳播的更多可能性。
關鍵詞:受眾;共情;紀錄片;傳播策略
共情(empathy),也被譯為同理心、同感、移情等,最早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引入心理學領域。共情指的是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他人感受,從而達到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不僅包括自我與他者形成共情的能力,也包括喚醒他者潛在共情的能力,這種喚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信息交流過程中互動的感染力。《人生第一次》是由央視網出品,央視網視頻中心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制作推出的12集系列人文紀錄片,通過拍攝記錄中國人從出生、上學、長大,接著當兵、工作、結婚、進城、買房,再到相守、退休、養老、告別的12個人生重要節點,展現出一幅完整的中國人人生圖鑒。紀錄片拍攝團隊以中國人共通的生命軌跡為主題,激發了無數觀眾的情感共鳴,進而使受眾產生積極共情心理,使得作品熱度不斷發酵,產生“二次傳播”,引發了觀看熱潮。自開播以來,《人生第一次》在各大網絡平臺引發極大關注,微博平臺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10.3億,是2020年開年以來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紀錄片之一,bilibili視頻網站評分更是高達9.8分,12期節目全網播放總量已超過4億,美蘭德藍鷹指數單日紀錄片融合傳播指數榜位列第一。本文基于受眾共情的視角,以《人生第一次》為研究范本,嘗試探究中國紀錄片的共情傳播發展路徑,進一步彰顯共情傳播的重要價值,以此推動國產紀錄片傳播的更多可能性。
1情感連接,精準切入
情感共情指的是對他人情感狀態產生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并自發與他人的情緒產生共鳴?!度松谝淮巍穼崿F了作品在不同人群之間的良好互動與傳播,這離不開共同的情感體驗。《人生第一次》用鏡頭記錄真實質樸的瞬間,截取了12個平凡的“第一次”,而這些第一次正是我們曾經經歷過、正在經歷著、未來也會經歷的人生不同階段,時間上如同一個完美的圓,形成生老病死的人生回環,以點概面,精準描繪出中國人最普通的生存哲學;空間上,坐標落在醫院、學校、軍隊、養老院、城市、鄉鎮等不同時空,從各方位涵蓋了千萬普通人的一生;取材上,關注普通人的情感,記錄真實又日常的生活,把平淡、溫情的人生娓娓道來;拍攝上,對準每一個具體而微的個人,突出不同人物鮮活而立體的形象,著重描摹拍攝對象的情感變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真實,貼近大眾,使受眾對這些人物的情感產生更多的認同感,進而建立受眾與拍攝人物的情感連接,使其共同構成共情對象,在紀錄片營造的氛圍中迅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使紀錄片傳遞的價值觀更易獲得受眾的認可。在紀錄片的前期宣傳上,更是用簡練的標語式文案精準打入受眾的情感記憶點中,前期宣傳海報上選取了12個拍攝對象的背影,兩兩相對,分列兩排,代表了從出生到年老的人生不同時期,宣傳語為“初來乍到,請多關照”,這張海報使受眾產生對生命伊始、人生百態的情感聯想,并且精準傳遞出紀錄片溫情脈脈的基調,簡潔又朗朗上口的文案引發受眾觀看的興趣。紀錄片每一集標題后的副標題也十分引人入勝,“第一聲啼哭之前”“19秒定生死”“忘記我,也沒事”等帶有強烈情感共鳴的短句來自于紀錄片之中,精準概括了每一集的主題內容,使受眾易于產生代入感,進而聯想到相似的人生節點記憶,觸發相像的情感反應。《人生第一次》實現了與受眾的情感連接,并且在價值傳遞上具有正向的激勵效應和心態指向,喚醒了受眾對人生各階段的重要體悟以及相似的人生記憶,精準把握住了目標受眾,觸發了受眾的共情心理,傳播了更有價值的人生啟示,加大了受眾對該紀錄片的情感認可。
2選題深刻,內容為王
紀錄片最打動人的就是記錄真實的力量,越是貼近老百姓生活的真實記錄,越是能喚起受眾類似的過往記憶,從而引發觀眾共情,進一步促進作品的傳播。在新媒體時代,我國紀錄片應當強化對內容的重視程度,堅持“選題深刻,內容為王”的原則,用內容來吸引和穩固受眾。從選題來看,《人生第一次》選取12個絕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涵蓋人生最重要最值得紀念和珍藏的重要時刻以及社會各人群的生活百態,每一集都側重一個群體來講述,具有人文關懷精神。比如紀錄片的開篇——《出生》,導演選取了三組不同的家庭,記錄了迎接孩子們第一聲啼哭時父母的真實狀態,生產的痛襯托出母親的偉大,激發了人們對孕婦這一群體的關注,對母親這一身份有了更多認同感,產生共情心理;《上班》這一集中,鏡頭對準了殘疾人群體,展現了殘障人士的生活狀態和工作過程,他們和無數普通人一樣,努力培訓,提升工作技能,希翼能獲得一份工作,有更好的生活,選取了“雙十一”奮戰的淘寶客服這一關聯無數普通人的時間節點,讓人們深入了解中國殘疾人的生存現狀,真實而又深刻,讓觀眾反思自己的生活;《相守》這一集目光聚焦到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的一家小小的共享廚房,用必不可少的三餐記錄著癌癥病人與家屬之間相守相望的故事,讓觀眾動容的不僅是癌癥病人對生活的堅守,家屬對親人的堅守,還有共享廚房老板幾十年如一日對病人的默默堅守,在表現病人生活日常的同時更能打動觀眾的情感,用溫情的生活細節豐富紀錄片的內容,也帶領觀眾進入更好的共情狀態。在最后一集《告別》中由拍攝對象緩緩道來最后的臺詞“我這一生,平淡而有意義。”完整地串聯了整個紀錄片的核心內容,同時對“人生”這一主題點題,首尾呼應,內容設置十分巧妙,使受眾情緒達到高潮?!度松谝淮巍酚蒙羁痰倪x題,引導大眾留意不同群體的生活現狀和人生態度,能夠滿足受眾的情感需要,內容上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可以讓觀眾反復咀嚼,同時在紀錄片對象身上感受到高于人物本身的內容,從而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聯想,提高受眾對紀錄片的接受度和代入感,紀錄片所體現的價值內涵展現了共通性的中國文化和情感,是受眾情感和精神的共同映射。因此,依托內容形成的紀錄片品牌持續強化其情感內涵,更具有可信度和共鳴效應,為紀錄片認知、正向情感生成塑造良好口碑傳播條件,促使紀錄片在受眾之間有效傳播。
3制作精良,形式創新
在眾媒時代,紀錄片的傳播渠道不斷拓寬,想要增加受眾對紀錄片的情感依戀程度,紀錄片的制作精良程度要不斷提高,增強紀錄片的視聽性,不斷豐富情感內涵和文化內核,使其能夠更加明顯地區別于傳統的紀錄片形式,更好地吸引受眾,使受眾的個體情感發展成社會性共同情感。從《人生第一次》的拍攝手法上看,拍攝團隊突破了傳統紀錄片采訪單一對象的限制,采用多元的視角來呈現一個完整的主題,比如《買房》這一集中,采訪對象從中介開始,再到買主、賣家的視角,對準不同拍攝對象,更加精準地解讀了買房的涵義,交叉敘事不同人群對買房的看法,既形成內容的強烈對比,又帶給觀眾不同角度的思考,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被拍攝對象的情感歷程,更易于觀眾產生共情,加深觀看的印象?!度松谝淮巍吩诩o錄片形式上也進行了創新,在片頭片尾、字幕、片尾曲等環節都進行創新,以其精良的細節設計吸引受眾,獲取成功。片頭動畫運用皮影戲的效果制作出普通人的一生,表達出每一集不同的主題,動畫生動流暢,制作用心,在開頭就捕捉到與觀眾的情感連接。字幕上的創新體現在《成長》這一集故事中,這一集記錄了在山區求學的初中生,他們中有一半人很有可能中斷學業,但是他們用質樸的語言和純凈的心靈寫下了一首首雋永的詩歌,在孩子念自己寫的詩歌的同時,畫面配上了孩子的手寫體字幕,使畫面和字幕達到形式上的統一,在呈現人物形象和生活圖景中構筑出關聯性,觸發受眾心底細膩的情感。片尾曲別出心裁的選取流行歌曲《推開世界的門》,歌詞“推開世界的門,我們都是站在門外的人?!鳖H具哲學意味,為觀眾推開一扇思考人生的大門。傳統紀錄片中配音一般作為畫外音出現,通常不會展示配音演員的鏡頭,但《人生第一次》創新性地加入了“故事講述人”環節,運用名人傳播效應來快速塑造紀錄片的知名度和好感度。采用11位實力派演員用身臨其境配音的形式來豐富不同的主題,每一集片頭播放講述人對本集主題紀錄片的觀感和感受,增強觀眾的情感體驗,運用情感遷移心理效應,引發觀眾的好奇心,提升紀錄片的曝光的關注價值和喜愛度。
4增強交互,多元傳播
傳統紀錄片遵循的傳播邏輯是節目播出,受眾觀看這一單向傳播路徑,缺乏與觀眾互動交流的環節,這可能是由于傳統媒體的信息技術限制而不能和觀眾形成良好互動,那新媒體的出現就為紀錄片的傳播帶來更多傳播途徑和互動可能性。在新媒體時代,紀錄片需要把握互聯網平臺,通過多媒介渠道聯合傳播;其次要關注受眾需求,了解受眾,尊重和滿足受眾在觀看紀錄片時的情感需求,這是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的重要條件;再次,在紀錄片傳播前、中、后期都需要增強與觀眾的互動,及時根據受眾的反饋進行調整,提高用戶的參與感,滿足傳播主體與傳播受眾的雙向互動?!度松谝淮巍凡粌H在央視網等主流平臺播出,同時在騰訊視頻、優酷視頻、bilibili彈幕網也同步播出,多渠道進行傳播,既滿足了廣大網絡用戶的觀看習慣,又能收獲更好的傳播效果。bilibili彈幕網是一個互動視頻網站,在傳統視頻的基礎上添加了與受眾互動的成分。所以《人生第一次》制作團隊在bilibili彈幕網增強了與受眾的連接。比如根據受眾需求,制作團隊在紀錄片播完后推出《人生第一次特別篇》,對紀錄片拍攝過的人物進行視頻回訪,回答之前觀眾在視頻彈幕中對人物的一些關心與疑問,真正意義上與觀眾產生互動。此外,《人生第一次》紀錄片團隊開設“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微博賬號,以期與觀眾進行多平臺深度交流與互動,如開辟“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新浪微博超話,針對每一集不同主題內容對應的微博話題引起觀眾共鳴(你有超過十年的愛好嗎”“當你打開媽媽的手機”“我是你的記憶捕手”“父母最后一次嘮叨”);同時在微博上針對觀眾提出的問題一些“彩蛋”,如總導演秦博獨家揭秘幕后拍攝故事以及拍攝花絮等短視頻等;在微博內容上,也常常使用問句的形式與觀眾互動,如“你的紙巾還管夠嗎?”“你心目中廢紙程度五顆星的是哪集”“你爺爺奶奶最拿手的歌曲你知道嗎”等等,這一系列深度的互動形式拉近了制作團隊與觀眾的距離,從而使受眾產生與紀錄片中人物交流的錯覺,使受眾在觀看之余,更易理解傳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內涵,進而引發觀眾共情。除此之外,微博端不僅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對紀錄片進行轉發點評,各領域的微博大V也紛紛傾情推薦《人生第一次》,如“思想聚焦”“亭林鎮無業青年”等近500名微博大V進行自發式接力傳播;微信端超過1 000個頂級微信公眾號大力推薦,同時在抖音平臺、小紅書平臺不斷傳播,都使《人生第一次》打破了傳統媒體、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界限,實現了多端傳播。《人生第一次》展現了國產紀錄片年輕化、潮流化的趨勢,想要鞏固人文類紀錄片的受眾,需要更多年輕觀眾的共鳴,受眾的情感歷程一般經歷從產生、鞏固到發展的循環過程,所以紀錄片要在各方位與受眾產生共鳴與互動體驗機會,形成積極的內容感受及情感認同,以此實現受眾情感內涵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紀錄片自主傳播發展。
5結語
從受眾共情角度來研究國產紀錄片的傳播策略,同時也是在研究受眾的情感需求?!度松谝淮巍返暮迷u與廣泛的傳播度,并不只是意味著一部人文紀錄片的成功,更是體現出國產紀錄片內容的精品化、創作手法多元化以及牢牢把握受眾情感需求的特點,為國產紀錄片持續輸出精品內容和主流價值觀提供了優秀范例。所以結合新媒體時代受眾的精神需求,國產紀錄片的傳播策略應該多多考慮內容提升的深度和廣度,以宣傳主流文化為己任,著力創造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內容,提升紀錄片的形象和內涵。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紀錄片領域,只有輸出更加優質的影像內容并著重考慮受眾情感需求的傳播策略,才可能使國產紀錄片之路發展路徑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張樹庭,呂艷丹.有效的品牌傳播[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78-84.
[2]唐潤華.用共情傳播促進民心相通[J].新聞與寫作,2019(7).
[3]楊娟.《早餐中國》的共情傳播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9,5(21):110-111.
[4]葛皓珺.互動視頻的初步嘗試及未來前景探究——以嗶哩嗶哩彈幕網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5):59-60.
[5]閆慶琴.彈幕視頻語言研究[J].現代交際,2016(21):113,112.
[6]胡紅英.文博綜藝類節目的創新策略分析——以《國家寶藏》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0,6(2):88-89,96.
[7]王婕,閻旭.新媒體紀錄片的生產與傳播——以《風味人間》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6):116-121.
作者:劉藝
- 上一篇:寵物醫學專業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探討
- 下一篇:特色小鎮紅色文化傳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