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從業者的道德自律詮釋

時間:2022-06-08 05:34:00

導語:傳媒從業者的道德自律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媒從業者的道德自律詮釋

摘要:在當今媒體的生態環境中,存在很多的道德失范現象,而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媒體的形象,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必要加強媒體的職業道德規范。社會責任理論是當代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新聞理論,它的產生和建立的過程以及產生的歷史背景都與我國當代的媒體生態環境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因此,這一理論對于我國當代的新聞實踐有諸多的啟示意義,特別表現在新聞媒體的自律和他律方面。

關鍵詞:社會責任論媒介生態環境道德失范新聞職業道德規范

在當今的媒體生態環境中,多種媒體并存,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多媒體時代。同時,即使在同一種媒體內部,競爭依然非常激烈。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有些媒體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對有些事件不經核實而進行報道。

外為了吸引受眾的眼球,在新聞的措辭和編排上面,出現庸俗低級的傾向性。這些新聞道德失范現象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影響了媒體的社會監督功能的正常發揮,對媒體行業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目前,在我國新聞工作者在從業過程中出現的道德失范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虛假新聞破壞媒介生態環境

2006年,由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透明度》欄目組臨時人員訾某一手炮制的“紙肉餡包子”事件,經公安部門的~系列核查之后,被認定為假新聞。可是,新聞事件本身雖然已經被定性,但是它對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是巨大的,有些市民仍然不敢去早點店里去吃早餐。

首屆華賽攝影金獎作品“廣場鴿接種禽流感疫苗”涉嫌造假,被取消獎項。,甚至有學者稱獲獎新聞攝影作品造假并不是新現象。,因為其中涉及到了各方的利益,所以到今天為止,虛假新聞現象仍然屢禁不止。而從2001年開始,《新聞記者》每年都評出年度十大假新聞,足見虛假新聞之害。

2009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出臺措施。打擊新聞造假現象。同時,還印發了《關于采取切實措施制止虛假報道的通知》,要求全國報刊出版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采訪、編輯、刊發等內部管理制度。不得刊發、轉載未經核實的社會自由來稿和互聯網信息,不得轉載、摘編內部發行出版物的內容。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新聞事實準確。

二、新聞報道中的社會歧視現象嚴重

歧視現象在現在的新聞報道中比較常見,它主要在性別、年齡、地域、政治、種族等方面表現出來,而這種歧視一旦被握有權力的新聞媒介報道出來,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它與新聞所追求的真實、客觀、公正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歧視現象主要表現在性別和地域兩方面。

在對女性的新聞報道中,過分強調身體美,一直把女性放在被欣賞和被看的位置上;而對杰出女性的采訪過程中,也過分的強調她們的傳統角色分工——對家庭的貢獻和家人的照顧等。

另外,地域歧視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城市歧視農村和本地歧視外地。這與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建設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在涉及到外來務工人員的報道時,也總是有意無意的露出輕視農村、輕視農民工的腔調。

三、面對政治壓力

新中國建立之初,新聞界的倫理建設總體水平較解放前大為提高。五六十年代,新聞倫理建設基本是按照黨的思想道德建設來進行的,新聞事業與國家政治形勢的發展密切相關。而報紙則是黨的喉舌。1942年,《解放日報》的社論《黨與黨報》中認為所謂集體的宣傳者集體組織者,絕不是報館同人那樣的集體,而是指整個黨組織而言的集體,經過報紙來宣傳,經過報紙來組織廣大人民進行各種活動。報紙是黨的喉舌,是作為共產黨的新聞信念提出的,其余的內容是以這一基本責任為基礎。

改革開放之后,新聞事業在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相繼出臺了比較完備的法規和法例。但是,各級黨組織對新聞報道方面的干預也時有發生的,有時新聞報道所披露的問題,在很多時候會與自己地方的政績密切相關。一旦發生重大新聞事件,在媒體尚未報道時,就收到指示,停止報道此新聞事件。

比如,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山西某礦難發生之后,當地沒有如實向社會公布死亡人數,既不讓新聞單位介入,也不讓死者家屬之間互相接觸。。基于這些原因,媒體在碰到類似的事情之后,為了少惹麻煩,也會繞道走。

從西方新聞理論發展的道路來看,社會責任理論在建立的過程中,西方社會發展的狀態,以及新聞媒體所面臨的困境與我們今天的新聞事業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當然,她們發展的過程以及社會責任論對新聞媒體的約束力,都對我們今天的新聞職業道德規范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社會責任論是當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資產階級新聞理論,它發源于傳統自由主義新聞理論,同時又對它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正和發展。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沒有建立起公眾獲得信息的權利,同時也沒有要求出版者負有道德責任。到20世紀四十年代,整個新聞界被烏煙瘴氣所籠罩:一是為了追逐商業利潤或政治私利,而濫用新聞自由;另一方面,新聞事業高度壟斷,作為公眾知曉信息最重要的工具的新聞媒體之間的兼并與集中愈演愈烈,到20世紀三十年代,在美國,有63個報團,擁有361家報紙,銷量占全國的37%。針對上述情況,傳統的新聞自由理論無能為力,一大批的學者也開始反思他們一直以來所奉行的自由主義理論。在20世紀四十年代,分別在美國和英國的學者同時對新聞業存在的不良風氣進行了批判,并分別有調查報告出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根據他們的調查研究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自由而負責任的報刊》,以及其中一個委員威廉?霍京所著的《新聞自由:原則的綱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社會責任論。他們批判了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并認為,自由足伴隨著義務的,而我們享有政府特權地位的報刊,就對社會承擔當代社會的公眾通訊工具的某種職能。同一時期,英國也在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倡議下成立了皇家新聞委員會,來研究英國報刊的壟斷問題,這個皇家委員會的報告可以說支持和補充了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的那些著作。社會責任論認為,任何人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說,他都應該得到一個可以表達的場合。如果媒介不承擔提供這個場合的義務,就應有人來監督媒介,使其盡到責任。按照這個理論,媒介應受到社群意見、消費者行為、媒介職業道德的控制。

社會責任論是對傳統新聞自由理論的修正和發展,其中包含有對當代社會具有普適價值的部分,也是我們在當代新聞媒體從業實踐過程中應該借鑒的部分,對我們的新聞實踐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首先,完善社會法制建設,加強新聞職業道德規范。傳媒的責任意識淡薄,是造成現今媒體生態環境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為了爭奪受眾眼球,一味迎合受眾,從而造成了現如今媒體發展的困境——媒體娛樂化現象日趨嚴重,媒體的公信力江河日下。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可以從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中尋找解決的辦法,在2001年l0月24曰,《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在第六部分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相關的要求,要求媒體“積極營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等。我國現行的關于新聞職業道德的法律、

法規、行政規章制度雖然已經較為全面,但問題在于如何把這些制度性的東西細化和可操作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流于形式。

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對于金錢、權力和價值觀等的認識也會發牛變化,所以媒體在引導輿論方面也存在某種困難,因此也要求媒體在進行輿論引導的過程中,與時俱進,不能墨守陳規。

其次,加強學生的新聞職業道德教育。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中,要加大道德倫理教育的力度。20世紀80年代,一些大學的新聞理論或新聞業務課,以專題的形式來講述新聞職業道德。到20世紀90年代,有的大學的新聞院系開設新聞倫理道德教程才結束了我國大學新聞院系未設新聞倫理道德課程的歷史。在今天,新聞學院更應該加強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立足本國的傳媒生態環境,借鑒西方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構筑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同時,加強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只有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較高的政治覺悟,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和大眾服務。

最后,要加大社會監督,組建新聞評議會,加強行業自律。對于媒體從業者在工作中恪行新聞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社會的監督和批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而在我國現在的媒體生態環境中,還缺乏一個專門的監督機構。在當前對新聞媒體進行曰常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的是中國記協,而中國記協卻不是一個實質意義上的監督機構,所以在今天,迫在眉睫的…個事情就是組建新聞評議會。新聞評議會是一種新聞行業自律的監督和仲裁機構,依據國家憲法和法例,對涉及新聞職業道德問題和新聞侵權所引發的新聞糾紛進行仲裁,并監督裁定決議的執行。它是新聞行業實行集體自律的一種有效組織機構。也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通行的一種行業自律組織形式。

在今天的媒體生態環境中,社會公眾對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新聞行業內部對于加強行業道德自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新聞評議會的建立也應該被提上日程,使之成為我們新聞行業自律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在這種機制的制約下,假新聞多、信用度低的媒體其等級相應降低,同時權威性強、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媒體就會脫穎而出,受到公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