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30 04:08:00
導語:都市農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許多人來說,都市農業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但它確是一個具有現代意味的可持續發展意義的重要概念。聯合國開發遍地開花署把它定義為:以滿足城市消費者需求為主要目的,采取信約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城市廢棄物(垃圾和污水),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區各個角落的土地上和水體里,種養各種家用作物包括食品、花卉、草皮、藥材、木材和燃料等,可進行加工和銷售的產業。根據這個定義,我們認為,都市農業的內部結構主要包括:種植業(蔬菜、瓜類、食用菌、藥材、花卉和草地等),林來(水果、堅果、生態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等),畜牧業(生豬、肉牛、乳牛、羊、肉雞、鴨和特種畜禽等)和水產業(淡水魚蝦等)。
都市農業的產品由有形和無形兩部分構成。從有形部分看,除食品外,用來觀賞休閑的花卉、草坪和林木,用來改善生態環境的防風林和綠色隔離帶,用作悅情的觀賞魚、觀賞鳥,供人玩耍的寵物,供科學試驗的動物,用作燃料的木材、堅果殼和牛糞,有作皮件原料的豬皮、牛皮、羊皮和特種動物皮毛,用作羽絨的禽類羽毛,用作絲綢原料的蠶繭等都屬都市農業產品。都市農業產品無形部分是附著于這些可以觸摸的有形產品之上的精神性因素,比如,它們的生產知識、科學技術知識以及給人的美感。
都市農業的經營區域要小于城市轄區的郊縣的范圍,不能把城市轄區的全部農業都看作都市農業,因為,現在許多城市的行政轄縣的農業完全或基本上是農村地區的農業,尤其是一些山區偏遠雖然歸屬一個城市管轄,但它根本不具有城市特性,與傳統農業并無二致。因此,我認為,都市農業應該限定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即城區屋緣農業、城區零星土地上的農業、以及最接近城市的近郊農業。所謂屋緣農業就是利用屋頂、陽臺、向陽墻壁及屋周庭院進行的農業活動。這種農業潛力很大,它具有供應鮮魚、蔬菜、水果、綠化視野,凈化空氣,運動休閑,防熱降溫等作用。城區星地農業,為城市保留了一定的綠化空間,可用作農業公園或生態公園;可提供高品質的副食品和花卉等,能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和從事農業勞動、進行農業教育的場所。近郊農業在城市農業中所占份額最大,它是指與城市建設用地毗鄰的農業,它除了具有為城市居民提供鮮活的農產品和生態建設的意義之外,尤其重要的是觀賞旅游價值。以湖南西部中心城市懷化為例,該市正在建設中的“一線一圈”,即以市區為中心、以5公里為內圓半徑(城市建城區)、以16公里為外圓半徑的方圓區域為“一圈”,以城區到洪江市(縣級市)70公里的高等級公路為“一線”,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就是都市農業的有益探索。
都市農業的本質在于強調農業生產與城市發展以及人和自大環境諸方面的和諧。它充分利用和依托都市圈,運用現代生產方式和生產條件,對土地、森林等延期環境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摒棄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重點發展高效、集約的商品農業,并致力于延伸產業鏈,錄求農業產業化架構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經濟增長,達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開發的和諧統一,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二、都市農業的現代性特征
雖然都市農業與鄉村農業一樣都是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對象都是有生命活力的生物有機體,生產過程都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的相互交織,二者具有一此共同的屬性,但是,從消費主體、經營方式以及農業與城市的關系上看,都市農業與一般鄉村農業又有諸多的不同,從而顯現出自身的特征:
服務性(或叫“適城性”)。從地理空間上講,都市農業處于內靠城、外連農區的連接地帶,是城鄉邊界模糊的“灰色區域”。所以,都市農業是城市經濟的擴展與延伸,是城市色彩很濃的農業。本著“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宗旨,都市農業適時為城市提供大量“鮮”、“活”、“嫩”的蔬菜,禽、畜、魚等農產品,滿足城市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從懷化市的情況看,以“一線一圈”為主要載體的都市農業較好地體現了服務城市的特點。當地政府引導和鼓勵農民在這個區域發展生態農業,目前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它變“灰色區域”為“綠色區域”,不僅豐富了城市綠色食品,改善了城市重慶,而且由于特殊的交通位置,對農村生態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集約性。都市農業特別是城市近郊的都市農業,集約性城鄉優勢、工農優勢于一體,與傳統鄉村農業相比,有利于獲得各種反唇相譏、信息、良種和儲藏運輸設備,促進技術普及和更新,而從事都市農業的勞動者,相對而方具有較高的文化科技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能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設備利用率。都市農業大多由于地處城郊,交通便利,經濟活躍,資金充裕,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治理。因此,都市農業能較快的實現規范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并且,由于都市農業位于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部,能接納來自城鄉的雙向輻射,特別是可獲得城市工業的支持與反哺,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設施水平與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率、資源利用率、投資收益率和土地產出率,有利于提高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
開放性。都市農業不僅上下貫通,能夠較好地進行縱向聯系,而且內外連接,能夠進行廣泛的橫向聯系。因此,在生產和流通領域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尤其是都市農業的經濟結構、經營機制,通過調整和轉換,已由封閉的自給半自給的自然經濟走向地盡其利、貨暢其流的商品經濟,有利于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由利于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利用國內處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發展。
互動性。都市農業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工農互動、城鄉互動的發展過程。一方面都市農業以城市工業、信息服務業等為依托,以城市技術和人才為支撐。城市工商業資本和科技成果,對都市農業不斷注入,使其資本密集度、技術含量和規模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城市需要都市農業為其提供服務。都市農業不僅為城市提供豐富的、多樣化的、高質量的鮮綠食品,刺激了城市對農產口的需求,而且,它為城市提供充足的工業原料、廉價的勞動力,連接廣闊的市場,對城市工業發展起到基礎和支撐的作用。此外,都市農業由于區位優越,在資金、設備、技術、信息等方面占有優勢,集約化程度高,它對遠離城市的一般鄉村農業具有引領作用。可以說,現在實行管縣和城市管理體制,其目的就在于促進城鄉互動、工農攜手、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三、都市農業不可忽視的作用
發展都市農業,對于優化城市生存空間,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都市農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都市農業是維系穩定的基礎產業。馬克思說過,食物的生產是直接生產者的生存和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都市農業對城鄉居民的食品供應起保障作用。近年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物質資料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各級黨委、政府重視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都市農業在保障供給方面的作用不斷加大。目前,我國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不斷改善,應歸功于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可以說沒有都市農業的支持與支撐,城市的經濟建設就難以發展,城市的社會生活就難以安定。如懷化市近年來在“一線一圈”都市農業區,著力扶持的近效毛利溪大棚蔬菜基地、盈口蔬菜基地、城區的市奶牛場及畜禽產品供應基地、楊村和石門優質水果基地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繁榮懷化市區市場,保障城市居民供給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2、都市農業是工業要素的重要來源。城市除了要求農業保證食品供應外,還要求農村提供發展工業的各種要素。一是原料要素。作為輕業的發展和效益。二是資金要素。農業經濟剩余資金一方面通過工粗產品“剪刀差”流向城市,一方面通過金融渠道流向城市。據《大江網》(江西日報主辦)2002年11月6日載文:1995年以來,山東僅日照市農村資金流向城市和非農領域數額就高達20億元。至于全國農村,保守估計數字可能上千億。農村資金通過郵政儲蓄、商業銀行等渠道外流,許多農村地區60—70%的資金流向城市和工業區。三是勞動力要素。農業的發展使農村為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沿海城市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外資,除了其地理位置和政策條件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勞動力資源極具優勢。近年來許多城市的發展與繁榮,在一定的程度上得益于農村低成本勞動力的大量流入。
3、都市農業的工業產品提供廣闊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是工業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而農民的消費增長在全部消費增長中亦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民的工業品消費額年增長速度高于城市居民。據有關專家分析,農民購買力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促進工業生產增長0.3個百分點。從當前的消費品市場看,城市非發票品普及率已相當高,開拓城市市場取決于消費品向更高檔次發展。而農村人口基數大,消費層次低,農民購買的主要是中低檔的工業品,擴大農村市場能刺激生產中低檔產品的企業的發展。農民對經濟發展的市場貢獻,不僅體現在對消費品的購買上下班,還體現在對農業生產資料等投入品的購買上。由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生產領域的拓寬,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都市農業的發展,為工業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4、都市農業是城市環境的生態屏障。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目前,很多城市十分重視植樹造林,擴大綠色植被,建立環城綠化帶,這對改善城市自然環境極為有利。都市農業在建立城市生態屏障,美化城市環境,交貨城市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國家法定假日的增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把較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休閑活動上,而城郊的自然風光和休閑農莊、果園則可成為新的娛樂場所。這也是未來都市農業發展的一大經濟潛力。
5、都市農業是城市輻射的有納載體。城市的工業、商業和服務業,蘊含著強烈的向外輻射的原動力。城郊農村可吸納城市輻射源,中轉輻射至整個農村。城郊農村通過吸納城市先進的思想、文化、經濟、技術,可以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依靠逐步實現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從而達到工農結合,城鄉融合,縮小城鄉差距的目的。
四、提高都市農業的綜合效益
21世紀是城市化的世紀,也是全世界都市農業得以充分發展的世紀。在21世紀初葉,我國城市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要避免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農業萎縮、衰敗的現象,把都市農業作為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龍頭產業來抓。有條件的地方,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教訓,確定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都市農業。
發展都市農業,當前值得采取以下對策:一是要把經濟功能確定為都市農業的主體功能,堅持效益優先原則,把發展集約化、設施化、工廠化農業作為建設都市型現代化農業的首要任務。我國的土地資源十分稀缺,不能機械地模仿有些西方發達國家的都市農業,走生態和文化功能為主的道路。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強大的物質、科技、信息和區位的優勢,作為超前生產聚集空是,以此彌補相對短缺的自然資源劣勢。從長遠看,實現農業工廠化是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是集約化的基本載體,必須扎扎實產邁好這一步。二是以市場化、產業化作為發展都市農業的突破口。都市農業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只有通過產業化和市場化才能實現,因此必須加快培育多層次的農產品市場和流通體系,加快培育農業產加銷一體的產業化組織。三是建設和完善都市農業科學技術體系。要大力發展以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加速轉基因植物、生物肥料、動植物高效疫苗、生物農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抗逆性,減少環境污染;要發展好設施農業技術,通過這一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抵卸或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并大大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發展農作物化學控制栽培技術,即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控制肥來調節作物的生長發育,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工藝與技術等。四是合理布局,把都市農業作為城市中具有生態功能的重要基礎設施來建設。實現城市綠地和都市農業一體化,構筑都市生態綠地網絡系統。五是注重農產品“安全性”,制訂地方法規,規定農產品的各種成分的安全標準,采取強腫務的措施,防止環境污染,為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必須加快發展健康養殖、無公害種植、藥物殘留防治等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六是有計劃地發展觀光、教育、旅游農業,把都市農業與城市文化結合起來。但限于現階段的條件,生態、觀光及休閑等功能,目前不宜強調到不適當的位置。
- 上一篇:大學生消費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公路分局效能建設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