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農電經營管理現狀

時間:2022-09-25 06:22:00

導語:審視農電經營管理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視農電經營管理現狀

一、全面客觀地審視農電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兩改一同價”政策的實施,農電建設管理由農民自建自管改為縣供電企業統建統管,農電設施質量高了,農民用電負擔減輕了,農電管理關系理順了。但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當前和未來的農電經營面臨許多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1、當前農電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人員負擔較重。因網改和接受形成巨額的農電資產,必需有龐大的農電隊伍從事管理,龐大的隊伍必然形成較重的經濟負擔。根椐國電公司定員標準和澧縣實際,經過農電體改,將32個鄉鎮電管站改制為15個供電所,鄉鎮農電工由193名減至141名,將全縣648個村原850名電工全部取消,新聘300名管戶農電工,承擔著全縣20萬用電戶的營抄、配電管理任務。改制前的農電工、村電工工資、管理費等主要靠農電“三費”和農民分攤。改制后,441名農電人員,是我局主業人員(171名)的2.58倍,其工資、基本保險、差旅、福利等人員待遇成本,每年就需580萬元。

二是設備維護、管理成本高。全縣1億的配電資產維護,20萬用電戶的供電服務,不僅需要廣大農電人員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需要巨額成本支撐。從澧縣近幾年運作分析,每年的設備維護費成本至少需200萬元(不含主業投入更改、擴建、災損修復等),由農電工、客戶引起的管理成本達220成本萬元。

三是供電所基本建設資金需求大。供電所基本上是以原電管站為依托建立的,普遍存在辦公、住宿面積不足、條件差。從滿足供電服務質量和人員工作基本條件出發,全縣有8個供電所需移址新建,6個所房建設、辦公條件待改善,加上車輛、微機、安全工器具配備等,共需求資金1300多萬元。

四是原農電形成的債務壓力大。原有農電管理體系是伴隨農村電力事業發展而依存的,他的產生和發展,對推動我國農村電力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地域條件、管理狀況等差異,部分縣農電形成一定的債務。按照國務院關于原農電人、財、物無償移交的精神,接受的資產和債權基本上為不良資本,債務必需全部償還。澧縣撤站建所時,雖原農電帳面虧損僅300多萬元,但多年累加的900多萬應收款已成為死呆帳,實際債務達1200多萬元。實施農電體改時,又一次性為農電人員補買養老保儉、發放解聘補償費等達260萬元。

五是現實農電經營仍處于粗放型。不可否認,“兩改一同價”實施后,各縣供電企業普遍采取了農電經營責任制考核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是明顯的。但農電由群眾聯合體自管型向企業經營型轉軌過程中,實現經營效益型、運作規范型、人員優化整合型的要求,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及在農電工待遇、經營成本消化、歷史債務處理、網改后續建設資金來源等關鍵問題上,國家尚沒有完善配套政策,農電經營難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①售電量增幅小。實施農電“兩改一同價”和“三公開”、“四到戶”、“五統一”,以及取消供配電貼費、大幅度降低初裝費標準等措施后,受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拉動用電市場內需的初衷未實現。農村售電量增長率僅為6%,與由此引起的成本增加形成較大的反差。

②線損率偏高。農電地域廣闊、設施分散、用電量小,決定了農電線損管理難度。目前各縣農電低壓技術線損,尤其是管理線損率,比國家12%標準高出5-10%。配電設施不匹配,樹障清理不徹底,計量缺陷處理不及時,竊電查處不力,是導致線損高的主要原因。

③電價執行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力調電費、容量基本電費、商業電價不夠到位,高價低用跟蹤調整不及時,是農電經營管理的薄弱環節之一。

④成本支出不嚴。農電財務人員專業不熟,骨干創業興企、規范管理意識不強,超計劃盲目開支、隨意亂開支的現象時有發生,難免給農電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⑤承擔社會負擔重。部分官員認為供電企業家大業大,攤點、占點沒啥,供電所面對較多的公益贊助、災貧捐獻、建設攤派、監管收費等,處于一種不給錢怕“政府”不支持工作,給錢又承受不起的兩難境地。

⑥降低電價、初裝費與提高服務質量所需成本形成反差。城鄉生活用電同價后,雖然上級每月追補了30多萬元的農電成本,但全縣農電仍有一定的成本缺口。服務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一方面需要員工卓有成效地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成本作保障。如服務承諾中,山區搶修應在2小時內到達,沒有專用的汽車,承諾就成為空話。

2、未來農電面臨經營壓力將會更大。

從國家電力政策、農電發展、用電客戶要求等趨勢分析,應該說,現行的農電經營還不是最困難時期,未來將面臨更大經營壓力。

一是農電收入將會更少。城鄉用電全部同價的日子終究要來臨,全國對商業用電下降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政策一旦實施,將面臨農電收入取消、低壓線損無法消化的新困難。

二是農電資產維護、擴建資金需求會更大。目前因網改時間不長,設備維護、續建資金需求相對較少,增加配變數量和容量、增大線徑等暫時不多。隨著時間推移,全縣1800多臺配變、2萬多公里線路,龐大的資產會逐年增加,即使按靜態數每年更改2%,每年需資本金200多萬元。

三是運作成本費將會更高。如農電銷售代用票改為正式票一項,每年需增加成本30多萬元。電表周校按照每年輪校五分之一,每年4萬多支電表的校驗、封沿線、人工、交通費等,按每支20元成本測算,需成本90多萬元。

以上問題的產生,既有客觀的歷史背景,又有現實的工作不到位,還有政策制度的不夠完善等諸多原因,全面正確地審視農電的今天、明天,其目的在于完善農電、發展農電。

二、堅持用時展的要求探索農電經營管理新思路

堅持以農電效益、發展為主題,以做大、做強、做活為基本要求,不斷探索經營管理新舉措,尋求解決問題新方法,謀求農電發展新思路,這是賦予當代農電人的歷史責任。

1、運用市場經濟機制,以合法、合理、合情、用活為原則,探索農電用工新路子。用好、用活農電人員是農電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一方面應有效解決人員能進不能出、工資能高不能低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要做到用工合法、合理、合情。目前農電隊伍中,管戶農電工具有人最多、工作最分散的特點,考慮到有利促進農村用電、方便農電管理的實際,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之規定,聘用管戶農電工時,應以“居住不離家、管電不棄田、待遇不固定’為原則,以協議管戶(分山、丘、平湖地域差異)數量為基礎、以工作質量(安全、線損、電費、服務)為核心,確定管戶農電工待遇,依法簽訂《非全日制農民用工勞動合同》。在人員管理上,主要監督管理與用電管理直接相關事項,不固定工資基數、不提供辦公場所、不包攬全日制用工待遇、不離本地,簽訂勞動合同以平均每天工作不超過4小時、不明確合同具體期限(按“意見規定”,對未簽訂具體期限的,合同雙方的任何一方可隨時終止合同)為宜,保證計件(管戶)工作量、質量的工資、基本社保待遇到位。這樣既保證管戶農電工在種好責任田的基礎上,通過管電獲得相應勞動報酬,又有利于避免“‘和尚’有朝一日進廟宇,終身‘撞鐘’有飯吃”的弊端。

2、采用經濟手段,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的、以規范管理為基本要求,不斷強化農電經營管理。目前,縣供電企業面臨主業、農電、勞服三大經營任務,其中農電涉及人員最多、地域最廣、難度最大,農電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為此,農電經營管理應在研究政策、分析現狀、找準規律的基礎上,充分采用經濟手段強化經營管理。一是抓住關鍵。線損高低是衡量經營管理水準的重要尺度,降低低壓線損率是農電經營管理的關鍵所在。降低線損應把合格計量表計,及時消除表計故障,杜絕無表用電,有表無卡、抄表不對時不到位、不準確現象發生,作為主要環節抓落實。針對農忙、旱季、重大傳統節日等時段用電量大、容易發生竊電的特點,及時組織臺區線損分析和不間斷稽查,組織人員開展砍青掃障、查找問題癥節,把線損結果與農電工待遇直接掛鉤考核,以達到企業、員工雙贏之目的;二是突出難點。電費回收率高低,是衡量經營質量的核心內容,由于外在諸因素的制約,加上內部某些工作不到位,電費回收難的局面還將持續,做好農電費回收工作任重道遠。為此,按照有利于回收、有利于服務、有利于降低風險的原則,探討改革回收機制、完善回收設施、改進回收方法成為當務之急。結合農電實際,在回收機制上:探索將陳欠電費作為不良資產委托國家專門機構,運用法律手段回收;加速確認死呆電費的核呆步伐;適度加大陳欠電費回收獎勵力度;爭取國家、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對破產企業、農排、自然災害電費,實施免稅和國家、地方政府、供電企業分攤等途徑,解決死呆電費回收問題。在回收設施上:全面采用微機運算、開票方式,適時增加收費網點。在回收方式上:根椐農村不同情況,分別采取集鎮定點微機現場開票座收;較集中農村固定時間、固定人員、固定地點座收;較偏遠分散村由管戶農電工“先買(票)后收”的走收方式。從現實情況看,委托收電費的方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以暫不全面推廣為宜。

3、強化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經營管理的主要內容,應以增收節支、規范運作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效益為核心,以培訓為重點,切實做到精打細算、量人為出。不斷強化員工的勤儉興企意識。把骨干、財務人員的財務知識培訓作為首要環節,有效解決業務不熟、開支無計劃、不規范現象,嚴格微機聯網運行、資金收支、成本核算、支出規范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