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辦公室主任的辦事原則
時間:2022-05-03 05:17:00
導語:探究辦公室主任的辦事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辦公室工作事無巨細,辦公室主任經常面對繁雜的事務,大事、小事、雜事纏身,如何處理好辦公室具體事務,為企業領導班子正確決策提供參謀助手作用,是辦公室主任的主要職責之一,必須嚴格掌握正確的辦事原則。
一、不以事小而不為
小事,對辦公室主任來說,不存在該不該抓的問題,只有抓的角度、力度的區別。對舉輕若重的小事,就應一抓到底,但又不能沉湎于瑣碎的事務工作之中,既能入手其內,又能出手其外。抓小事,必須做到:
1.知大知小。辦公室主任要胸有全局,用大局的天平來運籌謀劃辦公室的工作,分清主次、深淺、難易,有的放矢地制定對策,確定工作目標。這樣才可能避免指揮一盆漿,工作一團麻,結果一片糟。
2.小中見大。小事中孕育著大事,這是辦公室工作的顯著特點.如值班、會議通知、次序安排、后勤服務、接待等,不能不說是小事,但稍有不慎,就會捅大漏子,若出現疏忽就會引起麻煩和非議.因此辦公室主任必須掌握宏觀,把握大局,洞穿事物本質的能力,做到政治敏感、頭腦冷靜、眼光稅利、小中見大、以大代小和以小促大.
3.舉輕若重。對著看似小事的經常性工作,要建章立制,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記在心上,抓在手上,形成規矩。同時,還要注意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高屋建瓴,舉一反三,抓一項帶動幾項,管原則不管具體,督結果不查細節,使老工作有新意。
4.默默無聞。做辦公室工作要求具有奉獻精神,抓小事更是不顯山露水,做好了沒人知道,有了失誤誰都可以指責。因此,辦公室主任除了要"俯首甘為孺子牛"默默無聞地奉獻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受過忍責"的心理素質。
二、不以事雜而亂為
辦公室工作頭緒很多,任務瑣碎繁雜。要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辦公室主任頭腦里必須有一張清晰、規則的運行圖。哪個該為,哪個不該為,哪個重點為,哪個非重點為,須小蔥拌豆腐--一清二楚,不能亂為。
不亂為,就要知重知輕。避免"來者都是客",力量均衡使用,重要工作沒抓住,沒干到點子上;次要工作用力過了勁,使勁過了頭,吃力不討好。
不亂為,就要知上知下。領導意圖不了解,是盲人騎瞎馬,干不好還會南轅北出。吃過了上情,辦事才有方向,才有主心骨。下情不掌握,就會脫離實際,有悖事理。摸透了下情,辦事才會有的放矢,迎刃而解.
不亂為,就要知規知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辦公室主任更應成為講規矩的楷模。不管事情再多再雜,采用什么方法解決,都不能忘了規矩,該請示的要請示,該當家的敢拍板,該反饋的不截留。切勿忘乎所以,誤了大事。
三、不為事急而盲為
辦公室固定式、程序化的工作多,但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情也會隨時出現,特別是加大重要情況及時反饋報告力度以后,辦公室主任成為急事和突發性事件的第一知情者,位于處置的第一道工序。在這種情況下,辦公室主任必須敏感、冷寂,不能盲為。
一是要泰然處之,切忌慌了手腳。不管事情多么突然,多么緊急,首先要冷靜地進行分析,根據上級要求和平時掌握的情況,及時提出解決預案,供領導決策。
二是沉著應付,切忌丟三落四。在處置急事和突發性事件時,要邊請示,邊按領導要求協調相關單位,邊組織力量進行處置。三者要有機結合,穿插進行,不能丟三落四,使問題復雜化以致妨礙問題的解決。
三是要有主見,切忌唯唯諾諾。而對急事或突發性事件,不能退縮,要大膽地往前站。但必須胸有主見,既不能亂表態、亂許愿,又不能唯唯諾諾,態度曖昧,避免在解決一種問題時埋下另一種隱患。
四、不以事難而怕為
在處理各種事務中,有時會出現一些超出預見、超出職責、難以預料的事情。對這些事,一個稱職的辦公室主任,一個勝任參謀、助手作用的總管,就必須堅持做到:不回避矛盾,敢于沖在前面,不怕丟面子,個人受點委屈也在所不辭;不怕得罪人,將自己的榮辱名利拋于腦后;不怕麻煩,跑斷腿、磨破嘴、俄扁肚子也心甘情愿。能否做到這些,還得用以下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1、講職責,義無反顧。辦公室主任是干什么的,職責是什么,心里要始終清楚,遇到的事件不管多難,都應義無反顧,挺身而出。2、講品質,身先士卒。辦公室主任就是領導的延伸,在關鍵時刻,就應該代領導沖鋒陷陣,替領導分憂解難,這是職責和義務,更是對辦公室主任品質優劣的檢驗。3、講藝術,左右逢源。要帶著感情做工作,大道理要講,小道理也不可不說,既講原則,又講靈活,因人因事施法。4、講精神,敢于碰硬。辦公室主任要講究柔中有剛,當好人是對的,但不能當"好好先生",特別是在大事大非面前,要堅持原則。否則,一味追求"和為貴",別人不把你當回事,協調蒼白無力,處事優柔寡斷,那就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什么事也辦不成。
辦公室工作是一門藝術,做好并不容易。但只要下功夫,花時間,以"三講"的標準來衡量,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 上一篇:透析歐美現代舞
- 下一篇:學校制度怎樣培育集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