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系影響論文

時間:2022-02-13 01:53:00

導語:中印關系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印關系影響論文

中印關系的獨特性集中體現在既相互需要又有所疑慮的矛盾心態上。兩國關系是個錯綜的復合體,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戒備;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正是在這種錯綜矛盾的心態下,中印關系的轉暖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除了內在矛盾性之外,歷史問題在制約著中印關系的發展,這就是**年邊境戰爭。盡管中方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一直比較達觀,但許多印度官員依然表示,當年那場戰爭的傷口至今難以愈合。

一、歷史問題——邊界問題

中印領土爭端具體講就是“三條線”之爭。

(一)是傳統習慣線。中印兩國人民在長期的友好交往中,由雙方歷來行政管轄所及而形成了受到兩國人民尊重的傳統習慣線。這條線,在東段大體上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線而行;在中西段,大體沿著喜馬拉雅山分水嶺走向,即我國地圖標示的國界。根據國際法有關規定,這條客觀上存在的傳統習慣線,應當是中印定界的依據和基礎。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實,遵循國際法原則,中印邊境的定界問題本來不難解決。

(二)是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年11月,在英國的策劃下,英屬印度當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在會議期間,私字同中國西藏地方當局代表于**年3月24日,就中印邊界問題在德里炮制了一條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把中印邊境東段歷來屬于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領土劃給了印度。這一地區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血緣關系的民族,從人種、文化、宗教和生活習俗上看,同西藏社會密不可分,而與印度民族毫無共同之處。歷屆中國政府都未承認過這條線,因此,它是非法的、無效的。英帝國主義也作賊心虛,秘密換文后一直不敢公布于眾,也不敢改變地圖的歷來劃法,印度官方地圖直到**年才以“麥線”顯示所謂的“邊界”,但仍注明“邊界未經標定”。在印度獨立之前和獨立之初,中印邊境按傳統習慣線控制的格局從來沒有打破。然而,印度獨立以后,其擴張野心就漸漸滋生起來了。它公然宣稱:喜馬拉雅山脈頂部形成的分水嶺就是中印之間的天然邊界;這條線已經得到**年西姆拉條約和英國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換文的確認;該線以南地區歷來受印度管轄,與西藏無關。在這樣的霸權思想指導下,印度把它在東段的實際控制范圍從傳統習慣線逐步向北推進到“麥線”附近。

(三)是雙方實際控制線。50年代,印度利用我國的暫時困難之機大舉北進,于**年在東段抵達其單方面主張的“麥線”;在西段,不斷越過傳統習慣線建立入侵據點,并制造流血事件。為確保邊境安寧,總理于**年11月7日致信印度總理尼赫魯,建議雙方武裝部隊沿東邊的所謂麥克馬洪線和西邊的的實際控制線各自后撤20公里。**年1月15日,在就中印邊界問題致亞非國家領導人的信中,將這條線正式稱之為“**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這條實際控制線在東段與非法的“麥線”基本一致,在西段與傳統習慣線基本吻合。但是,印軍無視這條線,他們擴張到哪里,就把哪里說成是實際控制線。**年后,印軍越過實際控制線繼續向前推進,并在西段建立入侵據點43處。印度的這種行徑,理所當然地遭到我方的抵制,從而形成了實際控制線上的斗爭。

從上述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印邊境爭端的焦點,是我國大片領土的歸屬問題。具體形象地說,就是三條線之爭。一是我國政府主張的中印傳統習慣線與印度堅持的非法的“麥線”之爭,這個斗爭決定9萬平方公里應當屬于誰,中印爭端的是非曲直主要原因集中在這兩條線的斗爭上。二是實際控制線之爭,這條線的斗爭,又直接關系到中印邊境的現狀和穩定問題。**年以來,中印之間圍繞邊界問題進行了10輪政府級談判,對緩和邊境的武裝對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別是第10輪談判后,雙方在旺東地區各自后撤了兩個點,對峙的強度有所減輕,但對于解決領土爭端問題而言,仍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目前,我在中印邊境的控制狀況,總體上講是十分薄弱的,在許多點上,我軍都處在印軍的瞰制之下。在一些關鍵地段上,雙方對峙仍然是十分尖銳的。

二、西藏問題是牽動中印關系全局的一個重要節點

至于西藏問題,主要是因為**年達賴喇嘛逃出西藏后,印度容許他帶領追隨者在印度北方成立了流亡政府。從此,印度境內上萬名流亡分子就成了中印關系的不穩定因素。直到今天,這一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全面解決。連一些印度的學者也在呼吁政府,認為如果印度不在西藏問題上徹底改弦更張,放棄冒險主義和兩面派的做法,中印兩國難以發展成親密、友好、熱情的伙伴關系。印度政府對西藏有戰略企圖,這一戰略企圖是印度實現其地區霸權的重要一環,也是其對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在南亞的霸權,印度制定了“西攻、北抗、南下、東進”為方針的“區域全面威懾”戰略。即對巴基斯坦采取積極進攻態勢;對華采取攻勢防御戰略,保持軍事優勢,固守既得利益,遏阻我發展海上力量和南下收復失地;積極發展海軍,最大限度地控制印度洋;保持和加強對東亞、東南亞的影響,并干預亞太事務。在“北抗”戰略方面,西藏問題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印度染指西藏問題可以達到兩個重要的戰略目的:

(一)使西藏成為印中之間的“緩沖區”

印度兩面臨海,西北部、北部、東北部有若干山脈,把印度與亞洲大陸其他國家隔開,成為它安全的天然屏障。但長期以來,印度的決策者們認為,只有控制了這些山脈中具有戰略價值的要害地區,才能充分發揮印度的地理戰略優勢。否則這些山系反而會危害印度的國家安全,成為敵人長驅直入印度的作戰平臺。因此,只有將軍隊駐扎在喜馬拉雅山,才能確保印度的防務安全?;谶@一戰略判斷,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渴望以喜馬拉雅山作為對中國的防御屏障。早在尼赫魯時期,印度就明確提出,喜馬拉雅山是“印度的安全線”,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越過。因此,在印度的安全戰略中有一個著名的“喜馬拉雅山安全屏障”戰略,由兩個“緩沖區”構成。一個是由中印之間的尼泊爾、不丹、錫金三國組成,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西藏。印度想通過對這兩個地區的實際控制,達到圍堵中國南下、固守既得利益的戰略目的。

(二)牽制中國政府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目前,在中印邊界爭端中,印度是既得利益者。中印之間有20*公里的邊界線,其中1450公里是印藏接壤。而中印間有爭議的領土約13萬平方公里,分布在中印邊界的東段、中段和西段。目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印度的實際控制下(東、中段),其余在我方的控制中(西段)。

**年,英國人在中印邊界上劃了一條“麥克馬洪線”,使兩國邊界上的傳統習慣線遭到破壞。“麥克馬洪線”把傳統屬于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印度,這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西藏地區氣候條件最好,資源最豐富,海拔最低,最靠近印度洋的地區。歷屆中國政府都認為這條線是非法的,印度政府則把“麥克馬洪線”當成了正式合法的中印邊界線。

就目前中印邊界印方的強勢來看,中印邊界問題會長期存在下去。為確保既得利益,印度不僅制定了“保東、守中、攻西”的邊界政策,保持在中印邊界上的軍事優勢,還將中印邊界問題與西藏問題捆綁在一起。因此,要想解決邊界問題,西藏問題是一個關鍵。就中國而言,解決了西藏問題,邊界爭端的解決無后顧之憂;就印度而言,只要西藏問題繼續存在,它就能牽制中國政府,使目前的既得利益保持下去。因此,西藏問題已成為印度在解決印中邊界爭端時向中國施壓的一張“王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印邊界問題的實質是中國的西藏問題。

三、兩國的競爭

毋庸置疑,作為兩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同時又是兩個山水相連的鄰國,存在某些利益差異甚至利害沖突是難免的,問題是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些分歧和競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印之間的競爭基本上處于可控狀態。在國際地位上,印度希望成為影響世界的大國,至少是亞洲的中心,所以必須要超越中國。在經濟上,中印之間的對比越來越讓許多印度人心里不安。去年,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曾經指出,中國這個沉睡的巨人已經徹底醒了過來,但印度看來仍然在角落里打盹。該文還列舉了一些數據。10年前,中印兩國的人均GDP幾乎相同,今天,中國的人均GDP卻是印度的兩倍。**年,中國吸引了403億多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而印度只吸引了21億美元。外國證券投資者一直在忙于購買中國大公司的股票,而同時基本上忽略了印度較小公司的股票。

但兩國的合作會帶來美好的前景,要防止惡性競爭。

(一)是關于市場地位的競爭。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已經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可,但直到目前還沒有得到印度的承認。因此。中國的商品流入經常受到反傾銷調查。自**年至20*年7月底,印度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調查達到98起,涉及金額7.6億美元,占世界各國對華立案總數的47.3%。20*年以前,中方9家企業應訴6起反傾銷案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20*年以來印方對華做出終裁的14起案件中,沒有一起授予中方企業市場經濟地位。

(二)印方對中國公司的投資存在歧視。例如,在印度外匯管理法中對中國存在歧視性規定,要求中資公司必須在獲得印度儲備銀行、財政部、內政部和外交部等四部門的審核后方可運作,而其他國家(除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阿富汗、伊朗外)只需儲備銀行審核即可。印度還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大陸企業、香港企業甚至臺灣企業參與港口、電信、機場等所謂敏感行業的工程及政府采購項目的投標。例如,20*年中港公司已經中標孟買港疏浚工程,但合同被印度國防部否決,造成該公司損失200萬美元。20*年,香港和記黃埔公司申請參與孟買的集裝箱碼頭工程,印方認為該公司與中國政府聯系密切,拒絕其參與投標。20*年,印度拒絕深圳天達公司投標機場登機橋項目,而該公司早在**年曾向印度提供產品。再如,總部已經設在新德里的中國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申請貿易許可權,也因所謂“安全原因”遭到擱置(其他外國公司如朗迅和摩托羅拉公司都已獲得此類許可),而其增加投資的申請也遇到種種困難。目前,雙方已經建立工作機制討論印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有關磋商還在進行中。

最后,是關于能源來源的競爭。作為兩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國,中印對能源的需求急劇加大。而同樣作為能源消費和進口大國,雙方為獲得國際油氣資源確實出現了一些矛盾和競爭。例如,20*年10月,在爭奪安哥拉油田的競標中,中國擊敗印度,取得了石油開采權,但是安哥拉政府卻要求中國提供20億美元的開發援助,使中國的交易成本明顯加大。再例如,20*年中國在與印度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石油公司的過程中獲得成功,但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如果沒有印度的競爭,中方本應以更低的價格得到這一項目。20*年1月,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23億美元購得尼日利亞一個油田45%的開采權。而其更大的背景是,印度本來已經得到該項目的開采權,但國內有關部門認為出價過高而否決了這一收購。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康良好的、睦鄰合作的關系,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對維護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改善和發展中印關系還存在一些困難和障礙,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利條件。我們相信,只要兩國政府有誠意、有魄力,有智慧,問題最終是會得到解決的。中印兩國應該登高望遠,增信釋疑,同推共促,為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做出應有的努力,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