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
時間:2022-12-04 04:35:05
導語:《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在其教學中加入課程思政要素,對于培養品德優良的社會主義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將挖掘《管理學原理》的知識框架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完成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本科專業;《管理學》;思政教學
《管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1《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應用型高校商科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一般占3學分,課程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第一或第二學期,是后續《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等專業課程的先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利用現代管理學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每個學校因為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校性質不同,選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國內專家學者在編寫教材時一般采用的都是亨利•法約爾研究的管理學的理論框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管理學原理概述和管理的幾大職能。在概述部分,一般圍繞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論發展、管理環境、組織文化和管理道德幾個方面來論述;在職能的部分,一般采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五職能說。其內容不僅包含理論知識也包含價值觀輸入。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絕大多數為社會中的企業組織服務,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于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社會組織的各級管理者的學生而言,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個人和企業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的重要保障。本著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思想,發揮《管理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充分發掘和運用《管理學》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管理學》建設成為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專業課程成為管理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標,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構建協同育人機制貢獻應有的力量。
《管理學》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主要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進行系統的教育。結合《綱要》的主旨精神,本文將《管理學原理》的知識點深度解析,分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三個方面進行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下表展示的是部分知識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和預期達到的育人效果。(一)知識點與核心價值觀的融合。《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不僅具有科學性更具有藝術性。在管理思想發展史講解中,結合我國的管理思想史。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雖然現代管理理論來自西方,可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中飽含著豐富的管理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性,獨立性,民族性,時代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比如“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作為一種價值取向,體現了中國人對人生的積極進取精神,是一種積極有為的人生哲學。修身是做人的關鍵,修身即修養身心,主要是指道德的自我約束,自我完善也就是自我管理。如果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價值觀引入到現代企業文化中,既有利于弘揚個人的積極進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優良品質,使遠大的志向直接化作員工的前進動力,又能夠激發內在的多種潛能和創造活力,有利于塑造員工和諧完美的精神。中華文化瑰寶內涵豐富,只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才能讓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再度煥發新顏,使我們的躋身于世界強企之林。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二)知識點與倫理道德的融合。在《管理學》知識的講解中,始終貫穿在探討管理方法之中的,就是人性假設理論。管理歸根到底是人的管理,現代管理理論都以人性假設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設在實踐中體現為各種不同的管理觀念和管理行為。因此,管理學在一定意義上又可稱之為“人性之學”。由于人性假設不僅決定著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同時還制約著人類的管理實踐活動,因此對于人性的正確、深刻認識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壞、管理成敗的意義就十分重要。我國古代便有性善與性惡之爭,在西方國家也有各種不同看法。中西管理中多種不同的人性假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漸變遷,它們在當代的管理實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映現。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推進現代管理的進程中對這些觀點予以深入的分析與批判,吸取其積極成分。比如“X理論與Y理論”假設觸發的不同的管理方式,引發我們對人性的思考,不同的人性假設所使用的激勵的方式也不同。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在日后的工作中,堅持積極的人性假設,以最大的善意對待別人,在管理中運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三)知識點與人生方向的融合。在管理決策的環節,講授道格拉斯•諾斯的路徑依賴理論。其闡述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選擇的可能性。慣性的力量會引發好的或者壞的路徑,從而進入良性的或惡性的循環;這啟發學生要慎重的對待自己的每一次選擇。路徑依賴效應也告訴我們引導學生形成一個好習慣能夠影響終身,改變命運,但路徑依賴有時候也會影響創新,可能會導致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所以,學會更好的使用路徑依賴效應就顯得十分必要。你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你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那么在決定時,就應該多做思考,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目前每一個需要進行的決策。引導學生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當中,只有慎重的進行決策,才能減少人生的悔恨。當你的努力也成為一種慣性,當你的思維敏捷成為一種習慣,那么你就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會收獲一個更完美的人生。
《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幾點思考
(一)尊重實事求是,身正為范。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更應該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師風體現在課堂的一言一行,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各種溝通和交流中。不僅通過知識的講解授業,更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道德水準和文化修養,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只有自己內心深植愛國主義情懷,堅持并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積極向上的“三觀”,才能把課程思政在課堂上滲透的熟練自然,才能真正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價值。(二)注重隱性教育,潤物無聲。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我們要做到所講專業課知識和思政的有機融合,而不是簡單拼接,兩張皮。在實施課程思政時,避免突兀導入要自然,課堂教學實施要無形,要直擊學生靈魂,做到潤物細無聲。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熟悉專業課知識,做到準備充足心中有數;其次要內化課程思政的內涵,深挖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的聯系;最后要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精準植入思政點,讓課程思政實施于無形中,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無縫對接,深度融合。(三)推動課堂革命,實行參與式教學。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中心,學生多數是聽和接受。在新的教學改革中,我們轉變教學模式,重視參與式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轉變角色,變成主持人,引領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教師說教不如讓學生自己探索,案例分析不如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故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親自挖掘,課程思政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深度討論,積極投入,才能實現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管理學》課程教學一直秉承“全方位”育人的宗旨,通過革新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系統學習和全面地掌握管理與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般規律,培養學生基本的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為構建學生全面知識結構和后續的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注重課程思政的植入,讓學生在學習管理學知識的同時,思考人生的意義、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積極向上的“三觀”,提升綜合素養,提升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2]于冠華,李敬強.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實現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40-41.
[3]尚力強,王智慶.高校專業課教學中的“課程思政”——以“管理學”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29-30.
作者:沈丹丹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
- 上一篇: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分析
- 下一篇:藝術類畢業設計展創新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