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村稅收改革狀態及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26 04:14:00
導語:甘肅農村稅收改革狀態及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長期以來,甘肅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相對落后,甘肅農村經濟的發展更是緩慢。自從2002年實行農村稅費改革以來,甘肅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在對甘肅農村稅費改革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革配套措施,以便于更進一步的深化農村改革,促進甘肅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甘肅;農村稅費改革;義務教育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的改革任務”。從2000年起,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由點到面逐步推開。2004年,中央著眼于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大局,做出了五年取消農業稅的重大決定。甘肅省從2000年開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從2005年起,全省全面取消了農牧業稅,農村稅費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在甘肅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面臨著許多新舊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進一步推進甘肅農村稅費改革的最大阻力,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就必須立足現實,結合我省實際,解決當前甘肅稅費改革中遇到的相關問題。
一、甘肅農村稅費改革的現狀
1、甘肅農村稅費改革取得的成效
農村稅費改革是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繼農村土地革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變革。2000年,甘肅省選擇不同地域和經濟類型的涇川等五縣(區)進行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十五”期間,甘肅省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促進了甘肅社會、經濟、教育各個方面的發展。2002年,取消鄉統籌、農村教育集資;2003年,取消部分農業特產稅品目,農民實現了“戶戶減負”;2004年,通過降低農業稅稅率,取消農區牧業稅、牧區農業稅,取消農業特產稅;2005年,全省全面取消農牧業稅,終結了傳統農業社會遺留的賦稅制度,在農業生產環節實行“零稅賦”。與改革前的“九五”期間相比,全省農民減負總額達到13.2億元,人均65元。甘肅的農村稅費改革有力地保證了全省的義務教育投入。去年分配甘肅省的8.5億元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中,4.5億元用于農村義務教育,比改革前在“五統”中列支的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增加1.8億元。在甘肅省農村稅費改革中,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初步遏制了農村亂收費、亂集資和各種攤配,有效地減輕了農民負擔,并保證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和發展。
2、甘肅農村稅費改革的重點
在各級黨、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全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順利實現了中央確定的“減輕、規范、穩定”的第一階段的改革目標。當前,全省上下要通過深化改革試點,向“目標更高、內容更廣、層次更深”的第二階段邁進。下一階段要在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工作的同時,把工作重心轉到全面推進各項配套改革上來。當前甘肅農村稅費試點工作的重點一是要建立精干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積極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合理界定鄉鎮政府職能,把鄉鎮的工作重點從直接抓生產經營等具體事務,轉到提供服務和營造發展環境上來。二是要建立健全“以縣為主,保障有力”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機制,強化縣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統籌管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三是要進一步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債務的機制和辦法,各地一律不得對鄉鎮下達招商引資指標,鄉鎮政府一律不得舉債搞建設,鄉鎮政府一律不得為經濟活動提供擔保,實行新債責任追究制度和鄉村干部離任審計。
二、甘肅農村稅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難發展,農民收入難提高。
自甘肅實行稅費改革以來農民負擔大大減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了,但是也面臨著一系列相關問題。甘肅地區經濟基礎十分薄弱,計劃經濟時期建起的大中型企業,由于諸多原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都已倒閉破產,新建的鄉鎮企業發展緩慢,地方經濟發展不了,當地農民收入也就難以提高。甘肅貧困地區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低于國家平均水平。1999年,我國一多半農民年人均現金不到1000元,有的只有500元。甘肅省農民1999年支出水平為全國倒數第一,人均501元,用于家庭設備及服務的支出平均39元。農民收入難以提高,一是由于農產品出現階段性、結構性過剩,價格下跌,而從當前糧食等生產、農產品供求狀況和國內外糧食價格比較情況看,靠增加糧食產量和提高糧食價格增加農民收入的余地已經不大。二是由于整個國民經濟結構處于調整時期,甘肅地區的鄉鎮企業效益普遍不好,鄉鎮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也隨之下降,農民外出務工遇到新的困難。三是甘肅大多數農民普遍以傳統農業為主,靠天吃飯,受自然條件和市場變化的制約,收入成本高風險大。風調雨順,農產品市場行情好,農民收入就有保證,否則就沒有收入,甚至蝕本。四是科技文化素質低,缺乏適應新時代的勞動技能,就業門檻高,進城就業難,再加上整個社會能夠提供給農民的非農業生產崗位有限,與農村大量的富余勞動力形成強烈反差,富余勞動的就業形勢就更加的嚴峻,農民勞動力價格難以提高。
2、經費投資短缺,義務教育面臨困難
自甘肅實行稅費改革以來,農村義務教育得到了較快發展,但經費不足乃是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因素。在甘肅貧困地區的多數農村中小學因為缺少資金,只能靠收取學雜費維持一般的學校開支,實驗儀器、文體器材、電教設備、圖書資料等很難配套,有的學校連冬季取暖和水電費也難以支付,民辦代教工資拖欠較多,部分學校危房長期未能進行改造,結果使農村教師短缺,大量學生輟學,農村又出現了新的文盲。從甘肅省稅費改革的情況來看,隨著稅費改革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籌措渠道的減少,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隨之減少,這使得本就存在投入不足問題的農村義務教育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一是在上級轉移支付力度不夠的情況下,原本就缺口不小的縣級財政更加困難,影響縣級政權其他職能的履行。二是教師工資標準提高的負擔也累加在縣財政上。有不少的地方,上劃到縣級財政的教師工資只包括省級以上政府認可的工資部分。三是校舍危房改造、新擴建所需的資金缺口較大。。在原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普遍投入不足的甘肅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嚴重欠缺的背景下,進行的這次農村稅費改革,勢必會加劇各地縣、鄉鎮財政存在多年的收不抵支的矛盾,如何解決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問題,已成為繼續深化甘肅農村稅費改革的當務之急。
3、鄉鎮財政混亂,村級組織債務沉重
鄉村兩級長期形成的各種債務,已成為許多鄉政府和村級組織的沉重包袱,成為農村稅費改革的重大難題。這個問題已成為全國農村稅費改革的重大難題。據農業部有關部門推算,中國的鄉鎮將近5萬個,平均每個鄉鎮負債400余萬元,共計2200億元左右。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鄉村兩級的負債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因為部分農戶歷年欠下集體“提留”款和農業稅,或因鄉村工作需要而資金不足鄉村只好以干部誤工款或干部個人名義借款、貸款。二是過去“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校舍建設工程、鄉村道路建設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村社干部誤工款、共同性生產服務費等項目,向農民下達的數額和計劃征收年度不足實際所需,又還沒“來得及”繼續集資補足因,“斷奶”形成債務。三是因為鄉村賬務管理不善,干部貪污腐敗造成責任性負債)。村級組織債務沉重,集體經濟包袱難以解脫。
三、采取切實措施,推進甘肅農村稅費改革
1、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鄉鎮財政困難是目前導致農民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也是農村稅費改革的主要障礙。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靠加大政府投資,另一方面要靠發展地方經濟,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減輕農民負擔、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面臨困難下,減負就是增收,減負才能增收。<1>加大農業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支持發展地方經濟。<2>.按照分級管理轉變觀念,調整結構,堅持走農產業化經營之路。甘肅有些地方自然資源豐富,而且很有地方特色。例如蘭州的百合、定西的馬鈴薯、臨洮的花卉、隴南的藥材等等。利用這些本土資源發展優勢產業,既有利于發展地方經濟,有可以增加當地農民收入。<3>招商引資,發展企業。貧困地區招商引資條件和基礎較差,有一定困難,各級政府一定要真心實為農民的利益著想,創造投資環境,鼓勵投資,引進投資。<4>鼓勵農民走出農田,進城掙錢。甘肅農村大多數鄉鎮企業發展境況不好,不能為當地的農民提供更多的掙錢機會。近幾年由甘肅省、市、縣各級政府組織的到新疆摘棉花的甘肅拾棉大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加大政府投資,扶持農村義務教育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加快農村文化教育事業,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的‘兩免一補’政策”,這是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基本方針。教育部門反映,稅費改革后,“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政策得到了落實,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了。但是,經費不足仍是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甘肅農村學校學教職工工資拖欠問題較為嚴重。校危房改造缺乏新的、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中小學校公用經費不足、運轉困難。<1>、各級政府要合理分擔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加大農村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扎實推進“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專項建設計劃”,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2>加快農村義務教育改革步伐,優化農村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支出是各地鄉鎮財政的最主要支出項目,一般占鄉鎮預算內支出的50%以上,農村稅費改革取消了各種集資、收費后,農村教育事業發展面臨著資金嚴重短缺的壓力,為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保證農村義務教育的正常和持續發展,減輕財政壓力。
3、改革鄉鎮財政機制,妥善處理鄉村債務
當前,我國基層政權機構膨脹、冗員過多的問題十分突出,這是農民負擔和鄉村債務沉重的重要原因,也是進一步推進稅費改革的主要阻力。所以改革鄉鎮財政機制,妥善處理鄉村債務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1>調整完善縣鄉財政體制。貧困地區鄉財政收支逆差大,財政狀況很困難,離不開縣財政的支持。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辦事效率,減輕農民負擔,促進鄉鎮機構改革和村級組織改革。為了維持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各地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村級撤并工作,降低村級運行成本;實行村干部交叉兼職、由鄉鎮選派得力干部到村擔任村支書、村會計,減少村干部補貼人數,鄉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使村干部報酬、五保戶供養等村級經費有了較穩定的資金來源。<2>妥善處理鄉村債務。村級組織債務問題涉及方方面面,不妥善處理好鄉村債務問題,將會影響農村稅費改革的順利進行。結合實際,各地鄉村應徹底進行一次財務清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宏波,對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幾個問題的思考[J]工作研究,2005,(7).
[2]王保民,貧困地區農村稅費改革存在的問題[J]發展,2004,(2).
[3]《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孫良媛,新世紀中國農村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3,(4)
- 上一篇:領導工作中力抓科學發展觀
- 下一篇:文化營銷與營銷文化的區別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