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縣域工業企業競爭力的思考
時間:2022-03-15 08:45:00
導語:關于提高縣域工業企業競爭力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是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據測算,二產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帶動一產提高0.6個百分點,帶動三產提高0.5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發展的快慢取決于工業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工業強則縣域經濟強;世界近、現代城市發展規律也一再證實,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主要靠工業化的迅速成長來推動。城市化程度提高,對工業向更高的水平、更大的規模發展亦會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因此,要提高縣域工業企業競爭力,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企業和產品,使之成為支撐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脊梁。
工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是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據測算,二產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帶動一產提高0.6個百分點,帶動三產提高0.5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發展的快慢取決于工業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工業強則縣域經濟強;世界近、現代城市發展規律也一再證實,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主要靠工業化的迅速成長來推動。城市化程度提高,對工業向更高的水平、更大的規模發展亦會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因此,要提高縣域工業企業競爭力,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企業和產品,使之成為支撐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脊梁,筆者認為應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解放思想,大力推進企業機制創新。客觀講,在實現公司制改造的企業中,仍有部分企業股權結構單一,運作不規范,沒有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科學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部分企業經營者還存在求穩心態。因此,必須克服和破除一切阻礙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觀念、做法和機制,把提高競爭力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大力推進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造和股權多元化,加快放開搞活的步伐,建立產權清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著力抓好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的創新,推進企業人事制度改革,解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的問題;要充分引入競爭機制,讓職工公平、公開地競爭職位和崗位,同時健全職工上崗、待崗、下崗的動態管理機制,實現職工的能進能出;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年薪制等多種分配辦法,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
二、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企業戰略性調整。融資渠道狹窄,融資能力較弱,資金短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已是制約企業做大做強的“瓶頸”。要解決縣域工業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必須堅持借“外力”和練“內功”雙管齊下。一方面,要確立現代經濟就是開放型經濟,擴大開放,借助“外力”,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理念,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促進工業經濟戰略性調整,提高企業競爭力。必須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吸引國內外優強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來直接投資。敢于“靚女先嫁”,以增量盤活存量。另一方面,要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全力打造工業企業“航空母艦”。要促使各種生產要素從分散的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集團集中,從低效劣勢企業向優勢企業集中,從一般性競爭領域向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集中,以品牌拓市場,以市場帶規模,以規模促效益。力爭到“十五”期末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15-30億元級的大公司或大集團、5-10億的大型企業。
三、突出以技術改造為重點,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由于起步晚、基礎差,縣域工業整體競爭力還處于較低水平。表現為產業結構上傳統產業多,新興的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少;組織結構上國有企業比重大,非公有制企業比重小;產品結構上初級產品多,傳統產品多,主導產品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產品少。支柱產業單一、主導產品初級化是縣域工業結構不合理的主要特征。企業規模小,知名品牌少,缺乏競爭力,群山無峰是縣域工業的典型特點。提高企業競爭力,核心在于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現實的途徑是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重點是要做好規劃,選擇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高起點、高標準的技術改造。要積極創造條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發有特色、技術含量高、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主導產品。并針對主要技術“瓶頸”或共性技術難題,進行集中攻關、聯合攻關,加速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擴散,使之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政府有關部門要改善技術創新的環境,發揮生產力促進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風險投資體系,為中小企業技術進步提供良好服務。建立企業科技激勵機制,對完成市級以上技術開發項目的企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技改項目的給予獎勵。[本文轉載自大秘書網-] 四、注重以效益為中心,大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隨著分工協作的深化和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已為人們所重視。因此,提高企業競爭力必須重視學習國內外著名企業的成功管理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管理創新。首先是要強化戰略管理。戰略管理是打造企業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事關企業的興衰成敗。企業如果沒有科學的發展戰略、目標定位,就會方向不明,頭腦不清,底氣不足,短期行為嚴重,最終會被激烈競爭淘汰。必須把加強戰略管理擺在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大中型企業要抓緊制定和完善企業的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政府有關部門要采取措施進行推動。其次是要強化基礎管理。要以質量為中心,成本為核心,以搞好物流、資金管理為重點,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狠抓管理的薄弱環節,練好內功,從嚴治企。要以市場為中心,消費需求為導向,加強企業的營銷管理,按照現代物流的特點,構筑企業自身的新型營銷網絡。在強化基礎管理中,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管理創新能力。第三是要強化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縣域工業企業的短缺資源。要制定企業人才規劃和相關政策措施,努力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和技術人才隊伍。企業要在提高全員素質的基礎上重視培養自己穩定的核心人才,一方面要加大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激活人才創造性的有效機制,使經營者、技術人才的勞動報酬與經營、科技成果掛鉤,充分積極性。
五、轉變政府職能,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必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增創環境新優勢。一是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要按WTO規則的要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取消不利于企業發展的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審批內容,簡化審批程序。凡是市場能解決的,就要由市場解決;凡是法律手段能解決的,就要用法律手段解決;凡是能夠下放的權力,就要堅持放下去;凡是確需行政審批的,就要按照“規范、統一、精簡、透明、服務、效能”的原則來施行。把管理經濟的主要精力轉到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司法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上來。二是要強化對工業企業的支持。重點是政策、資金和社會保障支持。政策方面,要完善和配套能大大促進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要做到上級給予的政策要充分用足用活;上級尚無明文規定,但企業發展急需的,要創造性地制定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資金方面,要完善工業發展基金的功能,對那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經營前景好、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貼息貸款等方式的資金援助;鼓勵成長性強的科技型工業企業上市發行企業股票或債券,拓展工業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社會保障方面,要依法擴大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完善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企業的發展構筑安全網,同時,要積極支持企業通過剝離等方式,減輕辦社會的負擔。三是要高強度地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現代工業發展的趨勢是,企業越來越向規劃合理、設施配套、環境良好,有利于政府提供高效服務,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園區集中。因此,必須拿出氣魄,組織力量,抓緊時機,按照“優化布局、相對集中、拓展空間”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著力于通過國資引導民資、外資的投入,高強度地推進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吸引力的工業園區建設,努力構筑提高縣域工業企業競爭力的新平臺。
- 上一篇:年度工作報告
- 下一篇:對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