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體制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20 02:06:00

導語:政府體制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體制改革論文

一、入世后政府體制改革

作為WTO的正式成員,我國的出口產品和對外投資項目將在WTO多個成員和地區中享受多邊、永久的最惠國待遇。同時,我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將獲得國際經貿規則制定與改革方面的參與權。我國可利用WTO的貿易爭端糾紛的機會,即在發生較大的與他國的貿易糾紛時,通過多邊談判和國際貿易糾紛仲裁程序去協調和解決,從而可避免一些單方面貿易報復所產生的向題。

(一)有利于我國的制度創新

加入WTO后,要求我國遵守相應的制度和規則,給了我國一個制度供給主導性起主要作用的國家產生制度變遷需求的強大壓力,這必將促進我國的制度創新。

WTO規則包括(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和四個附件。附件一包括:附件lA即貨物貿易多邊協議,附件lB即服務貿易總協定;附件即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附件二包括:關于戰爭爭端解決規則及程序的諒解。附件三包括:政策評審機制。附件四包括:民用航空器協議,政府采購協議,國際奶制品協議,國際牛肉協議。這四個附件中,前三個附件對所有成員都具有約束力,第四個附件只對接受成員具有約束力,對未接受的成員不產生任何權利和義務,因此又稱為復邊協議或諸邊協議。

為了與WTO規則和各項協議相適應,我國已對《著作權法》、《商標法》、《對外貿易法》、《保險法》等等進行修改。在貨物貿易方面,需制定《反傾銷法》、《反補貼法》、《電子商務法》。在服務貿易領域,需制定《外匯管理法》、《旅游法》、《投資基金法》等。在全國人代會修改和制定法規的同時國務院也加快了大量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其它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使之與WTO規則、協議的規定相一致和適應。資料顯示:目前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已清理了2300多件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其它規范性文件,一些廢止的法規已經公布,其它的將陸續公布。上述的一切標志著我國的制度創新將進人一個新時代。

(二)有利于我國高祈技術產業的發展

在我國加人WTO后,外資將更多地以風險投資形式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因為經濟的全球化,已經使國際資本把占領經濟制高點、搶占前瞻性領域的范圍擴大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隨著競爭優勢向知識和技術的傾斜,跨時空拓展技術應用正成為公司發展戰略的核心。中國的高技術產業在未來經濟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它不僅會成為中國全盤經濟的制高點及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推動力,而且技術力量和市場前景對世界經濟將會產生重要影響。在中國取得參與資格后,意味著擁有了重要的市場份額,將滿足中國長期發展戰略需要。

國際資本市場利率已出現大幅下降,但由于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巨大的市場潛能,形成了大量的增值機會,延伸了資本運作范圍,國際資本已經將包括中國在內的這些國家和地區列人了全球最具價值的市場之一,正逐漸加大投資份額。從我國人世前WTO的談判可以看出來:外方十分渴望擴大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投資,也提出參與我國資本市場的規范和發展、擴大市場份額、以特定的基金形式投人運作等要求。這些外資可以以風險投資形式實現對我國的資本擴張,進而帶動國內民間投資向風險資本的轉化,造就足夠多的市場參與主體,形成高技術企業發展必須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國際資金本身構成新的投資主體,直接擴充民間資本比重,增加民間資本數額,形成有實際推動力的資本支持。

另外,加人WTO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國外留學人才的回國創業和原有科技人員創業。據統計,海外華人有近三千萬散布在世界五大洲。海外華人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高級技術人才就有十萬。海外華人尤其是留學生數量多、質量高,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否爭取他們回國創業或者為國服務,關系到中國技術產業發展前途。

二、入世后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中國加人WTO必然牽動中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其中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向一元經濟結構的轉換以及服務業的現代化是結構調整中三個相輔相成的方面,這三個方面的任務是否完成,將直接關系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狀態和趨勢。

(一)發展以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

我國目前的進出口結構仍然具有發展中國家的特征。其基本原因是,我國目前的行業內貿易在很大程度上與加工貿易相關。與其它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制造業的技術等級不高,高技術含量產品市場上占較大比重的是進口品。因此,這幾年中國積極推進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舉措是替代進口品。這種替代進口不是對進口品設置政策性堡壘,而是利用市場開放型經濟:一是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制造業產品進人;二是從國外進口技術和中間品,生產替代進口品;三是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在國內建廠。

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推進工業化時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工業低水平嚴重,在加人WTO的條件下,差距擴大的結果是發展中國家追逐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低于其水準的制造業可能被發達國家扼殺。這可以說是我國制造業發展所遇到的經濟全球化的嚴重挑戰。應對的路徑只可能是發揮后發優勢,瞄準現代最新技術和產業,直接發展現代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種跨越就是要跨越一個技術時代,直接進人現代技術時代。

因此,我國在加人WTO以后面臨的結構轉換任務是,抓住時機根據現代化的目標推進產業升級,其基本要求是國際分工結構由目前的比較利益結構轉向謀求競爭優勢。在發達國家進人新經濟的背景下,中國結構轉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發展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高科技產業。由此為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技術、產品和服務進人中國提供巨大的市場。

(二)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

中國是農業大國,具有明顯的二元結構特征。中國的農業特別是種植業,20多年雖然相對增長速度較慢、比重呈下降趨勢,但其絕對額仍然在不斷增長。但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和農民收人低下的問題仍然是我國社會經濟的突出問題。在加人WTO后,農業在短期內將是受到沖擊的最大一個部門。以主要農產品國內外價格比較為例,見下表:

上表清楚表明:(l)我國農業產品中的大宗產品,即谷物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均沒有優勢;(2)在我國經濟作物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大豆、花生及其加工產品豆油、花生油也不具備優勢。面對外國農產品進人,中國的對策不一定是以同樣的產品針鋒相對搶奪市場,而是調整產業結構,減少一部分低效益的谷物生產,轉向具有出口潛力的產品(例如園藝產品)。這同時意味著主動讓出一部分市場給國外產品。

(三)服務業的提升和服務業的現代化

中國目前的現狀是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對外開放程度也低于制造業。中國的服務業的落后不僅在于其總體比重低,還在于其結構處于低水準。目前在服務業中占較高比重的是進人堡壘較低的運輸、餐飲、娛樂、房地產等。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占25%左右。而具有主導性、現代性的金融、保險、通訊等行業發展相對于發達國家則嚴重滯后。

根據有關協議,我國將在2005年允許外商獨資銀行經營銀行零售業的全方位服務業務,并開辦人民幣業務;人世后國外券商和基金公司將進軍國內市場,以合資的方式設立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三年后持股可增加到49%。允許國外保險公司擁有50%的股份。初步分析,加人WTO對我國金融產業安全的影響主要表現為:(1)中資銀行的呆壞賬沒有完全處理,儲戶的流失可能會導致其流動資金短缺,從而引發財務風險;(2)由于大量呆壞賬存在,加上員工素質偏低,在缺乏透明度情況下積累的金融風險在人世后外界力的作用下可能成為威脅金融安全的主要根源;(3)中資銀行優秀人才的流失;(4)在資本市場上,對A股和B股市場影響存在巨大差異性,對游資的監管成為一個要害問題。

三、入世后我國政府的主要任務

加人WTO后面對的是機遇、挑戰和任務,實際上“鎖定”了我國改革的方向,即中國必須朝著開放的市場經濟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時我們承諾的時間表也鎖定了改革開放的進程,迫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快改革的步伐。

(一)加快國有企業改革

1.以產權多元化改造國有企業,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此必須做到:一是對國有獨資企業的數量要嚴格控制。除保留少數必要的國有獨資企業外,大多數起支柱作用的大型國有企業都應改造為產權多元化的現代公司。二是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其中包括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特別要注意給國內私企充分的“國民待遇”。

2.建立國資委下屬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大型集團公司,行使國有資產管理職能,實現政企職能分開,保證國有資產在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內增值。

3.建立一個使中國企業家健康成長的新機制。其要點一是企業家職業化,把經營者同公務員分別開來;二是建立企業家市場。企業家的選擇機制主要是市場機制;企業家的勞動力價格應由市場評價,并由企業按照其績效、風險、責任來自主確定,而不應由政府來確定,不應同外資企業的工資待遇有很大的差距。以市場化的選擇、激勵、約束機制,從根本上杜絕企業領導的短期行為和“59歲現象”。

(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其中包括民營經擠和外資經濟,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因為目前我國非國有經濟比重小,實力弱,很難承接和填補國有經濟的退出部分,也很難支律起“多元化”的一極。

現實中,我國作為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有數百億的境外投資進人,它們都是私人資本。多年來,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廣大私營民營企業表現出了國有企業所無法具有的活力和效率。法規也已制定了保護個人獨資企業的法規,但仍然存在許多避壘,主要表現為:

首先在融資方面的不公正待遇。許多國企和政府工程盡管決策失誤、浪費嚴重,造成資金大量損失,經營長期虧損,無力償還借款,卻仍然可以根據政府部門的指令繼續從銀行獲得信貸,而民營、私營企業卻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同時也得不到給予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如減免稅等。其次,在市場準人方面的歧視。實際經營領域中,準許國有經濟進人的行業有80多個,準許外資進人的行業有印多個,而準許國內私人和民間資本進人的行業只有40多個。

(三)國內市場壁全有待消除

國內經濟在許多地方及行業中依然存在著對國內產品和投資的種種壁壘。形形色色的地方保護主義依然存在,這些國內的地方和行業壁壘,不僅阻擋著外地產品的自由進人,而且使用行政權利為一些質次價高的產品提供庇護。所有這些現象表明,我國經濟在諸多方面,還面臨不公平、不公開的市場,最終不會培育出具備現代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因此需要各地各級政府樹立新觀念,轉變舊職能,培育市場功能。

(四)以信息產業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1.大力發展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以信息產業為先導產業,使中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帶動整個工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2.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對勞動密集型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使之成為兼有“勞動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雙重特點的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如紡織、輕工等產業。

3.大力扶植高科技中小企業,充實鼓勵風險投資,推動產業升級,給予他們一個全面發揮的機會。

(五)迅速提升我國企業管理水平

1.把握最新的管理理論,樹立現代經營理念。特別是由物本管理轉向人本管理再轉向智本管理;由你死我活的剛性競爭轉向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柔性競爭;由重視有形資產轉向更重視無形資產;由傳統的營銷系統轉向網絡營銷;由被動的適應環境轉向主動的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由企業組成的科層化、凝固化轉向企業組織的扁平化、網絡化、柔性化和虛擬化等。總之,我們的企業領導者必須更新觀念、跟上新的管理形勢。

2.以國內外先進企業為樣板,推廣追趕戰略和標桿管理,盡快縮短與發達國家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企業應建立進步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桿管理觀念,不斷完善自己。

3.加強戰略管理,建立企業生命理念,加強研發和創新,實施品牌戰略,重視核心競爭能力的培植、發展和利用。

4.引進和采用先進管理方法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生產方面,實行準時生產制,精細管理;在人事管理方面應用測評法招聘選拔和考核干部員工,采用外展訓練方法培訓員工等。

總之,加人WTO,融人經濟全球化是我國的一個契機,它將全面推動我國行政管理與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