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理應以人文為本論文
時間:2022-08-09 05:07:00
導語:公安管理應以人文為本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人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關懷人文。關懷人文是公安管理的深層主線,是現代警務革命的核心內容和價值目標追求。與群眾路線和公安工作的宗旨具有內在的統一性。關懷人文既應重塑內在的深層次的管理理念,也應改革外在層面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關鍵詞:公安管理關心人文
公安管理是社會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管理的基本要求對是要國家、社會和人民負責。在我國,國家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三者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但在具體實施中,要想通過公安管理保持這種一致性,必須首先做到時時事事處處對人民負責。而要對人民負責就應該而且必須樹立以人為本、關懷人文的管理理念。這既是公安管理應該關注的也是現代管理科學所重點強調的。由此觀點出發、本文出發擬就公安管理為何和如何以人為本談點粗淺認識。
一、人文關懷應該是公安管理的深層主線
公安管理是社會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主體——公安民警和做為管理對象重要范疇之一的民眾都是社會重要的最具靈性的最根本的組成細胞。雖然從表面看來,管理做為一種協調、組織、指揮活動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務服從于社會秩序的有序發展和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因而顯得其與社會和國家之間具有某種天然的親密聯系。然而應該而且必須看到,這種特殊管理與個體之間卻存在著直接的必然聯系,甚至管理活動終極目的的實現也是通過與個體之間的聯系得以發軔發展的。因而公安管理作為一種制度、規范、組織、建構始終都應以個體為核心展開。具體說就是應以個體的人性需求、個體的日常生活,個體的時空發展維度等內容構成的物質和精神兩維世界為坐標體系并對之進行引導、疏通、限制、鼓勵。由此,可以認為公安管理既是在個體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管理機制,構成了個體生存、發展的時空范圍,是個體必需的生存環境和保障條件,同時也是個體生存、發展的基礎。無法設想在現代社會缺乏公安管理后個體如何生存,發展?所以公安管理與個體之間的普遍聯系應該是真實而密切的。公安管理對個體的生存、發展,對個體命運、前途的關心應當是自然的,必然的。這正是公安管理中應該具有而且必須具有的人文關懷視點。從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已經并乃在顯現的經驗教訓看單純的對個體的行為管理只是淺層的管理,并且往往會因為行為復雜性而致管理失去方向性。它可以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而難以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對個體的人文關懷應該是公安管理的深層主線。
人文是一個涵義較廣且界限較難確定的概念。它既可指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又可指文化修養,知識學向,審美價值等等。90年代尤其是近一、二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關懷人文已經成為具有管理或教育職能部門中的一個重要的社會話題和實踐課題。對人文的認識目前已不僅僅局限于上列初始的涵義,更多的則是深入探密人的尊嚴、價值、人格、全性、理念、命運中的價值意蘊等等。研究證明,作為個體如果缺乏人文內涵則難以把握個人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尺度,難以在價值與尊嚴、生活與生存、現實與理想、命運與前途中作出符合社會規范的抉擇。由此看來,關懷人文。乃是所有管理科學所共同面對的課題。公安管理應該是在管理規范許可的范圍內使個體的人文內涵得以充分張揚的制度設計、而不應成為扼殺個性,泯滅人性、蔑視尊嚴、忽視價值、限制自由和理想的樊蘺。在我國當前正在實現由權力社會向市民社會,由權力時代向權利時代,由官本位向民體位的社會變化過程中尤其應該注意此點,否則、失去人文關懷的管理就可能成為對抗、束縛、扼殺個體的暴力機制,必將導致管理活動走向異化。因為從根源上講應該說選擇社會管理既是人類個體的群體生存發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個體人文內涵發展的合理選擇。人類為了生存發展選擇管理,并給管理不斷注入著新的內涵和動力。管理為人類發展和個性張揚提供保障并推動其走向更新更高的層次。這種既互相依存又相互促進的關系決定了管理活動必須關注人文。
二、管理關懷人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個體的生活更加幸福。
就此意義而言,公安管理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從這一觀點出發,公安管理的制度設計,操作運行就應該充分而明確地將對個體的物質需求,物質利益及精神需求的合理滿足放在首位。人的需求具有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兩大類,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著名代表馬斯洛的劃分前者,包括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后者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就性質而言無善惡之本來區別,反映在個體身個則會因個體心理結構組合要素的不同而顯現出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公安管理不僅應該阻止滿足需求的不正當方式方法,阻止需求的消極惡性發展,同時,更應該注意保障良性的積極性的合理需求,為滿足需求的正當方式方法提供可能的順暢的途徑??陀^地說由于種種因素尤其是觀念因素的影響,我們在處理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關系中更多的是對前者傾注了足夠的重視,造成了不應有的平衡。為管理而管理,就事論事,一管就死,一管就亂等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在有些警員頭腦中出現了不知怎么管理才對,才好和對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不甚明晰等現象。公安管理關注個體需求首要應重視人的物質性權利,重點一是通過管理活動充分保障個體的生命權、健康權、財產權、發展權及其相關的延伸性權利。二是逐步加大對精神性權利的保護力度,其中要正確處理社會、集體、個人的權利關系,克服以往長期存在的以抽象的集體權利取代具體的個人權利的觀念,強調和突出個體的實在性、優先性地位。把對個人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言論、遷徒等)的保障置于核心地位。促使個人在法治前提下充分行使權利并不受干預,充分肯定和保障個人獨立自主地追求生存與發展,價值與尊嚴,幸福與快樂的權利。把個體不僅做為管理對象,更應該做為有價值、有人格、有尊嚴,有權利的人去對待。
三、關注人文是現代警務的核心內容,符合世界警務改革潮流。
世界范圍內的警務革命已進行過三次,從其歷程來看,盡管“革命”的內容在各國各個時期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的走向是不斷擴充警務管理的職能、權限、增加警員的數量,提高警隊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然而在面臨社會變化速度加快,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治安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今時代,人們突然發現、上述措施仍難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而且警隊內的腐敗有不斷升級的跡向。警務革命到底向何處去?在通過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后,一場全新的世界警務革命又啟動了。目前的這場警務革命(或叫做第四次警務革命)波及范圍更廣,影響更大。其突出特點是以無增長改善論(指警隊數量質量方面)和再造社會凝聚力(指警務與社會、公眾關系方面)為理論基礎,著重通過提高警員素質以增強警力,提高現代化裝備水平與改善警民關系,警員職業修養以改善快速反應能力,強化主動提前式工作模式以治理治安根本,以科學綜合指標體系取代單一評價體系來衡量警務工作水平,以多種巡邏守候取代單一快速的機械化巡邏。這種警務改革的核心實際上貫穿了以人為本的警務管理理念,一方面表現為警隊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警員的人本資源、提高其人文素質法,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將社區中的公民切實做為警察的最可信賴和依靠的盟友,也就是更加注重和強調了警務工作的社會屬性,明確指出警員是服務者,公眾是服務對象。要求警員“如果你沒有為顧客服務,最好先找到你的服務對象。”警員要為顧客提供“絕對質量服務”(《二十一世
紀世界警務發展戰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版P219頁)。這種帶有極強商業性管理理念色彩的工作要求已經成為世界警務改革的潮流。因此,公安管理中關懷人、理解人、尊重人、保護人是一種世界潮流,不可逆轉,不應忽視。
四、公安管理關懷人文與貫徹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本質具有統一性。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致勝法寶,是黨一貫倡導的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工作路線。貫徹群眾路線就必然要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克服關門主義,神秘主義,官僚主義。這一理念體現在工作中就是要堅持公安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警隊和警員要為人民管人漢安,而不能為治安管人民;要為人民謀利而不能與人民爭利,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養活培育了警察,警察自然應為人民服務。也就是說公安管理必須以人文關懷為本,為此:第一,管理的指導思想必須向服務型轉變。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管理中貫穿服務思想。要加強對警隊和警員的嚴格管理與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嚴格管理,依法管理是隊伍建設的根本途徑,公安管理的績效根本的取決于隊伍素質,管理社會治安必須首先管好隊伍,實踐已經證明,治安必先治警,治警務必從嚴。在此基礎上要大力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隊伍整體和警員個體素質。在教育培訓中,除了堅持政治建警原則外,要強化警隊、警員的科技素質,人文素質,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走科教強警、人才興警之路,否則一方面警隊人力資源的流失現象(如每年400多名民警犧牲,近6000名民警負傷和近9000名民警違法違紀違規受處分處罰)難以扭轉,另一方面警員自身人文素質無法提高,更何談去關懷群眾?第二,下大力氣解決好與群眾的關系問題。使人文關懷的渠道得以順暢,避免互不情愿的尷尬局面。為此作為警隊和警員要切實消除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說、事難辦的冷、橫、硬現象,消除霸氣、牛氣等霸王遺風,不能把生活工作條件的艱苦,超負荷的工作量和角色痛苦作為“三難”“四冷”的理由。而應該通過進千家門、聽百家言、解民眾憂等方式凝聚人氣增強雙方的親和感,贏得民心。應該說當警民關系不再是油水關系而真正成為魚水關系時人文關懷才會具備基本的條件。同志在我國警察概念中冠以“人民”二字,就是為了體現我國警察關懷人民的本質屬性。如再溯之長遠,從警察的起源看這一職業也無不涵蓋著人文關懷的深切意蘊。古人去:“警者敬言提醒,警鐘長鳴”,察者:“祭祖察宗,究竟何風”。其中“敬言”就是尊敬群眾,給群眾言明有關事項。給群眾“敬言提醒”在前,使群眾“警鐘長鳴”隨后,體現了民為本,民在先的民本思想和關懷觀念,古人尚且如此明確警民之關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之,實踐之呢?第三大力推行警務公開、簡化辦事程序,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便捷服務。警務公開是警務民主化的重要標志,沒有警務公開就沒有警務民主。公開的程度有多大,民主的成份就有多高。而且只有公開才能達到公正,也才能將紙上的監督變為現實的監督,防止腐敗。而民主,公正恰恰是人文關懷中重要的具有較高層次的內容。所以缺乏公開的暗操做式的警務管理無法消彌與公眾的隔閡,它更多關懷的可能是權力。而無法監督的權力除了極易走向專制,腐敗之外,也不可真正關懷人文。簡化辦事程序是現代行政管理高效原則的必然要求。程序繁雜,辦事拖拉,甚至在不給好處該辦的不辦給了好處不該辦的亂辦式的按油水關系為標志的辦案理念指導下的工作,從根本上就是與關懷人文相悖的。必須摒棄。只有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效率,民眾才會覺得公安機關可親可愛可信,才會將不滿厭惡,憎恨降到最低程度。同時對現有的警務管理制度要適時立、廢、改。應以社會發展需求和個體權利、自由的最大滿足為出發點、對戶籍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等等進行改革,使其一方面解對社會變遷(如加快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促進社會資源發揮效能,加快經濟發展等)有益,另一方面能保障個人發揮才能,充分行使權利,自由。要千方百計地為民眾個體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便其在公安機關和警員之中得到一個納稅人應有的尊重,為此,公安管理應該切實實踐為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對各級行政首長和名類考核指標體系負責的誤區。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極易導致利益驅動,導致與民眾的對立,警察不能對指標負責,只能以人為本,為人民負責。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正在快速發展,警務管理理念和模式應該而且必須適時做出反應,公安管理的業務范圍已往顯現出越來越寬泛的趨勢,民眾對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依賴性比以往更強甚至會越來越強。與此相適應,警察服務于民眾的領域也更為廣闊,意義也更為重要。先進的公安管理模式和理念應該是最大限度地調動民警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不是被動性反應,警務工作只有關懷人文,以人為本,才會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才會得到民眾的支持。終取得相得益彰的雙贏局面。
- 上一篇:警察行政調查分析論文
- 下一篇:行政賠償范圍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