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國際風險管理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6 03:06:00
導語:銀行信貸國際風險管理策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危機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相繼爆發,信貸國別風險已上升為國際商業銀行最為關注的風險之一,國家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已出臺警示國別風險指引,各金融機構已有相應減值或撥備行動。但目前只是定性的指引而并沒有定量分析,鑒別和衡量技術標準不一,風險計提實際操作難度大。基于政策指引的有限“警示”意義大過實質且尚處于摸索階段,所以在風險管理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加強商業銀行國別風險研究并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將是考驗整個行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別風險;管理策略
國別風險是指由于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政治、社會變化及事件,導致該國家或地區借款人或債務人沒有能力或者拒絕償付銀行業金融機構債務,或使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該國家或地區遭受其他損失的風險。對單一國家或地區超過銀行凈資本25%的風險暴露,將被視為重大國別風險暴露。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跟隨跨國企業步伐走向全球,而全球化的投資和服務使得商業銀行在授信業務、國際資本市場業務、境外機構、行往來和由境外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務等經營活動中將面臨更多的國別風險。
一、國別風險是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重大風險之一
(一)當前誘發國別風險的主要因素
盡管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資產比重較小,但隨著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進程推進,國內銀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遭受損失的風險也在加大。而國別風險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系乃至自然環境及突發事件等十分復雜的范疇,不同的國際環境背景下國別風險也不同,影響國別風險的因素也十分易變,新的因素又在不斷增加,來自國際市場的微小變動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都極有可能釀成一場嚴重的國別風險。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主要面臨的全球性風險因素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美國次債危機
目前國際上信貸國別風險太高,銀行倒閉形成一種風潮。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的關聯因素多,波及范圍廣,危害程度高,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沒有還款能力保證的客戶貸款是不可忽視的國別風險。美國次貸危機中因為商業銀行自身對經濟形勢判斷失誤,投資不當,發放大量不良商業地產貸款,再加上貨幣監理署負責銀行監管機構的監管不力,對部分銀行過度集中于房產貸款標準過松,且沒有采取強制措施糾正,深陷危機的地產業最終牽動部分相對脆弱的商業銀行倒閉。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銀行倒閉總數多達140家,遠高于2008年的26家。目前,在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問題銀行”清單上仍有約500家銀行。歷史經驗顯示,這一清單中的銀行約有13%最終會倒閉①。因為次級貸款人無法償還貸款,而房價走低拍賣或者出售用來抵押的房屋后根本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收回銀行貸款,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商業銀行就會在貸款上出現虧損,對于我國涉外業務的商業銀行而言就是一種國別風險。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繼西方大型金融機構遭到次貸危機的侵襲之后,全球金融風暴的“骨牌效應”顯現。從冰島到迪拜主權債務危機的相繼爆發,實力較弱、經濟脆弱性高、經濟結構調整困難的歐洲小國貨幣全面貶值,股價跳水,銀行相繼倒閉。由于主權債務危機的傳染,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遭受信用危機,整體主權債務風險引發全球擔憂,各國主權債務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美國著名的經濟史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的國家“生產性”可以看出,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有其歷史、體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失去了“生產性”。歐洲部分國家的高增長主要來自于財政和經常項目的雙赤字,以及歐元區廉價的貸款拉動以及信貸消費。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政府沒有實施靈活的貨幣政策,依靠大量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赤字不斷累積出口下滑,最終使得主權信用風險逐步積累,國別風險在本次經濟危機中完全暴露出來。
3.歐盟各國削減財政開支
為拯救希臘債務危機,歐盟聯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出的歐洲穩定機制,而歐盟國家如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丹麥、西班牙等面對金融危機過后龐大的預算赤字以及長年累積下來的債務,紛紛大幅度削減公共財政開支。例如英國預以通過減少薪金、調高消費稅和征收銀行稅等手段計劃在2014—2015財政年之前,把公共開支削減170億英鎊①。與英國相比德國狀況也不樂觀,德國聯合政府內閣支持緊縮財政計劃,通過減少福利開支、兒童補貼、核能高額稅征收、推遲基礎建設等,預期2014年德國將大規模削減800億歐元財政赤字,削減幅度占GDP的3%②。同樣意大利政府也通過凍結公共部門薪水支出,推遲6個月發放養老金,提高殘疾補助金領取標準,削減高收入公共部門負責人、部長和議員的工資財政緊縮措施,計劃在2011至2012財政年削減政府開支240億歐元(約合259億美元)③。歐盟應對債務危機的削減公共財政支出舉措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激增了主權債務風險在國別風險中的比重,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對外部評級機構的信任性降低。監管模式的有效性減弱,一定程度上減低了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減低了抵御風險的能力。
4.其他不穩定社會因素
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威脅使處于困境中的歐元區國家如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等國家的環境狀況與環境利益的原本穩定均衡狀態被打破,不穩定危險因素正在顯著增長。而且伊拉克、索馬里、阿富汗和蘇丹仍是全球最不安定的國家,民族壓迫、恐怖活動引發一系列的犯罪和治安狀況不斷惡化,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暴力事件頻繁,就亞太地區而言高度衰退的經濟使得日本主體呈現虛弱感,隨著美國軍事力量從東亞轉移到中亞的現實而日趨強烈,重估亞太地區的實力平衡以采取自衛的新措施的日本不穩定因素急劇上升,若是一個民族主義的政府,對亞太地區的和平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威脅。縱觀國際社會的諸多不穩定因素都會對該國家或地區借款人或債務人償付銀行業金融機構債務能力產生影響,使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該國家或地區的商業遭受損失,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就是面臨的國別風險。
(二)頻發的國別風險事件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主權債務風險不斷積聚,中國上市銀行紛紛對所持有的相關債券以及其他證券化的債券產品進行減持,或者是提取壞帳準備,對當年銀行利潤造成負面影響。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再次警醒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信貸國別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且其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信貸提出了嚴峻挑戰。
一是就資本市場而言,次貸危機中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出現虧損,金融機構的股價會下降,同時其在金融風險進行重新評估時進行充資、以提高資產的質量,造成我國資本市場資金倒流,對我國金融資產價格有下行壓力;二是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已占到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10%,此類貸款的壞賬風險對銀行業也是不可忽視的④;三是信貸國別風險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了我國商業銀行對市場形勢判斷的復雜性,當前歐洲各國通過延長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以緩解財政緊縮對經濟的沖擊,而顯著增強未來通脹風險嚴重損害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益;四是主權債務危機將會成為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的主要表現形式,主權風險在當前國別風險中占據主要地位,其危害性日益凸顯,原有的政府債券即金邊債券的擔保作用被消弱,商業銀行的對外債務得不到償還或者延長償還期限;五是國際評級機構的權威性受到質疑,對商業銀行內部評級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從事國際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對其受險資產內部評級的工作量與工作難度。
(三)加強國別風險管理的國際經驗與教訓
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中,我國商業銀行業的發展尚未達到發達、成熟水平。從美國金融風暴到歐洲債務危機看,國際上的輕微的政治、經濟、金融、社會變動都可能使得風險陸續暴露,對國內金融市場產生嚴重的影響。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涉足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深入復雜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金融國際化程度將會進一步加強,國別風險管理成為絕對趨勢。這種絕對趨勢勢必會對商業銀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只是當前這種影響不是很大,但隨著國際信貸創新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國別風險管理技術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從已有的國際經驗與教訓來看,國別風險管理的影響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提出了更多的挑戰,而經驗尚不豐富的我國商業銀行對國別風險控制能力十分薄弱,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所以我國金融監管機構與各類金融機構要吸取經驗教訓,將國別風險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明確國別風險準備金計提標準和比例,以防潛在的危機來襲。
二、國別風險與商業銀行一般信貸風險特點的比較與分析
(一)風險界定的差異
國內商業銀行一般信貸風險界定為以本國貨幣融通的國內信貸所發生的風險。信貸國別風險存在或產生于跨國的金融信貸活動中,不論接受信貸的對象是該國政府、私人企業或是個人,只要商業銀行跨國境的信貸涉及國際信貸活動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國別風險。所以國別風險概念更寬,既包括政治風險、主權風險,也包括貨幣風險、宏觀經濟風險等。因為各種因素可能使商業銀行在跨國業務中遇到損失及收益的不確定,同時國別風險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即具有傳染效應,對于地理緊密關聯的國家以及密切經濟往來的國家尤為明顯,甚至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災難。而一般商業銀行國內信貸風險的發生除了會造成銀行資金的損失對銀行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外,最多只會引起資金關聯的上下鏈式反映[1]。
(二)風險源頭的差異
商業銀行一般信貸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不能按時歸還信貸本息而使銀行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資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多數是因為商業銀行產權缺位、內部控制機制缺乏,流程設計失當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風險日益凸顯,或是缺乏判斷抵押品評估能力和識別準確性產生擔保風險,再者就是在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托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而國別風險的源頭可能是政治、經濟、社會因素,而且政治風險、金融風險一直是國別風險研究重點,傳統的國別風險中以反映償還意愿的主權風險和反映償債能力的金融風險最為突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型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國際對立事件、恐怖活動、核威脅等政治風險,國際衛生、食品安全等突發事件也成為誘發國別風險的熱點。可見國別風險的源頭多而復雜,并且隨著國際背景的變化而變化。
(三)風險種類的差異
在還款期限屆滿之前,借款人財務商務狀況的重大不利變化對其履約能力的影響都可以說是一般的信貸風險,這時的信貸風險可能是來自企業(借款人)在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由市場條件和生產技術等因素變動而引起的市場風險;也可能是由于自然風險使借款人蒙受經濟損失無法償還信貸本息;或是由于個人或團體在社會上的行為引起的社會風險。對于國別風險而言,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治、社會變化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對該國家或地區借款人或債務人償付銀行業金融機構債務能力產生影響。直接風險則是國家以拒絕付款、外匯管制、匯率制度調整、一系列貨幣制度等直接干預手段導致商業銀行信貸得不到償還;間接國別風險指某一國家經濟、政治或社會狀況惡化,威脅到在該國有重大商業關系或利益的本國借款人還款能力的風險。
(四)風險的補償差異
違約概念的模糊性與一般信貸和國別信貸有關,兩者之間有重要的差別。所有信貸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契約的實施,即確保雙方遵守條款,債務人償付債權人行動的實施。一般的商業銀行信貸與跨國信貸主要差異就在前者是一種法定的義務,可以由法院實施。另一方面就是一般信貸得不到支付時債務人可以申請破產。但對于因為一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原因引發的債務人無力償還問題,即便是對國家施加懲罰也是間接的,也沒有相當于破產一樣的程序使得債權人收回信貸本金與利息。再者就是信貸抵押或擔保雖不能改變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也不能保證足額償還信貸,但可以分散信貸風險,提供了一種補償功能。抵押或擔保在國別風險發生時彌補風險的作用更小,即便是有抵押物留在國外,在國別風險發生時沒有足夠的機制使得商業銀行可以獲得覆蓋貸款的抵押物價值,甚至東道國制定的有關法律、法令使外國商業銀行或跨國信貸業務遭到不利限制或歧視待遇。嚴重的國別風險下債務人完全不可以動用抵押物,債權人完全不可以獲得風險補償。
(五)風險群體的差異
在國別風險問題上更少關注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問題,對于國際金融市場的債務人選擇更多的是關注一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狀況。無論債務人是暫時性的還是持久性的,只要一國的整體狀況沒有大的問題,就會放松對于債務人的選擇標準,一旦國別風險發生就會面對一國的多數債務人無力償付的局面。而一般的信貸風險多是發生在商業銀行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托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此時面對的是單一債務人的無力償還而非整個債務群的大面積壞賬問題,彌補措施較多且可以靈活控制的[2]。
(六)風險關聯的差異
信貸國別風險是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活動中的一種風險,與商業銀行的其它風險一起構成商業銀行的風險體系,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國別風險與其它各類風險并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一種緊密的交叉關系。主要是因為從本質上看,信貸國別風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國或地區能力上的缺陷所造成的,這種能力的缺陷不僅僅是存在經濟能力上,而且還存在于金融能力、政治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當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出現問題,融資關系出現問題,或政治關系出現不穩定,或社會秩序混亂時,商業銀行可能將面臨信貸國別風險以外的其他各類風險中的一種或幾種,甚至是全部。可以說一旦信貸國別風險成為現實,可能包含著來自一國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聲譽風險、合規風險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全部。國別風險是與其他風險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一種必然結果,具有內在的關聯性特征。
(七)風險分類的差異
在全面實行的信貸分類制度中,通過對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記錄、借款人的還款意愿、貸款的擔保、貸款償還的法律責任評估借款人的還款可能性與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根據信貸資產按時、足額償還的可能性,信貸的風險程度將信貸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后三類合稱為不良信貸資產。而對于國別風險則根據可預計的未來一段時間一國家或地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政治的穩定性、社會變化及事件的可能性、國家或地區借款人或債務人償付債務能力、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此國家或地區遭受損失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國別風險又可以劃分為低國別風險、較低國別風險、中等國別風險、較高國別風險、高國別風險五類不同的等級。可見信貸風險的形成是一個從萌芽、積累直至發生的漸進過程,相比較一般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信貸國別風險形成是集合多方面因素累計漸進的過程。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是在考慮風險轉移和風險緩釋因素后按照國別風險計提國別風險準備金:低國別風險不低于0.5%;較低國別風險不低于1%;中等國別風險不低于15%;較高國別風險不低于25%;高國別風險不低于50%①。
(八)風險計量的差異
區別于一般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多量而且成熟的運用計量方法、計量模型,國別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更加復雜。一方面國別風險面臨風險變量太多很難與商業風險區分,目前只是定性的分析而并沒有具體的定量分析,而且鑒定非常敏感,衡量技術標準不一,并沒有統一規范的風險資產計提標準;另一方面,基于國別風險是各種風險在對外業務服務中進一步延伸的結果,風險的存在狀態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各家商業銀行跨境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也沒有統一的界定和標準,采用常規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難以組織統一有效的國別風險管理體系,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目前,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計量方法至少“能夠覆蓋所有重大風險暴露和不同類型的風險;能夠在單一和并表層面按國別計量風險;能夠根據有風險轉移及無風險轉移情況分別計量國別風險。”體現了信貸國別風險評估、界定、分類、建模相對于一般信貸風險實施難度和管理成本都較高,而且更具有復雜性和被動性[3]。
三、商業銀行加強國別風險管理的策略
國別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構建商業銀行國別風險管理的核心框架是關鍵。對國別風險的管理,就是要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各種導致國別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以最小的經濟成本達到分散、減輕和規避國家風險,以保障從事跨國服務業務的商業銀行的經濟利益和穩定外部環境。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一覽表”對轉移風險的監管要求以及我國銀監會國別風險指引的要求,編制商業銀行國別風險管理框架具體如圖1所示。
(一)商業銀行加強國別風險組織體系的建設
完善的管理組織體系是有效實施國別風險管理的基本保障。不同類型風險的特點不同,管理方式也不相同,管理所涉及到的重點部門也不一樣。信貸國別風險管理要在充分體現風險類型與特點的基礎上建立管理階層、管理部門的對應關系,充分發揮國際信貸業務線條上的各個職能部門在國別風險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具體如圖2所示。
首先,進一步發揮董事會在國別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中的戰略性作用。明確董事會承擔監控國別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最終責任,切實制定國別風險管理政策,監察分析各部門國別風險管理情況,對國際信貸業務環節中的國別風險負總責。
其次,設立專門的國別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別風險管理事項的日常處理機構。將國別風險管理納入到統一的全面風險管理標準體系中,由授權委員會負責國別風險限額批準和指令、原則的并發工作,直接向董事會報告,保證所有國別風險管理政策的貫徹與執行。
第三,充分發揮高級管理層在國別風險管理方面的組織體系中牽頭作用。高級管理層一方面要采取必要措施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國別風險,定期審查和監督執行國別風險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操作規程,并提交監控和評價國別風險管理有效性的報告。另外,要明確界定各部門的國別風險管理職責以及督促各部門切實履行國別風險管理職責,確保國別風險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
第四,國別風險管理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或崗位之間建立高效的信息溝通和運作協調機制。要求各個國別風險管理工作部門承擔其應有的責任:一是國際信貸業務發展工作的相關部門要支持配合分管國別風險管理工作的協調業務發展與國別風險管理兩者關系。二是開發調研部主要負責調查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對境外借款人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認真核實借款人身份及最終所有權,核查資金實際用途,審慎評估海外抵押品的合法性及其可被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避免風險過度集中防范國別風險于未然。當緊急國別事件發生時,及時建立應急機制創新國別風險的化解機制。三是信息技術部門主要是配置足夠的資源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與維護。及時錄入、更新聯合國制裁決議在內的與本機構經營相關的國際事件信息以及有關制裁名單和可疑交易客戶等信息,防止個別組織或個人利用本機構從事非法活動,減少國別風險帶來的損失的可能性。四是法制部門踐行國際金融市場、信貸違約賠償的有關政策措施、法律法規,為國別風險管理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保障。嚴格監督交易調查時遵守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的有關決議,適時提醒業務部門對涉及敏感國家或地區的業務保持高度警惕。五是內部審計要定期對國別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獨立審查,評估國別風險管理政策和限額執行情況,并報告高級管理層以便進一步深入國別風險管理下一步策略的制定與執行。六是內部稽查主要職責是對各職能部門統一的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及時有效地監測、報告和處理,指導協調本部門的國別風險監督、檢查工作。
(二)商業銀行加強國別風險評估與評級
國別風險評估與評級工作即商業銀行在國別風險事件發生之后,對于國別風險事件信貸資本回收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也就是對國別風險可能性的評估,但關鍵在于國別風險事件分析與跨國信貸違約可能性的計算。
1.定性評估分析和定量評估分析
商業銀行最常用的跨國信貸國別風險評估方法大致可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所謂國別風險的定性分析,是商業銀行按照銀監會指引中指出的國別風險評估因素,對借款國政治外交環境、經濟金融環境、制度運營環境、社會安全環境全面分析的基礎,選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綜合評定以判斷跨國信貸中所包含國別風險的大小。所謂國別風險的定量分析,是指利用數學模型較為精致地分析各種環境變量導致國別風險的發生的可能性。建立信貸國別風險評估信息系統,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指標篩選、多重差異分析、邏輯分析以及政治不穩定分析,最后進行系統實施[4]。
同時還有兩點需注意:一是商業銀行若已在國際金融中心開展信貸業務,還應當充分考慮國際金融中心的固有風險因素。二是隨著國際大的宏觀背景的變化以及借款人所在國家和地區不穩定因素或可能發生危機的情況下,當及時更新對該國家或地區的風險評估。
2.外部評級與內部評級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制定業務發展戰略、審批授信、評估借款人還款能力、進行國別風險在充分考慮國別風險評估結果的基礎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合理利用內外部資源對于影響國別風險的因素進行分類分級,有針對性的對各國舉債違約程度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將要面臨的國別風險等級。一種方法就是外部評級法,商業銀行直接采用外部評級公司的評級結果對國別風險進行管理。目前,全球有一些著名的評級機構定期運用不同的方法將特定國家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整合為一個單獨的指標,對外公布風險評級結果,反映國別風險的高低。另一種方法就是內部評級法,對于跨國界貸款或從事國際貸款的商業銀行,其受險的資產主要具有非系統的國別風險特性,受某一特定貸款國本身變量因素的影響。系統性的國別風險便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或變量因素而引起的資產損失。商業銀行可以結合計量經濟學技術,設計多種樣式的國別風險計量分析模型,通過統計分析提煉出最具敏感度的風險評價指標,形成對國別風險的有效分級。
(三)商業銀行加強國別風險監測
商業銀行信貸國別風險監測,就是在保證跨國業務系統之間的流程順暢的基礎上,通過已掌握的內外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聯機分析處理等技術進行國別風險分析和度量,全面監測和縱深挖掘潛在信貸國別風險,實現信貸國別風險的全面包抄和深入管理。
一是信貸環境監測。國別風險多是因為一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影響借款人的償還能力而造成的,所以要在國別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要對國別環境監測。二是償債能力監測。借款人的現金流是還款的基礎,現金缺口決定其到期償債能力,所以要對償債能力時時監測。三是授信監測。主要是對銀行授信額度、不同時間的授信以及不同時段的國別風險值進行比較分析與監測。四是風險限額監測。按國別監測已制定的國別風險限額是否綜合考慮跨境業務發展戰略、國別風險評級和自身風險偏好等因素。尤其是當重大國別風險暴露時商業銀行是否按照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引在總限額下按業務類型、交易對手類型、國別風險類型和期限等設定分類限額。
但要注意要充分利用國別風險狀況報告,走訪國別事件發生國家或地區,善于從其他外部機構獲取有關信息,運用與國別風險暴露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的國別風險壓力測試方法和程序,建立與國別風險暴露規模相適應的監測機制。當特定國家或地區國別風險事件發生顯著變化時,提高監測的頻率,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監測工作。
(四)商業銀行加強國別風險化解策略
現實的商業銀行國際信貸中,較高的國別風險意味著收益更大的不確定性與損失,必要求高的預期收益進行補償,高收益對應著高國別風險。雖然國別風險是絕對存在的,而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各種技術、經濟手段將國家風險減小、轉移和分散國別風險以求最小成本水平承受風險。對于不同標準的國別風險商業銀行可以分級管理,根據國別風險程度采用五種基本技術手段。公務員之家
1.國別風險抑制—低國別風險
對于目前及可預計一段時間內,不存在導致商業銀行跨國信貸遭受損失的國別風險事件,或部分事件發生也不會影響該國或地區的償債能力的低國別風險,商業銀行此時管理的重點是采取多種措施對已執行或計劃中的跨國信貸業務進行重新調制減少國別風險實現的可能性及發生償債困難時經濟損失程度[5]。
2.國別風險規避—較低國別風險
商業銀行可以運用國別風險規避的戰術應對那些較低的國別風險。事先對影響一國貸款人償債能力或導致投資遭受損失的不利因素發生的可能程度作出預測,判斷導致較低國別風險實現的條件和因素,以便在信貸行為中盡可能地避免或直接改變已作出的信貸行動規劃,但要商業銀行做出決策時要注意權衡解除國別風險的成本與收益。
3.國別風險轉嫁—中等國別風險
若商業銀行跨國信貸業務監控到某一國家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而且對該國家的貸款本息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對于這一類中等國別風險商業銀行一般可以要求借款人尋求第三者對貸款提供保證減少國際信貸風險損失。最典型的就是信用保險,一旦國別風險事件發生,保險人給予補償或在國際再保險市場上分保,也可以共同協商通過轉貸票據貼現、債權出售、債轉股的方式轉嫁風險將損失降到最低,但是較大的國別風險就要尋找優質的第三國金融機構提供擔保。
4.國別風險承擔—較高國別風險
較高國別風險的主要特點就是已經實施債務重組或者已經執行擔保,但因為周期性的外匯危機和政治問題,此時的國別風險尤為嚴重,該國家或地區借款人仍然無法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當前已經造成較大損失或即將造成確定性損失。針對這一層次國別風險的特點,商業銀行的選擇即是適當提高壞帳準備金的比例,在不影響相關利益者根本或大局利益前提下對已經無法避免和轉移的國別風險承擔下來。
5.國別風險集合—高國別風險
對于一國家或地區高頻率出現經濟、政治、社會動蕩等國別風險事件,商業銀行通過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能力所及范圍內的一切措施仍可能無法收回貸款本息的高國別風險,商業銀行可以在國際上聯合多國、多組織力量聯合行動以分散國家風險損失并降低防范風險發生的經濟成本。一方面組織銀團貸款共同承擔風險;另一方面也可通過與世界銀行或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合作融資,從而減少個別銀行單獨放款的可能風險,達到化解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福勝.國家風險[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9):15-18.
[2]卓志.國家風險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12):196-197.
[3]戴育琴,歐陽小迅.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的國家風險管理問題分析[J].經濟理論研究,2008(22):100-102.
[4]鄭蘭祥.跨國商業銀行的國家風險測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2):20-22.
[5]戴育琴.中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中的國家風險分析及控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1):92-97.
- 上一篇:就業導向的職教課程設置探討論文
- 下一篇:國企現代教育制度建立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