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對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01-07 11:55:36
導語:民族音樂對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音樂以口傳心授的形式傳承傳播,該音樂形式是由勞動人民自己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創作出來的,鄉土氣息十分濃厚。民族音樂源自于民間,在民族土壤中生根,積累和傳承了千年的中國古典文化。針對群眾文化建設來說,民族音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帶來長久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得以體現:首先,娛樂方式與群眾生活相貼近,在日常生活中群眾對民族音樂的普及和創新,能夠引導群眾文化的發展;其次,在民族音樂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之下,群眾具備了更強的民族意識,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角度來說,極大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使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中的建設得到了推進。
關鍵詞:民族音樂;群眾文化;建設意義
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的培育,是社會主義的目標,根據藝術性以及道德文化修養,從整體上做好對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設,是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同時,需要以此為目標做好對群眾文化的建設。自改革開放至今,經濟建設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發展,由于物質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加大了對精神生活的進一步需求,通過對群眾文化和音樂文化的推動及發展,能夠使廣大群眾獲得更好的文化生活。群眾精神生活的滿足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能夠從生活質量和藝術修養方面,實現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提升,能夠作為重要力量,推動全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民族音樂作為一種表現形式,群眾文化建設通過民族音樂能夠得到凸顯,能夠實現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引導和促進。
一、民族音樂的發展與群眾文化建設相輔相成
民族音樂作為歷史積淀,使社會思想和藝術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集中體現了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礎。對我國的優秀音樂文化進行傳承,最后受益的是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使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好的生活,能夠作為一種堅實的基礎,使精神文明在我國的建設中得到更好地發展。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音樂可以體現中華民族的千年文化。民族音樂形成于商周時期,到現在為止,從創新和發展的角度來說,群眾文化建設長期以來受到了民族音樂的影響,兩者能夠實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從古至今,音樂文化與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從世俗性以及社會性的角度來說,民族音樂也最具特點。民族音樂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長期以來有著多樣化的發展局面,從種類、內容、形式等方面,促進了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實現了對明顯特征的具備。群眾文化在我國民間的流傳很廣,并且該文化形式得到了最大化的普及,能夠作為廣大勞動群眾的真實寫照,有著更接地氣的鄉土氣息。所以,從民族音樂和群眾文化的角度來說,對兩者的發展和建設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民族將群眾音樂文化作為民間的重要內容,其將群眾文化作為創作和發展的源泉。以群眾文化的興起為基礎,對民族音樂進行創新和發展,能夠實現彼此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二、民族音樂的發展能夠實現對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中國幅員遼闊,從地區和民族的角度來說,56個民族有著各自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北方音樂在我國的特征就是高亢明亮,能夠表現出粗礦豪爽的北方人民的特質;南方音樂的特點就是柔和抒情,能夠體現出溫柔嫻熟、落落大方的南方人民性情。此外,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區在我國有著別具風格的少數民族音樂。所以能夠得出,民族民間音樂在中國有著豐富的內容、多樣化的形式、齊全的品類,作為一門藝術,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其通過對我國各族兒女優秀智慧的凝聚,從鄉土風人情方面,實現了對各族風格的集中體現。民族音樂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有著較為獨特的形式,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是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創作的。根據民間節日、婚喪嫁娶、民族紀念日等,我國創作出了許多的民族音樂,例如,山東人民創作的《一枝花》,廣東人民創作的音樂《步步高》《小桃紅》《餓馬搖鈴》《彩云追月》《雨打芭蕉》等等,藏族人民對《拉薩河水》《天空多么寬廣》《阿細跳月》的創作,瑤族在云南的舞曲,彝族的《耍山調》《趕馬調》《小河淌水》等舞曲。除了以上這些民歌,我國民間還有著歌舞音樂、樂器、說唱音樂以及戲曲音樂。近幾年,廣大民族音樂工作者在我國通過對民族音樂的發掘,整理以及加工,將大量包含我國民族優秀文化的音樂作品進行展現。這些經典作品受到了群眾深深的喜愛,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等,此類民族音樂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優秀的軟實力,通過對民族音樂的世代傳承、沉淀以及發展和創新,能夠實現對民族音樂風采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三、民族音樂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規范作用
隨著對民族音樂的推廣和創新,愛國主義精神、民族音樂通過歌詞歌劇、舞蹈以及話劇等形式,潛移默化地將拼搏向上精神、團結互助精神等融入到群眾建設中,促進了教育的規范性。再加上民族音樂在教育、創作等國家領域所實行的百花齊放政策,通過鼓勵實現了對結合教育性、時代性、藝術性以及民族性為一體的優秀作品的創作,例如,《東方紅》大型舞臺史詩,《劉三姐》電影音樂作品等等,群眾文化建設通過民族音樂,實現了對精神文明水平的顯著提升。民族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其發展和傳承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能夠使群眾對一定的基礎音樂知識進行掌握,使其能夠具備基本的音樂理解能力,進而陶冶群眾的精神。
四、民族音樂是對國際文化交流的促進,對群眾文化事業的開拓
在中國文化的對外交流中,民族音樂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是世界音樂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外國音樂作品的素材中,很多都能夠體現出中國的民族音樂,世界音樂發展離不開中國民族音樂的積極作用。由于精神文明的進一步建設,帶來了更高水平的物質生活,通過國際旅游、學習、工作等交流機會,國家將民族音樂視為象征友誼的橋梁,能夠作為共同語言實現對彼此的相互促進。文化交流在國際發展以及民族音樂的創新,實現了對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民族音樂能夠實現對群眾文化視野的開拓,并且民族音樂在傳遞交流、交融過程中,從形式、內容、風格等方面得到了豐富,能夠作為全新的音樂素材,得到更好的創作和發展。
五、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原則
(一)生命原則。民族音樂是人類精神的結晶,其生命力旺盛,要使民族音樂文化的生命力得到持續不斷的增進,就需要對調研等方式進行應用,對其生命存在的根本進行尋找,對其精神靈魂進行把握,由特定民族精神鑄就的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以此來準確的從源頭和根本上對其認識,做到精心的建設。(二)整體原則。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解釋。其一,生態整體,民族音樂文化遺產的生態特征對此進行了決定;其二,文化整體,一個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那么其所產生的民族音樂文化必定是豐富多樣的,在具體的內涵、形式、功能上雖然會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他們都是該民族精神情感所展現出來的衍生物,其內在具有統一性,出自同一種來源,彼此直接的信息能夠進行相互的交流,我們要對這樣的一個民族音樂文化整體進行保護。
六、民族音樂和非遺之間的關系
(一)民族音樂能夠促進非遺文化的創新。民族音樂文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對多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涉及。由于在文化形成過程以及表現形式方面的不同,要采取的建設方式和群眾文化建設的要點也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從民族音樂文化自身出發,深刻了解其內在規律,對經驗教訓積極的進行總結,積極的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創新。只有不斷的對方法進行創新,才能夠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使其生命力與原動力得到保持,使非遺文化能夠得到顯著的創新效果。(二)民族音樂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當民族音樂文化與群眾文化建設之間發生沖突,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要對人們的實際需求進行關注,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從人們的需求角度來說是正當的,不然會與人的自然天性相違背。所以,使社會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更高的提升,是民族音樂建設工作的基礎。其次,要確定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主題,要相信人才是其真正的主題,需要對群眾文化的建設以及群眾表示充分的信任,以此來表現出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性、生態性以及生命性。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創造者以及使用者是廣大群眾,不僅要滿足其生活需求,而且要對非遺文化進行傳承,因為,精神的根源是他們。除此之外,只有通過傳承者才能真正的對這些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保障作用。所以,要加強對這些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保護以及創造力度,在參與的過程中,廣大群眾要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積極地參與進來。(三)民族音樂對文化志愿者的促進。人民群眾需要積極參與到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建設中來,積極主動的學習各種民族音樂文化知識,還需要對自身的知識內涵加以提升,加強自身的知識底蘊,以此有效地提高群眾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對于民族音樂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僅能夠使整個社會人員音樂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還能夠使文化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以及文化的發展和建設。要想使我國的社會發展,以及群眾自身音樂素質能夠得到進一定提升,不僅需要培養高素質的音樂文化人才,還需要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音樂文化體系加以完善。在對群眾文化志愿者開展文化培訓的過程中,要建立起相應的培訓制度,對群眾在基層文化發展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視,積極組建基層群眾文化志愿者團隊,對基層群眾在開展民族音樂文化建設宣傳工作的過程中,所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民族音樂文化加以適應。所以志愿者只有通過接受更多的培訓,才能使他們在民族音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能夠使自身的建設水平與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自身的音樂專業素質得到有效的加強,開展更加親民、更加符合群眾要求的民族音樂文化活動。在對基層群眾文化志愿者開展培訓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志愿者隊伍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層次、不同的步驟對其開展培訓工作,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能夠對新的要求進行滿足。
七、文化館如何做好對民族音樂的傳承
首先,音樂可以使個人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個人獲得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對價值觀進行良好的構建。省市政府需要對民族音樂的發展引起重視,通過對各地文化館的倡導,使其能夠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民族音樂的比賽,音樂文化建設的過程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還應該是充滿樂趣的,才能夠使群眾從心底里產生熱愛之情。可以讓群眾參與到民族音樂文化活動中來,掌握更多的民族音樂知識,以此來使群眾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中來。并且,需要從人力和財力方面,做好對地方文化館的支持。其次,民族音樂的起源、發展都與群眾有關。需要在過程中做好對專業民族音樂家的重點培養,針對民族音樂的角度來說,需要通過對群眾的領導和指導,使其能夠對民族音樂進行領會和學習。再次,在對群眾文化進行建設時,需要從發展和鑒賞的角度做好對民族音樂的發展創新。文化館和文化機構在各地,需要做好對當地民族音樂展的定期舉辦,以此來使民族音樂能夠在群眾中得到普及,并且使群眾能夠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實現對民族凝聚力的提升。通過對群眾民族音樂興趣的培養,使群眾能夠對民族音樂產生真正的熱愛,進而更好的對民族音樂進行繼承。最后,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多樣化的形式,不同的民族和地區需要做到互通有無,交流成長,針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角度來說,各文化領域需要做到相互溝通學習。
八、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的社會群眾開始加入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活動中來,民族音樂成為了群眾文化活動的一部分,并且在其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群眾通過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使其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象,推動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民族音樂作為一種表現形式,群眾文化建設通過民族音樂能夠得到凸顯,能夠實現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引導和促進。
參考文獻:
[1]葉凌燕.民族音樂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J].大眾文藝,2015(05):153.
[2]廖暉.淺談群眾文化與民族音樂的淵源[J].卷宗,2016(11):801-802.
[3]賴穎璇.積極創新,努力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有效開展[J].民族音樂,2017(02):92-93.
[4]黃蘭.淺談民族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及與群眾文化的關系[J].神州(下旬刊),2016(01):17.
[5]李松,樊祖蔭,張歡,等.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反思———“第三屆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術研討會”主題發言[J].中國音樂學,2013(01):12-23.
作者:張欣欣 單位: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文化館
- 上一篇:文藝理論內涵及傳統文化基點
- 下一篇:信仰內核的嬗變與民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