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企業文化的慣性與發展

時間:2022-06-13 10:36:35

導語:略論企業文化的慣性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企業文化的慣性與發展

創新文化

由于文化的持續性和慣性,已有文化使主流的符號和意義內化于下一代,通過激勵和導向在企業持續發酵代代遞承。于是形成企業文化的人為能動性和制度變得重要。傳統的做法是建立公正合理的考評制度、激勵制度、晉升結構和分配政策,使員工在特定的監管框架下“逐利”而上升。這是基礎。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先生創新和諧包容的“央企市營”經營哲學,實行“格子化”的管控模式,以兼并重組的方式將分散的企業合并在一起,強大的文化輻射作用使公司很快擠進TOP500,其管控模式的五個核心內容: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和依照市場規律開展企業經營。IBM公司把“THINK”定為企業員工要求(其筆記本叫THINKPAD),因此員工的任務就是不停的“THINK”。韋爾奇(前通用電氣總裁)對職工的評價實行加分制度,對于敢于向新領域挑戰的人,即使他失敗了也不做消極的評價;在他看來“,給人們以自信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覺得這個地方束縛了你,那么你就動搖它,打破它,檢查整個體制,因為它可能太陳腐、太官僚。如果還不管用的話,整個推翻它。如果通用電氣公司無法滿足你的需要,那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人。”通過“通力合作”,鼓勵員工就公司業務中存在的弊端,坦率地向上級主管提出自己的看法;管理層介入“通力合作”介入基層支持工作做出決策。華為為解決十大內耗,消除官僚主義,讓一線直接決策,呼叫炮火。在谷歌,管理人員對下屬的權威來自創意和說服力,而不是職位,因此反復勸說要多得多,你必須證明你的觀點,否則別人不會僅僅因為你的頭銜就按你說的去做;就連提拔和加薪決定常常是由同級和上級一致做出的。喬布斯有效的辦法就是給予那些有創新精神的潛在員工們足夠支持,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去保持自己夢想,讓創新者的想法始終得到認可,通過制度化手段,形成對創新者的保護,讓他們能夠得到來自于職位權威之外的另一種獨特的權力,那就是在適度范圍內擁有對市場/技術需求變化做出反應的自主權。很多跨國公司將亞洲研發總部設在新加坡而不是中國的上海或北京,很多人不明白———中國有足夠好的基礎設施、廣闊的市場和廉價高素質的勞動力。可是老外說,中國人沒有自由,沒有自由的人不會有好的創新,不適合做研發。自由有那么重要嗎?想想中國從1980年來,實施市場經濟,給予了人們經濟的自由權,中國經濟增長了30年。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自我實現是最高境界。自我實現的前提是:自由、創新的企業文化。

文化的變遷———以華為狼性文化為例

“不讓奮斗者吃虧”———華為的文化基礎。每年華為都會召開類似“如何分辨奮斗者”的會議為員工配股,使配股規模與員工的奮斗程度直接掛鉤[4]。打江山時:發揚狼性文化,勝則舉冠相慶,敗則拼死相救,屢創市場奇跡。(但狼性文化過于強調達成目標,不擇手段,一定程度的破壞了市場規則,并且產生員工歸屬感問題。)守江山時:以理想主義為旗幟、以實用主義為綱領、以拿來主義為原則;開放、妥協、灰度;從都江堰悟出“深淘灘、低做堰”原理,提升人均效率,并與利益相關者形成聯盟,開放不搞閉門造車、虛心而廣泛學習,實行“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企業文化;并用制度保證文化的傳承、實現跨團隊的文化管理。

企業家文化

行為學研究表明,企業家的基因主要來自于人的好奇心或游戲欲,經濟學中稱之為“風險偏好”,或稱其為“膽商”[5]。“膽商”雖然具有先天性的素質,但后天的環境培養和職業管理也顯得重要。現在企業在追求規模效益的同時不斷的做大做強,很多企業已經不是如何活下來的問題,而是在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下保持可持續增長,并且企業事業部群需要大量的優秀有膽商的企業家。因此建立企業家的“搖籃”變得至關重要。又由于部分優秀員工長久呆在企業,不能獲得足夠的新鮮感與滿足感,激情和壯志得不到相應的滿足;而如果脫離企業的庇護出去創業,又擔心自己不能夠承受未知的風險。于是為了克服大企業病(比如等級分明、層次結構復雜和復雜達數百級階梯式晉升等),企業內部推行“內創業”制度在一些大型企業開始推行[6]。有人做過這樣的比方:企業充當龐大的引力場,像銀河系那樣,讓創新者像太陽在銀河系中所承擔的角色,通過不斷自我燃燒,用自身的激情來帶動周圍人的變化,逆轉組織內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的傾向,并給這些人一個足夠的安全保障,讓他們不至于在與官僚者對抗過程中,成為辦公室政治的犧牲品。而企業則具備足夠強大的“引力場”,擁有強大的文化價值觀、完善的管理制度、通暢的人才培養甄選機制等,不讓一顆顆燃燒的“小太陽”脫軌而去或焚盡一切,或變成企業集團群的一顆顆定時炸彈,引發一場又一場的災難[7]。由此企業可從以創新和膽商培養為主要宗旨:提供創新環境,像喬布斯一樣,給予創新者足夠的自主權和保護。完善創新者的培養環境和加強其職業管理,使創新者能夠適時切入“膽商”訓練,完成企業家的基因轉變[8]。

合作組織

企業是由各要素組合的集體合作組織,集體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機會主義(自利行為)和搭便車行為,由此產生公地悲劇和集體行動困境,博弈論認為建立“自由退出”機制構成重復博弈來達成效率并提高參與成本甚至退出成本,這種方式適合組織質量較小下降能引起組織極大損失的團體;在無法退出的組織中,由于需求對質量相對無彈性,建立呼吁機制以顯示個人偏好變得比較重要。現代企業組織主要實行的是委托———的契約模式,目的是實現股東利潤最大化。委托方和方在信息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進行合作,造成合作系統為強勢者所支配,不僅擁有系統剩余占有權和對合作系統的控制權,不一定能體現高效率和社會公平。共同治理變成必然,合作組織成員都是平等的主體其行為相互獨立并相互監督,權力變成對另一種權利的檢查,扁平化的組織以及“三權分立”的思想越來越被應用到企業組織管理中,成員間人格平等、互相監督、民主管理并形成利益共同體,以求得組織管理長久的有效性、效率和公平。

良好的企業文化以可以其“內驅力”無形的推動員工“自我實現”而降低監管成本,企業家和管理層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做更增值的事;與其不停的建立和完善各種監管制度費心費力而焦頭爛額,不如通過良好文化的慣性作用、推行創新文化而“大化”企業各層。

本文作者:余道平王野工作單位: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