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實踐
時間:2022-08-11 10:50:55
導語: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云南有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歷史,在當地高校公共選修課程設置中增加關于民族文化傳承的人文素質拓展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能有效傳承民族文化與技藝;在美術、設計類專業的選修課程中加入民族美術與傳統技藝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并使其將所學的造型、設計技巧與民族傳統技藝相結合,為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找到新的路徑。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承;創新;選修課
一、背景介紹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擁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技藝文化,保留了多種多樣的民族傳統文化樣本。其中,云南地區各民族和地域因文化的差異,又擁有各具特點的傳統文化藝術。如,傣族的剪紙、刺繡、竹編、象腳鼓、慢輪制陶,白族的銀飾、染織,彝族的漆藝,建水的紫陶,玉溪的青花彩繪,臨滄、曲靖、保山等地的土陶,等等。但隨著社會的變遷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技藝因自身的局限性而走向衰落,傳承人逐漸老去,古老的技藝與文化面臨著失傳、消亡的危險。作為服務地方的高校,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將傳承民族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作為課程設置與專業建設的方向。近年來,學院在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上不斷探索實踐,從美術教育、雕塑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到校級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等,均涉及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內容。
二、實施過程
從2011年開始,學院美術教育專業在教學團隊發展規劃中將提升專業技能與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相結合,通過了解、調研當地特色民族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陶藝作為調整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切入點。專業教師將陶藝作為專業選修課實用美術的重要內容,從基礎的陶藝教學開始積累教學經驗,營造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教學氛圍。學院有針對性地增加了陶藝基礎作為美術教育專業選修課,并借助學生作品中期展覽的機會向全校宣傳陶藝文化,向學校教務處申請了面向全校的校級公共選修課陶瓷藝術欣賞與制作。在學校的校級公選課教學中,美術設計專業學生與非藝術類學生同時在工作室學習與實踐的方式,為民族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實踐中相互指導、相互促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學院美術類專業在云南地區的教育體系中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從學生規模到教學設備的完備程度都難以與其他院校相比。在學院的實際教學中,傳承民族陶藝文化需要的實訓場地與設備是最大的限制條件。美術教研室通過五年時間,在2016年基本配齊陶藝實訓室需要的教學實訓設備。截至目前,陶藝實訓室設備有拉坯機20臺、0.3立方高溫電窯爐一座、0.5立方高溫氣窯爐一座、真空練泥機一臺、水洗噴釉臺一臺、烘干機一臺、球磨機一臺、泥板機一臺。學院在開設陶瓷藝術課程的三年中,積累了一些教學與實訓經驗,又在此基礎上申請開設了雕塑藝術設計專業與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逐步在設計專業中開展剪紙、扎染、蠟染、木雕、泥塑等關于民族傳統技藝的課程,并在2016年成功申請了民族傳統技藝專業,按計劃于2017年開始招生,培養系統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技藝的青年人才。
三、亮點特色
1.民族傳統技藝研究學院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要體現在對民族傳統技藝的研究與實踐方面。以陶藝教學為例,學院從臨滄市臨翔區碗窯民間土陶工藝開始研究,在成型技巧上,從傳統的手捏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開始訓練學生,制作題材從生活日用器皿到藝術陶造型設計,不斷擴展學生對陶藝的概念與欣賞范圍。如:從樸素稚拙的民間土陶,到侘寂禪意的日式陶藝;從自由奔放的歐美陶藝,到精巧細致的中國傳統陶瓷彩繪工藝;等等。學院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傳統陶藝文化與其他陶藝流派美學的區別,作為傳承與創新民族傳統文化的出發點。在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之后,學院的實踐教學就有了方向。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學院開展了不同內容的實踐教學。對于美術、設計類的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將本專業的造型基礎、設計表現能力與傳統陶藝相結合,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注重創新,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陶瓷制作的裝飾手法與作品的形式感,更新釉色、坯料、燒制方法,賦予這門古老的技藝新的活力;對于選修校級公選課的學生,讓他們通過更多的實踐掌握傳統的陶瓷成型技巧,保持對陶藝文化的興趣與熱情,以自身的實際感受向周圍的人推廣陶藝,推廣民族傳統文化,從而擴大民族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2.臨滄土陶工程研究中心2016年,在整合五年的陶藝教學實踐經驗與實訓條件后,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校級科研項目——臨滄土陶工程研究中心立項成功。該研究中心以服務學校、服務臨滄為出發點,從景觀陶藝裝飾、藝術陶瓷材料研究、日用陶瓷設計等方面,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與技術支持。目前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標為:開發出3至5款適合臨滄本地土質的新型釉料和陶土品種;為本地企業提供土陶釉料的新工藝、新技術;承擔起臨滄地區土陶工藝產品設計行業的培訓工作;開發出款式新穎、實用性與藝術性強的土陶產品,打造臨滄本土的土陶品牌。目前工程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任務如下。其一,對新型釉料和陶土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充分利用臨滄地區的土質,經過多種原材料的混合配制后,煅燒成新型土陶產品。其二,對土陶抗菌劑、抗菌釉的研究和開發。在臨滄地區的土質中加入無機抗菌劑,采取稀土激活和納米復合技術,研究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抗菌釉土陶制品。其三,對土陶色料的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將研究出的土陶色料的新工藝、新技術與相關企業合作、轉化,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其四,對土陶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開發設計出實用性、藝術性強和市場潛力大的土陶產品,并與相關企業合作,助推臨滄經濟社會的發展。3.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和大學生創業學校大學生創業街為省級青年創業示范園區,在引導學生的創業方向時,以學生所學專業技能、知識及市場需求為導向,將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作為啟發學生創業的切入點。如,裝飾設計專業學生在陶藝方面申請的創業項目“藝陶陶舍”“綠鴿子”,以陶藝培訓及陶藝產品設計、制作、銷售為主要營業內容,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根據市場導向對傳統陶藝產品進行創新與設計。學生在實踐中獲取關于民族文化傳承技藝的知識,一方面可以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市場的檢驗找到自己所學知識與民族傳統技藝結合的可能性,為之后的發展積累經驗。
四、運行成效
在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實踐中,學校的校級公選課陶瓷藝術欣賞與制作已連續開設9個學期,總計為450名學生成功開展了關于民族文化傳承的相關教學實踐。其中,為雕塑藝術設計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開設陶瓷藝術造型與創意課程6個學期,實踐培訓人次73人;為美術教育專業開設陶藝基礎與剪紙工藝課程5個學期,實踐培訓人次127人。部分學生參加了臨滄市臨翔區首屆土陶藝術設計大賽,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2014級雕塑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中,有6人在雙江申活工藝美術品廠頂崗實習并承擔起廠家的全部產品生產工作,從配土、配釉到拉坯成型、修坯、茶壺制作、陶器花活裝飾、裝窯、柴窯燒制,從產品包裝與展示陳列到陶瓷產品展銷等,得到了廠家的一致好評。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藝,在與眾多名家的交流中對民族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如何傳承、創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在2017屆雕塑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作品展上,有22名畢業生以陶藝材料為參展方向,他們設計的擺件、茶具、花器等畢業作品被學院教師購買收藏,傳承了民族傳統文化。臨滄土陶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為學校制作景觀陶藝20余件,將結合學校的綠化環境,以臨滄本土民族文化資源為創作主題制作中型景觀陶藝作品,美化校園環境,推廣陶藝文化,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營造更具人文關懷的藝術氛圍。
五、發展展望
學校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還在不斷探索、實踐中,之前取得的經驗與教訓都可以作為參考。今后,學校要繼續推進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一是保持原有的校級公選課的覆蓋面,并開設更多的關于民族文化傳承的相關課程,如剪紙工藝、木工工藝、扎染與蠟染工藝、編織與刺繡工藝等,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使他們在在校期間可以體驗到更多的民族傳統文化。二是積極完成校級科研項目臨滄土陶工程研究中心指定的工作目標、任務,扎實做好每一項具體工作,并組織教師、學生進行學習培訓,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打造良好的實踐平臺。三是抓好新增專業民族傳統技藝專業的教學建設,根據現有的師資與實訓條件,及時完善相關師資培訓與實訓室的建設,為民族傳統技藝專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民族傳統技藝傳承人,為云南的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作貢獻。
結語
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一項需要耐心、毅力的工作。唯有營造適合民族文化生長的土壤,并積極培養新一代的民族文化傳承人,才可以讓民族傳統文化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如今,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這對保持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產生了一定的威脅。要想使中華民族文化繼續傳承與發展下去,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應該傾注更多的心血在日常的教育中。
作者:楊宗禮
-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學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 下一篇:高校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