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大學體育論文
時間:2022-12-05 05:19:48
導語:通識教育大學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理論研究不足
我國有關通識教育的理論雖有不少,但是深度和廣度嚴重不足,研究過于淺顯、分散,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目前我國高校僅有為數不多的幾所大學成立了專門的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或者通識教育學院,進行試探性的研究,開設教育試點。然而從而某高校的通識教育中心的機構組成來看,依舊被賦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而相關活動亦是機械、單調。由此可見,將通識教育真正推行于大學體育教育的可謂少之又少。
1.2相關體育師資不足
通識教育與傳統的普通教育存在較大差別,而在體育教育方面很多教師對于通識教育的概念不甚了解。因為在傳統的觀念里,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認為體育課就是做做操、打打球。這不僅與我國此前的體育教育理念貫徹不夠科學有關,也與體育教師的在綜合素質培訓方面的不足有關。很多在校學生和教師完全沒有意識到體育科學不僅是增強體制,更是提高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素來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其身體肯定不會健康,反過來一個人身體的長期不健康肯定會影響其心理健康,所謂的身心健康,身與心是密不可分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的。大部分高校基本上沒有對現有體育教師進行通識教育思想的培訓,當然由于高校本身就沒有重視通識教育,那些運用于大學體育教育更是不可能。
2.體育教學改革的問題對策
2.1加強培訓,開設相應課程
教師是教育事業最直接的踐行者,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是開展通識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要從最根本的意識上,提高體育教師的對通識教育的認知度,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當中。體育教育不應僅僅是簡單的體育運動,而應該是以運動為基礎,以身心健康為目標,以終身體育為方針的全方位、高要求的教育理念,旨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設獨立于體育課之外的通識教育課程。在國外很多大學,通識教育已經稱為必修課。在臺灣,通識教育的推廣亦是深入人心,幾乎所以的大學都成立了專門的通識教育研究中心。這些舉措都非常值得大陸的高校借鑒與學習。
2.2發掘體育中的人文價值并注重與其它學科聯系
現在大學體育教育應該注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價值觀和精神風貌進行全面的培養,并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如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等等,旨在加強大學身心素質,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弘揚民族精神,生產、傳遞正能量,提高其綜合素質,完善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身心不健康的人就算有作為,如果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受到不利因素的侵害,反而會借用其所學知識危害社會。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科的關聯度越來越高,體育科學不僅要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與生物醫學、人體工學等諸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也愈加頻繁。注重學科間的交融與合作,才能加快科技的進步,努力以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建設未來,實現中國夢。
2.3完善理論與實踐
實踐是一切真理的源泉。現代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就是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改革是否合理、有效,才能不斷指導著理論進一步完善。我國目前只有少量高校推行了通識教育的試點,對于體育教育的改革試點更是鳳毛麟角,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遠遠不能滿足一套理論體系的建立,這就需要更深入、更廣泛的展開試探性的研究。這不是某一個高校能夠承擔的責任,而應該是整個高校圈子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務,同時也亟需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投入。
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的結合作為一門新興的教育思想,在國外一經提出就得到廣泛的推廣與研究,我國限于一定的客觀條件,一直很難有較為深入的探索,取得成果甚微。體育教育,作為教育事業最基礎的身心健康保障性教育,其通識教育的推進更是刻不容緩。雖然國內在推行通識教育前還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筆者相信,隨著政府的重視與投入、高校的努力和民眾的關注,通識教育的推廣指日可待。
作者:于洪濤單位:長春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
- 上一篇:六安市大眾公共體育服務探究
- 下一篇:素質教育體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