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婦女思政教育及意義

時間:2022-05-25 09:56:00

導語:抗戰時期婦女思政教育及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抗戰時期婦女思政教育及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它時刻服從于、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后,黨在陜西洛川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明確指出:“這一新階段內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1]276,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務隨之變為:為爭取抗戰的勝利,積極動員全國各民族、各階層人們加入到抗戰隊列中。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也成為動員廣大婦女加入抗戰隊列。黨在抗戰時期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分為國統區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淪陷區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和邊區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三部分。由于對象自身素質及所處實際環境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各有差異。本文僅探討黨在邊區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意義

一、黨在邊區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據

“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性的抗日戰爭拉開序幕,大批熱血男兒拿起武器,投身抗戰洪流。與男子相比,中國婦女,尤其是邊區婦女思想保守,政治覺悟低,抗戰積極性不高,黨卻對這個群體相當關注,并對她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依據概括如下:

(一)黨對邊區婦女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有著清醒的判斷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在1868年12月12日寄給路德維希•庫格曼的信中,給予婦女很高的評價:“每個了解一點歷史的人也都知道,沒有婦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2]586。受馬克思婦女觀的影響,其后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十分重視婦女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無產階級婦女運動之母”克拉拉•蔡特金指出:“如果沒有婦女參加,無產階級就不能將自己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進行到底”[3]17。列寧在1920年2月《致女工》中說:“無產階級如果不爭得婦女的完全自由,就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自由”[4]307。斯大林也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他曾在1934年1月26日關于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中指出:“婦女占我國人口的半數,她們是一支勞動大軍,并且她們負有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后代,即我們的將來的使命。”[4]361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十分重視婦女的作用,積極推動婦女運動向前發展。抗戰爆發后,對廣大婦女中蘊藏的巨大抗戰潛力有著清醒的認識,在許多場合都有提及。在參加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四期女生隊開學典禮時,就指出:“中國革命如果沒有占人口半數的女同胞積極參加,就不能徹底成功”[5]98。1939年7月23日,中國女子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親自到場祝賀,并對婦女與抗戰勝利的關系進行了精辟地論述:“假如中國沒有占半數的婦女的覺醒,中國抗戰是不會勝利的。婦女在抗戰中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教育子女,鼓勵丈夫,教育群眾,均需要通過婦女,只有婦女都動員起來,全中國人民也必然會動員起來了”[6]44,還發出“全中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時”的壯志豪言。由此觀之,對婦女在抗日戰爭中作用的清醒判斷是黨進行邊區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原因。

(二)婦女是受戰爭迫害最嚴重、最仇恨日本侵略者的群體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了深重的災難,中國婦女所受到的傷害尤為嚴重。首先,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下,婦女操持家務、相夫教子,過著穩定的生活,盡管可能處于弱勢地位,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她們把到丈夫的強勢當作為一種幸福和依靠,也將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丈夫和兒女身上,以他們為生活重心。而日本侵略者打破了這種穩定的生活,他們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很多婦女的丈夫、兒女都死在了敵人的刺刀下,這使得她們飽受無所依靠、家破人亡的痛苦。同時,她們自身隨時都會成為日軍蹂躪的對象。據外國學者廷珀利所著《侵華日軍暴行錄》一書記載,當時南京國際委員會曾給日方遞交公函69份,共提出奸淫暴行事件425起;還有很多婦女被迫淪為慰安婦。喪親之痛與受辱之恥激起了她們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覆巢之下無完卵”,她們清楚地認識到:個人命運與祖國存亡息息相連,在這個國破家亡的時刻,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廣大婦女的悲慘遭遇及對時局的清醒認識使她們成為最具抗戰潛力的群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原因。

(三)邊區婦女自身存在著許多不利于其加入抗戰隊伍的因素

爭取廣大婦女加入抗戰隊伍對于贏得持久戰的勝利有著重要意義,而邊區多為地理位置偏僻的農村,農村婦女多目不識丁,思想閉塞,自身存在著許多不利于其加入抗戰隊伍的因素。首先,邊區婦女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封建社會構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模式在廣大邊區依舊盛行。這種分工模式易使男子掌握經濟大權,處于社會的中心,婦女的經濟權受到剝奪,而淪為丈夫的附庸,不得不事事順從丈夫,這就使得她們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喪失了發言權及獨立人格,成為了男子的私有財產。在這種環境下,她們只能遵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封建倫理綱常,因此依附性極強。其次,邊區婦女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邊區不僅地理位置偏僻,而且文化教育落后。曾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在《陜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中對邊區教育情形作了這樣的描述:“邊區是一塊文化教育的荒地。學校稀少,知識分子鳳毛麟角,識字者極稀少。在某些縣如鹽池一百人中識字者有兩人,再如華池等縣兩百人中僅有一人。平均起來,識字的人只占全人口的百分之一”[7]26。由于貧窮加之對文化的漠視,許多地方沒有學校,窮人家的孩子沒有地方上學,上不起學,也沒有時間去上學。男子如此,女子更不必說,而且女子還要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束縛,除了少數富家女子粗略接觸些《女四書》、《列女傳》之類書籍,廣大邊區婦女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文化程度非常低。極強的人身依附性使得邊區廣大婦女足不出戶,局限在以家庭生活為中心的狹小天地里;偏低的文化程度又使得她們目不識丁,難以掙脫封建宗法的鐵鏈,難以接受新的思想。這兩個因素相互交織,導致廣大婦女對政治冷漠,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不關心,從而影響了她們參戰的熱情。這也是黨必須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

二、黨在邊區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婦女對抗戰勝利的作用非常大,幫助廣大婦女克服自身問題,充分調動她們的抗戰積極性,刻不容緩。因此黨認真總結大革命時期及土地革命時期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并積極探索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和方法,在邊區進行了規模浩大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索。

(一)積極制定綱領政策,創建婦女組織

抗日戰爭時期,黨為了保證邊區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制定了許多具有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并努力推動各類婦女組織的建立。

1.頒布《婦女工作大綱》等指導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根據洛川會議精神,1937年9月,中共中央組織部頒布了規范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憲法”——《婦女工作大綱》。這是一個對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它將黨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概括為“動員婦女力量參加抗戰,爭取抗戰勝利”[5]92,并詳盡地規定了婦女工作的斗爭綱領和具體工作中的策略等細節。該文件還要求在開展婦女工作、爭取各階層廣大婦女參加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和發動普通勞動婦女。這為抗戰時期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定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2.建立“婦救會”等開展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婦女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后,最大限度地挖掘婦女的抗戰潛力是黨的邊區婦女工作的中心任務,而原蘇維埃政權下的女工農婦代表會的組織形式已不能適應抗戰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婦女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在《婦女工作大綱》的指引下,1938年3月6日,晉察冀邊區成立了“婦女抗日救國會”。1938年3月8日,陜甘寧邊區也宣告了“各界婦女聯合會”的成立。此后,其他邊區紛紛效仿,各類婦女組織數量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門,加入到這些婦女組織之中。“各抗日根據地的婦女救國聯合會或婦女抗敵會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以農婦為主體的各階層婦女反抗日本侵略,爭取自身解放的婦女抗日統一戰線組織。”[8]144這些婦女組織的成立為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認真推行脫盲教育和政治教育,發展女子高等教育

教育是人們擺脫蒙昧、提高思想覺悟與政治認識的重要途徑。要發動邊區婦女參加抗戰,必須先賦予她們受教育的權利,對她們進行脫盲教育和政治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她們明白事理,主動關心國家的命運,積極投身到抗戰之中。

1.堅持“以婦女為本”的教學方針,采取有別于男子的教學方式在脫盲教育的過程中,黨堅持“以婦女為本”的教育方針,從婦女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了有別于男子的教學方式。婦女紡織識字小組是婦女脫盲運動中最常見的教學模式,它充分適應了婦女勞務繁瑣、沒有專門時間學習的實際情況,邊紡織、邊學字,使生產和識字兩不誤,因而受到婦女學員的推崇。以小學生為教員的“小先生制”是婦女教育過程中的創舉,它很好地適應了受傳統觀念影響而不愿與男子同室學習的婦女的需求。將婦幼保健知識作為教學內容,是婦女脫盲教育與男子脫盲教育在內容上的最大不同。這些靈活多樣的婦女教育形式與內容不僅保證了脫盲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還贏得了邊區廣大婦女對邊區政府的好感。另外,將政治教育蘊含在脫盲教育的過程中,識字班的教材多以抗戰英雄故事、勞動模范事跡及革命道理為主要內容,這就將黨的抗戰主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廣大婦女。

2.發展女子高等教育,注意對婦女干部的培養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僅注意對邊區廣大婦女進行脫盲教育,還大力發展女子高等教育。為了培養專門的婦女工作者,在邊區多所干部學校的學員中招收了相當數量的女學員。1939年7月,由提議,經中共中央決定創立中國女子大學。在抗戰背景下成立的女大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它以培養理論水平高和工作能力強的婦女干部為教育目標。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分為普通班、陜干班、特別班和高級研究班,學員們不僅要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中國革命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和婦女運動等基礎課程,還要了解醫藥衛生常識、軍事知識,外語、新聞速記、會計等也是選修科目。短短兩年時間,女大就向各部隊輸送了十二個班、一千余名優秀婦女干部。畢業學員有些上了前線,有些到敵占區工作,大多數在抗戰邊區從事婦女動員工作,她們是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

(三)解決婦女日常生活實際問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方法

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文化水平很低、政治覺悟不高的婦女,單純向她們灌輸馬列主義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理論,收效甚微。因此,為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對婦女進行必要的時局政治教育外,還要關注她們的生活疾苦,并注意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

1.關注婦女生活疾苦,保障婦女特殊利益黨在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關注婦女的家庭生活,從她們的生活疾苦著手,為她們解決實際問題。在“四三決定”的指引下,廣大婦女走上了生產前線,取得了經濟獨立;《陜甘寧邊區婚姻條例》使許多婦女擺脫了封建婚姻枷鎖的束縛,自由地追求幸福;《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等一系列條例的頒布保證了婦女的政治權利;禁止纏足的相關條例和放足運動更是將讓廣大婦女身心飽受摧殘的陋習徹底打破。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使得婦女積極擁護和執行黨的主張。

2.提高宣傳人員水平,豐富宣傳教育形式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人員主要是知識界的婦女和學生,面對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邊區廣大婦女,提高宣傳水平勢在必行。女青年會下的一支抗日宣傳隊在萬壽宮舉辦了個婦女培訓班,對學員進行抗日教育、婦女解放教育,并教唱抗日歌曲等培訓。宣傳人員還學習邊區方言、研究邊區民歌,用方言與邊區婦女們拉家常,把抗日主張編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歌,讓邊區婦女聽起來親切,容易接受。這一時期的宣傳形式豐富多樣,家庭訪問式就是其中的創舉,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宣傳、個別談心等方法來動員婦女參加抗戰,使得“一家八姐妹齊出家門,參加抗戰”。利用文藝宣傳動員婦女參戰是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唱抗日歌曲、組建抗日劇團,利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激發婦女群眾的抗戰熱情。

三、黨的邊區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抗日戰爭時期,黨在邊區領導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時局需要,堅持國情與民情相統一,教育形式靈活多樣,取得了巨大成績,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壯大了抗戰隊伍,保障了后勤供應

經過深入細致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邊區婦女的政治覺悟有了提高,她們以無比高漲的熱情,投入到了支援抗戰和建設邊區的各項活動中。為了保證持久戰的兵源,她們無私地送自己的親人上前線,“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叫兒打東洋”,還有未過門的媳婦沖破封建習俗到婆婆家動員未婚夫參軍,更有一些婦女拿起武器,直接參戰。她們或者成為“紅色娘子軍”,奔赴抗戰前線,同男人一樣浴血奮戰,英勇不屈,視死如歸;或者加入女子自衛隊,“參加諸如麻雀戰、地雷戰等游擊,鏟除漢奸,保衛家鄉。”[9]為了給前線提供盡可能充足的給養,廣大婦女克服自身體力上的困難,積極參加農業生產,開荒種菜,這不僅保證了前方的物質供給,還豐富了邊區軍民的生活。除了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婦女們還加入到紡織的行列,很好地解決了軍隊對布匹的需求。此外,她們還不顧勞動的艱辛,全力為抗日軍隊提供各類后勤服務:運送物資、縫制衣物、照顧傷員與傳遞消息等。

(二)為當前黨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抗日戰爭時期,黨爭取邊區婦女群眾參加抗戰的動員工作之所以順利完成,與卓有成效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開的。分析和總結抗日戰爭時期黨對邊區婦女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當前黨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啟示。首先,當前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時代脈搏,服從黨的中心工作。抗日戰爭時期,黨的邊區婦女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夠成效卓著,就因為它能夠緊緊圍繞“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符合時局需要,順應民心。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全面轉型期,各類社會問題叢生,原有的理想目標和價值體系受到嚴重挑戰;因此,開展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就必須把握時代風向標,認清社會發展方向,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經濟建設開展活動,動員廣大婦女跨出家門、投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之中,在改善經濟處境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價值、提高社會地位。其次,當前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婦女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抗日戰爭時期邊區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就堅持把黨的抗日主張與婦女的特殊權益相結合,倡導婚姻自由,禁止纏足,進行婦女衛生教育,這些舉措贏得了邊區婦女的好感,保證了婦女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盡管男女平等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廣大婦女還面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例如就業中的歧視問題。黨在進行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要回避這些問題,要幫助她們尋找解決途徑。以就業歧視為例,既要鼓勵婦女充實自己,增加就業籌碼,又要倡導企事業單位轉變觀念,接受婦女就業。將婦女思想政治教育與婦女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化解人們的思想問題,這往往會使婦女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當前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提高婦女的各類素質。除了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一直處于劣勢,這主要因為女子在體力上遜色于男子。因此,要提高婦女社會地位,展現婦女自身價值,就必須提高婦女的各類素質,彌補體力不足的劣勢。抗日戰爭時期,黨進行邊區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時就特別注意這一點,例如通過脫盲教育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政治教育提高婦女的政治素質等。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知識儲備要求越來越高,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尤其是身兼妻子、母親、女兒及單位職工等多重角色的現代女性。她們在多重角色中轉換,不僅壓力超過男子,還沒有時間提升自我。因此,如何幫助婦女提高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及文化素質已經成為婦女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