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主義走向世界主義

時間:2022-05-17 09:30:00

導語:從國家主義走向世界主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國家主義走向世界主義

內容提要:孔子曾倡“大同世界”。孫中山發揚了“天下為公”的觀念,他吸收了西方社會主義者的“普世觀念”。“世界政府”的觀念乃出自西方。組織“主權國家聯盟”,共同維護和平,消除戰爭,這是先哲的理想。世界主義的倡導者主張對武力進行國際管制。古希臘斯多葛派萌發了世界主義理想。哲學家康德也認為世界主義聯盟和世界政府最終會形成。馬克思主義認為祖國是歷史的概念,共產主義實即國際主義和世界主義?!碍h球市民社會運動”推動了世界主義。本文旨在梳理世界主義來龍去脈,對世界主義加以肯定。

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曾是人類美好的理想。世界主義反對只顧本國的利益而不惜犧牲他國安寧,主張以全人類利益為目的。古希臘斯多葛派萌發了世界主義的幼芽。近現代更是有人揭橥“世界主義”的旗幟。世界主義是對民族主義和狹小邦國主義的棒喝。古往今來,不少優秀學者曾提倡“四海一家”、“大同世界”的理念?!?a href="http://m.ushengzhilian.com/lunwen/sxzz/sxzh/200605/42231.html" target="_blank">國家主義”則被斥為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潮,它強調國家至上,否認階級差別,主張“民族優越論”,制造國際對立。國家主義通過灌輸抽象的國家觀念和“愛國”精神,以維護狹隘的民族利益。人類三大聯合形式—家庭、部落、國家—自古被認為是自然的,但自從社會契約論以來,國家便被認為是約定的。

我認為下述一段出自英國馬克思主義者拉斯基的話乃是對國家主義面孔的勾勒:“現代國家是一種主權國家;其意義就是國家除了自身的意志之外,沒有其他意志可以束縛它的目的。主權在法律上的意義就是完全的權能。國家可以隨它的意愿媾和或作戰。國家可以建立自己的關稅、限制移民入境、決定國境內的外國人的權利,不必和它的鄰國協商,也不必理會什么公道的原則。這一切,許多國家都做到了。為了保衛或擴展自己的權力,沒有一種罪惡它們是不準備去犯的?!彼终f:“承認民族的統一為國家,就意味著個人自由的破壞和對國際正義的違背,除非我們能夠找出限制民族國家所能行使的權力的方法?!雹僭谶@種情況下,國家主義的基礎就是排他性,就是在國際關系中喪失道德品質。這在第一次大戰中為自己國家吶喊助威聲中可以見到。國家主義最大的問題是:個人自由喪失殆盡,國際正義受到踐踏。

世界主義的發祥地是古代希臘。這同這里良好的商業航海氣氛和城邦政治密不可分。古希臘文化孕育了世界天下一體的觀念。海洋般的博大胸懷容易把人類看成一體。世界主義是西方一以貫之的概念。偉大的東方詩人泰戈爾批評西方思想是國家主義。他說,我們東方人素來不知國家為何物。他認為自己肩負“世界主義使命”??磥?,“世界主義”有了版權之爭。然而,實情是:世界主義絕非起源于東方。泰戈爾批評國家主義。他疾呼“不要政治,不要國家”。然而,單單否認國家,并不就是世界主義。不過,世界主義之在西方,卻是年湮代遠之事。世界主義一開始就同國家主義成對立之勢。世界主義乃世界大同主義,而不是稱雄世界、獨霸天下、席卷環宇、橫掃六合、包舉宇內,不是大軍一到,所向披靡。征服的概念,恰恰是民族國家主義的概念。世界主義大都尋求和平世界理念。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全世界都是我的故鄉”。阿里斯托芬在《財神》中說:“我在哪里事業有成,哪里就是我的祖國”。四海為家,浪跡天涯,天南地北到處游。在西方,自從柏拉圖以來,人們就通過教育,培養“世界公民”的觀念。

世界主義首倡者斯多葛派提倡人類乃一整體,主張建立一個以世界理性為基礎的世界國家。世界乃每一個人的祖國。這一主義不是強調民族傳統,而是淡化民族主權。塞涅卡說:“我來到世界并非因為想占有一塊狹小的土地(故國),而是因為全世界都是我的母國?!瘪R可·奧勒留說:“就我們是理性的存在者來說,理性也是共同的;……這樣,我們就是同類公民(fellow-citizens)了,因而,在某種意義上,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國家。”②據此,每個人都是大同世界的一員,同一個普遍理性支配著每一個人。他提出要“愛人類”?!熬臀沂前捕啬醽碚f,我的城邦與國土就是羅馬;但就我是一個人來說,我的城邦與國土就是這個世界?!雹圻@是一種具有泛愛色彩的世界主義。這里的人乃普遍的、不分種族膚色的人。他又說:“地上所有的國都是一個家。人人都是至高的宇宙國家的一個市民(公民)?!边@個國乃世界、宇宙。他還說:“人呀,你一直是這個大國家(世界)里的一個公民”。④

斯多葛派提倡人是宇宙的一員,似乎與程顥一致:“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叭收邷喨慌c萬物同體”。王陽明也說:“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也”。然而這里乃指天地萬物、草木山川為一體,并非指萬民一家。

古希臘萌發了世界主義的幼芽,到近代才開花結果。在西方,闡述世界主義者,代不乏人。地理大發現之后,資本主義商業興起,世界市場形成。世界主義思潮更一發不可收拾。近代西方不少人不僅僅精通一國語言。環球貿易更推動了“人類一體”、“世界一家”的觀念。開放的現代文明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環球意識與全人類意識(解放全人類)。近代以來,世界主義在西方更加系統化。這乃是地理大發現、海禁開通、航海便利、商貿發達、人類文明進步之產物。世界主義同“自由、平等、博愛”密切聯系在一起。世界主義反對奴役人民的國家主義。瑞理說:“別了,塵世的虛榮。國家不過是閃光的囚牢,任何生來自由的人都將受到它的懲罰?!睂θ祟惗?,國家不過是世界的一個公民,正如個人是國家的公民一樣。莫泊桑斥責家國主義“是一種宗教,是孵化出戰爭的雞蛋”。約翰遜說:“邦國主義是歹徒的最后庇護所”。(1775年《約翰遜傳》)他指的是假邦國之名以欺世。

肖伯納主張從人類清除家國主義者,否則,和平世界不會降臨。威爾斯說:邦國主義已經變成僅僅是一種民族自我肯定和沒有建設性義務的為國旗而歡呼的情緒。羅曼·羅蘭說,必須經過“母國”達到“人類”這一層樓。近代世界主義主張淡化國家民族界限,組織“世界政府”,統一各地的貨幣、經濟與文化。國際政治跌宕起伏,國家統一與瓦解很可能同時發生。

康德是世界主義思想大手筆。他認為,人類應本著世界同胞之精神,互相團結,以協謀發展。康德曾論述《世界公民觀念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IdeaforaUniversalHistorywithaCosmopolitanPurpose,1784)和《永久和平》??档略O想一個包括地球上所有民族在內的多民族的國家,即世界所有民族合為一個全人類的國家(civitasgentium)或“世界共和國”?!凹热淮蟮厣细鱾€民族之間普遍已占上風的共同性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個地方侵犯權利就會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覺到:所以世界公民權利的觀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張的權利表現方式?!雹菘档抡J為,個人可以把自己看作超越感性世界的公民,也就是世界公民,他是理性存在者。

康德在談到歷史的目的時,主張將來由國際最高法庭解決國際爭端。“國際聯盟”的構想被康德進一步發揮??档略O想,所有國家滅亡之后,世界上將只有一個國家——世界國家——這是“永久和平”的保證。

幾乎所有西方空想社會主義者,都預言“國家消亡”,都傾向于世界主義,因而一般說來,世界主義目前仍是一種理想狀態。我們正全力以赴之。說:試看將來之環球,必是赤幟之世界,乃是一種理想主義的世界主義。

世界主義之在西方,如川流不息之河水。在美國那樣的國家,最容易激發世界主義抱負。

托馬斯·潘恩死后,人們不知他的遺骨何所終。然而,這是他的恰好結局:他把全世界當作故鄉,他認為自己屬于全人類。他推動了美國的建立,他在法國革命中發揮了作用,他又在英國留下足跡。富蘭克林說:“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故鄉。”潘恩則說:“哪里沒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故鄉?!?/p>

一戰以后,愛因斯坦認為,超國家的組織是廢除戰爭的先決條件。人們說愛因斯坦肯定會歡迎1920年國際聯盟的建立。1922年,愛因斯坦發表《科學的國際主義》一文,提倡科學無國界,科學家無國界。當時,國家主義和政治激情達到頂點。然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埃米爾·菲舍爾在1920年指出:“不管你喜歡與否,科學現在是,并且將來永遠是國際主義的事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的威信逐漸喪失。在國家形態高度發達完備的國家里,這種情況尤其普遍。人類終于認識到,以國家為中心的國家主義是有害的。國家主義,即崇拜地方民族國家集團力量,在西方是晚近的事。人們奉自己的國家為神明,認為它享有神圣的權利,可以不受法律約束。這種情況,自二次世界大戰后便有了改變。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乃在于國際交流的增加。作為個人活動的基層單位的地方民族國家,被視為國際交流的障礙。國家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多,其職能受到限制。大一統的國家觀念被削弱。本來意義上的國家于是趨于消亡。國家日益成為代表社會文化的地區單位。這對于抵御國君的殘暴和強權極有意義。湯因比因而認為,必須剝奪地方國家的主權,一切都要服從于全球的“世界政府”的主權。地方國家作為行政單位,行使地方自治任務,這同聯邦國家中成員國一樣⑥。各地方國家的權限于是逐漸轉移到“世界政府”手中。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重視聯合國的原因。

湯因比因此設想,不能讓地方國家永遠作為一個有權發動戰爭,有權最終決定各種民事的政治單位保存下去⑦。這樣,國家就被看作只是供應自來水、煤氣和電氣的公共事業集團。在這種情況下,將不會有在戰場上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事。最大的忠誠便是獻給全人類,而不是獻給自己所屬的地方國家及其體制。對國家的忠誠便被削弱?!皣业纳袷サ匚灰穸?,而應恢復純粹大自然的唯一神圣地位?!雹喱F在人類所居住的整個地區,在技術上已經統一為一個整體,因此在精神上也需要統一為一個整體。

對于故鄉山水的熱愛,使人類把自己的邦國凌駕于別的邦國之上,以為在所有的方面,本國都比別的國家優越。在這種國家主義影響下,許多純真的愛邦國之心被利用,變成了對其他國家的憎恨。兩次世界大戰中,許多青年人被邦國精神逼迫到悲慘境地。湯因比認為這是一種古老宗教,是喪失了基督教信仰的結果?!扒盎浇獭钡淖诮瘫换謴汀思垂糯K美爾人和希臘城邦國家公民的宗教。基督教在本質上是世界大同主義。它并不去煽動民族主義烈焰?;浇淘磳α_馬帝國的皇帝崇拜和民族宗教。這一態度受到湯因比的歡迎。湯因比認為所謂國家,不論是地方國家還是世界國家,都僅僅是公共設施。

現代人的生活基礎已經擴大到世界規模,把人類禁錮在國家框架中的作法,已經過時?,F代的愛心應當是把世界看成“我的祖國”,提倡人類之愛、世界之愛。現代人生活在一個整體之中。過去只向其政府和居民獻身的政治熱情,現在則必須奉獻給全人類、全世界、全宇宙。

人類的遠大目標是建立“世界政府”。自古以來,人們都以國家的名義建立武裝,使用武力,對外發動戰爭,表明忠君報國的氣節。然而,這一切在現代已失去根據。湯因比認為,應當放棄為防備其它地方主權國家的攻擊而建立的常備軍,同時要放棄傷害別的國家的行為。人類的信念是廢除一切軍備,建立一個三無世界(無階級、無軍隊、無戰爭)的最高境界。在一個世界政府領導下,各地方國家將不再彼此動武。當然,一個沒有戰爭與軍隊的世界,并不徹底排除競爭,相反,競爭還是存在的。這指的是開發宇宙的競爭。這一競爭的目的僅僅在于消除貧困。

西方國際法學家狄驥(LeonDuguit,1859-1928)根據個人自然權利的概念,主張個人主觀權利先于、高于國家權力。他依據《人權宣言》中“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認為國家組織應確保個人的自然權利。凱爾森(HansKelsen,1881-1973)主張國際法高于國內法。他否認國家主權概念,認為國際法的進步會導致一個“世界國家”的概念?,F代西方哲學家馬里坦也否認國家主權觀念,提倡建立“世界政府”。馬里坦認為:“人民高于國家,人民不是為國家服務的,國家是為人民服務的。”⑨馬里坦認為,國家是人的工具,此即“工具主義”。他以此反對“實體主義”或“絕對主義”的國家觀(即認為國家是實體,其權力絕對,故,此主張乃專制主義)。

“世界歷史”是隨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并出現的。中國家譜記錄很發達,各朝斷代史記述也多如牛毛,但沒有一部民族通史,當然也不會有“世界通史”的概念。同古希臘不同,近代世界主義與大工業革命及世界市場有關,它勢必同封閉的民族國家產生矛盾。

馬克思主義對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提出過挑戰。1848年《共產黨宣言》批評了民族主義,指出,一俟工人階級在全世界取得勝利,民族國家就注定滅亡。馬克思曾認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加速了世界的一體化(例如歐共體),使歷史越來越成為世界史。個人超越地域和民族限制,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的個人。“工人無祖國”。工業革命促進了統一的世界市場的形成,“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消滅了以往自然經濟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⑩,從而把一切民族和國家聯成一體。馬克思主義是商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它同氏族部落、家族世襲制度毫無共同之處。馬克思預見,新型的人是創造共同體的共產主義者,是政治動物(zoonpolitikon),是現代“世界城邦”的社會“類存在”。列寧也預言,將來“不會有國家”。

列寧說:“世界聯邦(而不是歐洲聯邦)是一種在我們看來同社會主義相聯系的各民族聯合和自由的國家形式,直到共產主義的完全勝利使一切國家包括民主國家完全消失為止?!保?1)然而世界主義的構想同和平主義幻想毫無共同之處。世界主義的確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大概到共產主義,世界聯邦及其政府才會實現。

俄國近代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同世界主義聯系在一起。高爾基說,新人的目的就是使勞動大眾擺脫古老的迷信和民族、國家、階級、宗教的偏見,建立一個全世界的兄弟般的社會,它的每一個分子都盡其所能,按需分配(12)。斯大林說,民族主義的浪潮洶涌而來,在這關鍵時刻,社會應當給民族主義一個當頭棒喝,用國際主義的武器去對抗民族主義。(13)普列漢諾夫說:社會主義絕不排斥熱愛祖國,但是當有人認為可以把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全世界其他國家人民利益之上時,社會黨人就必須反對自己的祖國。因為這個祖國在對外關系上破壞了道德和正義的法則——這就是國際主義者。他又說:“工人無祖國”,是指工人不應把自己國家同其他國家孤立開來,不應使自己的國家同別的國家對立起來。列寧的一段話頗耐人尋味。他說:“愛國主義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國無產階級……不得不經過一個同愛國主義斷然分開的時期……我們必須忍受最大的民族犧牲?!保?4)

青年說過:“以我的接洽和觀察,我們多數的會友(指“新民學會”會友)都傾向于世界主義。試看多數人都鄙棄愛國;多數人都鄙棄謀一部分、一國家的私利而忘卻人類全體的幸福之事;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人類的一員而不愿意更繁復的隸屬于無意義的某一國家、某一家庭、或某一宗教而為其奴隸;就可以知道了。這種世界主義,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所謂社會主義。凡是社會主義,都是國際的,都是不應該帶有愛國的色彩的?!保?5)這里的社會主義,實指共產主義。蔡和森也提出“萬國一致”,“不要帶愛國的色彩”。(16)

“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先生提倡“人類一體的生活,世界一家的社會”,“從前家族主義、國家主義的道德”,因為是家庭經濟(中國至今仍如此——本文引者)和國家經濟,“斷不能存在于世界經濟時代”。⒄中國近代史上優秀思想家大都發揚世界主義觀念。

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吸收了西方學說。他說,世界主義在歐洲是近世才發表出來的,我們要保守這種精神,擴充這種精神※。世界主義之輸入中國,乃歐風美雨浸潤之結果。然而,必須指出,世界主義乃馬克思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勢必同世界主義聯系在一起。(※[當頁下注]孫中山是舊式民族革命代表:提倡“民族主義”等三大主義。1924年,他說,英、俄(布爾什維克)及“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民族主義,提價世界主義。他也注意到,當時的青年,批評三民主義,認為不合世界新潮流。孫先生認為,“世界主義”在中國古已有之,即二千年前的“天下主義”。他又說,康熙是“世界主義者”?!敖罩袊男虑嗄?,主張新文化,反對民族主義,就是被這種(世界主義)道理所迷惑。”但他認為,如果民族主義不鞏固,世界主義也就不能發達。世界主義隱含在民族主義之中。——孫中山:《三民主義》,1924年?!秾O中山選集》(下),第622,632頁。人民出版社,1950年。)

英國工黨“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家拉斯基(H.J.Laski,1893—1950)說:共產主義要靠全世界各地同時爆發革命,才能成功。他認為,對馬克思主義來說,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堡壘的一部分。共產主義者主張“必須克服愛國主義”,因為,工人的真正祖國是他們的階級。國家政治組織是剝削的機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國家的工人階級以“保衛祖國”的名義參戰,背離了共產主義初衷??墒?,俄國的工人階級卻掉轉槍口,推翻本國統治者。拉斯基說:“服從民族主義(nationalism,國家主義——本文引者),就是對工人階級的最大不忠?!保?8)

作為共產主義的信奉者,拉斯基預言:民族國家的主權終將消失,而這意味著人類的協調一致。他說:“放棄民族國家的主權,就是放棄侵略的權力”。(19)他預言:“世界不同民族的人們,都能在偉大的共同事業之前消釋褊狹的成見,通力合作,以從事于國際政府的工作”(這里,“國際政府”類似于聯合國),他認為,這個政府是國際的真正領導者。因此拉斯基說,一個英國人會由于他是“世界公民”而更完善。因而他認為,一個“世界國家”的概念正在形成,盡管是緩慢的。他看到,原來的民族國家的主權,同國際社會是勢不兩立的。世界正朝著“國際政府”的出現發展。他認為“國際聯盟”(今之聯合國的前身)就是對無限地行使民族國家主權的限制。(20)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斯堪的那維亞各國放棄自己的主權,拉斯基認為,他們的國際地位并沒有絲毫屈辱,因為拉斯基認為,那里的人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拉斯基說:“承認一個國家,假使主權也包含在內,那是和一種公正的國際關系體系不相容的,并且,這也和被認為對于國際社會中各成員國都有約束力的那種國際法的觀念不相容”。(21)他甚至說:“民族國家主權的全部含義,就是容許破壞文明的胡作妄為”。他認為,國家的目的,應當是為著全人類的目的,應當是為其成員謀福利。然而,他認為,國家主權的概念,卻違反了國際幸福的需要。世界需要高于民族國家的權力機構。當一個民族國家的行為牽涉到別的國家時,民族國家便無權成為自己行為的仲裁者。

當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而興起的全球市民社會運動(GlobalCivilSociety),方興未艾。德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哈貝馬斯說:“世界公民權利必須加以制度化,并對所有政府都具有約束力,國家共同體(例如國際社會——本文引者)必須以制裁作為威脅,至少能夠督促他的成員做出合法行為?!保?2)康德認為,國家主權不可逾越。但哈貝馬斯認為,世界公民權利的實質是:它超越一切國際法主體(指國家政府——本文引者),深入到個別法律主體(指個人——本文引者)。他認為在必要時,可以通過干涉民族國家主權而使人權得到尊重。哈貝馬斯認為,公民權可以越過國家主權,深入到個別公民。2002年,哈貝馬斯在北京演講時說,我們正走向全球一體化,超乎國家之上的機構正在增加,傳統內政受到挑戰。“國家主權”被削弱,人權高于主權。

在國際領域中,當前正興起“跨國公司”?!翱鐕尽弊非蟆俺瑖宜降淖畲蠼洕繕恕?,而傳統民族國家追求的是“本國的最大利益”?!翱鐕尽背蔀椤盁o國界公司”(試比較“無國籍護士”),實行“無國界管理”,破除國家觀念。這就是打破了主權國家觀念的全球主義立場?,F代西方學者主張通過“跨國市民社會運動”,建立國際人權標準,同侵犯人權的現象展開斗爭。

在中國,家與國是密切聯系著的。家是國的基礎,國乃家的放大。古漢語中“國家”即指帝王。個人價值微小,其價值在于保國衛家,為國殺敵代代出英豪——不論這國是否能保護個人的利益,不管這國是否正義。傳統宗法農耕社會,一家一戶為耕作單位,故缺乏世界眼光,家國主義濃厚。滿門抄斬,株連九族,與傳種護家,光耀門楣式的“雞犬升天”,二者實為一幣兩面,同出一轍。熱愛人類,尊重一切生命,請從樹立世界主義觀念開始。

五四時期的陳嘉異自稱是東方文化崇拜者。他認為,由國家主義而至世界主義,是東方文化的精髓,然而,他反對歐化,反對吸收西方文化,認為這乃是“愧對先人”。(23)這怎么能叫世界主義呢?而陳獨秀卻毫不含糊地尊敬西方文化,反對“尊國”,因為這會“堵塞民智”。(24)

梁啟超先生認為,世界主義乃中國“古已有之”。這不符合史實。他認為自春秋戰國以降,凡百家言

中,即有世界主義(他錯誤地稱為“平民主義”、“民本主義”),他又稱世界主義為“超國家主義”、“反國家主義”、“平天下主義”。他認為近世西方國家主義以仇嫉外人為獎勵“愛國沖動”之手段。(25)“五四”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大大見識了一下世界主義。梁啟超先生說:我們須知“世界大同”,因而不能將“國際聯盟”看得“無足輕重”,而且要促進其發展。國際聯盟使“國際互助”深入人心,使人知道,國家意志決非絕對無限,還須“受外部節制”。他主張建立“世界主義國家”。“國是要愛的,但不能把頑固偏狹的舊思想當成愛國”?!拔覀兊膼蹏?,一面不能知有國家,不知有個人,一面不能知有國家,不知有世界”。(26)

并非征服世界的任何大一統帝國都可以叫世界主義。世界主義以民族和睦相處為特征。它不帶有任何武力征服的色彩。況且,如何實現世界主義,大多數思想家語焉未詳,馬克思主義似乎認為,經由暴力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可以達到大同世界。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昌逆亡。我們應當自覺追隨國際主流文化,切勿作封閉的“桃花源”中人,夜郎自大。人類從游牧部落聯盟,進入農耕宗法國家,又經過航海商業社會,進而進入信息網絡時代,視野逐漸開闊恢宏,交流日漸頻繁,人類逐漸連成一體。農耕時代,各人自掃門前雪,自家的事,別人不得染指。當今人類社會交往頻密,牽一發而動全局。我們應當自覺地把自己融入人類社會大家庭,克服狹小的邦國主義,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自覺地成為世界性社會的一員。

注釋:

(1)[英]H.J.拉斯基:《現代國家中的自由權》,第147頁,1938年倫敦出版,何子恒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

(2)轉引自[英]喬治·朗譯:《馬可·奧勒留的思想》第四卷,第99頁,倫敦貝爾出版公司1864年。

(3)轉引自[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上,第336頁,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1976年。

(4)馬可·奧勒留:《沉思錄》Ⅻ.36,何懷宏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

(50)[德]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

(6)[英]湯因比:《展望21世紀》,荀春生等譯,第217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7)[英]湯因比:《展望21世紀》,荀春生等譯,第218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8)[英]湯因比:《展望21世紀》,荀春生等譯,第218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9)[法]馬里坦:《人和國家》,第12頁,霍宗彥譯,商務印書館,1964年。轉引自《現代西方法理學》第96頁,沈宗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7頁,人民出版社1974年。

(11)列寧:“論歐洲聯邦口號”,《列寧選集》第二卷,第109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

(12)高爾基:《高爾基政論雜文集》,三聯書店,1982年。

(13)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載《斯大林論民族問題》,第24-81頁,民族出版社,1990年。

(14)列寧:“皮梯利姆·索羅金的寶貴自供”,《列寧全集》第28卷,第167-175頁,人民出版社1951年。

(15):“給蕭旭東、蔡林彬并在法諸會友”,載《蔡和森文集》第56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

(16)蔡和森:《蔡和森文集》(上),第26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

(17):“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新潮》第2卷,第2號,1919年12月。轉引自《“五四”前后東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增訂本),陳崧編,第24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18)[英]H.J.拉斯基:《我所了解的共產主義》,第39頁,齊力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

(19)[英]H.J.拉斯基:《現代國家中的自由權》,第155頁,1938年倫敦出版,何子恒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

(20)[英]H.J.拉斯基:《現代國家中的自由權》,第152頁,1938年倫敦出版,何子恒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

(21)[英]H.J.拉斯基:《現代國家中的自由權》,第150頁,1938年倫敦出版,何子恒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

(22)[德]于根·哈貝馬斯:“論康德的永久和平觀念”,曹衛東譯,《世紀中國》第三部分。

(23)陳嘉異:“東方文化與吾人之大任”,《東方雜志》,第18卷,第1、2號,1921年1月。轉引自《“五四”前后東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增訂本),陳崧編,第294-33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24)陳獨秀:“隨感錄(一)”,《新青年》第四卷,第4號,1918年4月。轉引自《“五四”前后東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增訂本),陳崧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25)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2年12月,載《飲冰室合集》專集第13冊。轉引自《“五四”前后東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增訂本),陳崧編,第494-49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26)梁啟超:“歐游心影錄”,《晨報》副刊,1920年3月2日--8月17日。轉引自《“五四”前后東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增訂本),陳崧編,第371-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