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社會黨的現代化進程
時間:2022-05-16 09:48:00
導語:歐洲社會黨的現代化進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歐洲社會黨自創建以來就是成員黨,有自己固定的代表群體,實行垂直領導模式,黨的領導人經過層層選舉產生。然而,在當今信息社會,這種組織模式已顯得過于陳舊。于是,各黨紛紛探討如何進行組織改革以適應當前社會的變化,推進政黨現代化。歐洲社會黨的組織改革呈現出三大趨勢。
一、擴大黨的代表性和開放性
歐洲社會黨是在多黨競爭的條件下生存的。因此,黨能否通過有效的組織來吸引更多的選民決定了黨能否在大選中取勝。可是隨著歐洲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年輕一代在政治參與問題上與往輩不同,獨立自主性強,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經驗,愿意參加一些組織松散、目標單一、與自己興趣一致的社團,而不愿長期接受某個固定組織的約束。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歐各國的社會結構已發生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行業和職業,出現了移民群體,特別是出現了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新的中產階級,而傳統的產業工人隊伍已經萎縮。
歐洲社會黨要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在新的群體中開展工作。要發展新黨員也必須改變過去的一些方式。因此,擴大黨的代表性,使黨更具開放性就成為各黨改革的方向。
各國社會黨的情況各不相同。英國工黨的優勢是有工會的支持,但需要在新興的中間階級中發展自己的力量。法國社會黨內中產階級居于主要地位,但成員老化,私營企業的雇員、婦女、青年、工會干部和移民等在黨內缺乏代表。德國社民黨成員在持續減少,成員老化嚴重。
針對不同情況,各黨分別采取了相應措施。英國工黨著手在中產階級中發展個人黨員。法國社會黨規定,非黨人士可以參加黨的會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享有一定的發言權。吸收一些從事研究的特別組織參與黨的生活。并決定要把黨辦成更為開放的黨,個人可以直接入黨,每年組織一次入黨運動。德國社民黨則提出實行"項目黨員"制的建議。個人可以僅僅在參加社民黨支持的、他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期間入黨,項目完成后即不再是黨員。提出聯邦議會黨團中應當有30名年齡在40歲以下的議員。
二、擴大參與民主和社會民主
歐洲社會黨大多有較為健全的黨內選舉制度,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普通黨員和公民的參與能力和要求都在提高,他們已不滿足于僅僅擁有投票選舉權。各黨都在探討怎樣開拓新的民主形式,即參與民主和社會民主的問題。
參與民主有直接對話和參加運動兩種形式。例如,英國工黨規定,普通黨員和黨外人士都有機會直接向黨的中央政策機構"全國政策論壇"建言獻策,并能得到電子郵件等形式的回執,從而形成一種互動式的對話。法國社會黨的改革目標是黨員不僅要閱讀政策提案,還要更多地參與到爭論中來。德國社民黨則提出,成立"虛擬的地方協會",通過因特網與黨員和黨外人進行對話。
參與民主的另一形式是開展各種運動。英國工黨2003年就搞了8項運動。法國社會黨的改革也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認為社會黨就是一種人民運動。黨的代表大會建議,每年在全國發起兩項大的運動以保證黨在社會運動中的地位。社會黨尤其要在大眾街區以組織特別運動的方式進行活動。
法國社會黨認為,工會運動應出現在所有的企業中,它能夠在社會談判中負起責任并擁有真正的運作能力。每一項重大的社會改革都應通過事先與議會和社會伙伴(工會和聯合運動)進行協商。也就是說,政黨不再包攬一切,而是讓工會和協會等社會團體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又比如,社會黨對待社會運動的態度不再是置之不理,認為社會黨處于政治上提出建議的地位,社會運動處于在全球進行抗議的地位。社會黨的路線并不是最后的標桿,相反,社會黨處于與社會運動一道發展的時期,并要為社會運動找到政治出路。
社會民主是黨外人士和社會團體參與民主的形式。現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政治勢力已不僅限于政黨,各種團體、個人和利益集團等也都具備參與政治活動的能力。政黨如何協調與這些行為主體的關系已成為政黨所要面對的新課題。
法國社會黨正在考慮提出一份《公民倡議法》的可能性,使50萬公民的倡議可列入國民議會的議事日程。德國社民黨建議吸收10位享有社會聲望的黨外人士進入社民黨提出的國會議員候選人名單。社民黨還建議從2006年聯邦議會選舉開始實行候選人提名預選。對此關心的黨外公民應能在社民黨提出候選人名單時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參與決定。這實際上是賦予非黨群眾以選舉權,從而向固定成員黨組織提出了挑戰。這樣的措施對黨的組織結構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垂直模式"向"扁平的網絡模式"發展
以前,由于信息交流手段不發達,需要經過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層層過程,組織處于條塊分割的"四分五裂"狀態。現在有了因特網,信息完全可以做到直達。因此,"垂直"結構的組織就可以向"扁平"的結構過渡。再加上因特網是一種網絡結構,它使信息的傳遞在橫向和縱向上都能完全打通,因此就形成一種"扁平的網絡式結構"。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組織內部的聯系更為緊密,有利于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英國工黨在這方面的嘗試首先從中央的決策機構開始。工黨決策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在中央建立"全國政策論壇"、"政策委員會"和"聯合政策委員會"以及"前瞻性政策研究中心"這樣一些新的機構,從而加強對政策形成過程的集中領導。在基層,工黨有一個大約400人的促進者網絡,這些人協助在全國舉辦政策論壇。工黨還在多數選區內招募選區執政伙伴聯系人。選區聯系人與促進者網絡和全國政策論壇成員密切合作,促進并在地方選區、支部和社區舉辦政策論壇。經過這次決策體制改革,工黨強化了中央一級的領導,弱化了中間級別領導的作用,使廣大黨員直接與中央溝通。
德國社民黨的改革則首先從基層開始。德國社民黨準備把因特網當作黨內交往的主要途徑,強調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即地方協會的作用,要通過因特網將所有的地方協會連成網絡,認為地方單位的重要性已比以前大大增加,地方協會應積極參加工會、各種協會和聯合會的工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 上一篇:國內市長任美國“市長助理”的體驗
- 下一篇:如何懲治和防范行賄行為的對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