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軍事思想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0 06:00:00

導語:建國后軍事思想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國后軍事思想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國后軍思想

論文摘要: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軍事思想在建國后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運用,同樣可以創造出輝煌業績;軍事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縱觀中外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在戰爭時期是著名的將帥,但到了和平時期卻成了平庸的軍人。因為戰爭與和平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證明不但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戰爭統帥,而且也是和平時期軍事斗爭的大師。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軍事思想在建國后繼續譜寫著輝煌的篇章。以下從幾個方面對建國后軍事思想作一探索、分析。

一、軍事思想探源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思想作了這樣的概括:“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個論斷從總體上指明了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人對思想進行了科學定位。

國外學者和國際友人從另外一些視角對和他的思想進行了研究。日本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竹內實對中國歷史上的偉人進行了排列,他認為中國歷史上有四位偉人:秦始皇、孔子、和鄧不平。作為使秦始皇和孔了合為一體的是。英國傳記作家迪克·威爾遜曾對著作進行了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在著作中的所有參考資料,22源于儒家思想,I2出自道家或墨家的著作,13是中國傳奇或純粹的文學作品中的東西。相比之下,僅有4源于馬克思和恩格斯,24%引自斯大林,18來自列寧。而美國著名的研究專家R·特里爾認為,是個復雜的人物。人們絕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會隨時流出些什么。

對及其思想略作比較分析,可以看出思想(包含他的軍事思想)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具有如此深厚、難測的文化底蘊,在群雄爭霸的國際軍事舞臺上技高一籌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決策抗美援朝

建國后高超的軍事謀略第一次表演是在朝鮮戰爭問題上。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內戰爆發,兩天后美國就出兵干涉,并控制了臺灣。不久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面對不可避免的較量,從國際戰略全局及新中國安全著想,毅然作出出兵朝鮮、抗美援朝的決定。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采納了民主人士黃炎培的建議,以志愿軍名義入朝作戰,先后投入部隊二百多萬人。在當時下定出兵朝鮮的決心非常不容易。根據胡喬木回憶,一生中有兩次戰略決策最為難下,一次是抗戰勝利后和國民黨展開自衛戰爭,再就是出兵朝鮮,抗美援朝。在正式出兵前多次再思再議,權衡利弊。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敢不敢、能不能迎戰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當時國內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如果出兵,能否打贏?會不會“引火燒身”,“惹禍上門”,使經濟建設不能進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主持下,全面估量國內外形勢,既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又深入分析了出兵作戰的必要和可能。最后認定“我軍還是出動至朝鮮為有利”,“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④會議終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這也是一生中最難的決策。

這一戰略決策讓杜魯門始料不及,斯大林驚喜過望。和杜魯門、斯大林相比,在戰略上最為高明,美國和蘇聯都犯了戰略指導上的錯誤。

當時斯大林認為,美國沒有出兵干涉中國內戰,估計美國也不會出兵干涉朝鮮內戰;同時他認為中國也不會出兵朝鮮,新生的共和國沒有能力經受這樣巨大戰爭的考驗。另一方面,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斯大林眼看著社會主義的難兄難弟朝鮮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竟然袖手旁觀,隔岸觀火。朝鮮人民軍在戰場上頻頻告急,斯大林也沒直接出兵援助。竟向金日成提議組織流亡政府到中國去。而杜魯門最大的戰略失誤則是輕視了新中國的力量,對新中國的警告不屑一顧,被突然而至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美國自己承認,朝鮮戰場上的失敗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朝鮮戰爭之后,美國第一次把中國作為一個平等的對手。國際上對好評如潮,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世界公認。在朝鮮戰爭中的軍事思想多少年來成為軍事學界、史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

三、金門炮擊,以打促和

抗美援朝結束后,我國國防事業進入新階段。對我國周邊形勢和國際局勢進行了科學分析。一九五五年提出和平解放臺灣,并建議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力圖通過政治方式達到祖國統一。

但臺灣當局拒絕和談,美國積極謀劃以臺灣海峽為界分裂中國,支持“臺獨”。一九五八年夏秋之際,親自籌劃對金門進行炮擊,通過打擊國民黨軍隊,粉碎美國分裂中國的陰謀,增加兩岸的可接觸性。同時,要通過炮擊進行火力偵察,對美國實行戰略摸底。當時金門島駐有美軍顧問,對金門炮擊要冒很大風險,稍有偏差,我軍炮火會打到美國軍艦上,很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直接的武裝沖突。在具體部署時,前線指揮員報告說無法保證不打到美國軍艦。經過慎密思考,決定按原計劃打。一九五八年九月八日、九月十一日,美國軍艦兩次掩護國民黨船隊駛入金門海域,人民解放軍猛烈炮擊了美蔣混合艦隊中的蔣艦。結果美國“護艦”遇炮擊就退,表現出盡力避戰的守勢姿態。由于摸清了美國在遠東的戰略底牌是在保持既得利益前提下取守勢,為中共中央確定戰略方針提供了重要依據。公務員之家

通過金門炮擊,摸清了美蔣矛盾,美國想制造“”,堅持中國統一。

于是一九五八年十月六Ft正式宣布暫停炮擊。但美國要求在臺灣海峽兩岸”永久停火”,企圖以海峽為界分裂中國;臺灣當局拒絕從金門、馬祖撤退,也不接受和談。在這一特殊形勢下,決定留下金門不打不登,以拖住國民黨當局。于是采取了具有特色的作戰形式——單日打炮,雙日停火,并且規定不打死人。結果臺灣當局完全被牽著走。這種不打死人的作戰,被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稱為“滑稽歌劇式的戰爭”,為世人難以理解。其實這種象征性的炮擊寓意深遠,它是國共之間特殊形式的對話,爭取了臺灣的廣大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和平統一的工作。今天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加強,當年指導金門炮戰的獨特形式,其中體現的長遠戰略眼光,反映出軍事政治不分家的特點。

四、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

全國解放后,在不同時期始終堅持以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指導國家的軍事行動。一九五六年三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經同意確定了“積極防御”的基本方針,并制定重點設防,重點守備的戰略指導原則。主張從其一貫的力求主動,避免被動的戰略指導思想出發,要求防御必須積極,反對消極的分兵把口式的被動設防。

在貫徹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時,將“誘敵深入”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認為只有把敵人放進來,才便于發揮我們的長處,大打人民戰爭。但誘敵深入不是不要防御,朝鮮戰爭期間美軍威逼鴨綠江邊,威脅我們的工業基地東北時,就毅然決定出兵朝鮮,在發揚國際主義義務同時力求在境外“保家衛國”。還親自掌握邊海防斗爭的政策,要求邊防部隊嚴守疆界,不要主動惹事,處理外國入侵事件,要從全局著眼,從政治、外交上著眼,寧可在軍事上失掉某些戰機,也不要使我方在政治、外交上陷于被動。建國后在探索國家建設的道路上有過種種失誤,但他在保衛祖國,抵御外敵入侵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直到晚年還注意維護我國安全,頂住霸權主義壓力,同時要求中國永遠“不稱霸”。對戰備問題,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思想。盡管對這一指示的執行時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種做好國家反侵略戰爭準備的思想,無疑是正確的。

五、走自己的路,建設國防現代化

在的觀念中,軍隊現代化是個發展的概念。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軍隊現代化的內容及其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抗日戰爭時期就提出要創立真正現代化的機械兵團。建國后認為“我們現在已經進到了建軍的高級階段,也就進到了掌握現代技術的階段。”@雖逃離大陸,卻派飛機經常騷擾一些沿海城市,并且憑借海空軍控制著臺灣海峽的海面和空域。美國也欺負新中國沒有強大的海空軍,以朝鮮內戰為借口控制著臺灣海峽,并長期賴著不走。它還倚仗其強大的空中力量,不僅在朝鮮狂轟濫炸,還時而把炸彈投過鴨綠江。落后就要挨打,決定加速國防現代化步伐。

在加強國防現代化進程中,將創建空軍列為首要的任務。他親自批閱空軍請示報告,確定空軍建設的方針原則,還直接出面解決裝備等問題。中國空軍從無到有,建軍僅四年就擁有三千余架飛機,并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一九五六年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又指出: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④后來,他又指出,要搞一點原子彈、氫彈,也要搞人造衛星。正是在親切關懷和支持下,我軍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相繼爆炸了原子彈、氫彈,在激烈的國際軍事抗衡中掌握了斗爭的主動權,真正實現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夙愿。

建設現代化的軍隊,又迫切需要培養精通現代技術的人才。將舉辦軍校和開展正規化訓練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一九五一年一月在原國民黨南京中央軍校院內,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步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一批高等軍事院校相繼成立。

一九五三年發出“開展正規訓練,迅速提高人民解放軍現代作戰能力”的指示。人民解放軍除了國內教育訓練之外,決定利用朝鮮戰爭時機,以輪番作戰方式,到朝鮮戰場接受鍛煉。一九五二年八月四日在政協常委會上說:“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我們在那里實行大演習,這個演習比辦軍事學校好。”⑨為了提高諸兵種協同作戰能力,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東半島進行首次陸海空軍聯合抗登陸演習,全軍各部隊也依此方式開展各種演習,并將其當成和平時期訓練的重要內容。這一時期的教育訓練思想,是他軍事生涯中光輝的一頁。

從我國在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起步開始,根據其一貫倡導的從中國實際出發的原則,強調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時,堅決反對照抄照搬的教條主義傾向,指出:“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⑨根據中國人民長期的革命戰爭經驗,同時國家經濟比較落后,不可能使軍隊迅速更換新式裝備的實際,提出我軍建設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小米加步槍,現在是飛機加大炮。以后還有新發展,是常規武器加特種武器。指出:“只講導彈、原子彈、氫彈不行,人民解放軍搞現代化,既要搞洋辦法,也應該搞土辦法,例如民兵是土辦法,土辦法發展以后,也可以變成洋辦法。……要以我為主,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同時要研究敵情、友情。”⑦提出的這一思想,其核心就是“以我為主”的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在學習蘇聯同時,一九五四年為國防工業制定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當時蘇聯希望我國主要以向他們訂貨的方式解決裝備問題,可是象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可能長期依賴外國。要真正達到國防現代化,并不受制于人,唯一的出路是走自己的路。堅持伴隨著發展自己國家工業,逐步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國防工業體系。

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導軍事工作,是軍事思想的精髓。在建國后指導我國國防建設的一系列正確方針原則,是將現代化的奮斗目標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功范例。今天在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軍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以新時期戰略方針為統攬,注重質量建設,實行科技強軍,努力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軍事思想最好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