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思想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03 05:06:00
導語:民族精神思想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生最輝煌的實踐就是領導建立了新中國,使中華民族從落后與衰敗中走出來,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以對民族的無限熱愛、博古通今的淵博學識、經天緯地的卓越才華、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領導中國共產黨在實現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偉大實踐之中高揚民族精神的旗幟,為建立新中國凝聚起了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精神偉力,同時也為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的歷史轉換中,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與解放的精神訴求隨著時代和現實的變換而不斷凸現。以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好和平、團結統一、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發揚開來,融之于轟轟烈烈的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推翻反動統治的斗爭實踐之中,并在其中不斷培育和塑造著嶄新的民族精神。深知精神力量對于革命事業的巨大推動作用。他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現形式分別進行具體而明確的論述,并多次號召和強調要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精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探尋中國革命道路的關鍵時期。在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深入考察并準確分析了中國的國情和中國革命的實情,并在此基礎上實事求是地探索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在遵循和弘揚實事求是精神的基礎上,領導中國共產黨最終探索出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因遭受外敵侵略而面臨生存危機,突出強調了民族團結凝聚、勇于反抗、不畏犧牲的頑強民族意志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民族自強精神。從革命經驗及社會發展規律出發,認為屢經災難和戰爭考驗的中華民族必定擁有不畏犧牲、自強不息直至最終勝利的偉力。因此,他強調:“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他堅信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解放戰爭時期,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以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剛毅無畏的精神鼓舞人民軍隊的士氣。他相信人民軍隊的偉大革命精神,指出它有一往無前的精神,號召革命軍隊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在人民軍隊取得軍事斗爭的階段性勝利時,號召軍隊繼續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在革命勝利的前夜,又提出了要保持兩個“務必”,這既是對中國革命成功經驗的概括總結,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新中國的成立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地努力和堅持不懈地探索,在付出了千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之后才贏得了這個事業的成功。在總結新中國成立對于中華民族的重大歷史意義時,滿懷豪情地指出:“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新中國的成立與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得中華民族這個飽經滄桑的偉大而古老的民族一舉擺脫了百年的屈辱與束縛,揚眉吐氣,重新凝聚起來,找回了一度失落的自尊、自信與自豪,再次站到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書寫嶄新歷史篇章的新起點上,它全面激活并大大提升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為它的進一步弘揚和培育創造了前提條件。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中華民族首次作為一個民族整體團結和凝聚起來,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團結統一的民族大家庭,使中華民族百年來追求民族繁榮和復興的夢想獲得了最根本同時又是最重要的保障,使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獲得了一個全新的、和諧而又順利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環境。新中國成立之后,隨之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中華民族的又一場偉大實踐,它有別于此前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但同時又與之緊密銜接。它同黨領導的革命事業一樣,也是一項充滿開拓性和創造性的民族偉業,激發了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使全民族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努力推進。與此同時,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也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斷弘揚和培育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所和發展舞臺,為中華民族的不斷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二、民族精神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了我國的民族精神,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一生倡導與踐行的民族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御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民歷來把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無數志士仁人,以愛國為崇高之志,以報國為終身之責,認為“天下之本為國”,強調“以國家之務為己任”。在漫長的軍事、政治生涯中,愛國主義與民族尊嚴始終是考慮和處理問題的心理因素和價值取向。為了新中國的獨立和富強,為了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把自己、自己的家庭與祖國的振興富強,與人民的解放幸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他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國要擺脫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須在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趕上并超過西方發達國家。他提出要破除對西方的迷信,要去掉民族自卑心理,西方資產階級能做到的,東方無產階級也一定能做到。在處理國際關系上,始終堅持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時候都堅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中國人民的利益,維護祖國的統一,從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決不做任何有損國家主權的事情。他不僅敢同帝國主義侵略、干涉進行斗爭,而且敢同霸權主義作斗爭。
2.踐行實事求是精神。實事求是是民族精神的又一重要內容,這一精神是立身處事的基本原則。無論是其坎坷曲折的人生歷程,還是深奧而又抽象的思維方式,抑或是豐富而又浪漫的想象力,總是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緊密地結合著。從青年時代起就注重社會調查,注重實事求是,他從接受馬克思主義之日起,就注重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他在反對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的斗爭中,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說: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我們民族的災難深重極了,唯有科學的態度和負責的精神。能夠引導民族到解放之路。他在自己的實踐和理論活動中,對實事求是進行了唯物而辯證的解釋,并賦予了新的內容。他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周圍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的這一精辟論述,言簡意賅地指出實事求是的實質,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經的提倡和闡釋,實事求是精神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座右銘。的一生,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不僅有理論,而且自己注重身體力行;不僅是在決策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大事上如此,就是在普通的小事上他也是這樣。他之所以能夠把握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能夠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摧毀政權,就是因為他能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人民群眾指明了一條解放之路、幸福之路,這是對弘揚我國民族精神作出的重要貢獻。如果說,過去我們搞革命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精神,那么現在我們搞改革開放,搞現代化建設,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樣要靠實事求是精神。
3.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動力。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孟子·告天下》中強調:“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中國,自古以來,自愛、自立、自強的人都是受尊敬的,自暴自棄的人是被認為沒有出息的。幾千年來,這種獨立自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影響著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繼承和弘揚了這種優良傳統,一直倡導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他說: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革命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代價,要奮斗就會有犧牲。他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號召共產黨人要做艱苦奮斗的模范。他提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兒,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進行到底。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論。在領導下,中國人民從未向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屈服過,也從未拿原則作交易來換取別人的施舍,在建國后的十幾年里,領導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勝利地渡過重重難關,卓有成效地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發奮圖強,在較短的時間里,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研制和爆炸原子彈、氫彈,發射導彈、人造衛星,揚了國威,振奮和弘揚了民族精神。
4.首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天下為公,公而忘私,國而忘家”,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是一句膾炙人口的古訓。作為人民領袖的,把這一精神發展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這正是作為無產階級領袖與以往封建君主之間的天壤之別,他始終把人民大眾真正視為創造歷史的動力和新中國的主人,把自己永遠置身于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在與人民的關系上,始終把全國乃至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徹底解放作為自己奮斗的終身目標。他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就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一直把相信人民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他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了無窮的智慧,又依靠這些智慧去領導群眾翻身得到解放。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是偉人,卻又是人民的兒子;他是領袖,但又永遠置身于人民之中。無論是在艱苦創業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治國安邦的和平建設時期,始終如一地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他要求共產黨人、革命干部要努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以人民利益為第一生命;要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埋頭苦干;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還重;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5.堅持自強不息精神。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古語中早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說法。中華民族歷來倡導剛健有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批判地繼承了民族的自強精神,并使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揚。他在1919年8月發表的《民眾的大聯合》中說: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號召人們以天下國家為己任,敢作敢為。認為,人生就是要搏擊奮斗。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在看來,奮斗就是人生的主題。在革命戰爭的艱苦歲月里,在困難面前從來沒有屈服低頭,而是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對革命前途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心。
三、民族精神思想的表現載體與形式
民族精神總是與每一歷史時期的民族任務緊密相連,總因代代英雄豪杰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個性心理特點的不同而各領風騷。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都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內容和形式辯證統一的觀點,培育和倡導以地名、事件、行業、人物、數字等冠名的民族精神表現形式與載體,使之成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橋梁,密切黨群關系的紐帶,溝通人們思想和心靈的渠道。
1.以地名和事件冠名的民族精神。一生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為爭取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輾轉各地,經歷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大事,同時,也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民族精神。一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從“齊聲喚,前頭提了張輝瓚”的歡呼,到游擊戰爭十六字字訣的運用;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寄語,到“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回答;從朱毛挑糧背米上山、不坐轎子、不吃粉絲的佳話,到“紅軍中官兵夫薪餉穿吃一樣,軍閥里將校尉飲食起居不同”的佳聯;從“紅米飯,南瓜湯”、“干稻草,金絲被”為主旋律的革命樂觀主義和浪漫主義,到不畏“茅草要過火,石頭要挨刀,人要換種”的革命英雄主義,充分體現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品質,再現了中國革命實現第一次偉大歷史性轉折后的壯麗景象。二是蘇區精神。蘇區精神是黨首次在局部區域執政中產生的高尚品格和樸實作風。從“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到在紅色武裝割據中“創造第一等工作”;從“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山歌,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口碑;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論斷,到“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警示,充分體現了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深入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軍事、政治、經濟三大民主的風范,再現了中國革命走上正確道路的萬千氣象。三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黨成熟后魅力無窮的精神境界。從中央黨校“實事求是”的校訓,到《解放日報》“深入群眾,不尚空談”的題詞;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到“團結—批評—團結”的作風;從“自己動手,克服困難”的號召,到“軍民魚水情”的洋溢,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髓,再現了思想蔚然成風的清新風貌。
2.以人物和行業冠名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時代必定鑄就時代的英雄,而英雄的精神又將影響一個時代。善于在革命和建設中發現和培植英雄人物,并以他們作為一個時期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如在文化戰線上的魯迅精神。最為推崇和贊賞魯迅,稱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骨頭是最硬的”,“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外,還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軍戰士張思德;“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前輩先哲愚公;“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新女性楷模劉胡蘭;等等。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又形成了“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焦裕祿精神;“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鐵人精神;等等。在行業方面有“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大慶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大寨精神;“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愛國奉獻,不驕不躁,求真務實,精誠團結、德藝雙馨”的國球(乒乓球)精神;“清廉無私,一身正氣”的好八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等等。
總之,所倡導和弘揚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黨和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是推動我國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
[摘要]畢生圍繞民族復興這一主題,不斷形成和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精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為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民族精神包括: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踐行實事求是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首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堅持自強不息精神。還形成了以人名、地名、重大事件等為載體的民族精神表現形式。
[關鍵詞];民族精神思想;實踐基礎;主要內容;表現載體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