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3 09:56:00
導語: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鄧小平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有著深刻的體會,他認識到需要對過去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改革。但是既然要改,就要確定一個改革目標,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確定以什么模式作為改革取向。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和對改革目標和任務的理解都是相互關聯的問題,是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
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重大課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歷程。在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們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并在理論上對社會主義進行了探討。但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曾出現了重大失誤,以至于在改革前中國社會陷入了全面危機,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人民生活十分困難。嚴峻的社會現實促使鄧小平反復思考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鄧小平的思路沒有停止在過去總結社會主義特征的層次上。因為過去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不是由于放棄了社會主義原則和特征造成的,許多就是堅定地堅持社會主義特征和原則的名義下犯的錯誤。在鄧小平看來,這里面還有一個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問題,我們遇到的許多問題就在于沒有真正抓住社會主義本質,沒有按照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進行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有一個發展過程,他是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提出社會主義本質這一概念的。1979年7月,鄧小平就說過:“我們不要資本主義,但是我們也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發達的、生產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我們相信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的制度優越。它的優越性應該表現在比資本主義有更好的條件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本來是可能的,但過去人們有不同的理解,于是我們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進程推遲了,特別是耽誤了十年。”這是鄧小平最早論述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談話,他認為,社會主義就是要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好的發展生產力。
改革以前很長一段時期里,我們一直在批判“唯生產力論”,鄧小平在剛剛開始改革的時候,就把社會主義與生產力聯系在一起,這在認識上是一個重大突破。鄧小平說:“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段話說明鄧小平已經意識到搞社會主義必須抓住本質,制定政策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1990年12月鄧小平更加深刻的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1992年春天,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做了總結性的理論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
社會主義本質搞清楚了,改革的目標自然而然也就明確了。出于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搞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改革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治經濟體制,從而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落實到實際工作上,就必須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正是基于以上認識,鄧小平在改革的進程中,始終以此作為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
對改革性質的認識
鄧小平進行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可避免的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建設的社會主義與傳統的社會主義之間究竟是個什么關系,也就是對改革性質的認識問題。
鄧小平對這個問題的見解自始至終一直是非常明確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自我更新,改革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鄧小平對我國改革性質所做出的精辟論斷。鄧小平認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看,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是基本相適應的,改革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那些環節,也就是具體的政治經濟體制以及相關的體制,而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我們所建設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已經建立起的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之上的,絕不應允許否定和拋棄我們已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這是鄧小平在改革的進程中一再強調的問題,是其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之一。
在改革的進程中,鄧小平多次強調要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他認為“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1979年3月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為了使我們的改革能夠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他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鮮明的提了出來,他說:“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是鄧小平對黨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所做出的科學概括,它體現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是我們的改革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重要政治保證。與此相對應的是,在中國改革進程中,始終有一股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勢力,希望通過“和平演變”的方式把中國的改革引向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它集中表現為四項基本原則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尖銳對立。鄧小平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針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來的。在社會主義事業面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鄧小平頂住了西方國家的壓力,強調指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就不能改變。”
在論述改革性質的時候,鄧小平有一個著名的論斷,那就是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革命一詞通常具有兩種含義,狹義上的革命是指一種社會制度代替另一種社會制度的革命性變革。從廣義上講,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領域發生的根本性變革也稱作革命。鄧小平在這里所說的改革是一場革命,是從廣義上講的,不是說要推翻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一種新的制度,而是說改革不是對原有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體制的根本變革和運行機制的徹底轉換。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傳統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的政治經濟體制。這是一場深刻變革,從深度和廣度上看,它必然要引起整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深刻地觸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鄧小平同志從這個角度講,改革是一場革命。
總之,鄧小平在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如一地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使我們所進行的改革不但沒有傷害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反而逐步建立起了符合基本制度要求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體制,使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優越性更充分地發揮了出來。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內容摘要:鄧小平改革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指導作用的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本文認為,我國改革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這是我國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個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一個是對改革性質的認識。
關鍵詞:改革社會主義本質指導思想
- 上一篇:鄧小平公平分配思想分析論文
- 下一篇:鄧小平德育思想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