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代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四個基本問題
時間:2022-04-17 03:06:00
導語:論代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三個代表/人民利益/鄧小平理論
【正文】
世紀之交,同志在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之后,又提出了對“三個代表”思想要“研究好、宣傳好、貫徹好”的基本要求。研究好是宣傳好和貫徹好的前提;“三個代表”的思想內涵極為豐富,也需要我們正確把握。雖然代表人民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宗旨,在這一點上也從未動搖過,但是歷史事實表明,只有在一系列基本問題上做出正確回答并形成共識,才能真正做到代表人民利益,否則,代表人民利益只能是一個良好愿望,甚至南轅北轍。本文認為,在代表人民利益問題上,必須對以下四個基本問題做出正確回答,而鄧小平理論對這四個基本問題都給我們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一、以什么態度來正確認識人民利益
代表人民利益首先取決于對人民利益的正確把握,而能否正確把握人民利益,認識態度或思想方法問題至關重要;以什么樣的態度來認識人民利益,這是能否正確把握人民利益從而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前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重大失誤和挫折,根本上都與此有關:在以什么態度來認識人民利益這個重要問題上,不是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自己來回答,而是從本本出發,從條條框框出發,從領導人的一廂情愿出發,把實際上并不代表人民利益、人民群眾并不歡迎的東西當做人民利益來維護,并為之努力奮斗。作為共產黨的宗旨的為人民服務,也不是由人民自己來回答究竟需要哪些服務內容和什么樣的服務方式,而是不遺余力地提供了許多人民并不需要的服務內容和并不歡迎的服務方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立場是正確的,但在認識人民利益時所持的態度卻是錯誤的,嚴重存在著自以為是的主觀主義。
實際上,在以什么態度來認識人民利益這一根本問題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是十分明確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黨與無產階級利益的關系時明確指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利益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72年版,第264頁。)杰出地把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基本思想應用于對待蓬勃興起的中國農民革命運動,高度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對農民自己做出來的十四件大事熱情肯定,并明確指出“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蓖瑫r尖銳地批評了黨內外一些對農民運動指手劃腳、責難咒罵的人“嘴里天天說喚起民眾,民眾起來了又害怕得要命,這和葉公好龍有什么兩樣!”(注:《選集》第1卷,第13~42頁。)正是從這里出發,誕生了“山溝里的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忠實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基本觀點,并作出了杰出的發揮,他說:“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歷史時期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_認這個關于黨的觀念,就是確認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在人民群眾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1卷,第2版,第218頁。)今天我們重溫鄧小平的這些論述,仍然能深切感到它的振聾發聵的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不需要恩賜和包辦,也不愿接受強迫命令,人民需要對他們的創造活力的尊重與保護,需要物質與文化的豐富與繁榮,需要自由地舒展自己的個性。如果抹殺這一切,甚至用某些毫無道理的一廂情愿的東西來強迫人民接受,那就是小平同志嚴厲批評過的“曾經在歷史上給黨、給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帶來不可勝數的損失的主觀主義者”(注:《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2版,第323頁。),這是和馬克思主義與共產黨人格格不入的。
鄧小平的重大貢獻,就是在以什么態度來認識人民利益這個問題上,沖破一切條條框框的束縛,放下一切自以為是的東西,徹底拋棄一廂情愿,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自己來回答。早在1956年,小平同志就在黨的八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許多人并非在主觀上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愿望,但是他們仍然把工作做壞了,使群眾受到重大的損失。這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是先進分子,是領導者,比群眾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眾學習,不同群眾商量,因而他們出的主意,經常在群眾中行不通?!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1卷,第2版,第218頁。)到1962年,他在談到農民自發搞起的包產到戶形式時,更明確指出:“生產關系究竟以什么形式為最好,恐怕要采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起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1卷,第2版,第218頁。)三十年后,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又一次指出:“農村搞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3卷,第382頁。)鄧小平提出的認識人民利益的正確態度,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已經昭示于天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以及由此帶來的各項事業的大發展,無不得益于此。這一正確態度的深遠歷史意義同樣重大,可以說它提出并解決了全黨思想能否可持續解放的大問題,徹底革除了妨礙我們的思想可持續解放的觀念障礙。鄧小平早就明確指出:只有繼續做群眾的學生,才能繼續做群眾的先生。(注:《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2版,第219頁。)在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剛剛結束時,他就提出了今后“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版,第364頁。)。同志也提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看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他在上海工作期間,還每月召集有關方面的代表討論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從來不是簡單地定于一尊,而是在討論中逐步形成最切近人民群眾實際利益的正確認識。(注:《報刊文摘》1996年11月12日。)始終堅持以這樣的正確態度來認識人民利益,徹底放下一廂情愿的主觀偏見,以人民群眾的好惡為好惡,以人民群眾的是非為是非,這正是鄧小平理論所以能夠贏得人民的基本原因。堅持這一態度,也必將使這一理論能夠始終贏得人民。
二、以什么思想來準確表達人民利益
人民的利益應該由人民自己來選擇,但需要由執政的共產黨來集中表達。特別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究竟是什么,更必須由共產黨通過集中人民群眾的愿望加以提煉。這種在集中提煉的基礎上對人民利益的準確表達,對于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同樣是極其重要的。
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不是尾巴主義者,當然懂得,群眾的意見一定不會都是正確的和成熟的。我們所謂總結和集中,并不是群眾意見的簡單堆積,這里必須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1卷,第2版,第219頁。)即使是在認識人民利益問題上采取了正確的態度,也不能保證對人民利益的集中表達一定是準確的;理所當然地,如果以一廂情愿、定于一尊的態度來認識人民利益,其對人民利益的集中表達就更難以是正確的了。
我們過去由于在對人民利益的認識態度上的主觀偏見,導致了對人民利益的集中表達上的嚴重失誤。一是錯誤地認為人民的利益在于階級斗爭,只要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誰戰勝誰的問題,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于是,黨的任務就是“領導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對于階級敵人進行戰斗”。二是錯誤地認為人民的利益在于堅持某種固定的社會主義模式,只要堅持“公有制+按勞分配+計劃經濟-商品生產”的公式,就能給人民帶來幸福;于是,任何違背這一公式的主張和做法都被認為是對人民利益的背叛,從而又為階級斗爭提供了理由,如此惡性循環。這種對人民利益的集中表達上的失誤,模糊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真正目的,把手段、途徑、措施層面的東西看得至高無上,并把它們當作人民的根本利益來加以堅決的維護。這種失誤導致的僵化、停滯以及各個方面的重大損失毋庸贅述。鄧小平的重大貢獻,就是在怎樣準確表達人民利益的問題上極其鮮明地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社會主義事業的目的上,只有目的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手段層面的東西則是應該被檢驗、被選擇的,是應該服從和服務于根本目的的。這種對社會主義事業根本目的的關注,具體表現為小平同志對生產力的關注和對人民共同富裕的關注,并在他的社會主義本質論中做出了精辟的闡述:“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對大家講這個道理?!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3卷,第373頁。)通過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才是人民群眾的真正利益;而發展生產力的具體形式,不僅不代表人民利益,恰恰需要用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來衡量和取舍。在這個根本利益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沒有理由表白自己的神圣,都要低下頭來接受檢驗。
鄧小平在如何準確表達人民利益問題上徹底克服了固守僵化模式的錯誤,把目的提到第一位,確實表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革命戰爭時期,正確把握了民主革命的目的和手段的辯證關系,從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政權這一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目的出發,實事求是地選擇最適當的手段,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究竟是中心城市暴動還是建立農村根據地,是游擊戰還是陣地戰,是進攻還是退動,諸如此類,無非都是不同手段的選擇,只有能夠實現革命戰爭勝利這一目的的,才是正確的。而固守俄國革命道路的教條主義者曾經給扣上了“機會主義”、“經驗主義”、“逃跑主義”等大帽子,以為民主革命全世界只有一種戰略技術可用,鄧小平也曾因此受到牽連,遭受不公正的對待,個中是非曲真,歷史早已昭示明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同樣應該從人民群眾所追求的目的上來認識人民利益,并圍繞它來選擇最適當的手段。正如鄧小平所說:“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磳α?,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
鄧小平以對生產力的高度關注和對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關注來表達人民利益,同樣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忠實繼承和杰出發展。馬克思科學地揭示了人類有史以來就一直在不斷探求的美好未來,這就是作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的實現,只能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結果,舊的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72年版,第83頁。);共產主義只能產生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72年版,第12頁。)列寧在談到共產主義時也明確指出:“偉大的社會主義者在預見這個階段將會到來時所設想的前提,既不是現在的勞動生產率,也不是現在的庸人?!保ㄗⅲ骸读袑庍x集》第3卷,1972年版,第254頁。)可見,對生產力的關注和對人民共同富裕的關注,是無產階級偉大領袖們的一脈相承的思想。鄧小平忠實繼承了這一思想,把它創造性地運用于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并明確地把人的全面發展和對庸人的超越放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之上,形成了黨的基本路線對人民利益的完整準確的表達,即實現富強、民主、文明三大目標。這就是現階段我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緊圍繞這三大目標開展工作,才真正是為人民謀利益。
三、以什么內容來廣泛涵蓋人民利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由于我們在人民利益問題上從錯誤的認識態度出發并做出了錯誤的表達,所以必然無法廣泛涵蓋人民利益固有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不可避免地把人民利益看成某種孤立的簡單劃一的東西,除了“槍桿子、印把子”以外,其他的諸如求富、求樂、求專業成就、求個性發展、求心靈安寧、求個人志趣的實現等等,都認為是違背人民利益而加以排斥。于是,在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私與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等等相互關系問題上充滿了形而上學,凡是沾了個人、私和資本主義邊的東西,就一律被認為是與人民利益不相容,甚至連摩天大樓、高速公路一類體現現代科學技術的文明成果也被打上資本主義的印記而排除在人民利益之外,更不要說那些虔誠的宗教信仰、純真的花前月下、多彩的服飾裝扮,豐富的個性表達、專注的個人奮斗等等了。這種對人民利益的認識上的狹隘性,毫無道理地把原本應該豐富多彩的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搞成了“清一色”,一方面壓抑了人本身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本性,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傷害了社會主義的吸引力,使原本應該是人民群眾自己的生活的可親可近的社會主義成了不得不按某種規定的道白和動作進行表演的舞臺。這一切,顯然都是和社會主義的宗旨背道而馳的。
以鄧小平命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既體現了對人民利益的準確表達,也體現了對人民利益的廣泛涵蓋,對現階段人民利益做了最寬厚的包容。政權鞏固、社會安定自不待言,其它凡是有利于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國家這一共同理想的,都是人民利益之所在,而不是簡單地以個人還是集體、私還是公、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劃線。他在回答意大利記者法拉奇關于個人利益的提問時說:“必須把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才能調動積極性,才能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生產力高度發達,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將更多承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需要。”(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版,第351~352頁。)明確提出了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個人利益給予更多的承認和滿足,在談到有人主張“解決”雇工經營的個體私營經濟時,鄧小平也明確指出:“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么,傷害了社會主義嗎?”(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91頁。)對于資本主義的東西和資產階級思想,他明確指出:“對于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當然也要采取科學的態度”,并指出“‘興無滅資’這個老口號不夠全面,也不很準確。”(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版,第338頁。)還語重心長地說服黨內的同志:“搞了一輩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忽然鉆出個資本主義來,這個受不了,怕?!灰?,得益處的大頭是國家,是人民,不會是資本主義?!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3卷,第90~91頁。)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又指出,對老中青科學家,“不管過去的政治態度怎么樣,都可以回來,回來后妥善安排。這個政策不能變。”(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8頁。)鄧小平的一系列論述告訴我們,“恐私”、“恐資”、“恐個人”一類的東西,不但不是從人民利益出發,而恰恰是違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須克服。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進一步豐富了鄧小平關于人民利益的廣泛性的思想,提出了四個“一切有利于”的明確主張,即: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弘揚正氣,有利于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所有這一切都是人民利益之所在,都應該給予充分的鼓勵和切實的支持。
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人民利益的廣泛涵蓋,同樣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認為:應該把人看成是自由自覺的實踐創造者,人類的解放,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本性,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不同時期的著作中反復指出,人類的解放,實現共產主義,就是“各個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由”(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72年版,第82頁。);就是“使自己作為個性的個人確立下來”(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72年版,第85頁。);就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72年版,第273頁。);就是“人終于成為自己的主人——自由的人”(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72年版,第443頁。),如此等等??梢?,共產主義就是給每個人提供無限豐富的選擇和可能,而絕不是把個人都同化和束縛起來。鄧小平所說“共產主義”……將更多地承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需要”,正是馬克思上述思想的體現。偉大的列寧從來沒有把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思想籠統地、不加分析地看成是與人民利益格格不入的東西,他明確指出:“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注:《列寧選集》第4卷,1972年版,第348頁。);他認為,“為了同那些占統治地位的宗教蒙昧主義作斗爭”,“必須同十八世紀(資產階級還是革命階級的時期)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結成聯盟”,否則,“就無異于背叛馬克思主義和唯物主義”(注:《列寧選集》第4卷,1972年版,第607頁。);他甚至大聲疾呼:“我寧可拿出幾十個(指不稱職的共產黨員——筆者)來換一個老老實實研究本行業務和有學識的資產階級專家。”(注:《列寧選集》第4卷,1972年版,第475~476頁。)可見,承認人民利益的豐富性,由此承認人民在實現自己利益時的選擇的多樣性,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鄧小平忠實地繼承了這一基本觀點,無愧于我國人民利益的杰出代表。
四、以什么方式來保證實現人民利益
對人民利益的準確表達和廣泛涵蓋,僅僅是真正實現人民利益的必要前提,并不能必然提供真正實現人民利益的有效保證。如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是錯誤的,既使是表達準確、涵蓋廣泛的人民利益也不可能真正得以實現,更不要說前提的錯誤了。我們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在人民利益問題上不僅表達不準確,涵蓋不廣泛,而且選擇的實現方法和手段也是不正確的,突出表現為具有濃厚的恩賜和包辦色彩,而不是真正把人民利益的實現看作是人民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活,應該由人民自己自立自主地來完成。于是,在經濟上,就造成了計劃體制,統分統配,統收統支,統購統銷,到處是一統天下,生產者成了被任意撥弄的算盤珠子;在政治上,就造成了事實上的集權體制,原本“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變成了“從領導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這種高度集中統一的經濟、政治體制,依靠簡單化的組織手段和思想發動來實現行政命令,割斷了人民群眾的生產工作與其自身利益之間的聯系,必然抹殺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助長了普遍的“救世主意識”、“青天意識”、“蒼天意識”,并為官僚主義、瞎指揮、以權謀私等等埋下了禍根,最終導致人民利益的落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鄧小平的重大貢獻,就是不僅對人民利益做出了準確表達和廣泛涵蓋,而且提出了能夠真正實現人民利益的有效保證,這就是:“經濟上進行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上發展民主”,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6頁。)這兩條,正是鄧小平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貫主張,也是他為我們設計的改革藍圖的核心內容。其精神實質,就是要把人民利益的實現看作人民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活,應該通過人民自己的努力來完成。鄧小平同志一貫反對對人民利益的恩賜與包辦,一貫尊重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正是他上述一貫思想的必然結論。
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是現階段能夠保證人民利益得以真正實現的唯一正確的途徑。實踐反復表明,人類迄今為止還無法形成一種既不用聯系自身利益又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的經濟體制,如果割斷生產經營活動與生產者自身利益的聯系,必然導致積極性的喪失,導致停滯。離開了人民群眾自己的努力,任何人也不可能把幸福賜給人民;割裂了人民群眾的生產工作與其自身利益的聯系,就會使人民群眾普遍努力的積極性大大喪失。這樣,實現人民利益的唯一有效辦法,就是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經營與其自身利益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而這就是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體制所要求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人民群眾自己的積極性,使人民群眾得以在自己的努力中真正實現自己的利益。民主政治則高揚了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廣泛領域的參與精神、負責精神和主動精神,既是人民群眾得以充分表達自身利益的基礎,又是人民群眾有效實現自身利益的切實保證。父愛式的恩賜,家長式的包辦,最終無不走向反面,更不要說假為人民之名行謀私利之實的官僚主義、權威主義、個人主義了。盡管人民群眾中的許多人可能在市場體制下的追求中一無所獲,或者在民主政治下的參與中反復被否決,但卻保證了整個社會因此而充滿活力,并且是人民群眾自己的活力。把人民群眾自己的活力調動起來,并加以保護,這就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有效保證。
鄧小平關于通過市場體制和民主政治來有效保證人民利益真正實現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杰出應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精彩篇章。馬克思主義從來認為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自己的事業,只能由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自己來完成。被列寧贊譽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具有歷史意義的歌”、“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真正的紀念碑”的國際歌(注:《列寧選集》第2卷,1972年版,第434~436頁。),鮮明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基本思想:“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但是,用什么方式才能保證人民群眾的高昂的積極性和旺盛的創造活力,卻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在“既不是現在的勞動生產率,也不是現在的庸人”的前提下,市場經濟將消亡,這其中的邏輯至今也沒有理由可以駁倒;同樣,也沒有理由否認會出現一個不需要利益推動也能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的社會。但馬克思主義更基本的思想是:任何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生產力全部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市場經濟當然也是如此。列寧更是明確指出:“我們為熱情的浪潮所激勵,我們首先激發了人民的普遍的政治熱情,然后又激發了他們的軍事熱情,我們曾打算用這種熱情直接實現與一般政治任務及軍事任務同樣偉大的經濟任務。……現實生活證明我們犯了錯誤,準備向共產主義過渡,需要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一系列過渡階段。不是直接依靠熱情,而是借助于偉大革命所產生的熱情,依靠個人興趣,依靠從個人利益上的關心,依靠經濟核算?!保ㄗⅲ骸读袑庍x集》第4卷,1972年版,第571~572頁。)可以說,列寧的思想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只有一步之遙,遺憾的是,列寧的過早逝世使這一步終于未能跨出。以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則充滿了在這一跨越中的挫折甚至跌落。鄧小平勇敢地實現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性跨越,明確提出并成功地實踐了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不可避免地向民主政治邁進,終于找到了有效保證人民利益真正能夠得以充分實現的正確途徑。
綜上所述,只有解決了對人民利益的正確認識、準確表達、廣泛涵蓋和有效保證這四個基本問題,才能真正成為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鄧小平理論在上述四個基本問題上都做出了正確回答,可以說徹底解決了如何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重大問題。我們只有真正堅持鄧小平理論,并認真地把這一理論付諸實踐,才能夠真正實現黨的“三個代表”的宗旨。
- 上一篇:鄧小平與社會主義動力學說的理論創新
- 下一篇:論鄧小平的穩定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