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貢獻
時間:2022-04-17 01:33:00
導語: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貢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對馬列主義、思想的杰出貢獻之一,就是恢復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貢獻主要表現為: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上升華了“實事求是”;率先倡導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升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提出并論證了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辨證統一;闡明了思想路線同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關系;強調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群眾路線的統一;堅持了系統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身體力行,為全黨樹立了堅持實事求是的榜樣。
關鍵詞:鄧小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貢獻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思想路線,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實事求是”就是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由倡導確立的,他在領導革命的大部分時間內是堅持這條思想路線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但在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后,“這條思想路線,有一段時間被拋開了,給黨的事業帶來很大的危害,使國家遭到很大的災難,使黨和國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損害。”[1]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對馬列主義、思想的杰出貢獻之一,就是恢復和發展了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研究鄧小平對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貢獻,對于我們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自覺而堅定地堅持和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更大的勝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上升華了“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國格言。最早見于《漢書˙河間獻王傳》,言稱漢景帝之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41年5月,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把這一原指治學態度的格言從哲學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釋,賦予了它以新的含義,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從此,“實事求是”便成為表達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基本要求的原則,成為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根本點。鄧小平作為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始終不渝地堅持倡導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多次坦言:“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講的實事求是。”[2]“我是實事求是派。”[3]這可以說是鄧小平對他自己的全部實踐和理論活動的深刻總結。他把自己的實踐和理論歸結為實事求是,從而也就把實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
一方面,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鄧小平說過,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詞,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是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思想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打不倒,并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是實事求是的東西。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歸根結底,就是靠這個,即靠“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精髓”說是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所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本質規定。它從世界觀上升華了“實事求是”。鄧小平曾經明確指出:“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4]實事求是之所以能成為“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就是因為實事求是在哲學實質上是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認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最根本的是堅持實事求是。如果“違反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違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實際上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反映。”[5]這就揭示了實事求是的哲學實質,把實事求是提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高度。
另方面,實事求是又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鄧小平認為,實事求是既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又是馬列主義、思想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1978年6月,他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實事求是,是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同志在運動中反復強調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態度。”[6]在鄧小平看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如果反對實事求是,反對從實際出發,反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那就說不上什么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那就只能把我們引導到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只能引導到工作的損失和革命的失敗。他說過,“中國搞社會主義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20年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7]只有遵循實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即“采取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總結過去的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提出新的問題、新的任務、新的方針,”[8]才能引導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到成功。
鄧小平把實事求是理解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上升華了實事求是。可以說,鄧小平哲學思想就是實事求是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實事求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它作為馬列主義、思想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像一條紅線,貫穿于鄧小平的全部思想理論和實踐活動之中,集中體現于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最為基本的方面。
二、率先倡導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為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列寧、斯大林也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形成無產階級政黨世界觀的極端重要性,但都沒有明確提出“思想路線”的概念。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最早于1930年5月所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提出黨要有“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此后,在的倡導下,經過,我們黨正式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條思想路線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是在領導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堅持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我們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但是,思想路線的解決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們黨在堅持和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過程中,曾遭遇過三次嚴重挫折:先是1958年的“”和“化”運動;接著是1966年開始的“”;再就是1976年粉碎“”后的“兩年徘徊”。這三次由于拋開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而發生的嚴重挫折,給我們黨、國家和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和損失。通過回顧歷史、總結經驗,鄧小平深刻認識到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極端重要性。因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他不僅從理論上對的實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論證,把實事求是提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而且在實踐中率先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旗幟鮮明地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積極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為重新確立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起到了關鍵性的決定作用。
首先,他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號。10年“”給我們黨留下的一個嚴重的后遺癥,就是人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從“本本”出發,遇事“隨風倒”。直到“”宣告結束兩年了,這個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歷史的客觀狀況決定了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解放思想。這是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前提。不解放思想,克服“”留下的嚴重后遺癥,要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推向前進,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挺身而出,以一貫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勇氣和革命膽略,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號,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他號召全黨“打破思想僵化”,從、“”的“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解放出來,從官僚主義的“管、卡、壓”中解放出來,從“本本主義”和“個人迷信”中解放出來,從“小生產的習慣勢力”下解放出來。他認為,思想僵化的根本問題是違反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違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群眾的思想,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得不到恢復,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沒有希望。“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思想的理論也才能發展。”[9]
其次,他率先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結束后,正當全黨急需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時候,卻又遇到了“兩個凡是”的嚴重障礙。“兩個凡是”,即“凡是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其實質是要繼續維護晚年的錯誤,完全違背了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提出不久,鄧小平就率先進行了批判。他明確指出:“‘兩個凡是’不行。”“‘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兩個凡是”是以不犯錯誤為前提的,這是不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的。“同志說,他自己也犯過錯誤。一個人講的每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情。”“一個人只要做工作,沒有不犯錯誤的。”“馬恩列斯都犯過錯誤,如果不犯錯誤,為什么他們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為原來有些觀點不完全正確,不那么完備、準確嘛。”[10]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都沒有說過凡是他們說的做的都絕對正確、不能改變這一類的話。堅持“兩個凡是”,就是想原封不動地堅持晚年的錯誤思想和錯誤決策,其后果只能是把我們引導到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引導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損失和失敗。因此,堅持“兩個凡是”并不是什么真正高舉思想旗幟,而是割裂、歪曲思想,是“形式主義的高舉,是假高舉。”“思想是個思想體系。”“我們要高舉旗幟,就是要學習和運用這個思想體系。”[11]“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12]我們要真正高舉思想旗幟,就必須堅決摒棄“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批判成了全黨思想解放的先聲,為恢復思想的本來面目,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一步掃清了障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再次,積極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鄧小平是在粉碎“”之后9個月,即1977年7月才出來工作的。他“出來以后,提出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從此開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13]當時有一些人抵制這個討論,但由于鄧小平等多數中央領導人的積極支持和引導,討論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在這場討論開始不久,鄧小平就給予其高度評價,指出:“目前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14]通過這場討論,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普及到了全黨、全民和全國各個領域,為全黨、全民的思想大解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理論上和思想上的準備。客觀情況正如鄧小平自己所總結的那樣:“通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兩個凡是’的爭論,已經比較明確地解決了我們的思想路線問題,重新恢復和發展了同志倡導的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15]具體一點說,就是“經過差不多一年的討論。到1978年底我們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批評了‘兩個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的口號,提倡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6]
三、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升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不僅率先倡導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且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升為一個完整而有序的系統。1980年2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17]黨的十二大依據鄧小平對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完整表述,在黨的章程(總綱)中鄭重規定:“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一規定使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更加完整、更加準確、更加具體了。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第一次形成了由出發點、原則、目的和運動過程所構成的統一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構成這一完整科學體系的每一個基本點(即組成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它們又是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正確認識各個基本點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對于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 上一篇:鄧小平新時期黨建理論的新發展
- 下一篇:鄧小平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