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鋼琴變奏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02:45:00
導語:舒曼鋼琴變奏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19世紀歐洲浪漫派作曲家中,最具幻想力,最善于描繪人的心理,最具詩人氣質的莫過于德國音樂家羅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舒曼非凡的才華突出表現在鋼琴音樂創作領域。他以特有的音樂思維和創作手法,使其鋼琴音樂在嚴謹邏輯中體現著生命的激情和深邃的詩意。在舒曼創作的鋼琴作品中,變奏曲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鋼琴變奏曲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且影響了他的整個鋼琴音樂創作。
一、舒曼鋼琴變奏曲的藝術價值
舒曼最初創作變奏曲是基于時代的要求。歐洲19世紀二三十年代,變奏曲曾風靡一時,但在很多作曲者手中卻變得極為庸俗和空洞。1836年,舒曼在評論沙龍中的鋼琴變奏曲時指出:佩德先生的作品“沒有絲毫情感的波瀾,沒有一星靈魂的火光”;克勒勃斯的音樂則是“虛張聲勢,故作艱深”;海爾茨的變奏更是“無力地耷拉著腦袋,垂頭喪氣”;卡爾·松克的作品顯得“矯揉造作”“空洞、膚淺而輕浮”。①在華麗技巧的炫耀中,變奏曲這一古老的體裁失去了原有的靈性,其貧乏膚淺的程度讓舒曼無法容忍。
年輕的舒曼研究了巴赫、貝多芬等人的變奏作品,深深感受到變奏曲獨特的音樂魅力。他堅信,好的音樂“所需要的乃是新鮮的想象力、思想、樂曲的內在聯系、富有詩意的完整的音樂形象,這些才是可以垂存久遠的”。②化腐朽為神奇的想法激發了舒曼最初的創作熱情,并積極投身到他敬仰的大師們所涉獵的變奏體裁中。舒曼第一號鋼琴作品——《阿貝格變奏曲》正是這樣應運而生。值得注意的是,舒曼的第一部以及留給世人的最后遺作均為鋼琴變奏曲,這足以說明作曲家一生對變奏曲這一體裁的偏愛。
在音樂史上,舒曼創作了一批優秀的鋼琴變奏曲,其中包括五首獨立的變奏曲和兩個變奏樂章:《阿貝格變奏曲》OP.1(1830年)、《克拉拉主題即興曲》OP.5(1833年)、《交響練習曲》OP.13(1834年)、《f小調奏鳴曲》OP.14第三變奏樂章(1836年)、《行板與變奏》(雙鋼琴)OP.46(1843年)、《三首少年奏鳴曲》OP.118第一首的第二變奏樂章(1853年)、《降E大調主題變奏曲》遺作(1854年)。
舒曼賦予變奏詩意般的幻想色彩,將人們內心復雜、細膩的情感變化與變奏緊密結合在一起,故勃拉姆斯稱其變奏為“幻想變奏”。③可以說,舒曼將變奏帶入幻想的領域,使之呈現詩意的色彩,在變奏曲的歷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
二、舒曼鋼琴變奏曲研究的意義
變奏曲在舒曼鋼琴創作中的重要性,不僅在于舒曼的創作始于變奏曲,還在于他賦予變奏這一古老的音樂創作手法以新的生命力,使之突破變奏曲式的局限,活力四射,最終成就了他在鋼琴創作領域中的輝煌。在舒曼的創作中,變奏不僅可以構成獨立的變奏曲,作為大型套曲中的一個樂章,甚至還被舒曼給予更寬泛的意義,將它貫穿在“小品套曲”的音樂形式中。阿·伊·康津斯基在《西洋音樂通史》中稱舒曼創造的這種新的音樂形式為“變奏性組曲”。④學者J·勃羅契在他的論文《羅伯特·舒曼的鋼琴套曲》中也明確指出,“舒曼的每首鋼琴套曲,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個短小動機上的變奏曲,或者是一組從一個動機中發展起來的曲子。”⑤
舒曼的變奏手法充滿了靈性,與他內心細膩情感的表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手法滲透于舒曼整個鋼琴音樂創作之中,成為他鋼琴音樂創作的最重要特征。因此,要全面研究舒曼的鋼琴音樂就要對其鋼琴變奏曲進行深入地研究,否則就無法全面領略舒曼鋼琴音樂的藝術魅力。正如英國學者凱思琳·戴爾(KathleenDale)對舒曼音樂研究方法所發表的見解:“舒曼以他特有的品位,阻止自己創作膚淺的裝飾性變奏,并在一個時期內投身到恢復巴赫和貝多芬手中變奏曲受人尊敬的地位。舒曼專心寫作變奏曲以致影響了他的整個藝術創作,這可以作為一個有趣的課題來研究,同時也必將成為研究舒曼鋼琴音樂創作風格的第一步。”⑥三、舒曼鋼琴變奏曲研究的現狀
目前,從2001年版《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⑦列出的有關研究舒曼和變奏的文獻及筆者所掌握的國內外文獻資料看,在舒曼鋼琴變奏曲研究方面有價值的成果非常稀缺。以舒曼變奏曲作為專題研究的論著,國內外音樂界只有舒瓦茨·沃爾納著的《舒曼和變奏曲》⑧(德語)一書,由于條件限制,此書在國內還沒有存本。
我國音樂研究者關注舒曼的變奏曲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3年,吳祖強在《曲式與作品分析》一書中曾將舒曼的《交響練習曲》當作自由變奏的范例作了細致的分析。而此后近四十年,我國針對舒曼變奏作品研究多數是從創作背景和音樂欣賞的角度來分析舒曼的鋼琴變奏作品,缺少學術性的系統研究。其中,全音樂譜出版社出版的《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⑨是較有學術價值的一本書。此書作者陳玉蕓(臺灣)對舒曼《阿貝格變奏曲》和《交響練習曲》及幾首鋼琴套曲作了技術分析,但遺憾的是,作者未能上升到理論層面來揭示舒曼變奏曲獨特的藝術價值。《樂府新聲》2003年第1期發表了于炎的《對舒曼〈阿貝格變奏曲〉創作特色的分析》。這是我國近年來對舒曼變奏曲研究較有價值的一篇論文。作者通過深入的技術分析指出:“舒曼在《阿貝格變奏曲》中追求著一種比其他浪漫主義作曲家更為簡潔、更富有感情的風格特征。”⑩
綜上所述,面對舒曼的鋼琴變奏曲,我們應該明晰:舒曼的鋼琴創作不僅始于變奏曲,其鋼琴創作的輝煌亦從變奏曲開始。在舒曼手中,變奏手法充滿活力,較之傳統具有了新的意義,成為舒曼在鋼琴音樂中表現內心情感最重要的手法,同時也是他鋼琴音樂創作最突出的特征。因此筆者認為,舒曼鋼琴變奏曲研究,應是舒曼鋼琴音樂創作研究的根本切入點,也是值得更多舒曼音樂研究者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注釋:
①舒曼:《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古·揚森編陳登頤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年第1版同時參考于潤洋《舒曼的音樂美學思想》載于《人民音樂》1980年第11期
②舒曼:《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古·揚森編陳登頤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年第1版
③ElaineR.Sisman:BrahmsandtheVariationCanon,19th-centuryMusic,XIV/2(Fall1990)bytheRegentsof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p.135.
④阿·伊·康津斯基:《西洋音樂通史》(第二冊)中央音樂學院編譯室譯音樂出版社1959年
⑤J·勃羅契:《羅伯特·舒曼的鋼琴套曲》載于《音樂譯文》1957年第3期
⑥KathleenDale:ThePianoMusic,SchumannASymposium,(eds.)GeraldAbraha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
⑦StanleySadie: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Musicians,London,Macmillan,2001.
⑧WernerSchwarz:RobertSchumannunddieVariation,mitbesondererberucksichtigungderklavierwerke(Kassel,1932).
⑨陳玉蕓:《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全音樂譜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⑩于炎:《對舒曼〈阿貝格變奏曲〉創作特色的分析》載于《樂府新聲》2003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舒曼:《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古·揚森編,陳登頤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2]陳玉蕓:《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全音樂譜出版社
[3]J·勃羅契:《羅伯特·舒曼的鋼琴套曲》,載于《音樂譯文》,1957年第3期
[4]羅伯特·舒曼:《舒曼書簡》,廖輔叔譯,載于《音樂譯文》,1960年3月
[5](前蘇聯)瓦·科年:《舒曼的音樂創作》,許存龍譯,載于《音樂譯文》,1960年第3期
[6]于炎:《對舒曼〈阿貝格變奏曲〉創作特色的分析》,載于《樂府新聲》,2003年第1期
- 上一篇:致公交職工家屬的慰問信
- 下一篇:屏邊苗族蘆笙文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