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多功能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0 04:36:00
導語:都市農業多功能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都市農業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的時期,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成為一種趨勢,它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社會等多重功能與價值,在建設宜居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著獨有作用和深遠影響。本文旨在對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作初步的價值分析及相關探討。
[關鍵詞]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價值分析
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歷著從傳統的農業大國向新興工業國家與商品經濟國家的演變。在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的中國農業,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開始走上現代化之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經營領域,都市農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發達國家較早實現了農業現代化,都市農業的發展也日趨成熟,并逐漸形成了都市農業的理論;在中國,都市農業也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新發展方向。我國一些大城市特別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都市農業已有一定規模。以北京市房山區為例,2005年,該區農業工作根據新的功能定位,把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作為主線,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和技術,在設施農業、旅游農業、采摘農業等農業領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獲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8月,筆者在北京市房山區進行了都市農業的專題實證研究和考察,對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有了更清晰具體的認識。
一、都市農業及其多功能化經營
都市農業(urbanagriculture,簡稱UA)一詞最早見于1930年日本出版的《大阪府農會報》,“以易腐敗而又不耐儲存的蔬菜生產為主,同時又有鮮奶、花卉等多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稱之為都市農業。爾后,有的學者以與城市中心的遠近距離作為界定“都市農業”的標準,并提出“城郊農業”的相關概念(孫仲彝,1996);有的學者從行業屬性和產品特征等方面來界定都市農業的內涵(黨國印,1998)。
綜合眾多學者觀點并結合實地考察,我們認為,都市農業是這樣一種經濟產業:它處于城市內部或城郊地帶,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資源和非食物資源與服務,農民與市民直接互動、兩地資源流通共享。相對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而言,都市農業具有如下特點:(1)從地理空間來說,都市農業不限于近郊或遠郊,可在足夠短的時間內進行信息、資源的流動和市場互動的地理空間都是都市農業的地理范圍。(2)都市農業以城市為目標市場,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多重的產業功能、復合的經濟結構、高投入高產出等主要特征。(3)都市農業在產業功能上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除了傳統農業的生產、生活功能,為市場提供基本的食物資源,還具備生態屏障、社會文化等多重功能和價值。
經過不斷發展和完善,都市農業呈現多功能化經營的趨勢。多功能化經營即指該產業突破傳統的經營理念、經營內容和經營機制,構筑多元化的產業鏈條,以多元的產品和服務贏取更大的效益空間。在新的發展時期,都市農業完全按照市民的多種需求構建培育,成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科學、教育、文化、休閑旅游、出口創匯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體系。以北京房山區都市農業為例,當地最常見的現象是經營者同時兼營食物生產、科技產品開發、旅游觀光休閑、體驗教育等多項內容,相應地生產和提供多種不同農業產品和農業服務。這與傳統農業相比不單是經營內容的拓寬,它在經營管理機制和動力、對科技和信息的利用以及生產效益等方面的優勢都是傳統農業所不能企及的。
二、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分析
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是指:由開展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所引致的、當前技術和理論能夠衡量或者預見的社會、經濟等方面的作用效能(程度),包括可貨幣化度量的直接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非貨幣化度量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從內容角度講,這一價值評估是人們對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識別、確認和評定的一種價值觀念反映。通過實地調研分析和理論歸納,筆者將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總結為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
(一)經濟價值
作為一個經濟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都市農業也通過生產和經營自身特有的產品和服務并推向市場,滿足市場需求,實現產業效能,獲得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通過合理布局生產產業,調整并優化種植業結構和養殖業結構,生產糧食、蔬菜、肉禽等常規食物,開發名特優、鮮活嫩農副產品,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蔬菜、水果、豆奶制品等來滿足中心城市人們不同層次的物質需求。和傳統農業相比,都市農業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暢通的信息平臺和大量的資金技術投入,能較快地實現產業的集約化和市場化,從而具備更高的經濟價值和更大的市場潛力。如北京房山區長陽鎮2005年開始種植花卉,每月向市場推出花卉上萬盆,僅“十一”假期賣出花卉12萬盆;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房山區的花卉訂單達到500萬盆,為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都市農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城市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與更新。如北京房山區大部分農莊在基礎生產之外還開辟了旅游觀光、采摘體驗等經營項目,為城市居民的周末、假期提供了上好休閑娛樂之處,第三產業順勢拉動起來,為該區經濟結構的優化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少農場或農業科技公司打造了自己的名優品牌,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收益。地處竇店鎮的富恒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即通過都市農業的多功能化經營實現了每年800多萬元的產業利潤。
(二)社會價值
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不僅向市場提供物質勞動產品,也為市民打造了“精神家園”,還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起著社會勞動力“蓄水池”和穩定“減震器”的作用。
1.食物保障和食品安全。都市農業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所需食物、蔬菜、牛奶、水果等,滿足不同層次的物質需求,改善家庭食物攝入,提高兒童營養。城市人口密集、工商業繁榮,相對而言遠離了農村,但食物及資源的供給大部分仍來源于農村,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的維度來說,都市農業與鄉村農業和外國提供給城市的食物資源形成了互補,有效緩解了城市居民生產和生活需求。從房山區的情況來看,截止到筆者調查時,該區累計已建立各種設施大棚10000棟,常年四季向市區甚至向外地供應蔬菜、水果及牛奶等各類食物和營養物質。公務員之家
2.為城市居民提供第二個生活和休閑空間。都市農業區往往辟有景觀綠地、采摘農園、花卉公園等,有的還建造了別墅式農居,為市民下鄉度假休閑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現代都市農業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活動,它們還成為城市居民接觸自然、觀光休閑、體驗農業、減輕工作與生活壓力、放松身心、強健體魄的休閑產業。我們在房山考察看到,每到周末,就有不少市民涌向城郊農業園區,享受田園生活。
3.增加就業機會。都市農業的多功能化經營拓展了產業的發展空間,延伸了產業鏈條,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不同層次的從業者,也就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據統計,2006年房山都市農業解決了10000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全區人均累計增收8000元,實現了經營者、勞動者和社會的多方受益。
(三)生態價值
有專家指出都市農業對城市生態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底斯特拉,吉拉德特,2000)。在現代社會,由鋼鐵水泥構筑的城市往往遭遇諸多生態、環境方面的困擾:如環境污染、熱島效應、公共空間縮小等等,使城市生態日益惡化,嚴重影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于是都市農業的生態功能和價值開始凸顯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現在世界上一些大城市的都市農業部門都探索出了一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具體經營模式,使都市農業在為城市提供食物供應的同時,也產生了強大的生態價值。主要表現在:為城市涵養了水源、為城市提供了天然的生態屏障、為市民提供了綠地、凈化了城市空氣等。據房山區相關部門介紹,房山是北京的“肺”,對北京氣候有重要影響。到2006年底,生態環境建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果,全區建設大型秸桿氣化站、沼氣工程多處,推廣太陽能光電、戶用生物質爐近萬戶,同時還建設生態家園富民工程2處、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工程1處,這為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和社會價值。
(四)人文價值
都市農業的人文價值主要表現在它能提高農民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以及傳播農耕文化。在主觀上,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要求經營者有更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更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更高的經營技能和市場運作能力。發展都市農業,政府就要重視新型農民的培養,這種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農民整體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農業和其它相關科技被充分運用到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極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產業效益。如2005年初,房山區為了發展都市農業,邀請農科院農林專家給當地技術人員和農戶講課、培訓,還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各類農林業院校合作,定期舉辦大型培訓和講座,從開發育種、溫室栽培到產業合作、市場營銷,從投資經營、節能減耗到企業責任與社會效益,為都市農業從業者進行系統深入講解,使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由此快速提高,房山區的都市農業相應得到較快增長。相比鄉村農業來說,都市農業的商品率、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都很高,農民發展都市農業,可以獲得較高收入。如,房山富恒農業公司依托強大的首都市民消費群體和農產品消費市場,發展有機農業,生產出來的“迷你小黃瓜”在首都市場上可賣到4元1斤;生產的“牛奶草莓”可賣到100元12個。足見發展都市有機農業能夠給經營者帶來豐厚的回報。使經營者獲得較高利潤是一種產業的人文價值最重要體現。此外,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還促進了農耕文化在都市社區的傳播和影響。隨著都市農業的發展,房山區建立了多個農業文化展覽館,一些都市農業企業辟有農業生產展覽區和體驗區。也就是說,房山都市農業可為首都市民提供了解農業生產、學習與體驗農業生活、感受農業文明的場所和機會,較好地傳播了農耕文化。
三、總結
如上所述,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指人們突破傳統的農業經營理念、經營內容和經營機制,構筑多元化的農業產業鏈條,以多元的產品和服務在城市區域發展農業的經營模式。與傳統農業經營模式相比,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具有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幾多方面的社會價值。但是要使都市農業產生多方面價值,需要建立一種平衡經營者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產業運行機制。因為都市農業經營者追求的產業價值與政府追求的產業價值存在一定差別。比方說,政府希望農民能生產足夠的糧食以保障城市供應,而經營者可能認為糧食生產并沒有很大的盈利空間而選擇放棄或者減產。這就需要政府提供各方優惠和扶持,以保障糧食產量。可見政府和社會找到符合全局利益的平衡點是都市農業發揮多方面價值的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尼科巴克等,編,蔡建明等,譯,增長的城市,增長的食物[M],商務印書館,2005年
[2]谷中原,多功能農業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3]林耀初,胡月曉,都市農業產業定位研究[J],山東經濟,2006年04期
[4]胡熙鳳,都市農業經濟績效評估探討[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年02期
[5]楊振山,蔡建明,都市農業發展的功能定位體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年05期
- 上一篇:逆向思維對經營活動的創新作用論文
- 下一篇:當代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可實踐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