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企業職工存在價值透析論文
時間:2022-01-03 10:47:00
導語:新形勢下企業職工存在價值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世紀之交的中國,由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確立,企業內部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時刻沖擊著舊的運行模式,并使之不斷被改變乃至被擯棄,由此而發出意識形態領域的巨大波動,甚至引起職工觀念上的混亂,他們不僅對企業工會工作產生疑慮,甚至對自身的存在價值失去信心,歸根到底是一個認識上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引導企業職工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認識自己,把握方向,增強信心,順應時展作一探討。
一、企業職工必須學習理論以武裝自己
當一個舊有的模式被改編的同時,首先解決的就使觀念的問題。由于人們在舊的傳統理論和模式的熏陶下,頭腦里已形成一種固有的觀念,這種觀念支配著人們去養成一種習慣,習慣又往往是人們看不到或不愿看到所存在的問題或隱患。這種就是我國社會主義體制下企業實行了幾十年的“大鍋飯”所帶來的后果。而一旦舊的傳統模式被取代之時,人們往往因觀念的“頑固性”而發生抵觸情緒,以至在新的機制運行初期,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或失誤,成為人們的攻擊對象。這就是人們為什么愿意用過去事物的優點來比擬現在事物的缺點而往往去懷舊的原因。
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現象。即我們在某一目的地時,往往是先依賴現在的路線,不管這條路是遠還是近,是區還是直,而返回時,即使明知還有其它路可走,也要走原路,更不愿另辟捷徑。
正是由于這種“本性”的作怪,是我國當前的改革導致一些職工的不理解,不接受,也是正常的現象。而改變這種現象,首先就是要改變人們的“觀念”,改變這種觀念無疑要用新的思想理論。軍事上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說,聯系到政治上,就是在破舊立新之時,首先要有一套新的思想理論作先導,它是人們認識形式,把握方向的基礎。人們只有取用新的思想理論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才能逐漸地放棄和取代舊的觀念。當前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由于實行對企業租賃、承包、倒閉、拍賣和大力發展私營企業,使企業職工在“主人”的認識上發生動搖,認為“主人”的地位下降了,沒有了,甚至把自己視為“仆人”這種思想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因為“主人”和“仆人”兩者是一種辯證關系,關鍵取決于職工是否去愛企業,愛崗。實際上,職工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一心為企業著想而不報臨時思想,它就是這個企業的主人,反之則是企業的仆人。
當然,即便是家庭成員,如果不為這個大家庭著想,反而給它抹黑,同樣會遭到其他成員的唾棄,甚至被驅逐。在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后,我們也就明確了“監督”與“監控”的關系,即監督是一種互相作用的正常管理機制,屬于一種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原則條件的權力和義務,干部監督工人,工人也可以監督干部。而監控則完全是一種不相等的失去自由的關系,即一方注定是仆人般的被動對象。
由此,我們認為,在新的形勢出現后,必須用新的思想理論去武裝自己。在企業,學習不僅是干部的事,也是工人的事,工人只有不斷學習政治理論,才能象干部一樣,站的高,看得遠,才不至于在新的情勢下迷失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會“用正確的理論武裝人”的含義。毫無疑問,我國當今的新的指導思想,就是鄧小平理論。一旦我們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鄧小平理論,改革中出現的一切疑難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二、企業職工必須堅定信念易把握自己
自從我國進入體制改革,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以后,圍繞著企業職工的存在價值便展開了持久的爭論。由于這種企業改革是一種轉軌式的新型改革,許多模式都要靠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這樣便會經歷一個不成熟的期段,在這一段里,更由于人們觀念上的作怪乃至實踐中的盲目而導致一些失誤和偏激。如一些經營者在指導思想上,過于強調行政手段,輕視企業職工的覺悟和作用,還有的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法制觀念淡薄,不尊重企業職工民智管理權利,有的企業干脆就搬來資本主義企業那套經營和管理模式往中國的企業里硬套。這些現象一時間形成一定的氣候,搞亂了人們的思想,使本來是十分明確的企業的“主體”和“客體”這一關系變得模糊起來,也就是人們對企業職工的存在價值發生了懷疑和動搖。
從我國企業發展的歷史看,二十幾年前實行的是“大鍋飯”體制,職工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無憂無慮,便總感到這是一種“優越性”而引申出“職工是企業主人”的觀念。現在看來,這種觀念本身就存在著一種誤解。因為衡量職工是否是企業主人,關鍵取決于生產資料的是否所有,換句話說,社會主義企業和資本主義企業的區別在于它的內部的生產關系,在于包括腦力和體力勞動者在內的全體職工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會主義企業的生0產資料是公有制,工人作為一個階級占有著整個企業的生產資料,因此,企業工人必定是企業的主題。如果把企業比做一個“大家庭”,職工便是組成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沒有這些成員便沒有企業。既是成員,便有權享受家庭的利益,因此,職工無疑是社會主義企業的“主人”和“主體”。與社會主義企業相反的資本主義企業由于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資本變成了企業的主題,職工由于事雇用勞動者,所以他們只能是企業的客體。
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明確企業里的“管理”和“管人”的關系。在企業生產運營中,無疑要形成一種運營機制,這種機制便是一種分工,有腦力勞動,也有體力勞動,為了使企業按規律正常運營,就要有相應管理手段,這種管理包括各項制度和措施。它好比是一艘行駛的輪船,每個船員都要按各自的分工,遵循著各自的規范準則操作,否則便會發生問題,導致惡果。所以我們說,企業中的管理是正常的,使每個職工必須遵循和接受的,它象戰場上的士兵,在敵人占領了陣地,自己面臨危機之時,他便要不惜犧牲沖上去。
相反,如果作為企業的一名,他對企業漠不關心,把企業的生死存亡放到腦后,完全沒有一種責任感,它便無疑要成為企業制度的被制約者,它也會處處感到這些制度是對自己訂的,而成為被動者,被動者最重要失去“自由”和“利益”,即使在一個家庭里,這種不關心家庭的成員也是同樣被其他成員所不容的。
由此,我們認為,企業職工在新的體制下應該在充分認識形勢的基礎上,堅定“主人翁”的信念,要明確承包和租賃經營只是企業經營機制改變,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當分離,既沒有改變企業的所有制性質,也沒有改變職工在企業的主人翁地位。相反,這個時期更需要企業職工去積極參與企業管理來體現主人翁的地位和價值。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經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和《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等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企業在實行廠長負責制的同時,必須建立和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因此,做為一各企業職工,無論在什么情況下,要想正確把握自己,就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參與到企業的各項管理事務,只有以高度的責任感參與到企業的民主管理中,才能最終地把握好自己。
三、企業職工必須努力實踐以完善自己
推行了幾十年的我國企業運行體制為什么要改革?那是因為新中國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根基下誕生的,在開始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社會主義企業體制運行時,并沒有自己現成的模式可依,基本上是照搬和學習原蘇聯的一些東西。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實踐發現了舊的模式弊端,同時也不斷積累了自己的經驗,或者說,我國社會主義運行機制已逐漸走向成熟。這個時候,改革也勢在必行了。
改革是在實踐中尋求發展的一種自我完善,它是一種“推動力”,沒有這種推動力,便不會有發展。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裝飾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物品已經顯得落后和不適用而被新的物品逐漸取代,盡管多少對舊有的東西抱有留戀之情,但哪個人又能不愿接受“破舊立新”的規律呢。
企業是這樣,企業職工又何嘗不是這樣。當我們面對新時期的新形勢時,我們的心態可能也是復雜的。這種復雜實際上來自每個職工的修養和素質,素質是一種綜合反映,包括人的內在的心理、生理和外在的精神、物質,內在的素質來自于內因的培養和修練,外在的素質來自于外因的影響和注入,素質高的職工,對事物的認識便能上升到一個高的層次,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例如,當企業實行下崗分流的運行機制時,他們會認為這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求生存,圖發展的一條必由之一路,他們會因之而產生一種平穩的心態,另外,他們由于各方面素質的具備,擁有承受各種事態的能力而產生一種迎接挑戰的心理。反之,情況就會是另一種樣子。
既然企業職工關鍵是素質問題,那么我們在企業生產中常常遇到的“主動”和“被動”就是一種素質不同的具體表現。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社會之所以有今天,是靠人類的勞動和創造,可以說,勞動創造了人,也創造了社會。在企業里,這種勞動要領顯得更為突出,因為企業內部的生產環節絲絲相扣,既來不得馬忽,更不能中斷。做為企業的職工,本身就要把勞動當做自己應盡的職責,這也是一個職工的“權力”,這種權力本身是不能被剝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五十條規定:“職工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從事勞動,遵守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
工作和勞動中的主動和被動,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結果,凡主動工作者,心情必然是順暢的,效率必然是高頻的,完成任務必然是出色的,因此也必然會受到贊揚和獎勵,贏得相應的回報。我國每年所表彰的勞動模范等先進生產者,就是那些“主動者”的代表。相反,他不但不會受到大家的羨慕和肯定,反而有可能被剝奪“勞動”的權力。
這里便要求我們處理好“失業”與“失職”的關系。新時期企業為尋求生存和發展,在實行精兵簡政改革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這種機制無疑是一種優勝劣汰式的,既優者留,劣者淘汰。那么,在這種新的體制的作用下,一部分職工便可能被列入“失業”的行列。然而“失業”本身并不能完全證明一個工人的存在價值,因為即使是非常優秀的職工,在企業倒閉中也會失去工作。但“失業”與“失職”卻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說,失業是機制上作用的結果,那么“失職”不僅包括工作態度,還包括工作能力。態度可以先天支配,能力卻要靠后天鍛煉。一名戰士可以舍身去炸碉堡,但如何炸碉堡卻要靠平時的訓練,反之,一名戰士懂得如何炸碉堡,但在關鍵時刻卻貪生怕死。兩者雖性質不同卻同樣完不成任務,而最終被淘汰。為此,新時期企業工人,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失業”與“失職”的關系,他的前提使是在面臨挑戰的情況下,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工作實踐中去,只有努力工作和實踐,才能提高技能,積累經驗,只有不斷地提高技能,積累經驗,才能提高自身素質。素質提高的過程,便是自身完善的過程,這種完善便是一種“資本”,有了這一“資本”,你便會感到失業只是大海中的波浪,它會給你帶來大顯身手的機會,使你有望成為時代的“弄潮人”。這個時候,你便會感到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一種誰也無權剝奪的價值。
- 上一篇:加強革命軍人道德修養淺議論文
- 下一篇: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