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0-27 10:20:16
導語:會展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近年來開展高校德育工作時,學校教育系統和教師重點運用的模式。作為“三全育人”教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需要承擔重要的責任。本文闡述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分析了《會展市場營銷》這門專業課程的性質和特征,結合學校課程思政工作方針,梳理了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方法,總結實踐經驗,有效發揮“課程思政”全面育人功能。
[關鍵詞]課程思政;三全育人;會展市場營銷;教學改革
三全育人是為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全面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理論素養背景下提出的教育教學理念,包含三個關鍵詞:全員、全程、全方位,即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要全體教師學生共同參與,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統籌教學、實踐、生活各個方面。《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作用,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建立馬克思學院與其他專業二級學院教師一對多組隊,建立專業聯動、課程共建模式,在課標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做進一步探討,意在提升專業課教學質量,有效推進學科建設,完善人才知識技能和道德素養同步提升的教育體系。本文從專業課程人才培養要求出發,結合“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積極從全員、全程、全方位三角度出發,具體表現為:專業授課教師與班主任、輔導員有效聯動;觀測課程始終與學生在校表現始終;融合課堂知識與校內外實踐,從課程出發,整體闡述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課程思政改革思路。
一、《會展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市場營銷》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建立在經濟學、管理學、現代科學技術之上的應用型學科。《會展市場營銷》是基于市場營銷的基礎知識、結合會展專業發展需求而設的細分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主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其一,通過理論講解,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會展營銷知識、認識營銷的作用,激發從事會展營銷工作的興趣;其二,通過方法教授和案例分析,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培養營銷思維,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營銷活動和管理。在過去的課堂中,存在對思政元素理解片面、結合方式生硬、課程思政僅限于課堂等等教學問題。由此從會展行業人才需求倒推,會展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有商業營銷基礎知識和意識的專業人才。通過課堂引導,本課程確立的思政目標為培養學生:通過思維轉換引導行業發展的創新意識;積極進取、推動社會發展責任意識;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才能夠良性發展的大局觀;細節決定成敗的精進態度;信息互通、誠信致遠的社會道德責任感等。
二、《會展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育的特點
(一)課程性質
《會展市場營銷》課程類型為理論課,教學內容豐富,授課重點為會展市場及營銷相關概念和策略的理解、判斷,難點在于掌握如何分析會展行業某些現狀的成因、如何合理運用營銷手段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本課程教學內容涵蓋10個章節,教學計劃規定課時數為48學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場所內,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理論、原理、方法的講解,并延伸至課外實際的會展活動中,使學生能夠形成理解核心概念、熟悉操作流程、把握新理念新趨勢的系統學科思維。
(二)知識結構
《會展市場營銷》的課程性質即在社會經濟環境中,市場營銷理論融合會展實務管理過程,進行營銷活動探析的課程,內容涵蓋經濟學、管理學、設計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知識。課程結構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基礎概念理解;營銷策略分析;營銷實務與創新。教學內容基本可對應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養成的三大階段。《會展市場營銷》銜接了《會展策劃》《節事活動運營》《廣告設計》等相關課程知識,讓學生能夠理解市場良性運作、產品開發周期特征,在實操部分結合會議、節事活動、展覽、獎勵旅游等具體方向進行合理營銷策劃。最終的課程知識目標是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正確理解營銷概念;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分類歸納能力、理性思考能力、素質目標是培養學生長遠發展的眼光,由此,達到讓學生明確事物發展的客觀性、形成互利共贏與開拓創新思維、強化社會服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等,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相統一。
(三)授課對象
《會展市場營銷》作為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開設在學生大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大學教育,對會展專業背景有一定認識,對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有較高的期待。同時,大二年級學生正值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對專業發展充分且正確的理解離不開教師正確的引導,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抓住有利的時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導,是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有力保障。
三、《會展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建設方法與實踐
(一)課前研討,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個人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理論高度,形成具有先進性的價值觀,才能將課本知識與對應能力素質融會貫通。結合最新的政策方針、恰當的案例、社會的熱點,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師的眼光局限,案例事件都是多年前的,學生也將用限制地、停滯的眼光看世界,課堂也將沉悶乏味。教師增強理論先進性具體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學習理論文件、查閱書籍資料、觀看網絡視頻課程,主動吸收思想文化知識;參加會議、講座,交流理論學習心得;關注實時熱點與社會發展,多看大眾觀點評論,多角度看待事件和問題。其次,教學團隊多交流多探討。學生培養計劃中,思政類課程貫穿學生在校兩年的學習,思政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開展課堂互聽,了解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知識結構體系,做到合理的知識牽引。明確課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以及思政目標,按章節分類教學方法,通過課程中教師對會展營銷經典案例講解、學生模擬營銷過程中的自主思考、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創新訓練等環節,促進學生道德品質養成,形成“教、融、學、做”為一體的課程特色。
(二)課中優化,深挖思政元素
現實市場環境中,具有使命擔當、創新精神的企業提供了大量優秀案例,因此,精準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教學,是有效開展課程思政的關鍵。在課堂中,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法來開展思政教學。具體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思路:從某個主題進行倒推,課堂上教師進行對某個新聞報道、某篇文章或者某個實時事件進行分析,讓學生對知識體系和基本概念有個全局的認識,再到某個具體的真實的環境中展開學生為主體的驅動任務,以學生學習生活范圍為半徑,包括學校周邊、社區,來解讀某個現象、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有了課堂上對場館管理的分析和總結,在學校舉辦各項社團活動使用學校報告廳時,學生將更加容易理解活動各個環節的需求,更高效地做好活動服務工作。結合班主任、輔導員、學生會成員等對于學生表現的評價,對比授課前后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變化,進而完善課堂教學。
(三)課后反思,多渠道保障效果
課程思政的有效性評價緯度較為廣泛,可以是通過考試成績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態度,可以是社會實踐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來檢測學生的意識變化,也可以是參加競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在諸多考核評價方法中,值得強調的是,采用基于表現的評價方法,將能夠更為直觀地觀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互聯網上有很多網友的觀點,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網絡,摘抄相關合乎情理的結論作為書面作業上交,而讓學生自主地去表達觀點,自己組織語言進行觀點的闡述,往往表達即意識。從閱讀到寫作再到口頭表達,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并認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能夠讓教師更為直觀地觀測教學效果。在課后作業、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等學校學習生活范圍內,授課教師與班主任、輔導員、其他學生共同監督管理學生的言行,輔助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時間跨度較長,往往不是在某門課程考試后就結束,需要教師克服畏難情緒,更多地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給予不斷正向的引導,形成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四、結語
近年來,各高校積極思考和探索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必答題,“三全育人”是開展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體系,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課程性質,突出課程學科特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制定全面的評價標準,將課程思政真正成為塑造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的基石。
參考文獻:
[1]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
[2]張巖,宋京津,關福遠.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阻力與對策[J].高教學刊,2020(29):174-177.
[3]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28-29.
[4]劉媛.高職院校開展“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0):76-78.
作者:章丹蕓 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
- 上一篇:小學班主任教師家校合作能力分析
- 下一篇:新媒體環境企業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