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6 08:39:00

導語:服裝設計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裝設計教學管理論文

職業教育是對人才的培養,走的是實用型路線,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服裝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應培養供應什么樣的人才。

職業教育是對人才的培養,走的是實用型路線,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服裝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應培養供應什么樣的人才。當今企業對服裝設計工作人員不僅僅是只會在紙上畫一張漂亮的效果圖,或者空有一個美妙的構思創意而不能使其變成現實服務于服裝市場。當今世界經濟的信息化、市場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發展,使企業、產品、人才和市場出現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和快速的變化。

服裝專業是產業課程,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實踐性。在多年的教學中越來越感受到本專業的設計課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教學活動沒有走向社會,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學生的設計是準理念型的,思維無法拓展,市場應變能力差,不少學生畢業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學知識在工作實踐中的應用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磨合。為此,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縮短或提前結束學生的這一磨合期,使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能很快地適應和理順設計與生產和市場。

課程的實用性,既實際結合、與市場結合、與企業結合、與具體課題結合

目前素描、色彩、三大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作為設計類基礎課程。服裝設計作為設計藝術范疇,自然離不開繪畫基礎,繪畫基礎的訓練不僅是為了畫好服裝畫和設計圖,還關系到對學生審美情趣和形式法則的培養。國內服裝院校的繪畫基礎教學,以往沿襲的多是美術院校傳統的繪畫基礎教學模式,由幾何形體、靜物到石膏像、頭像,再到人體、半身像、全身像,由淺入深逐步進行的訓練。

但服裝設計的繪畫并不需要如此縝密、嚴謹的基本功訓練。一是時間不允許,因為服裝繪畫只是服裝系統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應該是對服裝的造型及結構變化、裁制工藝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服裝繪畫表現的是人與服裝的關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體結構知識,對物體結構、空間、質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現,以及大量的人體、著衣人物動勢的速寫等短期作業,則是繪畫基礎訓練的主體內容。

設計基礎、效果圖、服裝材料學、時裝畫技法、服飾配件設計、時裝設計、成衣設計課程等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設計的法則和形式規律,以及形式美、材料美、技術美的辨證關系。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服裝設計意識和較高的綜合設計技能,建立完整的服裝設計體系概念。一般中小企業生產流程是設計稿——設計總監定稿——打樣版——車樣版——試衣——設計師修正——修版至符合設計意念——樣衣編號——根據市場確定生產數量——采購面料大貨——下單——銷售——售后反饋,基本的這樣一個流程進行著由一個理念轉化成成品的過程。

或許這些我們居多的設計教師都知道這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重點強調時裝畫的技法,怎么樣畫出漂亮的時裝效果圖的,忽略了設計的實用性和可生產性。作品多數是注重體現創新的理念與藝術形式,具有先導性文化特征,與作為商品的服裝尚有很大距離,故服裝本身的內在品質性因素往往不被學生所重視,以致時常出現學生參賽獲獎,但卻搞不好日常生活中的時尚服裝,到企業也勝任不了設計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服裝設計的理解認識不夠,對服裝本身實質性的技術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在專業認識上要給予正確引導。

一方面,提倡學生要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藝術修養,積極參與專業大賽,注重培養學生對形式美及前衛時尚的敏銳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設計意識、設計理念。另方面,要強調學生對服裝本質的認識,立足于學習服裝結構、工藝技術方面所表現出的美,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體現服裝的功能價值;以得體的穿著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內涵,樹立起正確的設計意識及理念。

由此看來,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還要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與實際結合、與市場結合、與企業結合、與具體課題結合,是服裝設計專業與企業結合的目的所在。與具體課題結合以后,市場的瞬息萬變會迫使教師不斷更新、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可以防止空對空地講解設計理念。

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觀念的改變

服裝款式造型與結構的變化統一,在服裝設計中是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服裝設計教學中的主干內容。結構是縫制的準備階段,是從立體到平面,從平面到立體轉變的關鍵;縫制是結構制圖的延續,對于一件服裝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設計的美感與具有獨創性思維的活躍,豐富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樣需要在服裝工藝結構中來表達這種藝術的思維能力及美感,高的藝術素養和對服裝工藝結構設計的理解,將服裝設計藝術推上極致。只會畫紙面效果,不能依此產生合理的結構關系,設計是“紙上談兵”,相反只學那些已定型的常規服裝結構,而不能靈活變化應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學會設計。

由于服裝設計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因此往往會在這兩個方面出現服裝課程設置的比例失重,或偏頗設計課程,忽略工藝結構設計課程,或偏頗工藝結構設計課程而忽略藝術設計課程。也使許多學生普遍認為,好的服裝設計應該是完美的藝術體現,因此在服裝教育發展初期及發展過程中,片面的強調了服裝的藝術個性,而忽略了服裝本身的商品性與實用性。

出現了服裝設計一味追求遠離服裝本質,帶有幻想主義色彩的思想。隨著服裝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隊伍在發展壯大,配備了各類專業教師,但服裝工藝結構教師仍嚴重的缺乏,導致了工藝課程的比例夫調,加之學生受一些錯誤的觀念影響,住往認為在藝術院校學設計,以設計師、設計家自居,簡單認為服裝設計是純粹的藝術創造,有許多理由指責實用設計低俗不夠高雅,而一味的突出藝術而輕視工藝技能,對工藝課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基本的了解,致使設計與工藝兩方面形成落差而無法進行二者的統和,學生的知識不全面,當一些學生畢業后參加了工作,才體會到工藝結構的重要性。對于從這些學校出去的學生來講,心里總是憧憬著去大公司就職,而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先給他們落下了無情的第一棒:對于新手,服裝公司一般總是先安排做一些整理資料、剪剪樣板之類的事情;這些雞毛蒜皮小事長時間地壓制了學生不甘人后的心理,淹沒了學生準備大干一番的愿望。

于是,在一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學生們往往不愿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卻總期待著有朝一日大公司會來聘請自己;而平日養尊處優的環境讓大部分學生養成了自私的習性,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在需要合作完成的項目中,學生往往缺乏自我犧牲的合作精神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在付出與得到之間斤斤計較,略微的付出就認為自己吃虧,別人占了便宜。由此我們應該看到,對于設計院校來講,首先需要加強對學生人格和心理的培養,讓人品的培養與專業培養同步。

我國的服裝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對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必須堅持“教學與社會需要相結合,教學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原則。市場經濟證明,要在激烈的服裝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品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樹立、把握、運作服裝品牌的形象效應,不單是款式設計方面的問題。我國現今的服裝行業可分為訂單生產、品牌經營、批發加工等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從管理手段、技術設備到品牌價值含量差別都很大,企業的崗位按產品運作流程可分為產品企劃、信息分析、面輔料供應、產品設計(款式設計、版型設計、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營銷策劃、廣告宣傳、店面陳列等環節,就來樣加工型企業而言,產品報價、成本核算的高低是能否抓住客戶的首要關鍵,而成本核算與主輔料成本(供應渠道價格的差別)、加工成本,管理費用又是密切相關的,這些都是企業經營活動中必然存在的。所以,企業要求專業畢業生不光是在設計中的紙上談兵,必須是具有其他的創新意識、品牌意識、又能在產品運作過程中解決具體問題的現代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