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設計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6 01:19:00

導語:經典設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典設計分析論文

一、經典設計及其界定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對“經典”的解釋①是:

1)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

2)泛指各宗教宣傳教義的根本性著作;

3)著作具有權威性的著作。

對“時代”的解釋②是:

1)指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某個時期;

2)指個人生命中的某個時期。

對以上的釋義大致又可以作如下的延伸,即:由經典的傳統性衍發出的其背后的特定歷史時期,即其時代性;由其權威性而來的代表性及深刻性等等。

不妨先來看幾個例子:

例一是我國古代的太極圖形,“這個回旋運動的黑白對比圖形,運用相輔相成的對比關系構成條理分明的‘陰陽圈’”,③表現天地事物一分為二及白天與黑夜,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觀。太極圖形可以說是中國早期的杰出設計,它不僅單純簡潔,更顯示出對立依存的哲學內涵,體現出對比中見精神“反襯中生光輝的圖形美”,④并且不僅僅是如此,太極圖形除了有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外,還暗含著中國的文化精神,有著“物我相融,物我雙忘,天人合一的思想”,⑤有著“自然美與人格美的完美統一”。⑥這簡單的一陰一陽,一黑一白之內,有著參悟不盡的奧妙與玄機。歷千百年而不為過時,顯示出其持久的生命力。

例二是我國鐵路的標志,它由變形的“工”、“人”二字組成,并暗含了路軌的形象,整體又構成一個火車頭的圖案,形式單純和諧,沖擊力強,識別性好,“更可貴的是確切的表現了鮮明的內涵——人民鐵路”。⑦

標志是濃縮度極高的藝術設計表現形式,好的標志既要形象簡練,美觀大方,易識易記,又要表意準確,個性鮮明,能將標志的表象層與表意層完美結合于一體,并成其為經典實屬不易,故此上舉范例皆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與功用價值,以此作為切入點,可以先來界定一下何謂“經典設計”。

所謂經典設計,是指符合特定時代潮流(趨勢)、審美要求、功利要求,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者共通性(恒常性)的設計作品。換句話說,凡具有共時、恒常的特性,影響久遠,代表某一時代乃至跨越時代的作品皆可以稱之為經典設計。當然,這里的設計不是狹義的,也不是小范圍的設計,而是大而化之的,廣義的設計。

二、從時代的角度、發展的角度看經典設計

(1)動態的經典

經典設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不僅僅是文化的,還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等等。一件經典作品的背后是一個時代乃至幾個時代,它具體反映著當時的審美觀點與價值取向,并且這種反映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流動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的。“筆墨當隨時代”,設計亦如是,從其內蘊的觀點、意念到外在的表現手法、形式乃至材料或者說物質載體,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受著“時代的遴選與承傳”⑧只不過相對于“流行”、“時尚”等概念而言,經典的背后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更加鞏固的、更加經得起考驗的東西。

(2)共通的經典

同一件設計作品,每一個時代的人對它的評價雖然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但當它一旦跨越歷史成為經典之后,它又總有一些共通的東西深藏于內,并且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去,相反會更加歷久彌新,閃耀出動人的光芒,正如青瓷與明式家具,二者雖風神迥異,然背后皆有中國精神或者說有民族的文化的東西在里面,而不單單是一件設計作品或者工藝品。如青瓷之美,類玉似水,秀潤清遠而韻致脫俗,感性而空靈;明家具之美,敦厚溫和,蘊藏深厚而古樸典雅,理性而實在。境界雖各有千秋,精神則一脈相承,都暗合了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青瓷有水之美,明式家具有木之美,而其背后,又皆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在內,傳千載而不衰不滅,久遠而恒常,這種共通的或者說恒常的東西,較之于“流行”、“時尚”有著更強的生命力與影響力,由此也可以說,經典的意義的在于其時代性(反映時代),更在于其恒常性,在于其恒久的影響力(跨越時代)。

(3)一分為二的經典

將設計大而化之,它便不僅僅是物質的,更不僅僅是視覺的,“它強調藝術家心中的創造性觀點”,⑨只不過常規上講的是設計的物質化實現而已。但是不管是物質的設計還是觀念的設計,它都有兩個大的取向不會更改,即:一、審美取向;二、功利取向。如此劃分,我們便可以更輕松地談我們的經典設計,包括純功利取向的和非物質范疇的、非美術范疇的,比如省料易用的方盒子建筑和一小段別出心裁的樂曲,都可以放在經典設計之列來討論。“方盒子”難看又沒有個性,但它仍是經典,是符合了當時的功利需求和審美觀點,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且統治了很長時間的。只是在今天看來,它過分強調了純粹的功利取向,走向一個極端而已。也就是說對經典仍是要一分為二、辨證地來認識,由此我們還可以談談另一個領域的經典設計——“樣板戲”。

十年,“樣板戲”曾無處不在,盛極一時,浸染著濃重的政治色彩;一夕倒臺,“樣板戲”也隨之偃旗息鼓。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往事終成煙云,該忘記的,該宣揚的,透過歷史的重重帷幕之后,“樣板戲”似乎又有了新的說法:“‘樣板戲’在政治上確實起過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樣板戲’畢竟不等同于政治,它更是藝術品”。⑩從“樣板戲”本身而言,不少作品集文學、音樂、表演、舞美于一身,較之以前的京劇、音樂、舞蹈藝術,均有創新和成功之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只不過“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產生了本來并不屬于本身的社會作用”⑾而己。常規意義的設計作品也是如此,同樣的例子還有“紅色美術”和蘇式建筑等等,無一例外是時代的產物,也就必須把它放歸于時代中去,一分為二地、辯證地來認識分析。才有可能知道該肯定什么,該批判什么,該揚棄什么,該承繼什么。

(4)螺旋式的上升

歷史是不斷向前推進的,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著,因而經典設計的相對性也就愈加明顯,并且由其時代性,進而引發出局限性,有局限性就有了發展的必要性,囿于成法,墨守成規,只能把經典埋進歷史的黃沙之中,成為陳跡;設計當隨時代,每個時期的人眼中都有自己的經典,不斷創造著自己的經典,改造著自己的經典,在承繼與欣賞經典的同時,又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使其發展。即使有著曲折與反復,但是經典的意義仍是不斷的前行著,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它感染著人的生命,進而影響著人的生活。真正的經典設計已經不單單是設計本身,它已然上升到一種文化,提純為一種精神,對于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乃至一切的文化領域和文化現象都具有普遍的意義,是民族的經典,也是世界的經典。并且真正的經典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并時刻感染著人們的生命,進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三、審美意義的經典設計

設計固然可以大而化之,出現各種各樣的經典,但是倘能耐得起歷史的考驗與沖刷的。其背后必然有著深層的、有生命的東西,更側重經典“共通”、“恒常”的方向或者更是透過表象之后的骨格乃至精神。比如太極圖,其表象之后透出的回旋之勢,是一種生命的律動,并因其有了生命意義的深度,而愈加顯得雋永而耐人尋味,經得起歷史的推敲。再比如故宮的建筑結構,它不僅僅是一片朱墻黛瓦、雕梁畫棟的簡單堆砌,它背后是整個是明清尤其是明朝時代,在崇尚理學的明代,建筑的設計也無不透出其時代風格,透出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透著深深的理性精神。

故宮以中軸對稱為主線,南北鋪開,一層層相疊相扣,外城、內城、宮城環環推進,秩序井然,暗合了傳統的等級倫理觀念,又穩而不僵,中正謙和,遠望平闊遼遠,近觀則莊重而森嚴,一遠一近,又透射出影響國人千百年的儒家思想之精神,也是“有意味的形式”,而不單單是表象,它浸透著濃厚的民族審美色彩。而且,設計愈成熟,其審美取向就會愈加明顯,也會愈加個性化,也愈加接近文化的層面,愈加接近精神的層面,愈加接近“設計美的理想——和諧”。⑿當技術的發展可以輕而易舉地滿足實用的目的之后,設計中審美的份量或者說藝術的東西會越來越重,并且正因為其更加接近精神的層面,也更容易突跛時空的局限而成為經典,這也是接下來要談的趨勢之一。

四、對未來經典設計趨勢的幾點剖析

昨日終成過去,歷史總在不斷向前推進,不斷有舊的“經典”黯然失色,又不斷有新的“經典”產生,未來設計將如何發展?未來經典又當如何?我個人覺得至少應該有以下幾種趨勢:

(1)國際化與民族化(本土化)

新世紀是一個注重交流的世紀,越來越寬泛的經濟合作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者的便利和企業家的利潤,它伴隨著的是文化的溝通與融合,甚至是強勢文化的“侵略”和弱勢文化的消亡。文化之間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表現在設計上會更加突出,即使是現在,你已經不容易分辨某些產品到底是產自東方的中國或者西方的某個國家;經濟的全球化大潮導致文化的被迫趨同,設計的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當代意義上的經典已經不僅僅是跨越時代,還包括了跨越地域,當處在一個“大雜居,小聚居”的時代,你的身邊有著黑、白、黃、棕各色人等,你就必須考慮每一個潛在消費者/受眾的需要及審美偏好,設計的功利性使得它無法擺脫國際化的趨勢。然而事物總有其兩面性,設計的審美性又使它無法放棄對個性的追求,民族的才是國際的,人們在千篇一律中刻意地追尋自我,也只有這樣,設計才會有個性,才會成其為設計——創造。民族化——共性中的個性,一般中的特殊,整體中的局部,它的存在是以國際化的大趨勢為背景的,是對比中的和諧。“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并吸取外來優秀的意識、方法,才能構建出既有自己獨到之處,又不落后于國際潮流的理念與實踐體系”。⒀

(2)技術化與藝術化

新世紀又是一個技術化的時代,誰都不能否認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好處,典型的例子是電腦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普及,作為一種高級的設計工具,它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勞動時間的縮少和勞動效率的提高,更有著創作方式的改變,甚或是創作思想的改變。同時伴隨著的是制作工藝和材料的變革,或者說是設計實現手段的變革。以平面設計為例,可以說一部平面設計史伴隨著的是一部印刷史,伴隨著的是印刷工藝的發展與變革;從鉛版刻印到數碼彩印,設計師的創作思路幾乎已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發揮。技術與藝術并重,未來經典設計應具有的又一特點。

(3)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

正如前面所言,當技術不成為問題之后,藝術會更加閃耀出光芒,設計中藝術的成分會越來越重。一方面,設計者、生產者更多地通過形式/藝術表現形式的競爭來爭取/打動消費者/受眾;另一方面,消費者/受眾本身更加注重通過對形式/藝術表現形式的選擇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化要求和審美趣味。設計者與消費者/受眾是互動的,設計者對消費者/受眾起著傳播、引導的作用;反過來,消費者/受眾的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的提高又促使設計向更高的方向發展,設計的內容與形式會在藝術的層面上得到完美的統一,設計會越來越有文化品位,也會越來越人性化,越趨近于“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時所涉及到的也就只是藝術內部的問題,即如何把設計做得美觀,做得和諧,如何讓形式/藝術表現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起來;那時的經典才是真正的經典,是設計的經典,藝術的經典。

[摘要]在設計領域,“創新是設計的生命”已是不爭的共識,然而有沒有“常青”的設計暨“經典設計”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始終存在爭議。本文以辨證的、歷史的觀點作為立論依據,結合實例系統地闡述了經典設計的有無及如何界定;經典設計的時代性等問題。并側重從審美的意義上將經典設計上升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又將設計大而化之,從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范疇對經典設計進行了剖析,歸納出未來經典設計的幾大趨勢或者說特點,即:國際化與民族化并重;技術化與藝術化互生,最終更側重藝術化;側重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和諧即美”的觀點。

[關鍵詞]經典、經典設計;時代性、經典設計的時代性;文化

從蔡琴說起

“午夜的收音機,輕輕傳來一首歌……”,歌聲悠遠,“琴”韻依依。動筆的時候,耳畔恰放著蔡琴的這首老歌,遂拿來作了開篇之句。蔡琴,臺灣著名歌手,經她演繹過的許多歌曲像《你的眼神》、《南屏晚鐘》等等都已成為經典之作,傳唱久遠而不衰。一談到她的經典之作,也便和本文的主題掛上了鉤——“經典設計及其時代性”。不過,在論及“經典設計”及其時代性之前,不妨先來看看什么叫做“經典”,什么叫做“時代”。

[注]

①P548②P1041

③、④毛德寶:《標志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2

⑤畢繼民:“傳統繪畫與傳統文化精神”,《裝飾》2001.4,P50

⑥畢繼民:“傳統繪畫與傳統文化精神”,《裝飾》2001.4,P50

⑦毛德寶:《標志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2

⑧陳朋:“素描教學范本芻議”,《美術學報》2002.1,P70,略有刪改。

⑨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3

⑩戴嘉枋:《樣板戲的風風雨雨》,北京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P340

⑾同上,P341

⑿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67

⒀呂敬人:《敬人書藉設計》,吉林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P8

附:主要參考文獻

A、著作類

[1]李澤厚:《美學三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2]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簡史》,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

[4][日]朝倉直巳:《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版

[5]毛德寶:《標志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6]呂敬人:《敬人書藉設計》,吉林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

[7]呂巍等:《標志設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8]鄒偉民:《室內環境設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9]李兢哲:《驚蟄剪紙》,山東畫報社1992年版

[10]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戴嘉枋:《樣板戲的風風雨雨》,北京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

B、期刊類

[1]《裝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報

[2]《美術&設計》,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3]《美術學報》,廣州美術學院學報

[4]《藝術與設計》,北京

[5]《包裝與設計》,廣州

[6]《中國國家地理》,北京

C、網站類

[1]設計在線

[2]中國廣告網

[3]網易廣告頻道

[4]設計新銳網

[5]央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