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建筑藝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11:03:00

導語:鄉間建筑藝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間建筑藝術管理論文

摘要:富厚堂的選址和布局與自然環境緊密融合,在建筑結構上實現功能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建筑與裝飾能汲取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的營養,形式生動活潑,富有鄉土氣息,并把傳統文化的古樸與和諧貫穿于其中。同時,富厚堂也是解讀曾國藩的家族文化、湖鄉文化、乃至儒家思想的一把鑰匙。它為現在建筑園林設計樹立了一座文化的豐碑。

關鍵詞:鄉間侯府富厚堂建筑藝術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他是清朝的中興名臣,曾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授太子太保銜。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治身、治家、治學、治軍、治國多方面,他獨樹一幟,真可謂一代儒宗。與研究曾國藩本人相比,很少有人從文化藝術的角度研究其故居富厚堂。它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鄉間侯府,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

一、富厚堂的選址與布局藝術

1、富厚堂的選址藝術

富厚堂的選址既注意宏觀方面,也注意微觀方面的因素,這座“毅勇侯第”位于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富托村,處于湘潭、湘鄉、衡山、衡陽四縣交界處。放眼望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屋前涓水清澈,悠悠地向東南流去。富厚堂座西朝東,背依半月形鰲魚山。后山上樹林茂密、古樹參天、四季常青,百鳥飛鳴于其間,遠方是一大片田野,視野極其遼闊。屋前有一半月形的荷塘,形同聚寶盆,四周自然環境極為優美。遙望富厚堂好像坐在一張大椅子上,建筑與自然巧妙融合,這正是民間所說的風水寶地。

2、富厚堂的整體布局藝術

富厚堂總占地面積四萬多半方米,主體建筑近一萬平方米,整個建筑沿中軸線對稱,磚木結構,具有宋、明回廊式古建筑群的風格。它由全宅圍墻、宅東門、宅西門、門樓、宅南的求闕齋和歸樸齋兩棟藏書樓、宅北的藝芳館藏書樓、八本堂前后進主樓、思云館、緝園等建筑組成。富厚堂有東、西兩個入口,進門后是一個用花崗巖砌的半月形臺坪。臺坪外邊緣砌有旗座,用于插旗。緊靠臺坪外的是一個由跑馬道環繞的半月形蓮塘即張大塘。臺坪內側是門樓,仆人的住房、轎亭和馬廄。門樓后面有一塊寬闊的內坪,門樓正前方是八本堂前后進主樓,兩邊是藏書樓。南邊是兩棟藏書樓,較長的一棟藏曾國藩的書籍,稱“求闕齋”,較短的一棟藏曾紀澤的書籍,稱“歸樸齋”,兩樓間走廊相連。北邊是曾紀鴻的藏書樓“藝芳館”、門樓兩端修走廊與主樓、藏書樓相連,形成回字形走廊。門樓外檐的墻向兩端延伸,直至后山形成一周圍墻。前后進兩主樓以天井相隔,以過廳相連;在前、后進主樓和求闕齋、歸樸齋藏書樓之間修建了花廳;在芳記書樓外側挖建了荷花池,池中有一個三層的八角亭,以曲橋與岸邊相連;在后山圍墻內修建了“存樸亭”、“炮臺”、“棋亭”、“鳥鶴樓”,圍墻外單獨修建“思云館”藏書樓。這些形成了富厚堂以“以堂為主”,回廊為仿宋、明風格的園林建筑群體。它在造園組景時結合自然環境條件,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建筑、山水、植物配置等問題,突出各種自然景觀的特色。整個布局嚴謹合理恰到好處,疏密有致,形成典型的四合院式園林建筑。

二、富厚堂的建筑藝術

1、建筑的功能美

亞當.斯密曾說,所有藝術品的美感都源于其有用性,任何藝術品只有經過精妙地設計,既符合審美要求又具有使用性,才會更受人們青睞。他還具體講到,居室的規則有序會給觀察者帶來快感,而它的便利性起到的作用毫不遜色[1]。也就是說,建筑藝術更需要與建筑的使用功能相結合,給人以功能美的享受。富厚堂建筑群防雨、防潮、采光、通風、防塵、防蟲等功能齊全,體現了我國古代園林建筑的高超藝術。富厚堂的建筑屋頂用半筒形瓦嚴密接合,形成凹凸曲面富有美感,同時雨水能沿著凹曲面瓦槽即滴水順流而下,從而防止雨水滲漏。層層向外伸出的飛檐使雨水遠離墻壁,屋檐上翹使屋內仍有充足的光線,故這座木構建筑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而不毀。屋頂層層凹凸曲面如一層層羽毛,層層屋檐向上翹如騰飛的雄鷹,飛檐重疊,重樓疊嶂。四周設置花格窗使屋內通風透氣,明亮干燥,透過漏窗,室外景區似隔非隔,似隱還現,陽光斜射漏窗,室內光影迷離斑駁。室外園林中設置的長廊既可遮風避雨,又可分隔、穿插、連接園林中各景點,使各景點層次有秩。正是長廊與園林內各景點巧妙融合,使富厚堂園林建筑成為美的整體。藏書樓是富厚堂的核心,其構造極為特殊,藏書樓的建筑在防雨、防潮、防塵各方面都有周到的考慮,以保護書籍。藏書樓底層以花崗巖為柱,可防止白蟻浸蝕;二樓的走廊設在書樓的四周,可用來曬書;三樓五間書屋,設置漏窗,使室內四面通風,可以防潮濕;一至三樓通體用青磚,都修有上下書籍的專用通道。整個建筑的實用功能之強與建筑藝術之美融合得天衣無縫。

2、建筑的古樸和諧美

曾國藩在修建富厚堂時,已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授太子太保銜。此時正是他人生中的頂峰,按常理,其重修故居應當極盡華美。而富厚堂雖是侯府規格,有雕梁畫棟,但毫不張揚,絕無富麗堂皇之感。它以石磚土木為結構、采古典回廊式風格,看上去古樸大方、色彩素凈明快。

荷葉盛產花崗巖,杉木也是南方最常見的木材,青磚和半筒形小瓦在當時是南方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土坯磚就是用泥土稍加工制成,工序很簡單。富厚堂建筑因地取材,絕不奢華,其主要建筑材料采用花崗巖、杉木和土坯磚、青磚、青色半筒形小瓦。漏窗、窗框、屏風、門框、廊柱、梁等建筑結構上廣泛地利用杉木;墻壁基本上就是由青磚和土坯磚砌成;建筑物頂蓋的都是青色半筒形小瓦;廊柱的底座、門樓外的臺坪、臺坪外緣的插旗座、部分門框、園林內的小石路,甚至藏書樓一層的廊柱等都是用花崗巖建造,既堅固耐用,又體現了建材的樸實美。富厚堂整個建筑沒有精細的雕梁畫棟,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門樓前也沒有獅子,門枕石與普通老百姓家一樣四方四正的,沒有任何修飾,雕梁畫棟非常樸素,門框頂部兩邊雕刻的“如意紋”顯得樸素大方。漏窗、廊柱、長廊和屋頂作為富厚堂的主要修飾。廊柱和窗格等距離地安在走廊的兩邊,給人一種音樂的韻律和節奏感,看到整齊的廊柱和窗格,使人心情愉快。漏窗(俗稱為花窗)是富厚堂園林景觀的一種建筑藝術處理工藝。這里的木制漏窗中間以細木構成方格、菱花、如意紋、冰裂紋等各種圖案即欞子,粉墻漏窗多以植物花卉蟲魚鳥獸等自然形狀的圖案為題材,木制漏窗與粉墻漏窗有機結合,圖案既樸素又美麗,同時飽含耐人尋味的幽雅情調和象征意義。屋檐層層外伸,頂上鋪蓋青色半筒形小瓦從上往下一層一層地鋪下來呈魚鱗狀,陽光射在上面閃閃發光。富厚堂這種質樸、淡雅、古拙給人一種最純真的古樸美。富厚堂建筑的色彩主要有青、土黃、黑灰、灰、白和朱紅色組成。以大片青磚墻和土坯墻為基調,配以黑灰色的半筒形小瓦,朱紅色和木紋本色的梁柱、欄桿、漏窗。灰白相間的花崗巖石柱、門框、園林中的小徑與青磚的青灰色墻面和土坯磚的土黃,與內部裝修的朱紅色形成對比。青色與土黃色墻面相配襯托了室外花草樹木,建筑與花木隨著陽光因位置與強弱而形成的投影,組成了無數變動的景象。整個建筑群沒有五顏六色,色彩的基調以青色為主,給人一種優雅素凈明快之感,建筑色彩的和諧美躍然其間。

3、建筑園林的意境美

富厚堂是仿周代諸侯泮宮(學宮)風格建造的“侯府園林”,在立意上著重詩情畫意的境界和人文氣息,這些在建筑上創造性地反映出來。泮宮即學宮,泮者半也。因古時學宮前面有一半月形水池,故稱泮宮。《監利縣志》載,原泮宮兩廡戟門,高堂深院,靜謐典雅。院中古柏參差、倒映一泓池水,虬枝古干,郁郁蒼蒼,人稱“泮宮翠柏”。富厚堂屋前屋后大量種植柏樹、翠竹與荷花。《論語》贊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樹象征著主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竹桿婷婷玉立如君子,竹子內空外有節,象征虛心有節和高風亮節的品格。這種品格與做人的應有氣節聯系在一起,已成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權、永不屈服的精神象征。荷花則十分高雅美麗,清香遠溢。周敦頤在《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是清廉、高潔等高貴品格的象征。這些在給人以美的享受時也陶冶人們的情操。早晨,站在后山的炮臺上,可見涓水東南流去,與朝陽相接;門樓前的荷花含苞欲放;堂內古樟枝葉茂盛,綠樹濃蔭;朝陽斜照富厚堂,金光閃爍;層層屋檐四角上翹,猶如一群正要騰飛的雄鷹,有積極向上之意,預示著后代輝煌騰達;四合院內山水交融,古木參天,亭閣相映;后山小石路連接著各個亭子。千年古樟黃綠色的花盛開時,樟花清香,百鳥歡躍鳴叫亭間。夏天夜間站在臺坪上,此時半月塘的荷花已開放,月光下的荷花顯得格外的寧靜,微風吹來使人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整個建筑群與山石花木處理得恰到好處,建筑空間與自然風景渾然一體,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任人遐想,會有一種無限舒暢之感,其建筑園林的意境美語言難以表達。

三、富厚堂的建筑藝術與文化水乳交融

建筑總是滲透著民族文化。[3]曾國藩的家族文化、湖湘文化乃至儒家文化貫穿于富厚堂建筑的各個角落。曾國藩本人是一代儒宗,富厚堂從建筑藝術角度反映了他的哲理思想,同時,又以建筑藝術的形式給后人立德、立言,激勵后人建功立業。

富厚堂門樓前有一個半月形的花崗巖臺坪,坪外是半月形荷塘,這是仿周代諸侯泮宮(學宮)風格建造的“侯府園林”。《禮記·王制》曰:“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2]周代的大學設在郊外,往往四周有水,形如壁環,天子設的為“辟雍”,諸侯設的為“泮宮”。富厚堂是名副其實的學宮,它有“求闕齋”、“歸樸齋”、“藝芳館”和“思云館”四座藏書樓,其藏書曾達三十多萬卷,超過近代史上著名的四大藏書樓[1],是我國近代私人藏書第一樓。這四座藏書樓是富厚堂建筑的精華所在。曾國藩把教育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很重視藏書樓。南、北三座藏書樓通體是青磚,作為正宅的八本堂反而與一般民間住宅相差無幾[2]。富厚堂采用四合院的結構形式,而這種形式住宅有一個與外界隔離的內向院落小環境,這樣保持了住宅所特別要求的私密性和家庭生活所要求的安寧。[4]也為子孫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富厚堂成為讀書的凈土,在建筑藝術中集中體現了曾國藩的修身治學思想。匾和對聯裝飾建筑物是我國的傳統,可為建筑平添濃厚的書香氣息。富厚堂有大量的內匾和對聯,其內容典雅精辟,書法剛勁有力,與庭院相映,使整座建筑充滿著詩情畫意。前廳神龕上有“八本堂”匾,所謂八本是指曾家的“八本家訓”: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已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煩惱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堂上掛著一幅:“戰戰兢兢即生不忘地獄苦,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惕天懷”的對聯。其它的亭院都有匾和對聯裝飾。這些內匾和對聯從形式、色彩、字體到內容,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是熔語言與藝術于一爐,使整個建筑充滿著生機,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花廳有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孝、寶”,這意思是勉勵子孫要讀書、種菜、養魚、喂豬、早起、掃地、孝敬與睦鄰兼顧。這些都精辟地反映了曾國藩家族的修學、養身、齊家、平天下的思想,同時也是湖鄉文化和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曾國藩還經常教育兒子,“莫作代代做官之想,要做代代做士民之想”。雖然他本人已成為了清王朝漢人能做的最大的官,在這種人生頂峰時期,他卻居安思危,在偏僻的遠離政治中心的荷葉修建富厚堂。堂內有大片的菜地,種植大量的竹柏,住宅建筑古樸大方而藏書樓卻十分講究,體現了曾國藩堅持“以讀書為攻,以耕地為守”,進退兼顧的辯證思想。這也與儒家要求的生活簡樸、虛心謹慎、世代學習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可見,整個建筑群既是一座文化的寶庫,又達到了藝術與文化的水乳交融。

四、結束語

建筑藝術是使用功能、藝術和文化于一體的綜合表現形式。現實生活中,建筑風格和園林設計的雷同現象比比皆是,沒有將文化融入到設計中去,設計出來的作品也就沒有歷史文化的厚度。富厚堂的選址和布局與自然環境緊密地結合,就地取材,在建筑結構上實現功能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建筑與裝飾能汲取鄉土文化與民間藝術的營養,建筑形式生動活潑,富有鄉土氣息,把傳統文化的古樸與和諧貫穿其中。富厚堂為現代建筑園林設計樹立了一座文化的豐碑。同時,富厚堂也是解讀曾國藩的家族文化、湖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一把鑰匙。從某種意義上說,富厚堂是儒家文化的縮影,要領略其建筑的藝術意境,必須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內涵。故毫不夸張,富厚堂不愧為一座藝術與文化的殿堂。

參考文獻:

[1][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吉林大學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P181-182

[2]孔子等著.四書五經.昆侖出版社.2004,P763-764

[3]梁思成著,梁從誡譯.圖像中國建筑史(漢英雙語版).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P328

[4]樓慶西.中國古建筑二十講.三聯書店.2001,P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