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的小路范文
時間:2023-03-22 17:2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間的小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正伸手欲采那七彩花
在鄉間的小路上,只有那盛開的楊桃
在鄉間的小路上,只有路曲折遠去
似乎看見還有熟悉的身影在樹上
滑動,在路上流動
篇2
在鄉間的小路上,那群無知的少年
正伸手欲采那七彩花
在鄉間的小路上,只有那盛開的楊桃
在鄉間的小路上,只有路曲折遠去
似乎看見還有熟悉的身影在樹上
滑動,在路上流動
篇3
我愛城市里美不勝收的小道,更愛家鄉如詩如畫的小路!
清晨,到美麗的小路上去走走吧!你會聽到一陣陣從天空中傳出來的悅耳的歌聲,那是可愛的小鳥們正在樹枝頭上比著誰的嗓子甜美呢!仿佛要把沉浸在甜美睡夢中的人們都叫醒,讓他們都來看看清晨的小路是多么的美麗!
路旁的花,都在爭齊斗放著,似乎想要路人看著它們沉魚落雁之容!再細看,有的花兒已經飽滿的綻開了,風一拂過,好像一個個美麗的仙女穿著粉紅色的裙子在輕歌曼舞;有的花兒,還是含苞待放著,就像一個個嬌滴滴的女子,怕見著外人似的用嫩綠的葉片掩蓋著粉紅色的身體!淘氣的風兒一來,整條小路都飄著濃郁的花香,令人如癡如醉!
晌午,走在恬靜的小路上,你會聽到一陣陣悅耳動聽的蟲鳴此起彼伏的飄蕩在小路上,那是它們正在互相交談著這個晌午去了哪些好地方呢!
“嘩啦啦”的流水聲會使你情不自禁地走過去瞧一瞧!太陽照在水面上,水面一閃一閃的,像是鋪了一面鏡子!水中,小魚兒們快樂地玩著捉迷藏的游戲,這里躲躲,那里藏藏,快活極了!這一切都令人感覺像是在觀賞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般!
天空已經漸漸地出現了幾朵金色的浮云。這時,到小路上去走走,那是多么的享受?。?/p>
走在小路上,望著美麗、燦爛的夜空,似乎所有的煩惱都被拋開了;走在小路上,聽著蟲鳴和溪水聲,你會有著從未有過的舒心和寧靜,走在小路上……
鄉間的小路雖沒有城市小道那樣繁華,卻令人感覺到心里特寧靜!走在小路上,簡直就像在仙境里一樣享受!
篇4
一、擺脫高大全式“ 中心” 的束縛, 提倡“ 百家爭鳴”
大膽沖淡“ 中心” , 不強加給學生過分脫離生活的有“ 深刻立意” 的作文價值取向, 鼓勵學生反映生活本色, 觸及學生內心世界, 抒一己情懷, 才會有“ 百家爭鳴” 的喜人局面。我們可以對教材中要求過窄的命題給以修改以適當放寬, 如《寫一件表現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事》可改為(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但是擺脫“ 中心” 束縛是相對于長期的“ 千人一張嘴”而言, 并不是不要中心, 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寫真實生活, 吐真情實感。如同一次野炊, 同樣是如何找水揀柴, 如何在不帶鍋的情況燒竹筒飯, 各人思想不同, 文章就體現了各自豐富的個性, 有的感受到集體生活之樂, 有的是盡享大自然賦予的情趣, 有的則體會到在大自然中如何做小主人等, 讓人讀了耳目一新。
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小學作文創新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力求認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愛不釋手、廢寢忘食的地步。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之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份,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寫作興趣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對寫作喜愛。而寫作如果單純是為了分數,則無論如何也無法激發起興趣。只有從內心深處使學生感到寫作的興趣,才能有興趣去寫作。
三、 提倡想象, 在想象中創新
愛因斯坦說過: “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 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海闊天空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聯想, 是十分重要的心靈活動, 想象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獨具作用。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就離不開想象、聯想的激發,讓學生寫童話、科幻作品是很好的嘗試。童話作文是學生采用擬人手法把動植物變動、變活, 賦予思想、言行、情感, 表達自己的愿望, 如寫《小冰磚歷險記》、《垃圾王國》等??苹昧曌鞯南胂笠钥茖W知識為基礎,如《海底世界漫游》、
(太空歷險記》等。也可以寫暢想式作文,還可以通過電腦課件創設情境, 幫助打開學生想象之門。
四、小學作文的創新注重作文題目的創新
多數情況下,是對題目進行分析、比較、綜合,以便正確理解題目的內涵和外延及其關系,把握其題意。然而,使用創新思維往往能出奇制勝。因為題目言簡意賅、意穎,出人意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靈活性,有時需要一定的直覺和靈感,是一個發散與約束的尋求過程。所以思維的方式越多,思維的領域越廣,可供選擇的機會就越多,突然間得到一個最佳的選擇,應立即下筆成文。
(1)命題作文即以想象為主體的命題,也包括半命題想象作文。如命題作文《眼睛、耳朵、鼻子、嘴》題目的要求是以它們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一些什么事情,各有什么長處和短處,編一個故事,敘述要清楚,語句要通順。
(2)看圖想象作文,凡看圖作文,要求學生根據圖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看圖作文,實際上是看圖想象作文。
(3)提供材料想象作文。提供不定期的材料創設某種情境,讓學生在材料、情境的氛圍中,激起習作的愿望,并通過豐富的想象,寫成一個完整的片斷或一個完整的篇章。
(4)視聽操作想象作文。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某種實物(含幾何體等),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作文;讓學生認真聽某種聲音(或幾種)或欣賞一段音樂,引發學生想象作文,把視和聽的活動相結合,在視聽中激發想象作文,讓學生操作某種玩具、開展某項趣味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在玩中展開想象作文。
五、批改的寬容度和多樣化
作文沒有標準答案, 學生五花八門地寫, 正反映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而教師應該既是仁者又是智者, 要有創新意識, 獨到的見解, 要敢于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長處, 使他們對習作充滿信心。
為使學生盡可能地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大膽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多角度看待每一位學生的作文,給予指點或鼓勵。而對學生的成績和進步,盡可能做到“多表揚,多鼓勵”。如老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可不斷提出以下一些評價:“講得好、講得真棒、說得不錯、很好、很聰明、很肯動腦筋……”這樣,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尊心,為學生的主動獨立學習創設一個愉快的氣氛,減少緊張和危險的學習情景,幫助學生調節他們在學習中的焦慮水平,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的感覺,感受到寫作的無窮樂趣。
總之,我們應時時處處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個性為己任, 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能力,繼而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 人人是創造之才” 的教育理想。
參考文獻:
篇5
一、新課導入,鼓勵猜想
先聲奪人的導入具有牽一發動全身之妙,為學習新知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新知內容,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探究,以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心智,實現教學質量的最優化。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6年級上冊《圓面積》時,筆者先讓學生大膽猜一猜圓面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并結合圖形考慮: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猜一猜圓面積大約在什么范圍?學生很順利地得出圓面積
二、動手操作,引發猜想
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而言,提出猜想、建立假設比驗證更重要。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想。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觀察和比較,提出對新知識的一種預測,也能讓學生在擺一擺、量一量的操作活動中開拓思維。
例如在學習“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個概念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分別拿出7根、8根、9根、10根小棒,每3根搭一個三角形,看看可以搭出幾個三角形,還剩下幾根。在“擺一擺”中引導學生列出如下算式:7÷3=2……1,8÷3=2……2,9÷3=3,10÷3=3……1。然后,筆者又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在除數是3的除法算式中,余數有幾種可能?你能根據除數與余數的大小關系猜測出什么結論?如果除數是4時,余數又有幾種可能?除數是5、6呢?為什么?通過有目的、有組織地讓學生操作、觀察,學生對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不僅滿足了學生好動好奇的天性,也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探索出除法中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對有余數除法概念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三、抓住本質,歸納猜想
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理猜想,可以促進學生多角度思維,加快大腦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但我們不能只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歸納總結。比如,在零碎的演算和實踐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推測猜想性知識可能具有的類似屬性,將猜想與驗證結合起來,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歸納出結論。
例如在學習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由于學生之前學習過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以為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也是看個位。因此,筆者先讓學生說一些能被3整除的數,如:15、18、21、27、36……很快學生發現在個位上找不到規律。然后筆者又在黑板上把這些能被3整除的數字交換個位數和十位數的位置:51、81、12、72、63,學生發現這些數字仍然能被3整除,從而很自然地聯想到能被3整除的數字與每個數字的大小有關。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猜想,進而得出結果,更易于學生消化和吸收,提高思維能力。
四、實踐探究,驗證猜想
對學生而言,學習的過程就如同科學發現的過程,不斷演繹著猜想和驗證的循環。教師要充分利用猜想,尤其在知識鞏固階段,充分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以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開拓新的思路,從而獲得突破性的結論。
篇6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曾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計劃。由此可見,作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不僅在改變著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而且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高校只有認真研究互聯網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對癥下藥,才能將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在一起,共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
一、“互聯網+”平臺的特征及其功能效應
1“互聯網+”平臺的特征
(1)信息獲取及時性。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出現,小巧、精簡、輕便的電子設備在市場上廣泛流通,很快地融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加之信息的發送不受印刷、排版的限制,使其發送信息幾乎可以與事件同步進行,并且呈非線型狀態傳播[1]。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及時了解國內外新聞與突發事件等內容,這是傳統的通訊設備所無法比擬的,因而也成為互聯網平臺傳播的典型特色。
(2)傳播路徑多樣性。過去,電報、廣播、收音機等傳統媒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它們傳播的路徑單一,自然獲取的信息量有限。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逐步打破了這種僵硬單一的傳播模式,轉變為以手機、電腦、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多樣化的形式,由此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有時通過微信進行的人與人的生活化交流,就能及時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有些問題即使在微信中不能解決,通過微博或者App瀏覽等方式也能找到相應的答案。軟件的優化升級更多地是帶給人們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多樣性。
(3)交流互動性。在過去單向的信息傳輸模式中,傳播者將信息主動傳給被傳播者,被傳播者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卻不能及時與傳播者進行交流與互動,這樣的傳輸模式不僅單一而且時效性差。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出現,人們借助網站、論壇等終端設備發表自己的意見,交流彼此的看法,有選擇性地接收和拒絕信息,這樣不僅加強了被傳播者的主體地位,也增強了信息交流的互動性與時效性,實現了雙方或者多方的交流溝通。
(4)內容形象性。從內容的表現形式上看,互聯網的內容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與傳統文字內容不同的是,“互聯網+”平臺借助圖像、語音、視頻等各種形式調動了人們的視聽器官。國內的、國外的、天文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嚴肅的、娛樂的等各種形式的新聞遍及網絡世界,龐大地球變成了地球村。整個世界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在現代人的頭腦中。
(5)空間移動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技術的提高,無線網絡設備也趨于全面覆蓋,人們無論是攜帶手機還是平板電腦,都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享受隨時隨地的網絡服務。人們不僅能在封閉的環境中獲得信息,還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突破時空的限制查找信息,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室內還是室外,只要擁有一部手機,就能與世界相聯,就能與知識和智慧相聯。
2“互聯網+”平臺的功能效應
(1)休閑娛樂功能。當今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高壓環境下生活和工作,如果壓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就會隨之產生心理問題?;ヂ摼W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排解壓力的渠道。綜藝、電影、音樂盛典等五花八門的節目層出不窮,迎合了不同口味的人群,其休閑娛樂功能很快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更好地達到了減壓的效果。
(2)言論自由表達功能?;ヂ摼W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就是交流障礙明顯減少。人與人之間不會因為身份、地位、背景的障礙而難以表達自己的訴求。人們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公開、客觀、合法地對政府和各級官員發表建議和見解,也可以參與國內外大事的評論和探討。民眾合法的言論自由在網絡平臺上比在傳統媒體上更容易得以實現。
(3)互動溝通功能。互聯網所表現出的即時性、開放性、互動性決定了它必然超越傳統媒體的地位?;ヂ摼W出現之前,人與人聯絡感情和交流心得多通過書信、電話、電報等,既耗費時間和金錢,又不能實現即時交流。現如今,人們可以輕松、快速地與他人交流,互聯網滿足了大眾對于時時溝通的需要,大大提升了互動交流的頻率,這不僅僅節省了交流成本,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發展進程。
二、“互聯網+”平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對教師地位的沖擊
從古至今,教師在眾多行業中一直都是備受尊敬和推崇的職業。捷克教育學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曾說過,“我們對于國家的貢獻,哪里還有比教導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偉大的呢?”。教師不僅具有崇高的地位,同時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傳授,學生接聽,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這種單向的教育模式逐漸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依附教師的教學局面。隨著互聯網平臺的不斷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受到沖擊,教師一人主導課堂的模式逐漸發生了改變。首先,學生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接收知識的速度和廣度遠遠超過教師傳授的進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因而教師不再是學生聚焦的唯一對象。其次,高校思政課教師雖然具有深厚的專業底蘊和良好的道德素養,但面對經過各種碎片知識“洗禮”的學生,還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識積累、篩選和整合的能力。一方面,教師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把握和了解網絡上多元的、多渠道的信息源,而眾多的學生在知識更新與獲取方面遠遠超越了教師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是資歷比較深的老教師,對于傳統教學方式游刃有余,但對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教學方式,卻顯得力不從心,跟不上技術進步的節奏[2]。因此,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產生了代溝,學生不再輕易接受教師的灌輸,導致教師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2互聯網環境復雜
眾所周知,“互聯網+”平臺呈獻給大學生的是“另一個美麗新世界”。這個所謂的新世界神秘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源、高速度的更新換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ヂ摼W具有信息存量大、更新速度快、個性化強等特點,其的大量信息,既包括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又包括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傳統媒體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往往為少數專業人士所控制。以讀者和觀眾為群體的大眾只能作為這一媒體之外的被動角色,不可能全員參與到這一媒體平臺中去。與傳統媒體不同,互聯網時代,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媒體的組織者和者。這些人存在身份、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因而在價值觀上也存在不同,在互聯網平臺上表達的觀點和態度也千差萬別。這些魚龍混雜的信息時刻彌漫在高校大學生的身邊。大學生是使用手機、電腦的主要群體,他們同社會上的群體一樣也可以在網絡上積極參與討論,發表不同見解。受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大部分言論是健康、積極向上的;受非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個別言論則是錯誤的、低級趣味的。這些個別學生企圖在網絡上實現所謂“完全理想的自我”之目的,實質上是缺乏網絡交往責任感、道德感和警覺意識的表現。雖然他們的言論可能被網絡監管及時清理,但他們的思想傾向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時捕捉和關注,并有針對性地加以價值觀上的引導。近年來,媒體對個別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違反道德甚至違背法律的行為時有報道。有的在網上注冊賬號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發表虛假言論;有的利用網絡黑客身份盜取他人信息進行盜竊和勒索敲詐;有的通過網絡進行“”抵押貸款;有的在網絡上被誘引實施非法傳銷;有的在網絡上被境外間諜組織收買或利用;有的在網絡上自覺不自覺地宣揚西方自由主義等,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互聯網環境是非常復雜的。這些復雜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
3可控性降低
比爾•蓋茨曾經這樣說過,“當社會過度依賴于信息高速公路時,可能使它更容易陷入困境”[4]?!盎ヂ摼W+”平臺的出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與控制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顯著上升,教育者隨著受教育者“知識”的增多而與之趨向拉平。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準備教案并相應調整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具體來說,教師通過對大量材料的有意識的精心篩選,將其中合適的含有特定內容的信息集中地、持續地、高強度地向教育對象傳授,從而促成教育對象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轉變和提升[5]。教育者有時為了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會主動將一些負面的信息屏蔽掉,這樣做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正能量的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一意義上,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塑造。隨著“互聯網+”平臺悄悄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高校大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來源從教師擴展到具有龐大信息容量的互聯網。wifi在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地方的大量覆蓋,使得學生不但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還可以在校園論壇、校園貼吧等平臺隨機發表言論。這些言論有健康的,也不乏偏激之辭。教師既無法確認是誰發表的意見,也很難判斷對方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在什么心理狀態下發表的這些觀點。這些署名和匿名的交流方式很難為教師所全面掌控。教師只能通過跟蹤學生在網絡上表現出來的思想變化,利用包括課堂、網絡交流等形式引導大學生思想改進。龐雜而繁多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形成具有重大影響。然而這些信息并非全都符合教育者的價值取向,由此大學生思想發生偏向就成為可能。教師不是通過“控制”信息的篩選來糾偏,而只能是通過對這些龐雜信息的理論分解和討論來引導大學生走向正確的思想軌道。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重構
1豐富網絡載體
微信是當今大學生最為頻繁運用的交流媒體之一,具有語音、文字、視頻、轉賬等多種功能,幾乎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各種生活需求。在大學生群體中,網絡構成了其學習、工作、生活的組成部分,學生對此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度和信任感。古人曾經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高校應該將微信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方式,這也是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解決的難題。高校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應推出特色微信公眾號、特色微信群等載體。設立微信公眾號,就要落到實處,不搞形式主義,不能讓其成為網絡隧道里的空跑車。具體說來,特色微信公眾號不同于其他公眾號,其首要的任務就是通過科學分類和篩選,將各類專業知識、前沿信息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解惑網絡機制[7]。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是教育者通過網絡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短文章供學生閱讀。閱讀短文章需要的時間少而且頻率高,這就能確保一定的訪問量。其次,在版面和排版設計上,內容的排布既要有文字,也要配有圖片、微視頻和微電影??紤]到當前大學生對新鮮、時尚的元素比較感興趣,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具有時代感的內容,調動與激發他們的參與性和好奇心。除了安排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章外,還可以設置幾個時事熱點的討論專欄,讓不同觀點的人都來進行討論。整個版面的風格要呈現出教育與娛樂的巧妙融合,這樣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搭建特色微信公眾號,就是利用網絡的直觀、快捷性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感官材料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呈獻給學生并供他們進行瀏覽和思考。教育者通過留言和瀏覽記錄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與教學。特色微信群是指大學生在班級、學生會、黨團組織、師生關系基礎上建立的微信群。這些微信群可以實現眾多人之間的思想與情感互動,也可實現少數人之間的私密交流。在群中,能夠做到人人為吾師,吾為人人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這種互動中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處在新媒體時代,微信的出現無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方便。很多高校相繼在自己的官方微信開通了公眾號,并在公眾號里面添加一些功能,方便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但是在學生的手機里會保存眾多公眾號,學生不可能只關注某一個公眾號,因此監管部門和相關教師應該從宏觀上把握這些公眾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內容。
2創新話語體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文重點考察在“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的創新。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灌輸主流意識形態為主要目的,以教育者的理論講授和受教育者的被動接受為主要方式。這種被動式灌輸形式并不能更好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盎ヂ摼W+”這個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在這一平臺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呈現出平等的對話關系。首先,課堂上,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單一的知識傳授模式,選取大學生在網絡上重點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開展課堂討論,啟發學生思考并在討論中掌控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走向。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各個環節可以適當地加入網絡用語。在傳統思政教學中,教師采用了豐富多彩的話語表達方式,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媒體的多元發展,教師的話語表達方式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如果教師固守傳統語言模式,就很難形成教與學之間話語形式的有效銜接,就很難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在心理反應、情緒變化和感受生成中的全面、徹底的實質性互動[8]。網絡用語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如果將大學生的生活用語和他們熟悉的網絡用語適當加入思政課教學中,就能將教材中的一些抽象性話語轉變為生動活潑的語言,就能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拉近,更容易提升思政課教學生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將通俗易懂、具有時效性的言語適當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才能將理論通俗化,才能使意識形態具有話語威力和理論說服力,才能提高意識形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9]。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不僅僅是靠教育者完成的,同時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踴躍參與?;ヂ摼W時代促使后喻文化①的到來,導致受教育者的話語權地位顯著提升。在后喻文化中,受教育者已經不能滿足于傳統課堂教學,他們的思維模式、話語方式與附帶傳統教學思維的教育者存在著“代溝”式的矛盾。在實踐中,學生利用網絡學習開始使用“新鮮”詞語,而教育者卻一無所知,這不免構成雙方之間的交流障礙。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變遷”,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做到勇于接受新鮮事物。在現代課堂中,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課,而是師生雙方都在講課,都在說話。學生不止是聽老師講課,同時也在表達著自己的想法,教師也會向學生討教,學生說的對,老師也會聽取。課堂已經變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場所,雙方共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
3創造健康校園網絡環境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10]。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校園環境也不例外。高校硬件設施建設是否宏偉壯觀,這不僅能增添校園的美感和舒適感,還能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和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校園的人文氣息也是不可忽視的。健康的校園人文環境可以幫助學生自覺抵制住不良信息的誘惑和侵蝕。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對校園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首先,高校應該成立由監管部門、教師和學生組成的網絡監督聯盟。這個聯盟應該是一個群眾性松散型組織,主要是負責網絡監督和網情反饋。單靠監管部門對龐大的快捷的網絡進行監管是不足的,所以高校發動群眾及時關注網絡,及時進行網情反饋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校園網絡應采取實名制認證,學生進行網上信息查找,應制定保留瀏覽記錄制度,以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瀏覽不良信息時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教育,防微杜漸。第三,依據法律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國家應下大力度建立健全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網絡內容的審查力度,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提供法律保障[11]。各個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校園相關網絡條例或者設置相關考核制度,不僅如此,學校還要定期開展文明上網的學習講座,強化學生的文明上網意識,接受正確思想的引導。另一方面,創新校園網絡文化活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學校應使學生在集體創造中學習創造,使學校成為創造健康之堡壘;創造藝術之環境;創造生產之園地;創造學問之氣候”[12]。創新校園網絡學習環境、網絡文化環境同樣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方法和手段之一。首先,高校要在校園文化隊伍建設方面選出一支具有感染力和領導力的隊伍。除了網絡技術團隊之外,可以由黨委宣傳部門、學生工作部門、黨團組織、學生會、學生社團組成一個網絡文化團隊。其次,創新校園網絡活動模式。學生工作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活動模式,創造新形式、新思路,加入緊跟時展的內容。比如通過學校網絡平臺開展有關歷史故事的演講大賽,或者鼓勵學生錄制講述名人偉大事跡的小視頻等。校園網絡文化活動既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第二課堂,也是創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2]徐晶.新時期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8):62-63.
[3]李萍,于天紅.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交際,2010(12):221-222.
[4]比爾•蓋茨.未來之路[M].姜明,蔣顯璐,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329.
[5]劉慰.論“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6(6):89-92.
[6]李金.“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學術論壇,2016(2):159-162.
[7]全權.即時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D].錦州:遼寧工業大學,2014.
[8]鄧景,唐韜.網絡時代思政教育話語體系轉換:以網絡用語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2(4):114-117.
[9]吳琦,袁三標.從話語權視角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8(1):31-33.
[10]譚培文.人學中國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2.
[11]安英紅.凈化網絡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J].科協論壇,2009(3):171.
篇7
[關鍵詞]師嚴道尊 以學為本
當今職業教育,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思想道德修養課更甚,何故?本末倒置是也!古人教育以學為本,以教為末,以教輔學,而今反矣。今為師者應靜而思之。
縱觀現今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學,可謂是:當今教學難事多,最難不過思修課,老師辛苦學生樂,假大空論任憑說,口沫橫飛不知過,修不修養我無錯,改來改去實不變,花樣多了評優過,要知思想數十載,道德本是千年落,一朝一夕花雖美,明日自現嬌容落。停下腳步靜思之,本末倒置方向錯!
四書之首的《大學》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師者不知本末,離道遠矣,更何況本末倒置,自然不可能完成好為師之責也!
何言本末倒置?古人教育以學為本,以教為末,以教輔學。今人則以教為本,以學為末,學以和教。故本末顛倒矣!俗語亦有言: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其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之中?!墩撜Z》開宗明義第一句指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見孔子強調學而不是教,教是為了讓其弟子更加樂學。故又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的弟子樂正子編著的古代教育學專著叫《學記》而不叫《教記》。由此也進一步說明古圣先賢對教育的根本觀點是重視學習成才之法,教學教學,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學習,這才是教育的根本。人生本來就最愛學習,否則就不能成為萬物之靈。古人深知這一點,所以才以學為本,以學為先,而教只是為了呵護、強化、激勵、指導學而已?!秾W記》中又言:“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毋庸贅言,今為師者一定深有所感。反觀我們教育改革的現狀確是:改來改去教師忙,學生越來越輕狂,坐在教室安樂椅,笑看老師累斷腸,不理不睬也沒事,考試不過莫緊張,待到補考時候至,自然過關不用慌。正所謂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現今職業院校師嚴者少之又少,尊師者鳳毛麟角,老師儼然成了一個同于其他行業的服務者。即然是服務者就要讓服務對象滿意,于是就有了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等口號,造成了學生趾高氣揚,老師卑躬屈膝。再加之諸多媒體對極個別極個別老師的不良行為的熱情曝光,大肆批駁,導致民眾和學生越發高高在上,老師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使老師越發的成為了家有二斗兩不當孩子王的職業,也使老師們越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慎小慎微。這樣的情形,學生真的成了上帝,老師真的成了奴仆,又怎么能有嚴師的出現,又怎么能有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的出現呢?于是乎,老師步履維艱,上要應對各種檢查,下要取悅于學生,外要直面媒體的以偏概全的爆料,要降伏內心地位卑微的糾結。這樣,老師又怎么能嚴得起來呢!真是本末倒置至極,可憐我們的老師,可憐我們的教育!
痛定思痛,撥亂反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這中華教育改革的出路所在。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我們思想道德修養課老師更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本末清晰,敢于當嚴師。不再盲從于當下所謂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改革,還以學為本的正途,學生學到了才是根本,我們要在學上下功夫!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師者知本末,道近矣。我們再看我們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改革也就有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了。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實事求是動真格,上行下效見效果,不要執著表面事,深入修養作楷模,要行此道德為先,十善四行一心誠,致誠如神不用說,大道至簡人共知,花麗狐芍騙人多,道不可言處處在,百姓日用從未說,世間萬象皆民創,人民萬歲偉人講,人民又把偉人托,民能覆舟亦能載,道在其中眾民樂,思想雖然在前面,實質卻是表象多,心田為思非根本,無道無心空中格,心生萬相即是想,無德之人妄想多,思想道德在一起,眾說紛紜樂呵呵,要知思想本心想,道非常道德非,說得越多路越遠,思想道德成空談停止說教重修養,實際踐行天地闊,修是修正行為意,可做可觀可觸摸,養是培植自成才,環境滋潤碩果多,推至此地是顯現,易行持久眾樂樂。
篇8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改進的思路有兩個:第一是思想政治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第二就是改革“理論化”、“灌輸式”教學現狀,引進“辨析式”、“體驗式”教學內容,先理解再記憶。
對“兩難問題”的重視和充分利用,是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向;法學專業學生是開展“面向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兩難問題”的時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一、法學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面向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結合專業特點開展面向法學專業的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是站在法學的高度,堅持特定的原則,對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的重新把握。法學院的輔導員應該與馬列部的專業教師加強合作研究,共同探討“因材施教”的內容和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法學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一般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表1):
表1:法學專業思想教育的特殊性
從國家和社會對法學專業學生的定位而言,要求法學專業培養的是國家機器的操縱者,是管理者和統治者。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是以裁判員身份出現的,而不是各執一端充當運動員角色。
一般專業對于道德和政治的學習,目標是應然的,是解決什么是最好的狀態、這樣為什么好的問題。而法學專業的學生要解決的不僅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
一般專業學習政治的目的是理解當前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學習道德的目的是理解共同規范對于老百姓生活的意義。法學專業的學生是在圍繞制度而從業,他們要解釋規則、利用規則甚至攻擊規則、推動完善規則。
對法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形式,不是灌輸式的,而是辨析式的,學會辨證看待,教學生如何把握好“度”。
二、法學專業的“兩難問題”的選擇
所謂“道德兩難”也稱為“道德困境”,是指人們在道德選擇上面臨的兩難境地。“兩難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解決這類問題時必須拋棄那種簡單化和形而上學的思考方式,堅持辯證法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這一過程中的每一個循環,都會在實踐和認識兩個方面比前一個循環更進步。
法學專業的學生與一般專業培養的學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一般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的“公民”,法學專業的學生培養的是“國家機器”的“部件”。他們要掌握的不僅是應該怎么做的問題,還要掌握為什么這樣做?,F實中道德問題不是簡單的區分對錯的問題,在法律實務中會面臨很多類似“量刑”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在解決“兩難問題”中學會把握事情的“度”。
而且,法學專業要辨析的“兩難問題”,也不能僅限于“難”的問題,而應該擴大到對立矛盾的兩個方面,各有千秋,綜合利用。傳統“兩難問題”是左右為難,但是現實中最終必須選擇其一;法學專業選擇的“兩難問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題”應該上升更高一層次,如下圖1所示。
圖1 法學必須辨析的“兩難問題”
1、治國經略的教育:法家與儒家的抉擇
對于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教育,應該不限于介紹“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二者的關系,應該通過辯論、論文等形式,加深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理解。法學專業的學生,以后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對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理解應該不止是理解的地步,還應上升到“為什么”和“度”的問題,學會協調,學會歷史地、辯證地看問題。
2、社會責任的教育: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
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在處理社會和個人的關系問題上各執一端,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社會發展需要與個人發展需要統一起來,才是科學的。法學專業的學生,對于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的理解,不應該限于一般的能辨析和能理解,還應該上升到社會管理的層次。能用來解決具體問題。比如中國的拆遷出現了很多問題,不能簡單說西方國家個人財產至上就是好的;中國的城管出現問題,就說中國不尊重小商小販的個人利益是不對的。
3、人性基礎的教育:刑罰與教育的抉擇
對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到了刑罰,也應該辨析和教育的關系。但是對于西方過度的強調其教育功能,也應該保持足夠的清醒。法學專業的學生對于教育和懲罰的理解貫穿于整個學習和以后的生活中,是教育改造為主,還是懲罰、震懾為主,這是需要在這對哲學概念的深刻理解中才能慢慢把握好的“度”的問題。對這對概念的理解需要實踐的方法、體驗的方法、辨析的方法;需要站在國家的高度、社會的高度、發展的高度、公平正義的高度。
4、職業精神的教育:成功與正義的抉擇
法律職業有特殊內容的道德要求,比如,“律師可以為他明知有罪的人辯護,法官為民解決糾紛不像行政官員那樣免費服務,而是要收取訴訟費;法官不得對當事人抱有同情心;法官對于犯罪嫌疑人的暴行不得嫉惡如仇,而應當保持超然中立進行無罪推定;等等。法律職業特殊的道德要求大都是在法律程序當中必須遵循和實踐的。離開法律程序也就不會存在這種法律職業的道德要求。”②應該通過辨析使學生將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最終促進學生法律職業道德之養成,為其將來從事法律職業打下可靠的思想道德基礎。
5、實踐精神的教育:法理與現實的平衡
法學專業的學生,有時對于法律有一定的想當然的、偏執的理解?;蛘呤侵R面窄,或者是某些極端西方法學思想的影響,不顧中國國情大談特談國外發達國家的法律如何健全,如何人性化,如何科學化。一般專業的學生理解不深可以,法學專業的學生即使不能去說服別的學院的學生 ,最起碼自己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認識,心中有一個“博弈”和“階段性發展”的概念。認識到法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矛盾都可以依靠法律解決得了的。這與目前有些人遇到問題和矛盾就振臂高呼“立法”,好像法律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偏激態度形成冷靜鮮明的對比。
三、法學專業開展“兩難教育”的建議
高等院校的“兩課”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發揮著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奠定了我國現階段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但是兩課教育的“理論課”地位得到了單邊強化,學生對于情感、意志、信念、行動等一系列高級要求更加大打折扣。
對于高校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改進的思路有兩個:思想政治教師開展實踐教學、輔導員結合專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教育形式中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出現偏沉,由于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定位和教學工作量等原因,實踐教育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觀;大學輔導員作為教輔人員,同時也有思想政治教師身份,其工作的專業化也要求輔導員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交叉,擔當起實踐教育的重任來。二者關系如下圖2所示:
以法學院學生為例,目前大學的管理體制多是“條塊結合”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條塊結合的。單獨的學院(或者馬列部)是從事全校教學的單位,是條狀的;二級學院根據專業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思想政治要求,是塊狀分布的。條塊的工作缺少結合,出現了“責任分散效應”、“社會惰化效應”等很多形式主義的問題。
毋庸諱言,法律和政治、道德是同一層面的話題,不能把“法學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思想政治教育”在“法學專業學生”身上的應用,把它看作“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也不能把“法學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兩課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屬于“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問題。法學專業學生是開展“面向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最適合、最必要開展“面向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
“面向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結合專業特點開展面向法學專業的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是站在法學的高度,堅持特定的原則,對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的重新把握。法學院的輔導員應該與馬列部的專業教師加強合作研究,共同探討“因材施教”的內容和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
注釋:
①詳見本文作者主持的課題《面向法學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山東省教育廳的“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課題”,2013年4月,在研。
②孫笑俠.職業倫理與大眾倫理的分野[J].中外法學,2002(3).
參考文獻:
[1]楊瑋玉.“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的兩難問題教學法[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6).[2]徐嶸.一個誠實與集體主義的兩難問題討論[J].海教育科研,2000(2).
[3]馮雪姣.新時期道德兩難問題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5(1).
篇9
然而由于企業對很多本可以利用的事件視而不見,即使擦肩而過也熟視無睹,直到被同行業其它競爭品牌巧妙借勢來瓜分自己的市場分額時才如夢方醒、后悔莫及。因而在此以“挖掘”強調之,一為讓企業對事件營銷重新認知,二是讓企業明白事件營銷并非發現新聞談天說地那么簡單,需要有挖井人的干勁與精神,才能釋放出事件營銷的最大價值。
由于事件營銷具有投入小產出大、容易吸引注意力、效果顯著等的特點,故而很多企業紛紛趨之若騖、求之若渴,但無奈不是不知道事件在哪里,就是事件擺在面前卻不知道如何營銷。而對于本土的很多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企業,培養挖掘事件的能力乃是當務之急。
那些曾經與事件營銷失之交臂的企業,必然會在遭受市場冷遇之后積極主動地尋找挖掘事件的金鋤頭。有心插花花不開,與其說是企業對事件的呆若木雞,不如說是企業缺乏發覺事件營銷的種種知覺。
視覺
視覺是挖掘事件營銷的最低層次,也就是說可以進行營銷的事件是社會上的熱點事件或者眾人皆知的事件,在事件挖掘上不存在需要動用企業其它感官的知覺,只需簡單動用眼球就可以輕松捕獲。這樣的可以用來營銷的事件有如2006年德國世界杯、2008年北京奧運會。
然而發覺可以營銷的事件與成功進行事件營銷卻有著天壤之別,發覺是基礎,但要想在事件營銷中脫穎而出抓住廣泛大眾的注意力則是企業營銷內功的問題。以剛剛落幕的德國世界杯為例,國內本土的企業在對待該事件的營銷上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首先,幾乎所有的本土企業都一致認為世界杯絕對是一次很好的事件營銷機會。然而接下來結果就背道而馳,幾乎所有的本土行業巨頭都奮不顧身、義無返顧地投身到世界杯營銷之中:通信類的中國移動(耗資1.03億元拿下央視《2006年世界杯賽事直播》獨家特約播出權和央視《2006年世界杯射手榜》獨家冠名權。)、中國聯通(世界風時刻連通);彩電類的 TCL(炫舞世界杯)、長虹(足球世界杯—彩電視界杯)、康佳(康佳雙高清、開心世界杯)、海信(絕對現場世界杯)、創維(我的可錄,我的無線,我的世界杯)、廈華(視界杯、全高清)、海爾;功能飲料類的紅牛(世界杯人物傳奇)、王老吉(不怕上火的世界杯);電腦類的聯想(飄逸無線 君子好“球”)、方正(精彩雙核,精彩體驗)等等。而很多中型企業卻停留在做還不做的討論階段,畏首畏腳的思維讓企業斷送了借勢營銷的大好時機。
以廣州的一家摩托車企業為例,其曾經高價聘請世界足球巨星羅納爾多、里瓦爾多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但其在本次德國世界杯中卻沒有能夠借機痛快營銷一把,相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反復的該不該借勢營銷討論中。很有趣的是討論到最后決定要做世界杯營銷的時候,卻發現已經到5月底了,根本沒有時間準備。筆者很難想象聘請足球巨星作為形象代言人的企業對世界杯事件如此優柔寡斷,最終啟動方案還無疾而終,其品牌運作真的值得人懷疑。
切面對著這樣顯而易見的事件都產生營銷怯懦,那么這樣的企業還會在其它營銷價值更難評估的事件中大鵬展翅嗎?由于這樣單純憑借視覺就可以把握的事件少之又少,如果不及時把握主動出擊利用的話,確實值得痛惜與反思。
聽覺
啟用聽覺來發覺事件營銷的機會則相對來說要花些功夫。這些事件或許是社會的熱點事件,或許是政府、民眾關注的事件,但由于時效方面和涉及面的原因導致事件需要一定分析討論才能清晰其營銷的價值。比如說2005年就決定參與贊助2008年北京奧運的中小型企業就是屬此,由于05年到08年之間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提前三年定下該事件的營銷確實需要更多的信息供參考作決策。當然財大氣粗的企業則另當別論,想都不想就拿錢往里面砸,2005年12月前就已經有中國銀行、中國網通、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大眾汽車、阿迪達斯、強生、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中國人保財險等10家企業簽約北京2008奧運合作伙伴。毫無疑問,都是大款中的大款。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200萬美金贊助額是實質參與奧運營銷的最低籌碼。這時候,企業需要更多說辭來堅定其參與的信心?!懊髦篮芎玫臓I銷事件卻不知道該不該是自己的事件營銷”是這些企業心中的最大煩惱,原因在于他們會斤斤計較地考量參與這些類型事件營銷的投入與產出是否成正比。于是他們需要聽聽北京奧組委的分析、聽聽廣告策劃公司的咨詢意見、聽聽已經贊助奧運企業的反饋等。
此外,發生在廣州的兩個事件也屬于需要聽覺判斷的可營銷的判斷。如2006年端午節廣州國際龍舟比賽的事件,其最大的贊助商及受益者雅居樂地產就是在當地電視臺廣告部的不斷說服下參與了該事件的營銷。由于關注龍舟比賽的更多是70年代之前出生的老廣州,他們具備較充裕的經濟積累,與雅居樂相對高端的樓盤定位相吻合。而且在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龍舟比賽中出現,確實讓民眾對雅居樂的好感更深一步。且不談到底對樓盤銷售有多大幫助,能夠在社會上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已經是物超所值(贊助費用并不高,傳播面卻較廣)。
當然,2006年7月12日,廣州29年來第一次組織市民橫渡珠江的事件也同樣受到地產企業的青睞,比如在入水處就有百嘉信地產企業的形象宣傳。由于本次橫渡珠江有廣東省省長、廣州市市長等政府官員帶領參與橫渡珠江,對于想與政府建立更良好的關系的企業來說更不應該缺席這樣難得的事件營銷機會。如果有哪個服裝企業能夠在省長橫渡之后登岸的瞬間遞上一件特別制作的毛巾和睡衣式的服裝,那絕對是經典的品牌宣傳??上覀兛吹降氖鞘¢L赤膊接受媒體采訪了好一陣子,卻沒有抓住機會借勢營銷。
觸覺
當事件擺在眼前,不斷在耳邊作響,但企業仍未能感知的話就需要觸覺來挖掘可能的事件營銷。誰會在觸摸中取勝,誰會在觸摸中成為經典?
非典期間一個名不經傳的威露士成為焦點,B2B的阿里巴巴成為贏家。非典讓我們無所適從,防止非典從消毒殺菌的洗手開始,于是從來不用洗手液的長輩后生紛紛在威露士的善意訴求下開始養成使用洗手液的習慣,威露士洗手液的銷量不可控制地暴增。
非典的肆虐也讓做生意的人難以四處奔波采購、看樣,結果只好呆在家里做生意,家里能做什么生意,于是阿里巴巴借機在央視大轟廣告——網絡貿易、創造奇跡。那些習慣與走南闖北的行商突然發現,原來生意還可以更簡單,足不出戶、穩坐釣魚船就可以輕松拿到定單。阿里巴巴在非典期間的交易量是同期的好幾倍。
阿里巴巴高呼讓事件營銷來得更猛烈些吧,誰知布什大叔居然放了導彈到伊拉克領土上。于是阿里巴巴又馬不停蹄地在國外投放廣告,來中國做交易吧,中國國泰民安、政局穩定,正處盛世。當然那些商人自然會選擇安全性高的交易國啦。
嗅覺
當腳踩上事件上面而又不知身在廬山中的時候,則需要通過嗅覺來發覺事件。如2005年為勝利60周年,全國處在一片紀念的喜悅中。有人在感嘆歷史的悲壯,有人在悼念烈士的英勇,有人則在慶幸今日的幸福來之不易,而更有人嗅到了品牌營銷的商機。
廣東五葉神緊緊抓住勝利60周年的事件,嗅出了傳播品牌提升形象的真機,與《南方都市報》攜手合作,開展尋覓抗日老兵的足跡。此舉,贏得了社會、政府、公眾、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五葉神真的神了,當別人停留在簡單慶祝的層面的時候,它卻能深挖事件背后的事件,讓整個事件營銷產生了更大的價值和更深度的傳播。
警覺
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企業需要調動不同的感官來感知。警覺更具有強烈的捕捉敏銳性與行動迅速性。有些事件營銷具有很強的第一時間性,當同樣一件事情進行到一半再進行事件營銷的話,結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統一油的“多一份,少一點摩擦”的電視廣告正是因為在伊拉克戰爭打響的兩天內迅速出街才贏得了世人的叫絕、眾人的關注,多么巧妙多么及時。當伊拉克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統一油廣告也成為耳熟能詳的熱點。
中國本土上有那么的多的油品牌,為什么偏偏是統一?其實,不少企業都想到了伊拉克戰爭的事件營銷,只是在行動決策上輸給了統一而已,N個領導的簽字與批示,讓企業無法啟動快速反應機制,為特別的事件營銷開綠燈。
直覺
而蒙牛當年的神州五號事件營銷更多的是靠直覺來判斷。中國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其能否成功首先就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其次事件的價值也沒有人能夠準確評估。更多的人停留在飛船能成功返航的懷疑中。
可蒙牛卻堅定不移地推行與實施了神州五號成功返航的慶祝計劃,盡管當時也準備了飛船失敗返航的應對計劃。最終相信直覺的蒙牛人,相信神州五號必定能夠成功返航的蒙牛企業,終于在國人面前風光了好長一陣子。
后記
話說回到標題,2006年7月12日,劉翔在洛桑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110米欄世界記錄,同時也是劉翔23歲生日的前一天。從事件的影響力和意義來看,這絕對是一次意外的絕佳的事件營銷機會。如果我是手機企業的市場部負責人,俺就把最新研發的手機立刻送到劉翔手上,讓他給家人、親戚報喜;如果我是某品牌餅屋的相關負責人,俺就給翔哥送去一個12.88磅重的蛋糕;如果我是某金鋪的相關負責人,俺就會給翔哥送去12.88克重的金鞋作生日禮物……
可筆者在7月12日環顧了一圈,只有伊利迅速在新浪網中打出了“熱烈祝賀劉翔打破世界記錄為國人爭光”的flash廣告。運動品牌反映最迅速要屬NIKE,其安排翔迷在 7月13日劉翔返京的時候給現場所有人贈送NIKE禮品,更不忘在各種媒體齊聚的機場大大方方地掏出NIKE產品炫耀一番。
又是NIKE這個家伙再次占據了翔迷們的眼球!
篇10
一、學校特色建設引領,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核心素養框架已成為當前頗受關注的教育熱點之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是什么呢?我們學校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現代公民”為育人目標,以“誠?正?勤?仁”為校訓,用文化凝聚人心。我們從“以人為本、和諧共進”辦學理念入手,從育人目標追求,到常規制度完善,培育“金蘋果”校園文化,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一)“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
1.人性有善惡,以人為本,揚善棄惡
“以人為本”的理念首先是對學校的主體師生基本認識,對人性的判斷決定了辦學風格與方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儒家思想對人性的認識----人性向善,人格求美。對于人性的理解,我們還會有“經濟人” “社會人” “自我實現人”的假設,人的行為動機從追求金錢,到充分發揮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欲望,我們在學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設中應該揚善棄惡。“以人為本”是強調尊重人的生命存在、人格尊嚴、個性特點,我們要幫助師生挖掘潛力,克服障礙,鼓勵示范,評價督促,師生共同成長,學校得以發展。
2.人各有差異,人盡其才,和諧共進
人的能力與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特色,差異本身就是資源,將有不同特質的教師放在適合的崗位,就是以人為本,是“和諧共進”的最大效益。教師群體在價值取向、思維與行為方式上存在差異,在思想觀念、經濟利益方面存在沖突難以避免。鼓勵教職員工能蚴洞筇濉⒐舜缶幀⒋儻榷ǎ多一些相互尊重、理解,進而相互學習、欣賞。“和諧共進”是每人發揮各自的作用,教師專業發展讓師生的生命得到增值。
(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本土情懷的現代化公民”的育人目標,使教師明確育人方向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現代公民”是我們西關外國語學校的必然選擇。本土情懷就是我們要了解嶺南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荔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康有為、詹天佑等廣州近現代史上的標志性人物都出自荔灣,在此基礎上認同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民族自豪感,對民族偉大復興有擔當的責任感。
國際視野重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無論其文化與個性上存在多少差異,都可以高效地創造性共事的能力,這是一種關鍵的21世紀生活技能。理解和包容社會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并利用這些差異提出更有創意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案;適應社會的能力,成為輕松打破文化障礙和疆域界限的學習者和公民的能力,正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我們提出的“現代公民”就是具有良好中文與外語語言基礎的,有良好習慣與修養的,愛祖國,愛科學,愛生活、尊重各區域文化,尊重他人,懂得愛與負責的人。這不僅要求我們的師生有廣博學識和專業技能,還要有見識、理性和責任感,更能正確認識社會、國家和世界,做有責任心的公民,具有主動探索、善于表達、自覺合作的習慣。
(三)“誠?正?勤?仁”校訓,成為師生做人做事的行為標桿
誠:就是“忠誠愛國,誠實守信”,對祖國、事業的忠誠,誠實,誠信,尊重客觀事實與客觀規律, “誠”還包括做一個真誠的人,對他人的尊重,對自己的負責?!罢\”在校訓的這四個字中是基礎,是基本的人品。
正:就是“大中至正,賢良方正”,也就是 “正派、正直,公正,純正”。“正”就是“知善知惡”,“正”就是實事求是,格物致知?!罢笔窃凇罢\”基礎上優秀品性進一步的提升,表現為品行上的賢明、優秀、正直,治學上的嚴謹。
勤:即“勤勉執著,勤奮刻苦”。就是在”知善知惡”――“正”的基礎上的“為善去惡”,要落實到行動上。勤動手、勤動腦。強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仁:即“以仁為懷,仁愛天下”,就是有理想有擔當,是品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仁愛要求我們熱愛祖國,熱愛自然,關愛同學,尊重師長、父母、同事。“仁”字是兩個人在一起,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推己及人,強調的是合作與奉獻精神。
“誠?正?勤?仁”的校訓教導我們做人做事――求真,求正,求實,求美,追求品性的不斷提升,它是西外人的行動指南。
(四)“金蘋果”標識學校文化,讓教師樹立專業發展的文化價值追求
“金蘋果”出自古希臘神話,金蘋果是維納斯獲得“最美麗女神”桂冠時的獎品,它象征著完美,這是斷臂的維納斯獲得的獎品,這個金蘋果是由不完美到實現完美的獎品。金蘋果不僅是“完美”和“優秀”的象征,還是生命、智慧與創新的象征。金蘋果作為西外的文化標識,象征著“奮斗,完美,創新”。“金蘋果”教育是希望每位師生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學習,糾錯,改進,追求完美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合。
(五)制度文化引導,建設學習型教師專業發展組織激活團隊
依據教師專業發展欲望我們將教師分為以下四類:自我激勵型、自我成就意識強型、謀生型、暫時落后型。在明確學校特色建設方向與目標背景下,進行學校發展規劃,完善學校制度與改進學校文化建設基礎上,構建學習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學習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建設最需要重視的是“自我激勵型”的教師,他們是教師專業發展團隊的核心成員,學校要給他們創建平臺讓其主動發展。對于主動創新、自我成就意識強的教師,在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中應是屬于”自我成就意識強”的教師,他們積極肯干,但也會蠻干亂干,在“自我激勵型”教師示范,引導發展。還有60%-70%的教師屬于“謀生型”教師,我們需要改善環境,改變評價制度,通過獎勵性績效工資工作質量評估獎勵方案等,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結合,常規管理評價與科研獎勵評價結合,團隊評價與個人發展評價結合等等,喚醒激勵這部分教師發展。而對那些職業倦怠癥嚴重的教師,在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中應有制度制約,保證底線。
二、學校特色建設標識,指引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一)追求完美,研究中的教學常規
從促進提高教師學習力與研究力的視角,將日常的教學活動以研究的方式與態度開展,賦予教師的日常工作以專業研究的價值。從學習促進來看,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經過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學生獲得知識,掌握分析的方法技能等,同時又促進了教師教的專業水平。從提高學生學習力的角度來看,除了知識目標外,能力與方法目標、態度價值觀也納入教學目標中,幫助學生養成分析、解決地問題的思維方式及學習遷移能力等,同時又使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中不斷學習。追求完美課堂,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改進的環節,從教學中的問題出發開展課題實踐研究,構建 “教學研訓”一體化課堂教學研究體系。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志是教師學習力與研究力的提高,這正是在日常教學中積累的。
(二)追求卓越,內化入心的教育活動
我們以現代公民實踐活動設計為德育主線,提高師生道德修養。學校德育不能單靠灌輸,因此,我校把學生德育與現代公民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教師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校訓,構建了“活動育人,內化行為”的西外德育模式,德育課程與實踐活動結合, 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結合達成“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本土情懷的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讓師生理解認同校訓中的“誠與正”,并將其內化為“勤與仁”的習慣和行為,研究德育中存在的真問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學校校訓的入心教育。
(三)追求創新,“有意義”的課程探索
建設“金蘋果”課程體系,將國家課程、地方性課程創造性實施,并將其中與體現學校辦學目標與特色的課程結合,構建西外課程模式,在課程體系的建構過程中努力將課程價值重心從學科內容本位到學科的育人價值追求,尋求新的課程理解,構建“有意義”的課程。
“金蘋果”課程體系與國家課程體系相輔相承,落實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現代公民”為價值取向,體現學校特色的校本選修課。圍繞“國際視野”“本土情懷”“現代公民”育人目標的三個核心,分層次(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分專題系列開發與實施。其中金蘋果外語系列校本課程,在滿足學生了解本土和世界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需要的基礎上,將語言認知提升為在特定的語言文化背景下聽與寫的語言運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世界文化交流傳播中,認同,熱愛,傳承,推介本土文化,理解、包容外來文化,達成學習和傳承先進文化的發展目標。
挖掘學科教育價值,開發課程。我校是國家級排球傳統體育項目學校,排球重要的育人價值在于在訓練與比賽中讓孩子們學會拚搏,學會合作。競技體育的精神核心,永遠在于知難而進,永不畏懼,超越自我。排球目的拚搏與合作正是西外文化傳統的核心價值取向。
(四)追求超越,問題解決中的課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