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研究進展與展望

時間:2022-10-19 11:06:08

導語: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研究進展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研究進展與展望

摘要:伴隨城市發展及公眾日常行為活動類型的增加,博物館與人的關系也更加密切,而博物館環境空間在設計時重展示、輕體驗,這樣會造成“博物館疲勞”問題發生。文章回顧了現有文獻,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決策略、評估應用現狀,以期更好解決“博物館疲勞”問題。通過文獻資料數據庫收集有關“博物館疲勞”問題研究文獻,對當前國內外有關博物館環境空間中的“博物館疲勞”問題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分析和總結歸納,提出未來此問題的研究方向,以便為后續的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中的“博物館疲勞”問題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博物館疲勞;參觀者

1引言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開始注重精神生活享受,博物館逐漸成為人們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必不可少的場所。如今博物館數量正在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在個各級政府備案的博物館數量已達5136余座,我國每年新增博物館在180家左右。然而,建設高潮中的博物館在設計時考慮的重點往往是博物館展品的陳列、儲藏以及展示,很少考慮參觀者在博物館空間中的真實體驗和感受,這種設計策略往往會讓參觀者出現“博物館疲勞”。針對此問題,筆者將對已有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分析以往學者對博物館環境空間中參觀者出現“博物館疲勞”問題的研究,從已有研究中總結關注重點、存在問題、應用現狀及對未來研究展望,并針對博物館環境空間中參觀者出現的疲勞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從而完善今后的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

2問題的提出

在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中“博物館疲勞”問題的出現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早在1916年本杰明•夫斯•吉爾曼第一次在Museumfatigue一文中就提出“Museumfatigue”這個概念。1918年吉爾曼在他的專著MuseumIdealsofPurposeandMethod中談到在博物館中由于其展示以及展品的擺放設計不合理,才會讓人在參觀過程中發生“博物館疲勞”問題[1]。

3研究歷程及現狀

對于“博物館疲勞”問題概念國內外學者有著不同的態度及見解。國外,1916年吉爾曼“博物館疲勞”概念的提出者在TheScientificMonthly雜志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博物館疲勞是一種公認的不幸,迄今為止已經被安心地默認”[2]。1988年弗朗斯•斯考滕在《心理學與展覽設計簡述》中形容參觀者在博物館環境空間參觀的過程中出現“博物館疲勞”問題的人的狀態“腦袋象塞滿棉絮一般昏沉,腿仿佛鉛錘一般沉重、腳跺又酸又疼”[3]。國內嚴建強先生在研究中認為“博物館疲勞”是指:觀眾在參觀過程中逐漸出現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渙散,認識活動機能衰退和產生疲勞的現象。在對造成博物館疲勞問題的原因研究時。國外的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1928年~1931年期間阿瑟•梅爾頓和愛德華•羅比森對博物館展廳中的觀眾的活動進行記錄,發現展區以及博物館的出口設計不當會導致“博物館疲勞”問題[4]。1985年福爾克、迪金和德雷布洛三名研究者在對弗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調研時發現參觀者在博物館環境空間中觀眾一開始興致勃勃,經過30~45min后他們的興致會降低,他們的注意力會從最初的仔細觀摩展品轉變為眼神在博物館空間中四處漫游,而導致“博物館疲勞”問題的出現往往是參展時間和參觀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5]。1990年米切尼從“博物館疲勞”和距離關系進行探討,發現入口處的展覽遠比遠離入口的地方的展覽更具吸引力,從距離問題探討了“博物館疲勞”的發生因素[6]。2000年諾德爾姆在對“博物館疲勞”問題研究時發現展品的趨同也是導致參觀者疲勞的一大原因,所以根據這種情況諾德爾姆提出在博物館空間設計時要減少作品的趨同度,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參觀者疲勞概率的發生[7]。2002年,史蒂芬•比特古德將受眾評價與認知心理學相結合,指出受眾在認知過程中處理信息的能力存在上限,如注意力問題,注意力有限是博物館疲勞的基礎。史蒂芬•比特古德指出展覽規模較大、不合理的室內照明系統的設計、單一的觀展形式和不適當的氛圍都會導致“博物館疲勞”問題的發生[8]。其次,“博物館疲勞”問題受到個人愛好因素影響,這方面的研究有弗蘭克。2006年弗蘭克根據擁有六種不同歷史背景的參觀者其不同個人背景、愛好、經驗和興趣、參觀者的參觀動機,發現這些方面均會影響觀眾的博物館體驗效果[9]。2009年,比特古德在MuseumFatigue:Anewlookatanoldproblem文中再次對“博物館疲勞”問題展開研究,指出“博物館疲勞”包含參觀者的身體疲勞和精神疲勞[10]。2016年,Seul-AJo.KoJeong-Min在AStudyonMuseum'sRestAreainKoreaandJapan在對韓國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院進行調查時發現參觀路線設計合理能夠有效的緩解參觀者的“博物館疲勞”,博物館建筑周邊環境對參觀者的滿意度具有間接影響,室內的展覽環境對參觀者的滿意度具有直接影響[11]。在國內,有關學者對此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我國關于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中“博物館疲勞”問題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后我國的博物館建設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在1986年陳紅京指出過度裝飾的博物館建筑空間中的墻面會引起參觀者“博物館疲勞”[12]。1990年韓寶山在《觀眾行為心理與“博物館疲勞”》一文中指出,在博物館參觀過程中,觀眾所遇到的方位問題,如在博物館建筑空間中迷路,會增加觀眾的心理負擔[13]。1992年嚴建強從博物館環境因素、博物館建筑因素、博物館的室內陳列因素三方面探討了“博物館疲勞”問題的成因,并指出博物館環境中的噪聲、建筑的單一性、陳列帶的設計范圍超出人體最舒適的尺度、展示帶上的燈光使用不當都會導致參觀者疲勞問題[14]。2006年金和天在文中提出產生“博物館疲勞”的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是展品之間的距離太小;二是展示密度太大;三是展廳的背景顏色太暗,燈光太亮,造成的反差過大。針對這三點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15]。2012年侯雅靜從博物館建筑環境中的空間尺度、空間序列和展陳方式討論了影響博物館環境空間設計的重要因素,為更好的服務博物館參觀者,她從這幾個各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16]。2014年孔藝冰在對陜西歷史博物館訪問時,發現連續的停止會引起身體的勞累,展示過度和展覽的復雜多樣會讓參觀者發生“博物館疲勞”。此外,文中也談到了博物館內噪音大小、展覽空間、照明方式、展覽的分布對“博物館疲勞”的影響,并針對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空間提出運用臨時展廳來改善參觀者的疲勞[17]。2015年傅婧從展館的設計上探討此問題,文中指出展廳多在建筑的形式和空間的營造下功夫,疏于對空間的流線設計導致觀者產生疲勞的問題[18]。2018年周婧景認為找到展覽和觀眾的多樣性,能科學地發現可控變量,如單位面積展品數量和類型的上限,影響觀眾閱讀版面的因素,觀眾在展示空間學習的行為習慣,觀眾注意力變化曲線等,可以真正緩解疲勞[19]。2019年陳晨以“揚州中國雕塑印刷博物館”為例,對展示設計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反“博物館疲勞”的設計對策,包括提供及時的休息區,避免不必要的體能消耗,營造和諧的展示環境,創造出一種感染力較強的展示氛圍[20]。同時間,劉聰從博物館的交通便利程度、休息區域和餐飲服務等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導致觀眾出現“博物館疲勞”的直接原因,并就這幾方面提出在設計時應重視這些細節并積極去改善,營造舒適的參觀環境[21]。

4問題分析與發展展望

在對國內外研究者關于博物館環境空間中的“博物館疲勞”問題相關的研究梳理可以總結出“博物館疲勞”問題的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關于在博物館環境空間中造成“博物館疲勞”的原因將其歸結為兩種。一種是參觀者自身的主觀因素造成的,另外一種則是客觀因素造成的。主觀因素多為參觀者主體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狀態,如果參觀者自己的喜好超出外在的疲勞,這種個人興趣就會將這種疲勞掩蓋。觀者參觀時的心理因素即使不是更加重要的原因,至少也和體力消耗同等重要,觀眾注意力有限是“博物館疲勞”問題發生的基礎。“博物館疲勞”問題發生的客觀原因主要歸結于博物館建筑環境空間中空間的組合形式、室內空間的流線組織設計、展示設計以及采光的方式方法。實際上導致“博物館疲勞”問題的主觀與客觀因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客體的因素往往會導致主體因素發生,所以對于研究者來說也不能孤立看待。關于對于改善博物館環境空間中出現的“博物館疲勞”問題的成因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點進行改善:第一,在博物館建筑空間內,重視博物館空間細節處理,空間的組合方式要合理的當,在室內外空間設計足夠量的休息場所,以便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休息緩解臨時性的生理上的疲勞;第二,在博物館空間中需要合理的安排參觀動線,符合參觀者行為特點的空間流線設計,避免出現動線安排不合理導致的參觀者在建筑空間內找不到需要到達的位置以及人流的聚集,動線安排要做到流暢清晰;第三,對于博館中的空間中的展示設計,要采用多手段的展示設計的方式加入視覺、聽覺、觸覺刺激的展示形式,采用現代多媒體媒介和傳統展示媒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展示,這種形式往往會讓參觀者產生耳目一新的觀展感受。“博物館疲勞”問題是在博物館環境空間中被公認的問題,只要存在博物館空間,這種疲勞問題就會伴隨著博物館的發展。這個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對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歷史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雖然現在國內我們能看到許多優秀的博物館已經觀察和注意到這個問題對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性,博物館相關管理者也嘗試從設計層面以及管理服務層面改善和解決這個問題,但人們的需求和觀展品質的要求是在不斷提高的,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運用新興手段干預和解決問題,對于當下的研究者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5總結

從“博物館疲勞”問題被學者第一次提出后,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已經跨越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研究主要圍繞其博物館環境空間中造成疲勞的原因和方法展開討論,多數層面上是一種理論上的探索,也有相關實際應用設計上的探索,但是相關理論探索研究較多,對于設計實踐相關方面研究較少。在當今博物館建設如火如荼的時刻,對“博物館疲勞”問題的研究涉及較少,而且研究的深度較為淺顯,筆者認為當今博物館建筑環境空間設計不應單單從“實體”的角度去考量,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參觀者的心理變化以及行為模式。僅僅滿足于功能和審美的環境空間設計己經不能夠符合當代博物館的發展需要,把控參觀者的觀展心理,結合建筑的功能和外在審美做出更適應參觀者的博物館建筑環境空間的設計。這種設計是集合博物館學、建筑學、心理學與設計學科相關專業知識進行的。這也是新時期的博物館發展給設計者帶來的新挑戰。

作者:姚璐 王合麗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