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城市化的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09-07 03:15:20
導語:郊區城市化的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環境分析
芙蓉社區占地面積:68530平方米,被合肥經濟開發區的翠微路、石鼓路、繁華大道、松林路等四條道路所環繞,交通十分便利。同時也和徽園、國際會展中心、明珠廣場等相比鄰。由于小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住宅設計中考慮其標準略高于社區已建成的住宅,一方面在造型處理,外粉檔次上略高于以前的住宅,同時在戶型設計上應體現時尚的特點以及適當提高面積標準。
2設計指導思想和原則
本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每一處設計都力求與居民達到舒適的享受,營造一個綠色的自然的環境。整個景觀環境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布置有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空間,強調居民的可參與性,在設計時堅持因地制宜的園林綠化設計基本原則。主要包含:一是對立地條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對園林植物的選擇。所謂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動土方。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資金投入,降低維護成本。而且自然起伏多變的地形比平面整齊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輕松、溫馨與浪漫,更富有詩情畫意。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特別是“四旁綠化”樹種,但同時也可以適當選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設計施工中應模擬自然生態進行布置,講求喬木、灌木、花草的科學搭配,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綠”的四季景觀。
3規劃設計特點
3.1系統的綠化配置設計
在綠化上以當地原居民以前的房前屋后的綠化為參考,為居民找到以前生活的快樂,又對它在原有配置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豐富,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使居住區環境設計由單純的綠化及設施配置,向營造能夠全面滿足人的各層次需求的生活環境轉變。以符合“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環境,居住小區綠地是居民業余戶外活動的主要場地,按目前當地回遷居民的生活習慣,戶外業余活動主要是體育晨煉、夏季納涼和居民的小聚會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居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居民的這種實際需要。根據小區總體規劃,除主干道兩邊的居民早晚能利用道路就近進行鍛煉和納涼外,一般都要在居住小區公共綠地和樓間組團綠地中安排,這種供居民戶外活動的鋪裝地,其面積一般以20-40m2為宜,其分布要以方便居民為前提,并且和周圍綠化相協調,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1.1路旁綠地的植物配置。
小區內路旁綠地的植物配置,有別于城市街道的行道樹,要根據小區道路的主次,走向,住宅的排列等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配置手法,一般南北走向的入口主道,因兩旁住宅樓山墻距道路各有較寬的綠化用地,為打破樓群平直的建筑輪廓線,可以采取自然式植物配置,靠近山墻,可配置1行較大的行道樹,如:合歡,高干女貞等,以擋東西向的太陽輻射,并形成高大的豎向綠色背景,又可讓道路形成一條綠色的景觀走廊。外圍至路邊,可疏密相間地配置海桐球,黃楊球,絲蘭,藍天竺,千頭柏,榆葉梅等常綠灌木和紅葉李,紅楓,垂絲海棠等落葉小喬木,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和增強綠色空間層次,地面可用草坪作為綠色基調,在適當點綴小型雕塑小品。如果是東西走向的入口主道,因直接與住宅門戶或其他公共建筑入口相通,可采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的手法,主路邊根據兩旁建筑物的距離和各種設施的布局,可間隔載植烏桕或其他大喬木,中間設置一組形狀不同的帶狀花壇,配置上低矮的常綠或落葉花灌木,形成錯落有致的植物景觀,內層如留有路旁綠地,則可采用自然式布局,配置較低矮的海桐,黃楊,絲蘭,迎春等灌木叢,地面可栽植蔥蘭,鳶尾,醋漿草等地被開花植物,打破對稱式行道樹和平直的建筑格局,增加綠化層次,起到凈化,遮蔭,美化的綠化效果。
3.1.2宅旁綠地的植物配置。
在規劃設計宅旁綠地時,應根據綠地面積的大小,地下管線的分布排列情況,宅間道路的綠化形成及通風,采光,美化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一般可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方法,用低矮落葉灌木和常綠球形植物,如火棘,貼梗海棠,紫薇,花石榴,含笑,大葉黃楊球,海桐球,絲蘭等叢植或群落,再加以修剪造型,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也可適當點綴色葉小喬木,如紅楓,等,使立面的色調,層次豐富多彩。如宅間綠地比較寬,適當點綴一些建筑小品或富有特色的小型雕塑,裸露地面再用草皮鋪裝,會使宅間綠地更加活潑美觀。
3.2便捷的交通組織設計
道路系統規劃設計時,應使人行線路盡量簡捷,居住區道路以居住者行走和休閑功能為主。道路可以讓居民很容易的到達各功能區(當地居民生活習慣大半的居民在中年以上,過著無拘束的田園生活已經很長時間,不易改變,在設計時不考慮這方面會給景觀效果和后期維護帶來麻煩)。
3.2.1小區主干道設計。
結合本小區和開發區干道的關系,把本小區的主干道設計成為“L”形,這樣使小區的每個居民都可以很方便的出入。為了不讓車行給人門的安全帶來隱患。居住區停車位的停放設置方式為分散方式,主要分布在兩個小區入口的附近,這樣方便了居住者出行,也便于管理。
3.2.2小區次干道設計。
小區的道路主要以不讓車行的次級道路為主(在特殊情況下,可供消防車車、工程維修車,救護車、搬家車等通行)。這樣,能保證住宅院落居住生活環境的安靜和安全,使住宅區各項生活活動能正常舒適地進行,避免了機動車對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
3.2.3小區游步道設計。
有調查表明,小區中最主要的活動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歡在小區綠化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僅限于小區的小游園。因此,在進入中心綠地的道路設計成自然式的游步道,小區的游步道設計應以使用者的舒適度為重要指標,當曲則曲,當窄則窄。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應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寬。路面設計成各式的冰裂花紋、鵝卵石鋪面或透水磚拼接。
4結束語
居住區環境設計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由規劃師根據環境的功能特性,合理布局小區空間,特別是應符合人的需求。然后是用植物來充實、豐富硬質結構。進行綠化空間的植物設計既要盡可能選擇適應小區環境的植物種類,又要搭配好植物群落,以保證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植物生態景觀。寧靜的綠地、自然和諧的園林植物群落都賦予小區生命的氣息。一個良好的人居綠地環境建立在環境的質與量之上,這就需要兼顧構思、總體布局,再加上單體與細部的進一步處理,達到小區環境功能性、合理性、觀賞性和生態性的統一,從而為居者筑造一個可持續的完美人居空間環境。
作者:李春山單位:合肥香怡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 上一篇:文化遺產旅游的景觀設計論文
- 下一篇:我國校園的景觀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