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構造數碼藝術運用

時間:2022-07-17 03:30:50

導語:景觀構造數碼藝術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構造數碼藝術運用

一、研究背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開創了研究視覺藝術的相關學科,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與表達。隨著時代的發展,“數碼空間”、“數碼裝置”這些詞匯也逐步成為“新型藝術”中的一員,數碼藝術空間正成為室內外空間設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本文將著重探討景觀設計中的“數碼空間”,并對戶外空間設計中數碼藝術的應用及表現手法做初步的研究。

二、數碼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區別

首先,數碼藝術與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同。數碼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與現代科學技術有著與生俱來的緊密聯系。數碼藝術一般以一種動態的、連續的、多感官體驗的手段作為其藝術形式,風格上也多受現代及后現代設計與藝術思潮的影響。其次,數碼藝術的工作方式不同于傳統藝術。幾乎所有的數碼藝術都需要并且依賴機械或儀器進行工作。簡單而言:數碼藝術與傳統藝術的表現媒介有很大差別,傳統藝術多依賴于實體物件來表現,如紙張,畫板等物品;而數碼藝術多借助計算機來表現,其傳播媒介可以更換,顯示器只是數碼藝術最常用的表現媒介。同樣的數碼作品,用不同的媒介來表現,所展現出的效果就會有很大差異。數碼藝術在這一點上與傳統藝術有著顯著的區別,它是一種更為先進的表現手法。此外,數碼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新型工具,而傳統藝術完全不具備這個特點。數碼藝術需要大量計算機設計編碼專業的從業人員配合,從技術層面入手,以藝術的思維來駕馭整個呈現效果,因此整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開發新工具的過程。比如在數碼藝術創作中,計算機輔助人員一次新的嘗試有可能會帶給數碼藝術作品全新的展現。這種新工具的創造有時候會比藝術品本身帶來更大的商機。

三、數碼電子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國內近年來電腦科技的迅猛發展,數碼電子裝置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媒介在公共藝術領域大展拳腳。戶外水景噴泉、燈柱、LED光柱、電子屏幕數不勝數的數碼藝術與我們的環境互相融合,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的風景線,為我們的都市生活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四、數碼藝術在景觀環境空間中的表現手法及效果分析

數碼藝術在戶外景觀設計中的表現形式目前還受到一些技術和資源的限制,因此創造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是數碼藝術在景觀行業應用并發展的動力。多方面地收集、研究、探討有關數碼藝術的具體案例,分析其藝術表現形式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結合濱水廣場的模擬聲光電特效——烘托主題型

在景觀設計中結合數碼藝術的方案不勝枚舉,但在濱水區域尤為多見。“上善若水”;“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都體現了水的靈動、柔美、韻律感強等特點,因此數碼電子技術結合濱水區域的裝置藝術顯得尤為突出。

1.國內方面在4年前的上海電子藝術節上,五角場商圈和浦東等地區的戶外電子藝術作品均是結合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與建筑景觀環境進行藝術表演和展出的。而同為電子藝術節開幕式的“河流體”大型新媒體現場演出則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頗具震撼力。它的設計理念是將“自然、建筑、人”三者合為一體,以散點式的演出配合浦東張家浜原生態河道水面上奇異的燈光效果,用高科技表達具有傳統意義的內容,營造出炫麗宏大的整體效果,從視覺、聽覺等多方位來演繹浦東的美好未來。該演出的絢麗華彩給我們帶來了時尚、先鋒的感受,對景觀設計者而言,互動藝術裝置與表演相結合的設計手法,對于我們設計慶典類廣場等空間具有借鑒和學習參考的價值。近幾年來,我國提倡環境保護,大量興建綠地公園,蘇州金雞湖作為大型湖泊公園的典型代表,展示了激光噴泉藝術的現代科技之美。激光噴泉藝術以預成設計的激光表演結合音樂與噴泉,富有節奏感與韻律感,在彩色的激光光束下,呈現出現代科技下夜晚濱水景觀的特色。激光噴泉技術在我國已經非常成熟,激光技術與色彩、音樂的恰當配合對烘托空間主題具有重要作用。

2.國際方面奧地利林茨電子技術博物館燈光互動裝置的設計,利用了一種稱之為“虹膜”的光感互動裝置(由薩爾布呂肯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生產),通過加載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觸發器改變燈的顏色;該系統還可以用于播放游戲。奧地利博物館坐落在河岸邊,動態的燈光效果在遠處顯得非常耀眼。在數碼技術結合噴泉的表現手法上,國外的噴泉水幕激光電影比起國內單純的激光噴泉,其表現形式更為新穎。比如新加坡圣淘沙音樂噴泉水幕激光電影,情節富有變化,圖像豐富,更為吸引人的眼球。其設計之完美、技巧之精湛、畫面之迷人、聲音之美妙,國內罕見。當然,水幕電影也以其相對較高的成本和技術使眾多公共空間放棄廣泛應用。不過該技術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種富有表現力的電影般的場景一定能頓時提升空間氛圍。

(二)結合室外景觀模擬真實場景——點綴型

1.國內方面同樣是2008年上海電子藝術節上的作品,徐家匯港匯廣場的“金色的釘子”裝置就屬于電子數碼技術結合室外建筑場景的作品。它作為一種點綴給人帶來了遐想和一種新的理念。四面立體的LED方柱演繹著模擬真實的巨大釘子被敲打入地面的場景,同時在地面上真實地制作出了釘子被插入地下的痕跡,配合擴音器,整體感覺似真似假,若有若無。而該設計的寓意則是在肥沃的土地上種下來年的希望。

2.國際方面德國設計師理查德及其伙伴一起設計的名為“笑臉”的互動藝術裝置放置在一個臨近河岸邊的鐘塔頂部,通過LED燈管組成了一個笑臉的形態。事實上,這是一個會隨著天氣變化而變臉的發光裝置,微笑的嘴型會因為夜幕降臨或者降雨等因素改變形態,給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和感受。在普通雕塑上結合動態數碼裝置的典型案例還有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的立體人頭雕塑。該雕塑利用許多不銹鋼板塑造了一個人的頭部造型,水從它的嘴里噴出,形成一個大的噴泉。雕塑建設利用自定義編寫的程序,由嵌入式電機控制內部結構功能。因此在不同時間段,雕塑板塊可以橫向旋轉,形成豐富的表面形態。

(三)結合自然植物景觀模擬超現實場景——融合型

英格蘭康沃爾伊甸園項目設計中,燈光設計師BruceMunro設計了“原野之光”裝置。其設計靈感來自于他15年前穿越澳大利亞紅色沙漠的經歷。“原野之光”就像是自然之中突顯的外來生物,由雕塑光纖心柱相互纏繞形成了燈泡造型的“沙漠種子”。像是靜靜臥在沙漠上的生命種子,夜幕一旦降臨,光纖心柱就會發出柔和的光線,富有節奏感。事實上,戶外景觀中植物占地面積最廣,而我們大部分景觀設計師都將目光投向硬質景觀的設計上,而植物設計師只是單向配合,設計手法上相對比較單一,很少將數碼互動裝置與綠色植物環境結合,而運用燈光和大片草地植被來營造環境空間相對于簡單的植物色彩搭配設計而言更具有新意。地公園等都可使用;而它的互動媒介也并非單一的個體,而是多媒介、多方位的,觸控屏幕、LED電子顯示屏、激光、聲控等等,可以說是多重感官的體驗模式;在交互方式上有程序自動設置模式,也有人機互動模式。當然在戶外景觀中運用數碼裝置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天氣情況的影響,而因為戶外氣候的多變性,作品的可控性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這對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作品的某種隨機性與趣味性,就必須突破藝術創作的傳統思維。同時需要滿足公眾與裝置的互動性,就必須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從回饋的真實效果出發。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裝置的出現,人們對其營造的氛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計算機編程人員與藝術設計人員不斷提高相互協調的能力。可見一個完整的、操作性強且效果獨特的數碼藝術創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當然,藝術表現的方式和手法對作品效果的影響很大,這也是我們需要多思考的方面。

五、結語

對新技術的生疏,影響著設計者創造力的發揮;而富有創意的藝術家們必須學會駕馭層出不窮的新軟件、新工具。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數碼藝術最突出的特點,也是我們在不斷探索與突破的重點。目前在景觀設計中,數碼藝術裝置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環境中去展現空間特質。在景觀設計的初期,數碼藝術和技術也對景觀設計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景觀建模這種可視化的數字技術給予了無數成功方案巨大的幫助和現實意義。數字化也將成為景觀藝術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而如何利用好這樣一個工具去傳遞藝術家的想法,將是設計師們需要不斷努力并實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