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設計理念培養思索
時間:2022-05-13 04:09:00
導語:生態設計理念培養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生態與生態設計的概念分析
生態是指自然環境中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態的范疇越來越廣,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都被納入生態的范疇。生態,可以定義為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既指各種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循環不息的生存和發展狀態,同時也指它們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生態和生態設計相同之處是都服務于生物,不同之處是前者為自然狀態、后者為模仿和無限接近自然狀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把生態設計理解為對生態或者說自然的一種有意識的保護和回歸。生態設計,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綠色設計,也可稱為生命周期設計或環境設計,即將環境因素考慮進設計當中。生態設計要求在進行設計策劃時,考慮環境因素,包括設計規劃執行的各個方面都要有環境因素參與,設計產品存在多久,環境因素就存在多久。當設計被利用或產生社會價值時,能很好的稱為環境的一部分,并可以在環境允許的范圍內形成可持續性的良性循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態設計一定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通過對環境因素的調控,減少資源損耗,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可持續發展思想融合,生態設計可以有效地降低綜合成本,通過保護自然環境提高競爭能力。
二、當代園林景觀設計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園林學科是一門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環境關系的科學與藝術。現代風景園林學科由傳統園林學,城市園林綠化和大地景觀規劃三個層次構成。傳統園林學主要包括園林歷史、園林植物、園林藝術、園林工程、園林建筑等學科;城市園林綠化學是專門研究綠化和綠地在城市中的規劃問題的學科;大地景觀規劃則更具宏觀性,其研究方向是將普遍存在于地面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視為資源來看待,從生態社會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三方面進行評價、環境敏感性分析并進行分階段的規劃與管理。園林作為一個學科在我國具有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伴隨不同社會體制的變革,園林也隨之發展并日趨豐富。在明清時代,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并誕生了以《園冶》為代表的園林學科著作。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園林教育進入近代高等學府,1951年由清華大學營建系和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創辦的“造園組”,成為中國現代園林高等教育的開端。1956年,該學科被調整到北京林學院,后發展為園林設計和園林植物兩個大的研究方向,并各自發展形成了兩個學科。80年代末,由于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使得園林學科和專業在京滬等城市化進程最為鮮明的大城市得到迅速發展,除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外、華南農大林學院等學院先后對園林專業實行了擴招,生源數量提升了5-8倍不等。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100所高校都開設了園林專業,但在欣欣向榮的背后,也隱藏著矛盾與危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專業素質不高
部分高校將大量的師資和學生的時間都安排在了本校重點學科的學習和研究上,很多園林以外的基礎學科或專業只是適當的設置和調配。這樣一來,雖然學生在園林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進行了深入地學習,但對和園林密切相關的城市規劃和環境藝術學科卻沒有進行更深入地學習,更沒有設置專門的生態設計課程。部分農林類高校開設的園林相關包括植物生物學,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園林樹木學等,但這其中很多知識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交叉和重復的現象存在。基礎課程開設過多,就意味著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專業課,如CAD、Photoshop、3Dmax等構圖設計類課程開設的較少。更有一部分農林院校,到在校生臨近畢業的一年才開設此類專業課,這就使得在校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還要面臨找工作的壓力,于是一大部分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以致出現學生專業素質普遍降低的情況。
(二)生態設計課程不夠普及,生態理念亟需強化
人類20世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觀念,就是可持續發展觀。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人類的發展必須以維護、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基礎,經濟社會的進步不能以犧牲自熱環境為代價,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對自熱環境的保護,注重生態平衡。因此,農林院校在對園林學科進行設置時,必須適時地加入生態設計課程。目前,很多農林院校在課程設計中存在偏重園林理論而不注重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等課程和知識的傳授。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當前的園林發展思路是不符合的,也是不合理的。通過生態設計課程的開展,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可待續發展觀念。認識到園林不是單單的理論上的模型和設計圖紙上的構圖,而是城市中的微型自然環境,它的好壞有時會直接決定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投入。使得學生認識到,要想使城市中的園林更加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和使用,那么在設計之初就應該將這種人文件精神植入其中。這樣,綜合生態化課程的開設就十分必要了。建立在可持續發展思路上的園林設計生態化,即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科創新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部分高校盲目擴招,生態設計課程缺失
園林專業在我國長期屬于冷門專業,但伴隨經濟發展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傾斜,園林專業逐漸由冷變為熱。這種迅速的轉變,使得部分農林院校出現了師資儲備的欠缺和不足。另一方面,面臨激烈的生源競爭,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園林專業。但同原來的專業院校相比,這些學校缺乏專業的、高水平的農林專業教師和相應的園林實踐條件和科研能力,更缺乏對專業設置的科學設置。在課程安排上,這些學校只是對其他農林院校的課程設置進行了套用,并沒有太多的創新,更沒有增加生態設計專業。歸根結底,在以上種種情況下,很多園林專業學生開始不能找到正確合理的設計思路,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及創新能力因知識儲備不足而明顯下降。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現在,不能用健全的專業知識進行貫穿生態概念的設計,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觀和大局觀,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國廣大地域內因氣候、人文、物候以及經濟發展水平高低造成的對景觀設計的審美差異。對園林學科來講,其專業人員必須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具有前瞻性的生態觀念,才能更好地把握園林設計的內涵及其與自然環境的辯證關系,并從中找到真正的設計思路,完成符合生態概念的設計。從根本上來講,生態設計課程的欠缺造成了園林專業學生生態理念的不足,導致了很多園林設計只注重了風格形式上的美,而忽略了生態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美。園林設計變成了理論的概念化形象展示,在實際園林施工中的實用價值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生態設計理念學習,部分高校園林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生態理念和藝術表現力不成正比,導致在就業和實際工作中出現學生的園林設計和思路不能很好的和現實的環境匹配。這種不匹配,往往導致學生的實際園林設計只重形式不重內容,也就是說,既不能符合大眾普遍的審美觀點,又與城市或自然環境的融合出現問題,帶來生態失衡甚至不可預想的經濟損失。舉個例子來講,建工和城規學生在繪圖表現上非常好,可是在運用植物方面卻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有時分不清常見的陽性植物、陰性植物植物,如按其設計施工,就會帶來相應的不良影響,甚至生態失衡。
三、加強景觀設計教學中生態設計理念的應用策略
(一)增設有關生態設計理念的課程
按照現今各農林院校課程設計來看,大致是大一、大二進行基礎課教學,大三進行專業課教學,大四學生考研找工作基本上不設置課程,主要安排實習,對農林院校來說就不是十分合理。由于園林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十分嚴格,過少的專業課學習的時間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應用理論知識,造成眼高手低的狀況。根據這種情況,最合理的安排是在大一、大二期間適當減少或者延長基礎課程教學周期,如大學語文、大學英語,以及大學法律等可以安排到大一、大二、大三這三個學年當中,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分批地掌握這類基礎知識,不影響園林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園林專業相關的土壤學和測量學和植物生物學等學科則一定要同園林專業課的學習相互配合開設,使得學生能夠將理論更好地轉化為園林設計實踐。根據學校師資力量等實際情況,農林院校和各開設農林專業的院校一定要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開設生態設計課程,選用有關生態知識的教材,用專業課或重點選修課的形式逐步開展生態設計理念教學。這里,還要強調的一點是,高校在進行生態課程設置時首先是選擇教材要準確,一定要選擇具有全新生態理念的讀本作為學生的教材,不能搞大而全的生態知識轟炸。生態設計課程的設置不能急于求成,在一到兩個學期內完成教學任務是不現實,也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在課程設計時,將生態設計課程融合進各個學年段的教學當中,讓學生形成對生態設計理念由淺到深的認識,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生態設計實踐,進而形成生態設計理念和思路。
(二)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的教學過程中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要讓學生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拓展他們在園林景觀設計上的理解,使得學生獲得必要的生態可持續環境的評價、規劃和管理的技能。在實際教學中引入生態設計理念,研究相關教學模式,使之整體化、系統化。理論課的開設使學生能系統和全面了解相關生態設計的政策法規以及應對策略,為以后的專業設計課程奠定理論基礎。同時,還可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的教學過程中理論課程的增加,還不能使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自覺運用相關知識,還需要對園林景觀設計教學計劃和大綱進行修訂,在課程中增加生態設計理念的內容。通過課程教學方式與內容的調整,使生態設計的觀念與具體課程融為一體。開設生態設計理念書目,適時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定期舉辦生態可持續設計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多參加有關生態景觀設計的設計大賽。當教學進行到一個階段,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相互觀摩、相互提問,開展集體討論和教師專題講評,幫助學生擴大生態設計知識面,理清思路,將調研成果和設計實踐進一步有機結合起來。生態設計理念的建立,不僅局限于課堂上,也不僅僅是學生單方面知識學習,更多的是學生對生態設計理念的自覺啟發。
高校園林景觀設計教學生態理念的建立還應打破學科界限多元發展。例如與同校其他專業學科建立合作機制,可以整合相關設計理念和技術;讓社會上有經驗的生態設計方面的專家參與到具體的設計教學中來,形成定期客座教授機制:利用網絡資源使學生的生態景觀設計通過網絡與外界專家進行交流,擴大視野,及時收到反饋信息。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通過這些辦法使生態設計意識深深地映在學生的頭腦中。
生態設計理念是未來園林設計的發展方向,對于仍然處于發展階段的國內景觀園林專業教學來說,生態設計課程的開設成為農林院校培養人才的一個正確和合理的途徑。本文對景觀設計教學中生態設計理念的探討,旨在明確一點,園林景觀設計引入生態理念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院校作為培養園林景觀設計人才的重要機構,只有主動將生態設計的觀念應用到教學中去,才能培養出綜合能力突出,具備生態設計理念的應用型園林設計人才。
- 上一篇:景觀設計形式與色調要求
- 下一篇:市農機安全宣傳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