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

時間:2022-05-02 09:03:00

導語:探索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

中國傳統園林作為古典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傳統造園藝術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它始于商周,發展于隋唐時期,全盛于宋、元時期,成熟于明、清時期,它博大精深,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水平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被稱為世界景觀藝術設計中最豐富的遺產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新技術的不斷進步,氣候變化、全球氣溫升高問題日益嚴峻,人類開始采取各種應對措施。2003年,英國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隨后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將“低碳”這一概念進行深化,這樣“低碳”成為了新時代背景下解決全球危機的新的對策。在“低碳”的號召下,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來的傳統造園理念和建設當代低碳景觀設計技術相結合,是發展綠色生態和低碳型景觀的新思路,也逐漸成為建設城市景觀綠色可持續生態設計的重要發展趨勢。

一、低碳型景觀的產生背景及其釋義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社會大背景下,工業革命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給人類原有的自然環境帶來了不可磨滅的災難性后果,如全球氣候的變暖、能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等危機。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理念、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景觀等一系列新概念也應運而生,為解決全球危機帶來了一線希望。“景觀設計”一詞,于1858年由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首次提出,它是關于土地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景觀設計的宗旨是通過對周邊環境的整體考慮和設計,以創造出舒適的、和諧的環境,達到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生。低碳型景觀設計在景觀設計的基礎上結合了低碳理念,是指在景觀規劃設計、景觀材料與設備生產、施工建造和景觀維護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效。

二、傳統造園理念中的低碳元素

1.因地制宜、師法自然傳統造園理念中的低碳元素首先體現在園林選址和布局充分考慮周邊的自然環境和整體的效果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特征,既相互貫通,又融為一體,各具特色。中國的傳統園林根據南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因地制宜,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園林景觀特色,有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的江南類型,有風格粗獷、氣勢磅礴的北方類型,還具有典型熱帶風格的嶺南類型。例如,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的蘇州拙政園(圖1),主要由東、中、西三部分組成,東疏西密,綠水環繞。據《歸田I記載:“地可池則池之,取土于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可見該園林具有明顯的積水地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這一地勢優勢,把水景設園的精華所在,水的面積占據了整個園林面積的三分之空間劃分上,巧妙地利用山池、樹木、建筑,沒有過多的計,使園內處處溝通、情景相融,以水見長。

2.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中國傳統園林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儒學、道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影傳統園林的發展。“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雖由人作,宛:也成了中國傳統園林所遵循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關于“天人合一”,中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將其j天,大自然;人,人類也;合,乃互為理解,結成友誼。其是,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順應自然。這一思想與低碳壟計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兩者都認為人與自然應相互1諧相處,盡可能減少包括能源、水、生物資源的破壞和使活動應與自然相協調,禁止破壞性開發,盡可能減少工j最大限度上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植物配置、模擬自然中國傳統園林面積無論大小,必定根據整體布局需花樹,栽種時從不加任何人工因素,不修不剪,不加于強位置錯落,疏密有致,順應自然。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配置,非常注重景觀植物的營造.物的生態性,采用當地自然植被,模擬各種自然物群落,強調大自然環境中的美。植物配置充分考慮與山石、水景、建筑的融合。

4.建筑取材、融于自然中國傳統園林中建筑景觀的低碳性主要表現在無論形態大小、數量多少、性質功能如何,始終遵循山水為主、建筑為從,建筑與環境高度統一、融為一體的原則。其建筑材料在取材上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取于自然,融于自然,多采用木框架結構設計理念,靈活可變,使空間虛實相接、形式多樣、因山就水、順應山勢、宜高則高、宜低則低,這種依附于自然界的設計將碳排放量降到了最低。例如,作為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的北京頤和園(圖2),其前山的正中,順山勢而下,分別建有智慧海、佛香閣、德輝殿、排云殿、排云f-j、云輝玉宇坊等,期間順山勢用許多假山隧洞加以穿插,這些建筑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頤和園萬壽山南坡與昆明湖之間的狹長地帶由一條全長728米、273間的長廊(圖3)連接,整個長廊分春、夏、秋、冬四段,其中地勢隨萬壽山而起伏,而起伏處都設小亭銜接,使行人在觀賞時邊看美景邊走動時根本感受不到它原有地勢的起伏感。

三、傳統造園理念語境下的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

1.結合自然的設計中國的傳統園林以“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自然觀為宗旨,以自然山水為模擬對象,范山模水,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與建設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追求的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完全一致。而在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中,許多設計方案打著“低碳”的標簽,事實上并不低碳。例如,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一股城市綠化“草坪熱”在全國許多城市興起,大面積草坪的出現,大大地浪費水資源以及后期維護管理開銷。-9此同時,在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背景下,大面積草坪占據了綠化樹木的種植。與此同時,據研究表明,相同面積的草坪所產生的制氧能力、調節城市小氣候能力、凈化空氣能力等生態效益遠低于樹木。鑒于此,當代低碳型景觀在城市綠地植物設計上,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選擇植物物種的同時,應該優先考慮相對于外來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生態效益的鄉土植物;其次應該注意不同植物物種的固碳能力,優先選擇固碳能力較強的植物;最后還應該加強植物生態多樣性的保護,突破追求植物觀賞性和品種名貴性的界限,充分利用大自然中一些常見樹種。

2.人性化的設計傳統園林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多種多樣,結合自然環境特色,傍山依水,因地制宜。在低碳型景觀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因素、使用價值、建設的目的所在等問題,以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的當代低碳型景觀。而當代許多市政廣場的建設,為了滿足氣勢上的浮夸效果,大面積地使用硬質鋪裝,大量地安裝景觀燈具,過分追求奢華排場,斥資數億,卻沒有半點實用價值,這與低碳景觀應具有很強的功能性特色完全相悖。由此可見,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必須注重以人為本,堅持人性化設計理念。結語在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惡劣變化的社會大背景下,當代低碳型景觀道路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現在越來越多的景觀規劃方案被冠以低碳景觀的標簽,而真正的低碳景觀設計是一個連續的、整體的減碳過程,其過程是任重而道遠的。在具有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哲學體系背景的傳統造園理念語境下,傳統園林通過有形和無形的兩個方面向人們敘說著其中所蘊含的低碳元素。它對當代景觀設計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結合中國數千年的造園文化和思想因地制宜,考慮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與環境文化差異、不同項目的設計性質差異,避免單一批量化設計模式,需要有獨特的創新和學習能力,不能完全模擬傳統園林設計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設計方式,要懂得取舍和創新,需要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用自己先進的設計技術和與時俱進的價值觀,創造出低碳的、可持續的、生態的、節能的、理性的、科學的、整體的當代低碳型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