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10 03:02:27
導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高效發展,國家注重城市化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改革的不斷推進,針對城市的規劃設計被提上了日程。在城市化建設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同時,人們對生態意識也在逐漸的增強。為此,城市發展必須以尊重自然的發展目標為前提,創新建設方法。構建生態化的城市建設體系,滿足人們在高品質生活水平下的生態需求。從而使城市歷經生態化建設,獲得持續的發展。本文針對城市規劃展開分析,針對當前生態城市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出有效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生態化建設
經濟的深化改革,給人們的物質生活創建了便利條件,人們隨之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基于此,為滿足高質的生活需求,綠色、生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使城市的生態建設成為當今的熱點話題。針對城市建設,我國在生態建設理念的研究上已經呈現出明顯效果,但實踐性的建設活動表現不足。因此,加強對城市生態上合理的規劃設計,并總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對城市的持續化發展很有必要。
一、城市生態建設實踐解讀
(一)調節城市結構與功能
生態城市的發展要求自然、社會、經濟復合下的城市系統和諧,必須以強大的科技作為后盾。在構建生態城市的過程中,城市結構與功能的優化呈現重要的環節。因此,基于生態理念下的全新城市必須優化城市結構,加強功能體系的建設,從而推動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首先,建設城市綠網,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環境。鼓勵恢復生態被破壞的區域,在規劃中劃分一般區域、限制區域、保護控制區域以及生態恢復區域,并通過生態廊道的建設改善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其次,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導向,對城市發展、人們生活提高關注力度。從而減少有害氣體,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防止環境污染,維持生態平衡,構建和諧的城市新面貌。此外,還要對農業及生態綠地進行合理分配,保證城市的土地結構呈現均衡化。
(二)能源利用的創新
許多國家都是以生態適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作為生態城市建設的先導。而其中,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技術創新較多。其中新能源的利用主要包含開發多樣的新能源技術、采用混合新能源利用類型、積極推廣新能源產品三個方面為主要內容;而節能技術主要是應用于建筑節能方面的生態技術以及相關措施。在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方面,除了采用先進的節能建筑材料和建筑構件外,還可通過建筑的布局達到很好的節能效果。
(三)海綿城市的建設
水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命脈,針對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是生態建設的關鍵所在。然而,現階段對水資源與生態的合理構建缺少深入認識。基于此,加強海綿城市的構建,可以促進生態城市的發展。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主要從以下幾點展開:(1)對城市道路進行修建時,要注重采用透水或半透水的材料進行建設。在城市道路中增設排水管道,促使城市道路的滲水功能有效發揮。(2)在構建綠化用地時,注重在形式上選擇下沉式綠化形式,在下沉程度的選擇上多結合綠地植物的生長特性。(3)在構建海綿城市過程中,滯留設施是主要的環節,防止因雨水過多造成建筑物坍塌的現象發生。(4)滲透塘、濕塘的合理構建。主要通過滲透塘以及濕塘,對多余的水分進行收集。(5)緩沖帶的合理布局。在建設海綿城市中,可利用大面積的植被形成緩沖帶。當發生雨水災害時,可以降低雨水對城市建設造成的危害。
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智能交通網絡
交通是城市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對生態建設作用顯著。基于此,要針對城市的發展需求,完善交通網絡,實現高效的運輸途徑。交通體系要注重多元化體現,增強各交通區域網絡中的有效聯系。首先,構建智能交通綜合管理體系,對城市的交通實行動態監控,同時,加強停車技術的智能化發展。其次,增加城市交通網絡的層次水平,交通系統的功能優越性得到最大的發揮。同時,增強交通系統的層次性分布,可以滿足當今運輸的需求。避免因交通擁擠出現系統癱瘓的情況,對提升人們的出行質量作用關鍵。此外,就是提倡公交優先、綠色出行。
(二)充分運用低碳能源
城市發展,要樹立低碳發展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展開城市的全面建設。低碳目標涉及到的城市發展因素有很多種:包括城市的交通、綠化、以及城市的資源利用等多項功能進行綜合考察。城市在生產過程中,要注重對再生能源的利用,合理選擇生產材料,避免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從而加快城市持續建設發展步伐,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呈現均衡化。同時,城市針對電網建設要加大完善力度,更新電力輸送技術,從而實現電力資源的節約供給。此外,要加強多項能源的重新整合,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實現能源的重新利用。將煤炭進行再加工處理,利用生物、化學技術促使其正常發電。不僅可以緩解煤炭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傷害,還可以顯著提升城市的供電水平。這種煤炭資源再利用的能源使用形式,正好符合了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導向,也是實現城市低碳能源重新整合的重要保障。
(三)尊重自然、生態修復
在突出體現“生態”、“綠色”、“可持續”的相關規劃設計中,“被動式”的規劃設計手法已逐漸得到廣泛的認同。規劃的前提是尊重自然,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放在第一,規劃的職責應當是輔助,而非占據主導地位。在體現與環境相適應的設計手法中,注重引入自然,在進行生態建設時,需將自然景觀作為主要因素,融入城市的整體構建中。此外,構建生態廊道,不僅可以使城市的生態更加完整,也可以為市民提供景觀欣賞的功能。在進行具體設置時,要注重生態廊道的長寬比例的合理設定,保證空間充足。在廊道范圍內,引進自然生態物種,并且結合廊道的層次分布,進行生物資源的合理布局。從而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完美體現。
(四)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實現高品質生活
實現智慧城市的重點建設,主要從醫療,教育,社區環境等方面進行設施完善,為市民的高品質生活提供保障。首先關注人們的就醫服務水平,實現醫療管理智能化。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自動化醫療管理系統,創建電子檔案,對市民就醫情況創建檔案。從掛號到繳費流程實現自主系統的創建。其次是對教育機制智能化的創新。可以創建區域網或設立特定的校園網絡,從而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高效管理。同時,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創建虛擬圖書閱讀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在社區環境建設上,利用網絡技術對社區環境實時監控,采取智能化的管理措施,加強公共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創新。結論:經濟發展是改變人們生活理念的主要原因,高品質的生活層次促使人們對城市的生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城市的生態建設,必須從多方面進行有效展開,針對人們的生活需求,對城市的結構、功能做出適當調整,包括完善交通網絡,尊重自然、生態修復,實現分層次的展現。同時,要充分利用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其他綜合性能源,為生態城市的合理構建提供能源基礎。海綿城市在生態城市構建中作用關鍵,通過構建排水、濕地系統,對雨水資源實現再利用,降低洪澇災害。此外,采取策略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態理念,完善生活方式,促進生態城市的整體進程。
作者:王峰 單位:邯鄲市規劃設計院
參考文獻:
[1]黎靜.對于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09):41+43.
[2]李媛.淺談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門窗,2017,(02):133.
[3]邢芳.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252.
- 上一篇:“一帶一路”戰略下農業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 下一篇:韌性城市概述和城市規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