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中的小班探討
時間:2022-02-15 09:38:59
導語: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中的小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調查小班與森林區劃的關系
森林區劃是為了便于調查統計和分析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便于組織森林經營單位及開展森林經營活動;同時便于進行技術經濟核算和有效管理森林資源,從而為林業的行政管理、森林資源管理和林業生產組織提供條件。森林區劃是以林業區劃中的第三級(縣級林業區劃)為基礎,對確定的森林經理對象進行地域上的規劃。又可分為四(五)級,即:林業局(縣市區)———林場(鄉鎮)———經營區(該項可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保留)———林班(村、屯)———小班。調查小班是森林區劃的最小單位,最初是以獲取木材為目的進行區劃,因此在區劃條件中主要以森林資源指標為準,如樹種組成、齡組、立地條件、郁閉度(疏、中、密)等,為此又叫林相班。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政管理需要,又增加了諸如森林健康、火險等級、野生動植物、生物量、濕地資源等生態環境條件和土地權屬、林木權屬、森林分類經營等經營管理屬性。隨著賦予小班屬性的增多,調查小班的信息量在不斷增加,同時調查工作量不斷加大,作用也在不斷增加。實際工作中許多工程、專業項目也把調查小班作為本身工作的支撐點和落腳點,比如:退耕還林工程、集體林林權劃分、公益林工程、濕地調查、動植物保護中的棲息地評價等。因此調查小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小班的基本性質和功能
(1)小班是生態群落和森林區劃基本單位。小班以生態群落和森林區劃基本單位的形式按照一定的空間位置排列組成森林景觀,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即空間環境和立地條件的一致性,是當地自然環境和森林群落長期作用的結果,同時小班林相的差異又反應了環境的特征。環境變化的進程常常是森林群落發展歷史和森林演替的主要因素,環境綜合作用于森林,造成森林局部(小班)差異。如在吉林東部林區其它環境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陰坡多生長闊葉林,陽坡多生長柞樹林,季節性積水的平緩草甸多生長天然落葉松。這些都是由于環境因素導致的森林小地域差異,森林和環境的統一規律默默在起著作用,而一旦破壞了這一規律,將很難得到恢復。
(2)從森林生態看小班是組成森林生態系統的單元。它具有森林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同時它又有自己特有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結構規律;它與周圍環境相互聯系互為環境又相對獨立于周圍環境,因此它是一個小生態系統。它依靠生物鏈把系統內部結構要素聯系起來,通過自然競爭獲取能量,對一定程度的外部影響可以利用自我調節功能自我修復,因而得以生存;小班內森林的物流、能流能自動平衡和不斷補充積累因而得以養分;小班內生物種尤其是優勢樹種又能自然更新和自我延續因而得以發展。外界的影響如果超過其系統調節能力,小班內的森林就會失去生態平衡而解體,其恢復就只能靠周邊環境,如周邊環境不能提供支持,結果就是從有林變為無林。
(3)小班是森林生產力估測的支撐和重要信息源。森林生產力是森林與環境之間本質聯系的重要標志;是森林生態系統植物群落結構與功能的綜合體現;是衡量林分生長狀況和生態系統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而森林景觀尺度的森林生產力估測是由小班森林生產力集合組成的。小班森林生產能力可用多種形式表示,例如:①生物量———森林群落在一定時間內單位面積積累的干物質重量;②碳儲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成碳水化合物,是碳輸入森林生態系中的主要途徑。在生態系統中,以總初級生產力來表示單位時間與面積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產量。③蓄積量———森林群落在一定時間內單位面積立木材積總和。④立地指數———單位面積上林分生產量的比較相對值,用林分在基準年齡(一般指優勢種的成熟齡)高峰時的優勢木高表示。通過詳細記載小班內森林生產力的信息,采用經濟分析中的收入(生長)和支出(主伐、生長伐、枯損等)預測林分各種生產量(木材、環境等)的效益,通過貨幣化表示既為森林經濟效益。
(4)小班是森林環境的載體和森林環境效益(價值)評估單元。小班中森林所生存的空間與其周邊的一切因素都可稱為環境,對于森林來說又彼此互為環境。由于小班內的單位面積森林環境效益相同,同類型小班可用同一種模型和參數來估測森林環境效益(價值),各類型小班按單位面積估測的森林環境效益(價值)之和即為區域內的森林環境效益(價值)。比如:森林環境的直接效益有林分蓄積、生物量、碳儲量、降水再分配、保持水土、增加大氣濕度、降低溫度等;間接效益如對農田防護使農業增產、固碳釋氧使空氣清潔進而人和動物能獲得更多更清潔的氧氣、增加蓄水減少地表徑流使河水清潔因而使漁業得以發展等。所以一個森林區域內的環境效益(價值)就是由每個小班環境效益(價值)組成的。
(5)小班是是森林經營利用的具體對象和落腳點。小班是森林規劃和經營管理的基本單位,是森林經營利用的具體對象和落腳點。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要落實到小班,森林資源經營措施類型也要落實到小班。從動態管理的森林資源檔案中我們可以掌握森林生長、消亡、利用等變化規律以及它與自然環境、經濟、經營條件之間的依存關系。它既是長期經營森林過程中制定林業生產計劃的依據也是林分動態變化信息的記載單位。在執行森林經營方案的過程中,它即是林業計劃調整單位也是經營效果考核單位同時又是經營成本和經濟效益的核算單位。
3小班區劃和調查的一般步驟
隨著人們對森林在生態環境中作用的認識,森林不僅是能為人類提供豐富林產品的基地,同時也是維護與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主體。它具有涵養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釋氧、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環境、防風固沙等生態效益。為此人們非常關心森林的生態環境價值,采用許多方法進行估測,如: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意愿調查法等。不管用那種方法人們都試圖通過森林內部結構特征與森林環境的相關關系來預測環境效果,通過對預測效果的量化(市場貨幣化),估測森林的環境價值。這就使小班的作用外延了許多,不僅是原來為林業生產經營提供信息,同時人們希望為生態環境效益(價值)提供信息和支持。因此小班的區劃和調查就應當更加準確、翔實、可靠。小班區劃是建立在森林區劃基礎上的,最初的森林區劃是在縣級林業區劃的基礎上利用地形圖首先勾繪出各種線性地物(如河流、道路等)和行政界線(省界、縣界、鄉鎮界等),在按照林班區劃條件勾繪林班界線。在林班區劃的基礎上在地形圖上按坡度、坡向、面積勾繪出地形小班的雛形,在此基礎上調繪員利用航空影像或直接到現地根據地類、林相的差異勾繪出小班界線。深入小班內用目測和測樹工具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小班屬性調查,現地填寫調查記錄。隨著科技進步,調查手段和調查工具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3S技術出現之后,各森林專業調查部門都相繼使用了這一技術,但在使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都沒用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尤其是工作流程沒有統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差和麻煩,應引起重視。鑒于此,本人對小班區劃和調查工作流程提出一點個人想法,僅供參考。根據森林區劃的任務對確定的森林經理對象進行地域上的劃分。可分為四級,即:林業局(縣市區)———林場(鄉鎮)———林班(村屯)———小班。具體操作可根據掌握的資料和軟件分內外業進行小班區劃和調查。
(1)內業小班區劃和調查工作步驟:①利用國土或測繪部門法定的行政區劃圖、林業部門的森林分布圖做底圖在arcmap平臺上勾繪行政界線、森林經營單位界線、線性地物。一般包括:國界、省界、縣界、鄉鎮界、林業局林場界、道路河流等。可作為森林經營單位區域控制界線。②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礎上疊加地形圖做為底圖,在arcmap平臺上按照林班區劃的條件,依據自然線性地物(山脊、河流等)和一定面積控制勾繪林班線。③在第一、二步工作的基礎上收集各種林業工程圖(林權圖、公益林圖、退耕還林圖、造林工程圖、伐區設計圖、各種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圖等)做為底圖勾繪出界限做為小班線。④在arcmap平臺上用DEM柵格圖(1:25000、1:10000)提取坡度、坡向、海拔等信息,疊加到小班圖上記錄地況信息。⑤購買高分辨率(0.5~1.0m)遙感影像(航空、衛星影像)做為底圖,疊加以上四步界線,將抽樣樣地信息作為遙感影像的解譯標志,建立監督分類模板,對遙感影像進行分類;在分類的基礎上勾繪小班界線,判定小班的土地類別和粗略提取小班的樹種組成、優勢樹種、齡組、郁閉度、樹高、胸徑、蓄積等林分因子。把第四、五步的已知和解譯信息記錄到屬性數據庫中。
(2)外業小班區劃和調查工作步驟。①將內業工作完成的森林區劃界線(矢量圖)和屬性庫(二維數據表)導入到外業數據采集器中(一般是掌上電腦PDA或帶GPS導航功能的平板電腦),利用移動GIS平臺備外業確認和編輯用。②利用外業采集器導航到目標小班進行現地小班區劃線修改補充和屬性值修改補充,完成小班調查工作。
作者:于世禮 于世宏 牟惠生 呂繼春 單位:吉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敦化市林業局
- 上一篇:生物教學中的環保教育研究
- 下一篇:淺談生物教學的美育策略
精品范文
10森林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