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通草畫品牌形象創新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22 09:15:51

導語:蕪湖通草畫品牌形象創新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蕪湖通草畫品牌形象創新設計研究

摘要:通草畫作為地方文化遺產,凝結了蕪湖的發展歷史和人文風情。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通草畫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受到了限制,并需要一系列完整有效的視覺設計方法和正確的宣傳推廣才能得到公眾的認可。本文將分析蕪湖通草畫發展的背景,探討如何創新蕪湖通草畫的品牌形象,以滿足現代社會的審美需要,使之更為大眾所接受。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通草畫的產生背景和發展;第二,現代通草畫藝術形式發展的局限性;第三,蕪湖通草畫新形象的必要性。

關鍵詞:蕪湖通草畫;非傳統創新與傳承;品牌形象

一、通草畫的背景和發展

通草畫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其發展過程十分漫長,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晉惠帝時期。早期的通草畫全稱為通草紙水彩畫,就是在由通脫木這種植物,制作而成的紙張上進行繪制的水彩畫。由于其原材料的特殊性,繪制出的水彩畫通常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效果,深受當時畫師們的青睞。通草畫曾在廣州、貴州、蘇州等地均有較為不錯的發展,而蕪湖通草畫則吸收了廣州、貴州兩地通草畫形式的優點,以蘇州通草畫的藝術形態作為改進基礎,發展成為具有蕪湖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的手工藝術。1956年,畫師謝醴泉受到了“蕪湖鐵畫”和“蕪湖堆漆畫”改良創新的啟發,將蘇州羽毛扇的制作技巧融入至蕪湖通草畫中,經過不斷的嘗試與改進,研制出了通草剪貼畫,將蕪湖通草畫,由平面畫種轉化為具有立體效果的手工藝,賦予了它全新的藝術形態,發展成今天可以與鐵畫和堆漆畫,并稱為“蕪湖三畫”的通草畫。筆者在拜訪蕪湖通草畫唯一傳承匠人毛藝濤老師的過程中了解到,現在蕪湖通草畫的制作,主要是以繪畫和上色剪貼為主,題材多表現動植物及古代傳統的人物形象,先在畫紙上用筆勾勒出外形,將通草片和通脫木莖髓作為原材料,進行剪裁拼貼和上色,打破傳統水彩畫二維的模式,制作出更具裝飾性的三維立體形態,有些特殊構圖的畫面甚至突破畫框,最后進行裝裱,具有紀念收藏、裝飾觀賞等方面的藝術文化價值。

二、現代通草畫藝術形式發展的局限性

(一)題材與現代社會脫軌,大眾理解度低。蕪湖通草畫的表現題材類似于傳統中國畫,立意高遠,審美缺乏創新,題材過于陳舊,藝術的表達形式更新太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在蕪湖大學城周邊,隨機抽取了100名大學生,進行了關于常見畫種及手工藝了解程度的問卷調查(見圖1)。據圖1中統計數據顯示,僅有2%的大學生聽說過通草畫,但并不了解其中的制作方法與表現形式;美術及設計類相關專業的師生,對通草畫也了解不多。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地方的文化遺產,不光承載了當代的發展歷程與人文風情,還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文化底蘊和美感,而這樣優秀的傳統手工藝,卻在現展中處處受限。總結下來應該說,蕪湖通草畫目前的藝術形式很難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最重要的還是其表現內容與現代社會產生關聯不夠密切,沒有與時俱進,不僅難以一枝獨秀,還時常被市場排擠。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通草畫要想繼續傳承,年輕群體才是推廣的重點。而這樣低的知名度,得不到大眾的關注與認可,無法反映出社會現實,藝術性和實用性受到限制,使其藝術價值只停留在工藝層面;這是蕪湖通草畫在現代社會受到發展局限的原因之一。(二)造價及售價較高。盡管蕪湖通草畫在2016年被蕪湖市列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但其市場發展的狀況卻還是不容樂觀。傳統手工藝術在現代社會,受到工業技術和高科技技術、人工智能發展的沖擊,不能與社會發展接軌。筆者通過對蕪湖通草畫市場的考察了解到,一幅通草畫的價格主要根據匠人制作天數來定,一天制作時長大約八個小時,制作兩天的通草畫,定價最低在600元以上。由于立體通草畫制作原材料的成本價格不菲,制作工藝精細繁瑣,過程耗時耗力,使得通草畫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同時,目前制作和銷售通草畫的藝術家、工作室、畫廊數量極少,一些畫商在經營過程中,過于重視利益,利用通草畫非遺的稱號作為噱頭,主次顛倒,抬高通草畫價格,讓造價本就不菲的通草畫價格過于高昂,結合其不被大眾理解的弊端,在與同類裝飾工藝品對比時,喪失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這是其發展受限的原因之二。(三)傳承斷層。對于立體通草畫這種技巧性和操作性較強的手工藝而言,擁有工藝傳承人是發展的重點。最初,蕪湖通草畫匠人們多以口傳心授的傳統方式作為傳承方法,缺少對于技藝經驗的總結和書面理論的積累,加之早期的制作人們傳藝意識過于古板,仍有傳男不傳女、父子傳這種落后思想,就算是對外人傳藝也不會把真正的核心技藝傳授,正所謂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每一代手藝人在制作時,都要對其進行工藝研究,使其作品風格不夠統一,技藝沒有得到完整的傳承,藝術的形式沒有得到更高的提升。同時,立體通草畫不僅僅要求剪與貼的工藝,更多的是對藝術的審美和一定的繪畫能力。而技藝方面,又需要長年累月的磨練,許多對通草畫技藝感興趣并且想要嘗試制作的人們多望而卻步,故從業人員面臨老齡化的趨勢。其中,已從事制作通草畫的老手藝人因收入微薄,導致生活十分拮據,大多半路改行,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沒有年輕一代的工藝傳承人,是蕪湖通草畫目前發展受限的原因之三。(四)缺乏正確導向的市場推廣。蕪湖唯一的通草畫傳承匠人毛藝濤老師,曾向筆者表述,在創作與銷售過程中“藝術品制作與開拓市場不能兼得”是目前面臨的嚴重問題。沒有專業的銷售團隊與銷售渠道,導致這樣以個人為單位,堅守制作的匠人們在創作過程中,無法兼顧開拓市場,從而陷入“閉門造車”的窘況當中。即使如今文化部門對通草畫扶持力度有所改善,但仍缺乏大眾關注度。這是其在發展方面受到限制的原因之四。今日的蕪湖通草畫處于低谷期,這樣的趨勢下去可能還會面臨失傳的危險。總的來看,通草畫在當今社會存在一定發展的局限性。總結下來,首先是其藝術表現形式、審美特點與時代需求不符;其次是始終將通草畫放置在藝術品的高壇上,沒有轉變為消費品,沒有抓住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心理活動,一般的購買都是從購買者對產品的認識開始的。正因如此,對于蕪湖通草畫的品牌新形象設計的意義就變得異常重要。

三、對蕪湖通草畫進行品牌新形象設計的必要性

從蕪湖通草畫的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需要將通草畫打造成為蕪湖城市的一張名片,利用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創造全新的品牌形象,來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就設計方面來講,人類的思維活動,受到視覺符號的影響,要給其一個潛在的品牌語言,在面對同類產品競爭的同時,利用自身優勢,進行創新發展,這些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創新的視覺表達是十分必要的,是將蕪湖通草畫推向市場和擴大發展的重要途徑。品牌設計的好壞影響到消費者對作品的印象,并直接影響到品牌的后續發展。例如近幾年發展較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剪紙,以其獨特的民間剪紙藝術形式,對黨建文化和紅色經典等題材進行主題創作,制作了一系列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廣告和宣傳海報,全國范圍內大量投放,在人流量較多的車站、馬路邊的廣告立牌、電視上的公益宣傳片隨處可見。正是利用這種大范圍的傳播方式,把山東的剪紙文化推向了市場、擴大了其發展空間,潛移默化的進入了民眾的視野和生活。山東剪紙品牌新形象的成功推廣,值得蕪湖通草畫去學習借鑒。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點對蕪湖通草畫進行開拓和發展:第一,從公益宣傳上來看,內容上要正確把握好發展的方向,并與社會現實相關聯,讓通草畫與時下流行的正能量思想或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事件相結合,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帶一路”等能夠表現社會正能量的題材,進行公益海報設計。在人流量較多的車站、立交橋、鬧市區、主題公園、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園等平臺投放,也可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等方式,進行大范圍傳播,不斷刷新存在感,使受眾人群在腦海中產生深刻的印象,增加大眾認知度。通過以上途徑,讓人們了解蕪湖的通草畫,提高知名度,給蕪湖通草畫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第二,從商業應用上來看,需要開發其實際應用價值,對外展示通草畫與以往不同的產品形象。由于通草畫能夠做精微畫面,可將其形象元素進行一系列故事性的插圖創作,與企業進行合作,將電子稿圖案印刷在蕪湖本地的產品包裝上,最大程度上保留其立體形式,改善其造價過高、不易保存、易破碎的弊端。在產品銷售到外地的同時,讓更多的外地客戶在感受蕪湖產品特色的同時,加強他們對蕪湖文化的印象。由于其尺寸帶來的局限性,在技術上可以生產鑰匙鏈、發飾、書簽、明信片、微型盆栽、書簽、冰箱貼等方便攜帶的物品,并且對具有觀賞價值的小件旅游紀念品進行產品開發,以適應不同人群的審美特點,突破之前只能作懸掛式裝飾畫的陳舊問題。第三,從學術角度來看,可以鼓勵蕪湖通草畫與當地院校合作,毛藝濤老師曾向筆者表示,很樂意與院校進行相關合作。通過開設講座、工藝授課、互聯網課程教學等方式,打造一系列藝術專業特色課程,進行理論方面的收集和整理,讓非遺走進校園。并利用這個機會,對其進行傳錄和研究,培養大學生對蕪湖通草畫的認同感,讓更多的人了解通草畫,培養更多傳承技藝的人才,利用年輕群體,傳承“工匠精神”,從而改善目前蕪湖通草畫在發展上面臨的窘況。優秀的設計能夠增大用戶的流量,當擴大了受眾人群,就提高了社會對其的關注和期待。簡單來說,就是要對通草畫的發展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提高社會關聯度,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將通草畫發展至今的時代背景和它背后的含義,作為設計的元素和出發點,讓蕪湖通草畫與更多形式和元素結合,為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滿足受眾人群的需要,迎合大眾的審美特點。

四、結語

蕪湖通草畫的發展既需要創新,也要傳承。在發展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首先要解決當前手藝傳承的問題,其次是市場營銷的宣傳手段。如何讓更多的人去接觸通草畫,在這過程中既要留住當中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為其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和不斷的支持鼓勵,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毛藝濤老師向筆者表示,盡管銷量不好,但卻一直堅守通草畫創作,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了解通草藝術,他會伴隨通草畫走過一生。蕪湖通草畫凝結了本土的民族文化與勞動人民的智慧,應當將本土文化向外推廣,讓更多人了解蕪湖這座江城的魅力,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發展、利用本土文化,使蕪湖通草畫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倪漫.被封存的城市歷史記憶———蕪湖通草畫[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

[2]茆振文.“搶救蕪湖三畫”[N].江淮時報,2013.

[3]郭靜洲,郭靜華.蕪湖通草畫創制人謝醴泉[J].江淮文史,1996.

[4]吳琨,盛榮.蕪湖通草畫的保護與傳承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

[5]王海波.安徽蕪湖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11.

作者:季然 孫曉萌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