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設計理念啟示

時間:2022-07-22 09:19:20

導語:考工記設計理念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工記設計理念啟示

【提要】體驗階段、構思階段、表達階段是現代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設計師們需要將外界因素總結歸納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考工記》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是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個人情感與外在世界的相互投射,本文將研究《考工記》中的中國古代重要美學思想,找到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關鍵詞】《考工記》;現代設計;啟示

一、《考工記》的設計理念體現

(一)人文關懷。《考工記》開篇講到,“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①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把創造器皿、器物的人尊稱為圣人,制作古代器皿、器物的過程也是非常神圣的過程。中國古代手工業者在封建社會是享有一定地位的。《廬人為廬器》中記載,“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人”②,可以看出古代在制作兵器上有嚴格的規定。在長度上有嚴格的把控。超過人3倍長度的兵器是無法在實戰中靈活使用,并且更有可能害到士兵。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人在器物制作過程中的重要性。(二)天人合一。在全文第一段,“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③,是全文的核心的造物觀。在制作器物的過程中有四個因素起到關鍵性的因素。一件制作精良的器物不僅需要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還需要材料的精美,制作者工藝的高超。人與自然因素,缺一不可。如此嚴格的要求也奠定了后世在于造物上的準則,以和為美、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后世影響頗深。(三)虛實相生。《梓人為筍虡》篇,“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為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為筍虡,外骨、內骨,……。”④古代工匠將動物形象融入到樂器中,讓我們在凝聽古代樂器的演奏時腦海里會聯想動物的吼叫,讓音樂放佛有了物化形象,更加有震撼力。這里也就有了虛與實的概念。古代工匠創造的樂器是“實”,而我們聯想出來的是“虛”。這里的虛實結合可以使藝術品上升一個臺階。

二、《考工記》的設計理念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一)隱喻式設計。隱喻式設計是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將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設計作品中的一種做法。現如今優秀的設計作品,隱喻式設計尤為重要,隱喻性的設計方法使作品更具一層內涵,更具延伸性,使作品深入人心。著名設計師勒•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柯布西埃沒有讓項目過于復雜化,有意想的讓空間變得易于遐想和引人深思。當光線照進禮拜堂時氣氛變得凈化、空靈,厚重的白墻讓建筑立面更加純粹。光線的效果激發出某種富于表現力且使人情緒激動的特質,這樣的設計手法使宗教活動的意味變得更加強烈。(二)人機學設計。《考工記》中有大量的內容告訴我們設計是要為人服務,眾所周知,明式家具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的瑰寶與典型代表。合理的榫卯結構和優良的加工工藝,充分體現了明代家具的工藝水平,體現了古人非凡的智慧和藝術才能。明式家具在選材、工藝方面非常嚴格,材質上主要選擇黃花梨、紫檀等,同時它非常重視功能上使用,審美上也非常符合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在觸感上非常講究,要做到滑但不留手的程度。明式家具在結構比例上與人的結構比例相契合。造型方面也十分嚴謹,一般情況下不會濫加裝飾,整體造型盡量簡單,但極具美感。這些點尤其在明式坐具體現的十分明顯,整體和局部比例十分協調。最大的保持了椅子的舒適性。(三)地域文化性設計。《考工記》在地域文化性上也有所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在這種美學影響下體現出自在清凈的聲韻及生活情趣的營造。在這種空間中能反映出文人追求適意自在的人生,注重內心的平衡,處事超然曠達,精神寧靜恬淡的人生心態情趣。及至當代,中國古典建筑主要體現對生態自然的向往和地域特色古典韻味的追求。在新中式空間的營造上也能窺見其身影。蘇州博物館新館(見圖1),是由國際建筑大師貝聿銘所設計。貝聿銘物盡其用,將石,木,竹等自然元素精心編排在合適的位置,給人寧靜空靈的感覺,創造一種天人和一的意境。整個建筑群落并沒有厚重歷史感的壓抑,讓人內心比較輕松愉快。在中國傳統藝術手法中的借景等方面運用的恰到好處,同時強調點線面的精巧布局,虛實結合,講求氣質和神韻。貝聿銘他在浮躁和喧囂的社會環境下靜心思索,仔細體驗中國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發掘與建筑內在的關系,通過建筑風格的營造而表現出中國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特質與美學思想。

三、結語

本文在第一章節中主要總結了《考工記》中的設計理念,研究了書籍中對于人文關懷、天人合一、虛實相生等方面的體現。而在后面章節中闡述了這些體現在隱喻式設計、人體工程學、地域性上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在日后的現代設計過程中,仍然有許多可以借鑒的東西。

參考文獻

耿明松2017《中外設計史》,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田自秉2001《中國工藝美術史》,東方出版中心。

張道一2004《考工記注譯》,陜西人民出版社。

陳伯告注1987《禮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宗白華1981《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尹定邦2002《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楊伯峻2012《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作者:朱天成 單位: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