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與寫作技巧
時間:2022-11-17 11:33:00
導語: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與寫作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寫作技巧
(一)題目
醫學論文擔負著傳播醫學信息、進行學術交流、指導臨床實踐的重任,論文的題目是信息的集中點,更要求論文命題能準確反映文章內容,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因此,論文題目要求具體、簡潔、鮮明、確切而有特異性和可檢索性。
1、論文題目要有具體性。
題目不具體是初學者撰寫醫學論文時常見的缺點,例如“矽肺的預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等等。
2、論文題目要有簡潔性。
題目應簡短、精練,言簡意賅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刪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詞,以突出主題。一般中文文題字數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最多亦不超過30個字,英文以10個實詞以內為宜,文題中間不用標點,題末不用句號;盡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討”、“的觀察”等非特定詞。題目太長就不鮮明簡潔和引人注目。例如,《無償獻血者肝炎指標檢測結果及不同性別與血型差異分析》,應改為:《無償獻血者肝炎檢測結果及相關因素的分析》。非長不可時考慮用加副標題的辦法來解決。副標題常常是將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標題之后,但必須用圓括號或破折號與主題分開,位于正標題之下,以區分于正標題。較大的題目則應分成若干分題。每個分題單獨寫一篇文章,且盡可能不設副標題。
3、論文題目要確切而有特異性。
指的是要求突出論文中特別有獨創性、有特色的內容。文題應準確地表達論文的特定內容,實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深度,防止小題大作,名不符實
例1,《剖宮產資料統計分析》,該文僅涉及剖宮產時間的統計分析,其他資料如產婦的年齡、職業、新生兒性別等均未涉及,故應改為:《剖宮產時間統計分析》。
例2,《鼻挫傷、燒傷等38例遠期療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內容還有裂傷、撕脫傷、離斷傷、挫傷、燒傷等,單列2種傷不全面,應改為:《鼻創傷38例遠期療效分析》。
例3,《天津市區胃癌危險因素的配對病例對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5):362)這個題目既有特點,也很具體;題目應突出論文的特異性、新穎性,不要套用“××病××例臨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討”、“體會”之類的陳詞俗套。題目可有多種類型,有以目的命題、以研究對象命題、以研究方法命題、以研究結論命題等。“研究”、“探討”、“觀察”、“分析”等詞不是不能用,而是應在必要時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多態性與高脂血癥關系的研究》,宜改為:《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多態性與高脂血癥的關系》。
4、論文題目要有可檢索性。
題目應適應學術交流和信息傳遞的需要,用詞嚴謹規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詞、治療方法、檢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稱、習慣用語或社時的舊名詞,必須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
5、撰寫論文題目應注意以下幾點(1)文題應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縮略詞語、符號、代號、公式等。外國人名、常見縮略語和符號(如CT、ATP、DNA、HBsAg等)可以使用,但不宜將其原形詞同時列出,亦不必再寫出中文全名。以外國人命名的綜合征或體征,不必譯成中文,不加“氏”字。(2)文題中的數字均用阿拉伯數字。但不包括作為名詞或形容詞的數字,如“十二指腸”不能寫成“12指腸”,“三叉神經”不能寫成“3叉神經”。(3)下列情況,應在文題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頁下列出角號及加注內容。論文系某科研基金會資助的課題總結,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會資助”;論文曾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過報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論文系在進修或學習時的工作總結,加注“本文系在某院進修期完成”。
(二)作者及其單位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腳注于首頁左下方。作者應是:①參與選題與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撰寫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及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的人員不宜列為作者,對這些人員的貢獻應列人致謝部分
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單位名稱)在研究中的作用、貢獻以及所能承擔的責任依次寫明姓名和所在單位,而不是論資排隊。例如,學位論文署名有時研究生名字在前,導師名字在后,實際上整個科研設計導師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實際工作,因此列為第一作者。對上述3條作者條件的規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須具備對文章中各主要結論,至少有一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文章必須注明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來自不同單位的較多研究可只寫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標一小符號,在第一頁腳注上注明符號所代表的作者單位名稱。所有參加署名的人,都應對論文的內容負責,需要時能對讀者的疑問作出恰當的解釋和說明
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篇論文的署名不宜過多。
一般不超過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釋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頁下方,指導者、協作者、審閱者可列入致謝中,應征得被致謝者同意。參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應在姓名外加黑線框
2、單名作者則姓與名之間空一格。
如作者系論文的整理、執筆、文摘摘稿人、簡訊作者、綜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參考文獻之前,并加括號
3、譯文文摘的署名應寫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圓括號括起,譯者與校對者之間空一格。
4、署名應署真名、全名,不應署筆名。國內作者的中文署名寫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國務院規定一律用漢語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寫,其間留空一格,雙名或雙姓的拼音字符連寫,不加連字號。如郝加虎為“Haojia-hu”,歐陽明為“OuyongMing”。若兩字拼音連寫處出現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節可能發生混拼時,則在兩元音字符間的上方加隔音號(,)以示區分。如劉長安為“LiuChang’an
5、學位論文的署名應按“實事求是、論功署名”的原則,不計資歷深淺、不論學銜高低,而應根據在研究工作中所負的責任和所起的作用來決定
6、多學科綜合研究課題的署名應按課題組組長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組員按貢獻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況處理。若在總的研究課題中又有分課題的情況下,分課題單獨發表時,分課題的組長可以名列在前,組員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
三)摘要(abstract)與關鍵詞keywords
摘要是論文中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并能提供文中的關鍵信息。論文摘要應簡明扼要地描述課題的性質、研究目的與意義、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中的重要內容。一般論文摘要不要超過200字。
在論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寫論文摘要。我國國家級醫學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國際醫學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abstract)。格式化摘要國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RB等提出的格式(Moreinformativeabstractsrevisited.AnnIntern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設計(design)、研究場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對象(patientsorotherparticipants)、干預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結果的測量方法(mainoutcomemeasures)、結果(results)及結論conclusions)共8項;我國醫學期刊將其簡化: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并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文字要極其精練,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數限于200~250字左右。
論著稿應在摘要下面標出關鍵詞(keywords)。關鍵詞為論文正確編目,標出關鍵詞的目的主要為了便于作主題索引,便于電子計算機檢索使用,因此要求盡可能準、全。關鍵詞要求簡潔、明確,將論文中可供檢索點列出。關鍵詞是專業術語,而不是其他詞匯,一般要求列25個。要求標出文章所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內容,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標出。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組配,如無法組配則可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必要時可用適當的習用自由詞。
(四)前言(introduction)
是寫在論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綱摯領作用。論文開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將前言列為標題,只是有一段文字將正文引出,字數不宜過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國外期刊有關研究背景知識介紹的篇幅較長。前言是為了給讀者一點預備的知識,并借以引起讀者閱讀下去的興趣,因此要特別注意精練、開門見山而有吸引力,對研究歷史回顧應避免繁瑣。在研究論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紹與本文密切有關的史料。
前言部分主要講清楚所研究問題的來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課題來源可以從文獻中來,也可從臨床實際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簡明扼要地寫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問題,問題的提出是從何而來的?本文準備解決哪些問題。有時一項科研工作已持續多年,該論文是以前某一階段工作的總結,則要說明該項科研工作總的目的,以前發表的論文已解決了其中的某個問題,本篇論文是準備解決其中哪個問題。總之要將論文的目的寫清楚,使讀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問題的來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內容無需在文中重復,初寫者常將前言部分內容和討論部分重復,這是不允許的。
總之,前言就是用簡單的文字描述該項研究的背景與動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圍、歷史、意義、方法及重要研究結果和結論,前言要切題,起到給讀者一些預備知識的作用,并能引人人勝。
五)材料與方法(materialsandmethod
應體現科研構思和實驗設計的各項要求。這部分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篇幅較大,一般分析性和實驗性研究大約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寫清楚。需要詳細撰寫的理由是:使讀者看了后能重復,以及便于審稿者復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體實驗對象或什么具體的資料來進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體實驗方法或搜集資料的方法來收集資料。因此“材料與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論文中也稱為“對象與方法”或“資料來源與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結果”部分合并撰寫。撰寫的內容包括
1、對象
①研究對象人選的方法:即如何從目標人群選人樣本人群,撰寫時應使用下列名詞:隨機樣本(randomsample)、選自人群的樣本(population-basedsample)、轉診樣本(referredsample)、連續樣本(consecutivesample)、志愿者樣本(volunteersam-ple)及隨便抽取的樣本(conveniencesample),將研究對象的來源介紹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計抽樣誤差外,尚能幫助讀者了解論文結論的適用范圍。②診斷標準和納入/排除標準:盡量使用“金標準”,并標明診斷標準的出處,切不可籠統地冠以“全部研究對象符合全國統一診斷標準”。③入選研究對象的樣本數:如有拒絕人選者應注明人數,并說明原因。④研究對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齡、性別、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對象的分組方法:是否隨機分配,采用何種隨機分配方法:簡單隨機化,區組隨機化或分層隨機化,切不可簡單地寫“隨機分組”一句話。
2、研究方法
①基本設計方案:基本設計方案應寫明,下列名詞可供撰寫用:如治療性研究應使用“隨機對照試驗”、“非隨機對照試驗”、“交叉對照試驗”、“前后對照試驗”、“雙盲”、“安慰劑對照”等名詞;診斷研究應使用“金標準對照”、“盲法”等名詞;預后研究應使用“前瞻性隊列研究”、“回顧性隊列研究”、“起始隊列(inceptioncohort)”廣等名詞;病因研究應使用“隨機對照試驗”、“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橫斷面研究”等名詞;描述性研究應寫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樣調查”等;臨床經濟學分析應寫明“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場所:要寫清楚在“人群或社區”、“醫學中心”、“基層醫院”、“門診”、“住院”等。③干預措施:試驗的措施及執行方法應詳細交待;投于患者的藥物應寫明化學名、商品名、生產廠名,中藥還應注明產地,并詳細說明每日劑量、次數、用藥途徑和療程;試劑應寫明生產廠家名,試驗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詳細介紹,老的方法應注明出處,所采用的儀器須注明型號及生產廠名。④盲法:盲法的具體實施情況應交待,包括安慰劑的制作,保證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測量指標及判斷結果的標準:如暴露及療效標準等的確定都有公認的標準,撰寫時都應注明。⑥質量控制:控制偏倚發生所采用的措施。
3、統計分析方法:包括資料收集方法的介紹,采用何種統計方法,如采用計算機分析,計算機的型號及何種計算機軟件都必須一一交待。如在《銀屑病危險因素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寫的材料與方法如下。
一、研究對象
1、病例組
220例有家族史銀屑病患者,年齡分布在6-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35歲,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無家族史銀屑病患者,年齡分布在3-76歲之間,平均年齡33.10歲,均來自我院皮膚科門診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確診的病人,病例間無親緣關系。
2、對照組
同時選擇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屬(無任何皮膚病)647名作為對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齡分布在3-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70歲;對照間亦無親緣關系;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二、家庭史的確認
除先證者外,其一級或二級親屬中至少還有一位銀屑病患者。
三、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在門診對每位先證者進行詳細詢問,記錄其一般情況、家庭史、發病情況等,以了解先證者一、二級親屬的患病情況(二級以上親屬未統計),對患病親屬進行隨訪,以確診是否患病。一級親屬包括先證者的父母、子女及同胞,二級親屬包括先證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所有病例、對照均用EPIinfo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針對不同類型論文還應提供一些資料
1)臨床研究:1)病例來源及選擇標準:病例是住院還是門診病人,或是普查普治;病例選擇標準(引用者要注明出處,自訂者要說明根據),診斷及分型標準,分型分組標準(應考慮隨機分配和雙盲觀察)。2)一般資料:病人例數、性別、年齡、職業、病程、病因、病情、病型,主要癥狀和體征,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臨床或病理診斷依據,觀察方法與指標等,對病例摘要可不寫姓名和住院號,內容包括:·主訴、現病史、重要的有意義的家族史和既往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結果,住院經過,治療方法和療效等。3)治療方法:如藥物名稱、劑量、劑型、使用方法及療程、生產廠及出廠日期(批號)等。如為手術治療則需寫出手術名稱、術式、麻醉方法等。4)療效觀察項目及療效標準:如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現代醫學器械檢查、病理檢查、觀察方法與指標、療效標準(痊愈、顯效、好轉、無效、死亡
2)實驗研究:1)實驗條件:動物名稱、種系、品系、數量、來源、性別、年齡、身長、體重、健康狀況、分組標準和方法、手術和標本制備過程,實驗、觀察、記錄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項。2)實驗方法與質量:感染接種方法,儀器種類及其精密度、測定結果,描記圖像,試劑種類、規格、來源、成分、純度、濃度、配制、操作方法及過程,生產單位、出廠日期及批號等。3)其他:季節、室溫、濕度以及其他條件等
3)現場調查研究:要闡明何時、何地進行本次調查,設計類型是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或現況調查,隨機抽樣的方法,樣本量大小的估計。調查對象是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甚至病人。如果調查對象為病例,則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診斷標準,還需注明病例來自醫院還是從普查中獲得。由于資料來源能反映調查結論的可信性,所以應實事求是的詳盡敘述,使讀者可以從中判定該文是否有進一步閱讀價值及結論的可靠性。方法包括實驗室檢測及其統計方法。實驗室檢測應介紹使用的方法、步驟、試劑來源、批號及診斷標準,如果應用新的方法則應介紹具體操作過程。統計方法如果是眾所周知,則毋須詳述,如果采用新的統計方法,應介紹計算公式,引自文獻等,使讀者了解應用是否確切
(六)結果
要求如實具體交待經審查核對后用統計學處理的實驗觀察數據資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數據全部寫出。主要介紹全部的發現及數據,是論證的重要依據。結果的中心內容是經過科學地統計學處理得來的數據,而不是原始數據,更不是原始記錄。結果應當客觀完整和可靠,所有的結果項目,均要圍繞研究主題,有邏輯、有層次地層開,與主題無關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與方法中列出的項目與標準,在結果中必須反映出來,并且要吻合一致。
結果是論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論文水平的高低及其價值,是結論的依據,是形成觀點與主題的基礎和支柱,約用全文的1/31/4篇幅書寫這部分內容。由結果引發討論,導出推理。結果的內容包括真實可靠的觀察和研究結果,測定的數據,導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圖像、效果的差異(有效與無效)、科學研究的理論結論等。對不符合主觀設想的數據和結果,應作客觀的分析報道。有的醫學論文可將實驗方法與結果連寫。臨床醫學論文中也可將療效標準、治療結果和并發癥寫在結果內
結果部分應根據不同情況分段敘述,可以設小標題,小標題之下亦可再設分標題。結果表達時應注意:①數據表達要完整:報告結果的例數與人選研究對象的例數應吻合,剔除例數與剔除理由應交待,失訪例數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數也應寫清楚,如有數據不全應作解釋。如進行兩組比較,應列出兩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臨床基線情況(baseline),并進行均衡性檢驗,兩組是否可比。②科研設計時確定的科研假設主要測量指標,如在結果部分作丁更改應作解釋。③統計處理注意事項:當相對數的分母太小時,應報道絕對數,如10/20例,而不能只報告50%病例;應用的率和比應正確,選擇的各種統計分析方法要正確,復雜的統計分析要作解釋;應同時報道95%可信區間(95%CI)④診斷試驗的研究應報告靈敏度、特異度、預測值、似然比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
統計學處理主要使原始數據從難理解變成易于理解,并從原始數據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隱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規律。用統計學處理原始數據時,首先要通過分組將原始數據重新排列,制作頻數表,然后算出均數或百分率,并用顯著性檢驗所得的P值來判定其組間差異的意義,以獲得包含在原始數據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統計圖表將它們表示出來。結果的表達形式有表、圖、文字3種。統計圖比統計表更便于理解與比較,但統計圖中不能獲得確切數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統計表。圖的標題應置于圖的下端,圖有縱軸和橫軸,兩軸應有標目,標目應注明單位,橫軸尺度自左至右,縱軸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須等距,數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縱軸尺度必須從0點起始(對數圖及點圖等除外),圖中用不同線條應注明,圖的長、寬比例一般以7:5為宜。常用的統計圖有直條圖、圓形圖、百分直條圖、線圖、直方圖、散點圖等。直條圖利用直條的長短來表達按性質分類資料各類別的數值,如疾病分類、性別、治療效果等,表示它們之間的對比關系。圓形圖和百分直條圖適用于百分構成的資料,表示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構成情況。線圖和直方圖用于按數量分組的資料如時間、年齡、身高、體重及血壓等有連續性的指標。散點圖用以表示兩種事物的相關性和趨勢,一般橫線代表白變量,縱軸代表因變量。臨床醫學研究的論文結果中往往還會運用插圖和照片如心電圖、腦電圖、X線片、CT片等來表示研究中的發現,插圖的畫面要重點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攝的環境及技術條件的一致性。文字表達和圖表表達不要重復,文字是表達結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簡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簡潔的語言把結果表達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參考文獻。文字表達應當是要點式敘述,可分幾項撰寫,每一項報告一組數據,使讀者看了一目了然。圖表的表達應符合統計學的規定總之,結果是論文中的主體,是作者的主要勞動成果,結果必須完整、清晰、準確無誤,不允許有絲毫的含混和差錯。
七)討論
主要是對實驗觀察結果或調查結果做出理論性分析。這是全篇文章的精華所在。討論是為了尋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結果與文獻或過去的工作進行對比,尋找其間的關系,討論所需引用的文獻材料應盡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襲別人的文獻資料。討論部分是從理論上對實驗和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和綜合,為文章的結論提供理論依據。討論部分是以結果部分為基礎和線索進行分析和推理,表達作者在結果部分所不能表達的推理性內容。討論的內容應當從實驗和觀察結果出發,實事求是,切不可主觀推測,超越數據所能達到的范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者文獻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將討論部分寫成他人文獻的綜述。歸納起來,討論部分應表達下列內容
1、應緊密結合本文研究所獲得的重要發現,以及從中引出的結論進行討論,而不是重復結果部分的內容。特別是要對新的發現、文獻尚未報道的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包括可能的機制、臨床應用范圍以及從研究結果對總體的推論。必須強調應緊密結合本文發現進行討論,且所作的推論必須恰當。
2、應討論本文發現和文獻報道同類研究的結論有何不同,哪些文獻支持本文發現,哪些文獻報道與本文結論不同,切忌冗長的文獻綜述式的闡述。
3、應對本文研究不足之處進行討論;
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來源;對本文研究的內部真實性和外部真實性進行討論;要肯定本文的結論尚需進行哪些項目的研究等等。
4、提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議和設想。
以上內容并非每篇論文的討論都必須涉及,面面俱到。應從論文的研究內容出發,突出重點,緊扣題目,圍繞一個至幾個“小核心”進行。對于新的臨床病例報告,還應講清楚診斷標準和鑒別診斷。如果是有關新藥療效,還要說明如何肯定療效,療效的指標是否合理,今后治療方法上還需如何改進等。要集中圍繞幾個觀點講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個討論最好有一個小標題,提示討論的中心內容,按結果欄目中的順序并結合文獻分段撰寫,或標出序號。其次序應從時間、因果、重要性、復雜性,相似與相反的對比等方面來考慮,使內容有條理,有聯系,重點突出。討論部分不使用圖和表,篇幅亦不宜過長,一般占全文的1/31/2即可。文獻一般不整段引用,而是摘其觀點或結論,用角碼標出參考文獻。
討論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過高的解釋結果:討論中不要盲目夸大實驗或調查的理論意義、應用范圍和應用價值。例如,一篇題為《大蔥預防口腔癌變過程中上皮細胞內微量元素分析》的論文中,得出“大蔥可達到治療和預防口腔癌變的目的”的結論。而該研究的實驗僅僅獲得初步結果,這一結論明顯夸大了該文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2)不要對結果解釋不全:從事科研工作時間不長,對科技論文寫作不熟悉的作者常范此類錯誤。一方面,可能是查閱資料不多,對與課題有關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或可能由于作者文字表達能力差,不知道如何解釋結果。例如在《脊髓小腦變性患者腦脊髓中單胺類神經遞質的濃度測定》一文的討論中,作者僅介紹了2篇相關報道,并僅重復部分實驗結果部分,而對該文許多需要解釋的地方,作者只字未提。比如討論中提到,脊髓小腦變性(SCD)患者3-甲基-4羥基苯乙二醇(MH-PG)、5-羥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羥基苯乙酸(HVA)濃度較對照組降低,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但所引用的文獻中5-HIAA水平升高,與作者的報道略有不同,且作者還檢測到SCD組中5-羥色胺(5-HT)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這一結果是該文特有的,尚未文獻報道),作者并未就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因此,筆者建議作者就上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以確保該文的學術質量。(3)不要對結果進行無關的解釋:無關或多余的解釋是指引用與課題研究不太相關或完全無關的文獻,而不去圍繞該文的資料結果展開討論,此類錯誤常忽視了本應討論的問題。例如,在一篇題為《巴特綜合征5例報告》的病例報告,作者用大量篇幅轉述巴特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而看不出所述機制與全文內容有任何邏輯關系。該文屬于病例報告,應該把討論的重點放在臨床資料的展示和歸納上,并對資料作簡明扼要的分析即可。(4)不要對結果進行錯誤的解釋:錯誤解釋是指解釋不當,或有意歪曲實驗事實,以使其符合作者當初立題時的設想。此類錯誤可能是作者理論水平有限而未能發現設計上的漏洞或表述上的漏洞,也可能是因為實驗結果與當初設想相背離,課題結束時間已到或碩士、博士畢業時間臨近而有意為之
總之,討論中要緊密地圍繞研究的主題,不宜離題發揮或重復他人之見,切忌大量旁征博引,而對自己研究所得的第一手資料輕描淡寫。因此,研究者應將已獲得的材料系統化、理論化,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便進一步闡述研究的結論。
八)結論
結論是論文最后的總體結語,主要反映論文的目的、解決的問題及最后得出的結論。通過實驗觀察的結果,從中對事先提出的假設作出判斷,即結論。在流行病學調查中,所揭示的規律,即結論。任何研究論文都要盡可能地提出明確的結論,回答科研構思或科學假說所提出的問題,因此結論也是科研構思或科學假說的答案。結論應寫得簡明扼要,精練完整,邏輯嚴謹,措施得當,表達準確,有條理性。它可提供讀者在閱讀時的方便,使之再次回憶和領會文中的主要方法、結果、觀點和論據。結論要與前言相呼應。結論一般可逐條列出,每條單獨列l段,可由一句話或幾句話組成,文字簡短,一般在100300之內。不用圖表
寫結論時,對不能明確的或無確切把握的結論,可用“印象”二字表示,并適當選用“看來”、“似乎”、“提示”等留有余地的詞,以代替“證明”、“證實”等肯定的詞。結論有總結和小結之分。小結文稿篇幅短,內容少、簡單,多用于原著論文或短文的正文之后,它只用較少的文字將全文報告的主要內容寫出來。內容包括主要的結果、結論、數據,目的在于闡明本文的成果和理論。而總結的內容和篇幅較小結為多,多用于綜述或討論類文稿之后,起著概括主題的作用。從內容上說需將全文已論述的問題再扼要概括一遍,作者還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小結中這一點是不允許的。現在論著類文稿已不寫結論部分,而是以內容摘要的形式列于正文前面或見討論中。其他類型的文稿,可按其體裁和內容撰寫結論(或小結
九)致謝
是作者對在本論文中參加部分工作、協助完成本文給予一定幫助或指導、校審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可書寫“致謝”。
1、致謝的對象
①對本科研及論文工作參加討論或提出過指導性建議者;②指導者、論文審閱者、資料提供者、技術協作者、幫助統計的有關人員;③為本文繪制圖表或為實驗提供樣品者;④提供實驗材料、儀器及給予其他方便者;⑤對論文作全面修改者。⑥對本文給予捐贈、資助者。
1、致謝的要求
致謝必須實事求是,并應征得被致謝者的書面同意。②一般在正文后面提出其姓名和工作內容或說明貢獻。如“技術指導”、“參加實驗”、“收集數據”、“參與現場調查”等;③書寫方式常為:致謝:本文曾得到×××幫助、審閱、指導。或本文承蒙×××幫助、審閱、指導,謹此致謝。④致謝置于文末,參考文獻著錄之前。
十)參考文獻
指列出在研究過程和論文撰寫時所參考過的有關文獻的目錄。醫學參考文獻是研究人類健康和同疾病作斗爭所積累的文字記錄的總稱。列出文獻目錄不僅是對科學負責,也是向讀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線索,因此列出的文獻應設計科學、方法可靠、論證水平高、結論正確。
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加方括號標出,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內。書寫時,兩篇相連序號以逗號分開,如[1,2],3篇或3篇以上連續的序號,僅寫始末序號,中間用范圍號(~)連起,如[1,2,3]應寫為[1~3],文末序號不用括號。文中參考文獻序號,應與文末的參考文獻編號一致。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也不要引用未公開發表的文章及私人提供的個人信息;引用的文獻,一定要嚴格地閱讀、分析,切忌從他人引用的文獻中,直接轉用而自己不去親自閱讀。如有必要引用其他著作中所引用的材料,即轉引,必須說明轉引自某文獻,以明責任。
參考文獻書寫的格式,各書刊均有明確的規定,目前國內中華系列期刊通常采用如下格式:(1)專著(其文獻類型標識符為[M])[序號]編著者.專著名稱[M].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起止頁也可不寫).[1]耿貫一.流行病學(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0-14.[2]LilienfeldAM,LilienfeldDE.FoundationsofEpidemiology[M].2nde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2)期刊中論文(其文獻類型標識符為[J])[序號]作者(前3名,用逗號分開,其余作者加“,等”).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
1]王紅艷,張學軍,楊森,等.銀屑病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3):215-218.
2]HospersJJ,RijckenB,SchoutenJP,eta1.Eosinophiliaandpositiveskintestspredictcardiovasularmortalityinageneralpopulationsamplefollowedfor30years[J].AmJEpidemiol,1999,150(5):482-491
[3]張晉紅,楊康平.HIV感染者合并GBV-C/HGV感染的預后[J].國外醫學·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分冊,1999,26(1):42
文摘一般不應作為參考文獻引用,考慮到我國國內實際情況,引用國外醫學某分冊的文章時,刊名寫“國外醫學×××分冊”,在最后一項即“頁”后注明“(文摘)”,英文文摘性期刊則加“(Abstract)”。
引用參考文獻的要求:①參考文獻應盡可能引用最新和最主要的,以最近12年內的為好,不用舊的、次要的、年限長的或教科書中眾知公用的,忌用無關的文獻,但個別歷史文獻除外。②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或對本文的科研工作有啟示和較大幫助,與論文中的方法、結果和討論關系密切、必不可少的。③引用參考文獻以原著為主,未發表的論文及資料、譯文、文摘、轉載以及內部資料、非公開發行書刊的文章以及個人通訊等,均不能作為參考文獻被引用。非引用不可者,其作者、文題、刊名、出版年、卷(期)、頁等可用圓括號插入正文內。未經查閱或未找到原文者,應在該資料來源之前加“引自”二字,不能直接寫原文獻。④已公開發表的,已被某刊通知采用者,可引用,但在刊名后用括號注明“待發表”。⑤引用中醫經典著作,可在正文所引段落末加圓括號注明出處,不列人參考文獻著錄。⑥引用參考文獻條數一般為論文10條左右,綜述為20條左右。
十一)英文摘要
為了便于國際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全世界公開發表的科技論文,不管用何種文字寫成,都必須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外文摘要通常出現在文章的前面,也有的放在文章結尾處,還有的期刊把所有論文的英文摘要集中放在刊物后面。
一些有影響的學術雜志于文末要書寫英文或其他語種摘要。外文摘要主要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及單位,以及由研究目的、材料、方法、結果、結論等構成的簡短、扼要的正文,并在最后附上關鍵詞。一篇形式完整的醫學論文的信息性摘要,應包括以下四部分:
1、前言
簡單介紹研究的前景現狀、目的和意義等。
2方法
簡明敘述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或實驗、檢查、診斷、醫療的對象和過程等。
3、結果
簡明客觀地列舉出研究所得的主要結果及數據。
4、討論
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或討論并邏輯地說明從中得到的啟示、展望或結論等。英文摘要內容應與中文相符它應包括文題、作者署名、作者單位、摘要正文關鍵詞五部分。
1、文題:文題要簡短明了,具體醒目,能確切反映文章主題。文題要居中并全部用大寫字母書寫。題首不用定冠詞“the”。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按序排列,居中寫在文題下方。作者姓名應全部列出,作者過多時至少應寫出前3名,后加“etal”。作者姓名一律按國務院頒布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規定書寫,姓在前名在后。姓氏和名字的第一個字母應大寫,雙字名兩字的拼音之間不用連字符號。如果雙字名的第二個字是以“a”、“o”、“e”開頭的音節,其與第一字的最后一個音節拼讀有可能造成音節混淆時,則用隔音號“’”將兩個音節分開。如“劉西安”應拼寫成“LiuXi’an”。
3、作者單位:居中,寫在作者姓名下方,兩端用圓括號將其括在其中。書寫順序:科室;工作單位;單位所在地。各項間用逗號隔開,結尾不用標點。作者單位的書寫,各實詞的第一個字母均應大寫,冠詞、介詞和連詞要小寫。
4、正文:要求簡短、完整、明確、精練。“簡短”是以精練的詞句集中表達出文章的精髓,一般不超過200個詞(1000個印刷字符左右)。“完整”是指英文摘要必須“有頭有尾”,自成篇章,一般應包括前述的四項內容,重要信息不能遺漏。“明確”是指結構盡量格式化,語法符合規則,用詞選詞適當,應使用標準化的專業術語。醫學專業術語應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英漢醫學詞匯》和《英漢醫學詞典》最新版本中的專業術語。“精練”是指用詞力求簡化,盡量簡明扼要。英文摘要正文中一般不用圖表、結構式,不引用腳注和參考文獻,不用縮寫、簡稱和特殊符號,必須使用時,要采用國際國內公認的、通用的,并以標準的書寫方法書寫。正文中一律用法定計量單位,并要按規定書寫。
5、關鍵詞:每篇文章標3~8個關鍵詞。關鍵詞偽標題“KEYWORDS”另起一行,置英文摘要正文下方,頂格用大寫字母書寫,后空一字間隔接各關鍵詞,每個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最末詞結束不用標點。作者可按內容提要的內容先寫好中文稿,然后再將中文稿譯成英文,也可將文中內容直接用英文寫出。
- 上一篇:論文的格式:醫學論文討論部分的寫作技巧
- 下一篇:論文的格式:醫學論文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