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講解論文

時間:2022-03-12 08:45:00

導語:論文寫作講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寫作講解論文

一、論文寫作的心態

(一)一次智力探索之旅

奧德修斯(Odysseus)是希臘神話里的人物,他是伊塞卡的國王,參與了特洛伊戰爭,然后設計了木馬計,如果看過“TheTrojanWar”就會曉得這個故事。奧德修斯在希臘軍隊攻下特洛伊城以后,回國途中歷經各種磨難,這個過程當中他就不斷探索,最后還是戰勝艱險回到了故鄉。同樣,你們經過了探索以后,也會回到你們應該去的地方,所以我用了Odyssey這個詞。說到寫論文,我最害怕的是我的學生一聽見說要寫論文,馬上頭就脹了,覺得“我現在開始要過苦日子了,我現在開始要‘咬子彈’,太難受了”。我說,對你們來講,論文是非寫不可的,不然的話,就不能畢業,就沒有學位,而學位對你今后的職業又是如此重要,所以你非寫不可,這是一條不可不逾越的障礙。所以我現在比較怕我們在座的同學有這么一種思想:我好不容易在電大念了這么幾年,要畢業了,這個無非就是我滿師的時候必須做的事情,算是滿師匯報。如果是這樣,你的態勢離寫論文的要求就太遠了。

(二)一次精神狂歡

我現在要求各位的是什么,提得高一點說,希望大家把自己所寫的這篇論文看作是一次精神狂歡的機會。做得到嗎?精神狂歡。就像希臘神話里面的酒神,酒神節來了,就該狂歡了。要覺得“我有一次精神狂歡,不但要把我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好好地理一理,而且要像奧德修斯一樣,回到應該去的地方,把這條路給勾勒出來”。還要有一個里程碑意識:“這是我大學畢業時的論文,我寫完以后要一生保存它,雖然今后我可能會屢次搬遷,生活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變化,但是有一樣東西將伴隨我終生,那就是這篇論文。”所以我說大家一定要高屋建瓴,要有展示意識,要有孔雀開屏的那種心態:“好不容易我學了這四年五年的,這次我要把我最好的東西拿出來開個屏給你看看。”就是要有這種表達欲,這個就是高屋建瓴,而不是畏縮不前,覺得太難太難。我們現在的同學,相對來說不像我們當年那樣吃得起苦,遇到一點點小的挫折就會畏縮。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我就覺得你要有這么個精神狀態是很不容易的,雖然我也不期望你們每位都有高屋建瓴、孔雀開屏這樣的精神狀態,但是我還是希望至少有幾位會有這么個態勢。

二、論文寫作的選題

要講這個題目很難,因為對你們不了解。所以我把可能的題目都羅列一下,你們不妨根據今天講的——其實很多都是常識——對照你這幾年學習的內容,自己的興趣之所在,對照你將來大致的發展方向來選定一個題目。我有個學生最近從哈佛和麻省理工學語言學回來,她跟我講語言學這個東西很枯燥、很難學也很難教,但是她在親炙喬姆斯基(NoamChomsky)以后,深有體會地說:“我現在感覺到,我做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我對語言學的激情傳染給學生。”我覺得她這句話講得很好,于是推薦我的學生去聽聽這位學長的課,看看她怎么傳染。所以我今天要做的,第一是講一些常識,第二也是想傳染。希望我對寫論文的一些感受能夠部分地傳染到在座的同學身上。我認為調整好精神狀態以后,就要選定一個比較精當的文題,即我寫什么文章?當然你可以寫各種各樣的文章,比如你可以寫文化對比。為什么中國人見了面以后就要問“吃了沒有”,外國人說“Howareyou?”,“Howdoyoudo?”?“吃了沒有”是一種生存型的文化行為,一定要把肚子填飽,然后就可以繼續活下去,吃是survive的根本條件。而西方人更著重于進展型的心理,所以招呼語就不同。從這么一個很小的例子可以引發開很多很多的思考。文化對比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下面我們先從語言學講起吧。

(一)語言學方向的選題

1.語言學綜述

語言學現在是一種現象,是一種顯學。好像誰都愿意搞語言學。語言學也是五花八門,流派紛呈。如果你寫語言學的論文,我建議你不妨從語言學綜述寫起。語言這個東西太奇妙了,你說對不對?人類最奇妙的東西我想就是語言,所以從古印度、古希臘開始就有人研究語言學。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談過語言學的問題。柏拉圖用拆字法,比如說有一個字,現在英文還在用,其實是從希臘文來的,叫“catastrophe(災難)”。他把“catastrophe”拆開來,原來“cata”是“turning(轉折)”,然后“strophe”是“over”的意思,就是一個大變動。昨天不是又來個災難嘛,印尼摔了一架飛機,那就叫“catastrophe”。他就從詞源的研究、拆字研究開始,來搞語言學。然后到了羅馬時代就是拉丁語法,理性的語法,絕對的語法,世界上唯拉丁獨尊。拉丁的統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唯理語法。然后到了中世紀,盡管有宗教審判庭,盡管你有異端的思想要被放在火上燒死,但是在語言的研究方面,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小孩怎么學語言,怎么學母語這個東西的研究從古希臘到現在,乃至今后,一直都在研究。如怎么開發左腦?小孩的左腦從三歲到五歲,語言機能的那些神經元就特別地發展起來,對外國語又如何呢?成年人又如何?人腦的開發至今不過百分之十幾,今后繼續開發往何處著手?對語言學的綜述,我覺得也能寫出一篇很好的論文。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拉丁語分裂成很多的地域方言:德語、意大利語、法語等等。以后一直到19世紀語言學家們就開始有一種歷史比較,就是要看看這個語言究竟怎么會形成這個樣子。這是歷史比較語言學。比如有人研究中文跟英文有沒有親緣關系,結果找來找去找不到,最后找到梵文跟歐洲的語系有共同之處。pater是p打頭的,代表父親,mater,m開始的就代表母親,發現梵文跟歐洲語系都一樣,所以就形成了印歐語系。歷史比較語言學是在19世紀以后開始的。后面的研究認為人類的哲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本體論,就是哪一個是第一性,究竟是上帝創造人還是從猿演變到人的;第二是認識論;第三就是語言學。到20世紀以后,語言學發展成為一門顯學,那是因為它研究的東西跟人類的關系太密切了。它研究跟人腦的關系,跟認知的關系,跟人的行為的關系,跟文化的關系,所以語言學的確是引出了很多很多的研究來。語言本身的結構當然是形式至上,于是有了形式主義的語言學。也有功能主義的語言學,就是每講一句話,每說一個字,都有它的社會功能。比如我說熱,就意味著希望你們開空調,我說渴,我就希望你們給我斟水,所以都有它的功能。那么語言學跟人的認知有什么關系呢?就像我剛剛講的,兒童是怎么學母語的?而成人又怎么學外語的?成人怎么能把外語學好?這些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所以你從古印度古希臘開始一直到今天,來一個綜論,不也是一篇很好的論文嗎?當然你不能把我今天講的記下來就作為一篇論文。你要尋找很多很多的文獻,你得有很翔實的資料來說明梵語跟歐洲語言有很多相通之處,然后來說明印歐原來是個語系,跟蒙藏是不一樣的。我們屬于蒙藏語系。由于語系的不一樣,所以系譜論也是很有趣的。但是不管怎么樣,語言學的綜論是一個提綱,然后你可以把語言學再分作句法、語義、語用,這是現在最流行的三種分法。

2.句法

下面說句法。什么叫句法?關于怎么造句的語法就叫句法。Syntax是一個可以做很多很多論文的題目。特別是因為Chomsky的所謂生成轉換語法引起了語言上很大的革命,因為在他以前結構主義認為語言本身是個習慣,而他認為不是習慣,語言本身是個創新,語言是個生成過程,語言的規律是有限的,但是這些有限的規律會生成無限的語料來,所以叫生成轉換語法。生成轉換語法對于句法而論,我覺得的確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一講到句法,可以討論主要的、次要的、高級的、低級的、內向的、外向的,還有隱性的、顯性的。怎么來切分句子?有的是線性的,線性組合鏈,可以把它切分;有的可以畫框,然后來進行切分;也可以用方括號的方法來進行切分。所以句法是一個簡直是做不盡的題目。我講一個例子。比如說上海市申請世博會的申請報告,第一句話中文叫作“新世紀賦予我們新的希望;新世紀激勵我們為人類的福祉做出更大的努力。”寫這話的人肯定感覺到很有氣派:新世紀如何,新世紀如何。翻譯的人就把它翻做“Thenewcenturyfillsuswithnewhopes;Thenewcenturyinspiresustomakeagreaterefforttowardsthewell-beingofmankind.”從翻譯的角度來講是一點錯誤也沒有,但從句法的角度來講,英語的句法就不會這樣。在英語的句法中,同樣一個主語在那么接近的上下文里頭不可能出現兩次。所以我們就把它改成“Thenewcenturyfillsuswithnewhopes,inspiringustomakeanewefforttowardsthewell-beingofhumankind.”(不用mankind,mankind有男權的意味。)這實際上就是句法的實際應用。為什么英語里面有那么多非謂語形式的動詞,這跟它的句法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你可以從這些方面,從比較實用的角度來看英語的句法,得出幾個結論來。我覺得你這篇論文能夠得出六到七個結論就相當不錯了。

3.語義

語義現在也是非常流行的,因為它是符號學的一個門類。語義有語義場。你們不是經常看見樹形圖嗎?金字塔的最上端是animal,然后來一個mammals——哺乳類動物,然后再來其它的——爬形類動物等等。哺乳類動物下面再來個方括號,包括人類、猿猴。人類下面再來個方括號,包括男人、女人、孩子等等。色彩也一樣,冷色調、暖色調。這個就是語義場,叫做“fieldofsemantics”。語義實際上是符號學的一部分,有絕對意義、相對意義,有能指和所指,這個都是20世紀初的語言學先行者索緒爾提出來的。索緒爾這個語言學家很奇怪的,他生平沒有寫過很長的論文,很大的著作,但是在他死后他的講稿被他的弟子們收集起來發表了,結果索緒爾成了語言學當中結構主義派的代表人物。原來他在課堂上講到的問題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他講的東西沒有什么系統,不像是現在的語言學家們動不動就是皇皇巨著;他的講稿就像我們孔夫子的語錄《論語》,所以我把他的教程稱為“語言學論語”。他講語言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符號,一個是聲音,當然聲音也是符號。一個符號必然有它的所指和能指兩個東西。能指是什么?指它的物理形式,比如說book,這個詞的音和形就是它的能指。什么叫所指?看到這個符號,我頭腦里馬上形成的150頁裝訂在一起的硬封面或者軟封皮的這么一個對象,里面的東西是可以供你閱讀的,讀了以后可能是有好處的——也可能有壞處,對不對?反正就是這樣。它所表示的語義就叫做所指。他認為語言只不過是行為的一種模式。后來美國的一些語言學家反對歐洲大陸的那些語言學家的看法,認為語言除了是一種習慣行為模式以外,還是一種思想模具。就是說人的思想和語言是同時發生的,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歐洲大陸的語言學家認為人的語言實際上就是人的思維說出來而已,思維決定了他的語言。美國人說:不。語言反過來也影響思維。亞里士多德因為是希臘人,所以他會用出mimesis,catharsis這些詞,他的邏輯學范圍是跟他的希臘語分不開的。如果亞里士多德有幸說中文的話,亞里士多德有幸說印第安語的話,他的范疇就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語言又是思想模具,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為什么要學外語?人家說我學外語就是為了多賺幾個錢。我說,不,學外語開辟了你新的思想、新的天地,因為它是思維模具。學了一門外語,不但多了一條舌頭、多了一雙耳朵、多了一副眼睛,而且多了一個腦袋,“Languageshapesyourthoughts.”。這些東西都是在語義學里面討論的。我怕大家覺得我講得太抽象了,那么就具體一點來講。語義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變化著的。我舉一個漢語的例子。漢語的“江河”,現在是什么都可以指,黃浦江、蘇州河,當年卻不行。以前“江”只能指長江,“河”只能指黃河,是特指的。所以你看多少年以來,它的意義就泛化了。同樣,意義泛化的例子在英語里面也不可勝數。這樣的詞,你有興趣的話就去查一查,在你的語料里面專門尋找意義泛化的詞。比如我舉個例子feedback,我現在很希望你們的feedback,你們能不能臉上有點笑容啊,或者有點愁苦的表情啊,讓我看看我這里是不是講得比較沒趣味,那里講得還可以,這個就是“Ineedyourfeedback.”。feedback本來是電學上的反饋,現在我們用得多了。漢語也講了,“我們需要聽眾們的反饋”,“超級女聲,聽眾們的反饋非常活躍”,這就是泛化。本來是專業的,現在泛化了。再比如說斗爭的斗,我這次到鄭州去知道,甲骨文里面就是有斗爭的斗這個字。這個字繁體很難寫,先是像個門一樣的兩個框子,但不是門,門上面是關閉的,它是開的。是開放型的框子,下面左邊是個亞洲的亞,右邊是個一斗兩斗的斗,原先這個字是指地名的,跟斗爭沒有關系。但是你看從甲骨文到現在,多少年過去了,斗的意義就狹化了,就變成了你我兩個人或兩群人打斗。還有語義狹化的詞,就像我上次在復旦講的,現在編字典的人很難處理一個字,叫做gay。gay過去第一個意義都是愉快的、歡快的,現在你卻不可以說歡快的、愉快的。現在任何一個對當代英語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到gay首先想到一個所指,就是男子同性戀。gay現在其它的意義都被排斥得差不多了。所以語義的變化實際上是一個故事,非常有趣的故事。再比如說villain。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劇本里面的惡人叫villain,但villain過去不是壞人,好得很,田莊里面一般的farmer都叫villain,這些都是歷史長河把詞的意義改變了。又如revolution。我查OED(OxfordEnglishDictionary,牛津大詞典),revolution十四世紀開始進入英語,只指天象。你想嘛,金星既可以叫morningstar又可以叫eveningstar,為什么?它一個revolution過來啊。所以revolution本來是打圈、轉圈的意思,這是天象上的解釋。一直要到十六、十七世紀的英國革命開始,CharlesI被Cromwell砍了頭,被教徒砍了頭,革命才被解釋為政治上的大變動,制度的大變動。然后有Frenchrevolution,有Americanrevolution。Americanrevolution就是WarofIndependence,獨立戰爭,所以又跟政治搭上關系。然后到20世紀以后,revolution好像又帶上了另外一層意思,就是revolution都是跟共產主義的革命有關了。那是從上世紀初的BolshevikRevolution開始,我們叫做OctoberRevolution,十月革命,西方叫做Bolshevikrevolution,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后又有中國革命,有古巴革命,然后革命就好像必然跟共產主義有關系。由于它的左傾含義,所以到了20世紀60年代,revolution在美國遍地開花。在美國英語里面有黑色革命,就是黑人的革命;有redrevolution,紅色革命,不是共產黨革命,而是指印第安人的革命,印第安人不就是紅人嘛;有bluerevolution,藍色革命,爭取性自由;有greenrevolution,綠色革命,保護環境。所以革命一下子就跟這些激進運動聯系起來了。但是打那以后,revolution慢慢地就少見了,好像變成一個和新產品有關的詞了。比如說耐克最近又出了一款最新式的產品,這個叫做revolutionarynewlineofproducts,耐克鞋跟技術革新與突破——breakthrough聯系在一起了。最近,revolution又有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跟東歐、蘇聯變色以后的velvetrevolution,天鵝絨革命有關的。所以revolution的意思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我建議你們找10個這樣的詞,就能寫成一篇很好的、有意思的文章。“ChangeofmeaningasisseenintenEnglishwords”,我覺得也是一篇蠻好的文章。

4.語用

語用學,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講,就是commonsense,就是對著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場合說特定的話。不是有人舉過一個語用學的經典的例子嗎?有個美國人到了中國,他要去問路,問到一個北京人。那個北京人特別喜歡英語,所以就跟他扯英語,說“Wheredoyoucomefrom?”你從哪兒來?“Whereareyougoing?”“WhatbusinessdoyouhaveinChina?”你到中國來干嘛的?“Howoldareyou?”那個美國人馬上逃之夭夭,以為碰上便衣警察了,這就是語用學沒學好。你去問那么多問題干嘛呀,人家問你到天壇怎么走,你告訴他不就得了。這里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有一個學生要離開北京了,他要把他原來的家具賣掉,其中有一個冰箱。這冰箱不怎么地,但是他走了總要把自己的東西處理掉,那么就請一個老師傅來替他搬一搬。老師傅往那個冰箱很不屑地瞟上一眼說:“這種冰箱您還賣,您就慢慢兒賣吧。”你看,“您慢慢兒賣吧。”這個用得多好啊,這個語用學得多好。就是說AsfarasIseeit,yourice-boxwillnotselleasily,becauseit’sold,becauseit’swornout,andsoon,andsoforth.所以語用學說穿了就是這樣。關于語用學可以寫出很多好的論文來,為什么呢?這個里頭有很多的文化參數,我剛剛講的就是文化參數。中國人那么好奇干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是不是因為有人種基因?語用學里面絕對有人種基因,還有文化參數。文化差異也有顯性和隱性之別,有禮貌原則,有合作原則。兩個人對話的時候,一定有一個說出來或者沒說出來的合作原則,不然的話就形不成對話。比如我說今天各位可好?你們回答我里根死了。這能形成對話嗎?這當然不能形成對話。所以有一個cooperationprinciple。這些原則都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就這些原則補充大量的例子,形成一篇文章,也可以多找一些這種“您慢慢賣吧!”的例子。鄙人當年畢業的時候寫過一篇論文,實際上也是學位論文,只是那時候我們不授學位,我寫的就是“PeculiaritiesofJournalisticEnglish”,英語新聞體語言的特征。文章里我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以后成了我的經典例子,差不多每一屆學生我都要考他們。這是一個廣告語,廣告是語用非常特別的區域。這個廣告語怎么講呢,我念出來你們聽聽:“RealisticBudgetFashionsforDignifiedMaturity”,“realistic”是現實主義的,“budget”是預算,“fashions”是服裝,特別是時裝。那么肯定這個廣告是做衣服的。那么衣服賣給誰呢?“fordignifiedmaturity”。那是什么樣的人?先看這個衣服是便宜還是貴啊?便宜。何以見得?“realisticbudget”就是這個東西完全是在你的預算之內的,很便宜。但不會講自己這東西很便宜,廉價。就像好多小旅館也從來不會講自己是小旅館。英國有很多的小旅館,B&B(breakfastandbed),它實際上只給你一張床,再給你吃頓早飯,就是一個家庭開一個旅館,但是它自稱是個“adorablehotel”,非常有家庭味的,非常可愛的,親切的旅館。你看,同樣的理由,它不講“cheap”,講“realisticbudgetfashions”,原來是賣便宜貨的衣服。賣給誰呢?“fordignifiedmaturity”,給老人還是給小孩?猜猜看,“mature”,成熟的,所以一定是賣給大人、老人的。什么樣的大人、老人?不是一般的大人、老人,這個大人、老人一定是非常“dignified”。什么叫“dignified”。肥胖的。你們說我這些衣服是賣給又胖又老的女人的便宜衣服,還有人來買嗎?“您就慢慢兒賣吧”。但是他把它花里胡哨地包裝一番,哦,好聽多了,“dignified”看上去非常莊重的。同樣,我一頭白發,碰到個幾年不見的外國朋友,就問,“DoIlookmuchgrayerthanbefore?”,我是不是白頭發又多了很多啊?人家要說“是的”。但是人家不說“是的”兩個字,人家說“Youlookdignified!”、“Youlookmoredignified!”,“今天你看上去更有派頭了”,中國話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就是語用。

(二)應用語言學方面的選題

應用語言學方面可以講的東西更多了。二語習得,如果在座的有年輕的媽媽的話,最好是有一個嬰孩,一歲左右的,然后從現在開始,你就每天做筆記,看你的孩子怎么慢慢地開始學話,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實驗,看看他怎么慢慢地從“媽媽”、“爸爸”開始學語言的。二語習得里面的英漢對比,比如我上次講的,我們中國同學講英文,最大的一個毛病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們缺少一個“tenseconsciousness”,缺少一個時態意識,特別缺少過去式意識。為什么?因為中文里面沒有過去式。這幾天我們都在講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我叫我的學生講個過去的故事,這個同學第一句話講得非常對:“Intheyearof1945,Japanfinallysurrendered.”第二句“OnAugust15theJapaneseEmperorissuedhisedicttoordersurrendertotheAllies.”也是對的。好,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開始慢慢就沒有時態意識了。“AndthentheAlliesdecidetoputupatribunaltotryallthesewarcriminals.”,然后盟國決定組成一個審判委員會來審判那些戰犯。這第三句、第四句開始沒有-ed了。為什么?就是我們的過去式意識很差。這個就是二語習得。二語習得里面你不妨找幾個中國人說些英語看看哪些地方出問題最大最多,要用例子。這將是一篇非常有實用價值的文章。我還想到一個數詞意識,中國人有“萬”,英文里沒有萬,英文里用“tenthousand”來表達。所以“三十萬”我們講起來很容易,在英文里要講三百千,“threehundredthousand”。現在居然有很多美國到中國來學漢文的人都講“三百千”,而他自己一點不覺得奇怪。所以我簡直要建議今后的漢英詞典的編者們把“百千”作為一個詞放進去。英語里沒有“萬”,也沒有“億”。我最近發現韓語里也一樣,也沒有“萬”,所以也得用這個辦法。這個也是二語習得里面的很大的障礙。當然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問題,如he、she不分,因為中文里面只有一個“tā”的聲音,所以潛意識、下意識很厲害的。我們的下意識里面第三人稱單數就是一個“他”字,所以he、she我們不大分的。一講出來經常是she變he,大男子主義了。

教學法研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學法可能離開你們遠一點,因為這只對老師有用,所以我也不細講了。還有翻譯實踐和理論,也絕對是非常有“油水”的題目。你可以翻譯一篇文章,但是你一定要附上一篇有一點理論性的東西。現在翻譯是我們理論和實踐脫節得最厲害的一個領域。有個翻譯理論家說,你根本用不著搞任何一個字的翻譯,就可以成為一個翻譯理論家。另外一個極端就像我這種人。我的觀點是什么呢?你沒有翻過一百萬字你別去討論翻譯。那么他的論點和我的論點正好相反。而且這位先生有來頭,他跟美國人EugeneNida兩個人聯合主張建立一個單獨的中國的翻譯學學科,人家EugeneNida還有過翻譯《圣經》的體會,你老兄有過幾個字的翻譯嗎?我沒有見過。這個人提出來要建立一個獨立的翻譯學,純講理論,我反對這樣做。如果你們對翻譯有興趣,我是希望你不妨實踐一下翻譯,甚至于翻譯一篇比較短的,或者翻譯幾段比較短的東西。例如你可以翻譯幾段不同的信件,一封是寫給你愛人的,一封是寫給你老師的,一封是寫給張德明校長的,一封是婚禮請柬,然后來看看在各種不同的東西中,你的語用怎么樣,再從語用學角度來談翻譯。我覺得這挺有意思的。比如說寫信,有時候你寫得非常直截了當,“Iwanttotellyou…”,但是有時候就不是這樣啦,有時候講“Pleasebeinformedthat…”。再如婚宴將于幾月幾號在某處舉行,這個翻譯也可完全不一樣,如茲定于幾月幾號在某某某地方為小女和小婿或什么什么人舉行婚宴,敬請大駕光臨就是一種翻譯法。所以你可以做不同的風格、文體的翻譯,然后來幾條體會,談談“解碼”、“編碼”、“動態對應”之類的理論。

再說詞典。詞典你們都得用吧?用詞典的過程當中有體會把它寫出來也是一篇很好的論文。有人講我們的《英漢大詞典》比較好,為什么好?你寫篇文章出來給我看看。這就是評論文章,書評。《英漢大詞典》是一種案頭詞典,是大型詞典,兼具百科和語詞的功能在一體。還有比較小的詞典,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專門給學生用的,你要找例句就得靠這種詞典。這兩種詞典的區別在哪里?詞典的功能是什么?理想的詞典應該如何?我理想的詞典是網上在線的、實時的、互動的,我使用詞典,同時參與編撰和修訂,好不容易找到一句好的書證例句,我可以輸入進去。詞典既有它編的內容,又有我貢獻的內容,對不對?所以就詞典也可以寫很多不同的文章。

教材也是。現在是教材大戰,特別是大學英語,全國教材大戰,為什么呢?因為作者都希望學生用自己的教材,這一用就是幾百本,一下子就賺錢了,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教材雖然都講究科學的方法,如是用交際法還是功能法、結構法,你的grading如何?你的單元怎么劃分?然而唯一缺少了一條,就是缺了對我們學生的情感打動,我稱之affectiveindex,不是effective,而是affective。我就想我當年做學生的時候,我們讀的不一定都是英國文學,也讀很多的法國文學、俄國文學。我讀的文章里面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有《萬尼亞舅舅》,有《拉封丹寓言》,有《最后一課》,這些東西都讓我感情激動起來。現在一本教材從頭到尾念完,或從頭到尾教完,可以不掉一滴眼淚,我認為這不是好教材。我就希望教材里面有一點能使人感情大喜大悲的東西,這樣對于我們學生的全面培養有好處。現在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在感情上那么無動于衷呢?復旦大學有很多女學生養了很多的貓,在宿舍里養寵物,那是很小資的標志。然后畢業了,走了,那你也繼續小資一把呀,這時候她不小資了,她就把貓扔了,所以復旦大學有特多的棄貓。我在復旦大學校園里散步的時候經常看到那些棄貓,很奇怪,就像龐貝火山那里野狗特別多一樣。所以教材怎么編?我理想的教材最好什么樣?我說把各種各樣不同的教材拿來給本教師看看,本教師決定從某甲教材選三篇,從乙教材選兩篇,選我覺得最能教的、最有油水的來上課。而且這個教材不能封死,尾端給我開放著。為什么呢?尾端開放著,我以后再看到好的教材的時候可以再加進去,這樣選出來的我才覺得是“本教師的精華教材”。精華教學必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離不開愛的教育。所以教材問題也可以寫

(三)文學及其他方面的選題

除了文學,其它的有敘事學、文體學、修辭學等等。修辭學、文體學我們還懂,什么叫敘事學?現在文章里你們不是經常看見嘛,什么“歷史的大敘事”,這個叫macronarrative,這是西方翻譯過來的。說到敘事,你是從第一人稱角度還是第三人稱角度出發的,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人稱有immediacy(直接感)。其他還有很多很多的元素決定,這個我想不一定講了。

下面講講文學。我希望你們寫論文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看過的書,不要完全從無到有,因為你畢竟學了四年,沒有必要完全從無到有地來決定一個論文題目。比如講到文學你可以寫的東西太多了:作品、作家、流派、母題、樣式、比較都可以寫。

什么叫流派?意識流、垮了的一代、迷茫的一代,那都是流派。什么叫母題?這是從英文的motif譯過來的,母題好像是比主題更籠統、更有概括性的一個東西。本來是繪畫、音樂、藝術上的一個用詞。音樂有母題,比如說你聽新大陸交響曲,你就不斷地聽到同樣的樂調一再地響起,這個就是它的母題。看繪畫,某個色調一再地浮現,不論是陰暗的色調還是明快的色調,一再浮現的就是母題。“出走”是個母題,“流放”是個母題,像昆德拉這些人,“流放”,是個很重要的母題。“尋覓”是個母題,尋找金羊毛,從這個開始。“回家”是個母題,Odysseus的回家,在外面流浪了10年,終于回家了,摸索了10年,回家后把追求他老婆的人全部殺死,Penelope最后還是歸了他了。最近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個母題就是出走。很多作家到了西方,跟祖國有千絲萬縷割不斷的聯系,寫成的作品,那是非常動人的。有的人是靠作品,有的人是靠翻譯,比如翻譯中國的古詩。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他翻譯了180多首中國古詩詞,完全是因為出走的母題起了作用。他想家了嘛。我們用語用學的俗的說法來說他想家了,他想故鄉,所以這個母題很有意思。至于樣式,有自傳體、日記體、書信體,等等。這些東西寫的人還不多,為什么?看的人不多。書信體、日記體,日記體里面有很多有名的文學作品。當年倫敦發生了一場大火。這場倫敦大火簡直有點像這幾天的新奧爾良水災一樣,是個大災,catastrophe。結果有個叫Pepys的人每天寫日記,共寫了兩萬多字,這個日記是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看17世紀倫敦眾生相的非常好的一個材料。寫作家當然更多了,像莎士比亞,你可以寫莎士比亞的某一種劇,如歷史劇,你可以寫他的三個羅馬劇。你還可以寫莎士比亞里面的“變形”,那個是母題了,為什么這些人老是要女扮男裝?這些人女扮男裝的時候是不是跟我們的祝英臺一樣?很不一樣。我告訴你,這是文化比較、文學比較、中外比較。我曾反對越劇演《第十二夜》,演得簡直像“十八相送”一樣。一個祝英臺在旁邊挑逗,梁山伯懵然不知,笨頭鵝嘛不是?結果演得非常輕松的那個樣子,而其實《第十二夜》里面“變形”是個很沉重的母題,女孩子誰愿意變成一個男兒身啊?沒人愿意這樣。除了花木蘭,替父從軍,非這樣不可。這個又是比較。所以從文學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可以寫的東西的確是太多太多了。有一個題目現在做的人還比較少的,就是中國旅美作家的作品,所謂diaspora。有時候走偏鋒比較容易討巧,因為做的人不多嘛。

其實還有很多,包括文學評論。文學評論也可以寫出很多的學位論文,比如你可以從闡釋學的角度,即hermeneutics這個角度,非常科學地來解讀一部作品。你也可以用西方馬克思主義,這是現在很流行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簡稱西馬,西馬的特點就是在原來將馬克思主義朝著剩余價值、階級斗爭這些東西之外的文學、哲學、認識論、語言學這個角度靠攏,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特點。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是經院化、理論化,但是它提出了文學里面的很多重大命題。比如說異化,異化實際上就是變形,就是西方古而有之的變形。這個異化是個重要的內容,你們中可能相當一部分人讀過AnimalFarm,就是喬治·奧威爾寫的《動物莊園》,書中說豬覺得不堪受人的壓迫,于是豬們就起來造反了,把人趕出莊園,然后莊園改名,叫豬的莊園。豬成了統治者以后異化了,開始不勞動了,也不吃那種糠菜了,要驢子們替它們打工了。然后驢子們也起來造反了,造反成功后蹈了豬的覆轍,到最后還是人回來了。喬治·奧威爾寫的這么一篇寓言體的小說,的確寫得很深刻,把異化講到了極致了。我建議你至少念一兩本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然后來分析一兩部文學作品,那將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畢業論文。

與此同時,西方也有一派人主張不要闡釋,闡釋學是一種太枯燥的東西,容易意識形態化,而且是一種太客觀的東西,沒有把你的主觀放進去,你完全站在作品外面。所以有一批悟真派強調要有悟性,他們反對把很多理論用來解讀作品,反對以解讀為名,以解構為名,把很多理論的因子強加(或稱“挪用”)到作品里面去。我是比較傾向于后面這種。一個作品你一看就喜歡的,人家問你,你為什么喜歡?你卻講不出來。然后慢慢地講得出來一點了。再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又講得出來一點,越講越多。但是第一個感覺,第一次愛發生的時候是沒有理由的,完全是緣分。持這種觀點的也不少,并不只是SusanSontag一個。我們知道Susan是最近死的一個美國人,她就強調悟性,強調erotics,官能的感覺,不是意識形態的分析。

還有女權主義的批評。我們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用女權主義批評《紅樓夢》,至少我還沒看到過。如果你能寫一篇英文的“AnInitialAttempt/ACrudeAttemptatAnalyzingTheDreamoftheRedChamberfromaFeministicPointofView”,從女權主義的角度評《紅樓夢》,可以說是一種開創性的工作。當然這是一個太大的題目!我講這些話的意思是文學評論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肥沃的領域,從中你可以衍發出很多不同的論文來。我講的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文體學、修辭學、文學、文學評論等方面的內容,其實都是常識,我把這些常識在你們面前展示一番,然后請各位根據你們自己的學養、自己的興趣,在某一個領域里頭尋找一番。

三、論文寫作的步驟

(一)文獻檢索

最后我想講一講寫論文的步驟。我感到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做好文獻檢索。比如用女權主義評《紅樓夢》,那么你至少要google兩個東西,一個是“紅樓夢”,一個是“女權主義”。這個文獻檢索工作是很重要的。有的人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好,圖書館借閱、復印或者自己購置不少圖書資料,形成一個小小的文獻庫,這個就是我們平時講的“倉里有糧,心中不慌”。文獻檢索工作是一定要做得周到,縝密,系統,這個是做到規范性的第一條。寫論文,不是我拿起筆來就可以寫出來的。文獻檢索工作是很重要的。像我現在這個年齡,盡管我肚子里有那么點貨色了,倘使某個人叫我寫某個作家,盡管對這個作家我肚子里有點貨色,但還是不行,我肯定第一步要做檢索,我要把這個人的homepage看一看。不但是看,看的過程當中,要摘錄很多的內容,我還看人家罵他的話。如果他這個homepage上帖子很多,就要看人家怎么評論他的。比如有個8歲的小孩說,我從今年開始看你的書,我認為你的書如何如何,這就是一條很重要的信息:原來這個作家已經擁有8歲的幼年讀者了。這個東西你不去檢索肯定不知道,所以看來以為是沒有關系的東西,里面卻埋藏著很多關系。所以做文獻檢索工作一定要踏踏實實地、耐心地、有樂趣地去做。假如我一天發現了三四條有意思的信息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這個文獻檢索工作從時間的長度而論,可能不亞于你成文的時間。

(二)論文寫作

寫作時要注意論文的專業性、權威性、規范性與創新。論文的規范我就不仔細地講了,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最起碼的要求。關于專業性和權威性,這里我要提出一點,就是社會科學文獻的半衰期。根據國外的統計,這個半衰期現在是越來越短。過去是5年,現在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以后是6個月。也就是說6個月以后你對于這個作家的所有認知可能都已經陳舊了,你要講的話人家早已講過了,你必須再重新來一番文獻檢索。這當然也只不過是國外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但是有一條是肯定的,這些東西半衰期,或者說變得衰老的過程在加快。所以你在寫論文的時候,要規范性、專業性、權威性,三個性兼備,腦子里面始終要有一個創新。這個創新有時候是觀點方面的,觀點方面的創新是你提出的觀點其他人沒有說過,是你一個人所獨有的;有的是材料方面的創新,比如說莎士比亞的這個劇本,這個材料從來沒有人用過,我第一個用,這也是一種創新。所以考慮權威性、專業性、規范性的同時,都要有兩個字在腦子里面,就是創新。

(三)論文的注釋

論文必須有詳盡的注釋。言必有據。照西方的習慣,你引用一段引文只要超過10個字,你就一定要出注釋。我們中國同學有時也太不嚴肅了,有的同學現在的一大本領就是downloading。你們笑了吧!這個是不是有點自責的笑?所以請注意,10個字以上就老老實實把你的出處注出來。一開始養成這個習慣,對于你今后做學術工作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這個就是誠信至上。你的材料要翔實,你的結論要基于你的材料,你的行文要像論文,而不是寫雜感、寫小品,這些都是要求。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老老實實,千萬不要去下載

四、苦中作樂的精神

最后我講一點就是苦中作樂,我看你們多數人認為寫論文是件苦事。是苦的,我告訴你,今年八月份我過得非常苦。第一,復旦大學出版社要慶祝百年校慶,說是要我出一個《莎士比亞十講》,我湊來湊去的湊了九講。那么不是還要寫篇文章嘛,這篇文章得寫。與此同時,又來了老朋友,就是我剛剛講的,翻譯了180首古詩文的那位朋友,一定要我給寫篇序;然后又來一個朋友說是我們要出某某人的7部皇皇巨著,需要一個總序言,他說這個美國作家你以前寫過文章介紹過的,所以我們希望你寫篇總序言。就這樣,事兒一樁接一樁,一件接一件對付過去。這個就是苦中作樂。我感到苦中作樂更多的意思就是吸收知識。我經常跟人講,一個人看書一定要達到自虐狂的程度,這個我是屢屢體會。好比今天早上我一早要講課,當然昨天我是很早就睡了,吃了一顆安眠藥很早就睡了。平時我在學校的時候前一夜如果恰好有一本好看的書在手里,怎么辦?我就跟自己說,我看到12點吧。結果看到12點還是放不下,再延長1小時,到第二天的1點。結果到1點還是不行,到2點。如到2點再不睡,明天大概是要倒在講臺上了。這不是自虐嗎?生理上講就是自虐!看書一定要到這種程度。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到這個程度。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這個程度,唱超級女聲有這個程度我也佩服,打電子游戲到這個程度我也佩服。不管做什么事情,你總歸要投入再投入,欲罷不能,不能淺嘗輒止。即使你做的不是讀書這個事,但是你是認真的,你的確是投入的,你的確是不能自拔的,我也佩服你。只不過我的興趣是在讀書上。有幾個學生也被我帶得非常喜歡看書,然后我們一本書看完叫做“Anotherbooktickedoff.”。我一邊在打手機短信的時候,一邊腦子里就在想我們真像那些守財奴在那邊數錢。守財奴是數錢,我今天200萬,明天220萬了,后天300萬了,他是記賬,他是記他的金錢收入賬,我們是記我們的精神旅游賬。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只不過我們算的賬跟他記財富的賬不同而已,這個就是苦中作樂。至于你說這個樂有多大吧,也很難說,因為我說的這個樂不會變成金錢、豪宅或BMW。我希望你們不妨試著嘗嘗精神之樂。現在外面書店里的書多得很,現在市區里面又開了一家新的英文書店,所以我希望你們把書店用起來。假如你從寫論文開始,在日記本上寫道從某年某月某日開始,鄙人的第一塊里程碑建筑破土動工,我開始就某一個問題搜索google。然后你把你的過程詳細地記錄在那里。那是個非常好的journal,以后把這個作為你學位論文的附件陪伴你一生很有意義。以后你可能會開寶馬,但是這篇論文不會再寫第二次了,它將陪伴你一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是不是有點神圣感?我真希望你們覺得有點神圣感,因為這是你們的Odyssey,是一次智力的暢游。上海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陸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