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戰略對策研究
時間:2022-10-08 09:04:53
導語: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戰略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是新時代推動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本研究深入分析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現狀,探索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創新戰略選擇,提出從頂層規劃設計、科技政策、科技投入、人才培養、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科學技術普及等方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戰略;政策;云南
0引言
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重大戰略。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恢復綠水青山,要依靠科技創新。云南作為國家面向西南的生態安全屏障,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落腳點,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新態勢,聚焦重點領域科技需求,強化創新驅動,全面落實黨的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
1生態文明建設現狀
1.1生態文明建設現狀
近年來,云南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立省、環境優先”戰略,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云南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關于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決定》、《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云南主體功能區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高位推動“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7年,全省16個州(市)的11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創建工作,已累計建成10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8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文明縣,430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29個省級生態文明村。昆明市石林縣、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已于2016年7月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西雙版納州通過國家生態州技術評估和考核驗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低碳試點省成效顯著,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形成典型經驗。
1.2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現狀
近年來,云南科技工作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加速轉型發展的主戰略,高度聚焦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緊扣云南省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夯實科技創新基礎,加快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凝煉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科技需求,布局實施系列重大科技項目;積極支持培育發展八大產業,大力支持引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持鼓勵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產業,支持發展環保節能低耗循環經濟產業,支持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支持發展大數據產業,比如智慧城市建設、智慧旅游、農產品電商等,支持發展生態富民產業;高原湖泊治理、生態保護與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應用示范取得新成效。通過科技創新主動適應新常態,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使科技促進生態和經濟發展,讓科技創新驅動力促進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以科技推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2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宏觀頂層設計與規劃
不同地區和部門制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科技計劃缺乏統籌協調,導致出現重復立項、資源分散以及溝通協調不暢等問題。對環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修復、資源能源節約以及空間格局優化等科技項目的資助較多,缺乏資源環境—生態建設—社會民生之間的宏觀頂層設計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的統籌安排,科技創新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力度不足、領域不廣。
2.2體制機制亟待進一步健全
目前,云南生態科技的決策機制和評價機制尚不夠完善,制約了生態科技創新的長遠發展。有關生態科技的具有激勵、約束、監督、協調和評價作用的專項法律法規政策缺失,同時有關生態科技創新活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財稅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亟待完善。關于生態建設科技的科普和推廣力度不足,導致多數人無法真正了解和意識到生態科技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企業在生態文明科技創新領域依然處于從屬地位,大部分生態科技研究項目和任務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生態文明建設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有待完善。
2.3缺乏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研發經費支出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生態文明建設科技投入占全省科技投入的比重還不高,不能滿足當前生態文明科技發展的需要。財政科技經費的扶持重點不夠明確,對制約生態文明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的各生態科技項目的資助力度不夠,比如資源的循環利用、污染物治理、資源節約及生物質能源開發等,此外還存在財務生態科技經費導向作用不明確的問題。多數企業都能夠積極參與生態科技研發,但依然有少數企業存在短視問題,只注重眼見經濟利益,不對生態科技研發項目積極投入。生態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但當前金融的支持作用并未真正發揮出來。
2.4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
云南省生態科技成果轉化率相較于其它科技成果仍然比較低。政產學研缺乏良好的協作機制,環境、資金資源、關聯技術、市場渠道等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導致生態科技的供給與需求不相吻合。促進生態科技轉化的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優惠政策未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3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戰略選擇
3.1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
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八大產業,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構建“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的云南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現代服務業支撐技術、高效安全生態現代農業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綠色制造技術、綠色食品制造技術、清潔能源技術,強化重點領域重大關鍵技術開發,突破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的技術瓶頸,構建結構合理、先進管用、開放兼容的技術體系,為產業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3.2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體系
圍繞“七彩云南”、“森林云南”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加大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建設、新型城鎮化、防災減災等領域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轉化應用的力度,重點發展生態環保技術、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智慧綠色新型城鎮化技術、可靠高效防災減災技術、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技術,為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3.3加強研發服務科技平臺建設
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科技平臺建設工作,統籌布局科研基礎條件平臺,組建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絡,支持各類機構研發平臺和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科技創新條件保障水平。
3.4加快生態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繼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與示范推廣,支撐引領重點區域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4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對策建議
4.1加強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
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集聚要素鏈,運用科技創新對農業、工業、服務業進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要求。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工作納入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科技發展規劃中進行總體部署,研究制訂生態文明建設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將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業績考核指標。由科技部門牽頭建立省級部門協調運行機制,加強與環保、水利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溝通和協調。
4.2健全和完善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政策
加強生態文明重點領域科技攻關,突出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將一批制約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共性技術項目納入到省級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型產業集群申報指南中。精心組織實施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突破資源綜合利用、高原湖泊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石漠化治理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服務中心、環保科技產業基地等基礎平臺。鼓勵各類生態環保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生態環保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建設集技術開發、成果孵化、設備制造、工程設計、公共服務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產業聚集區和綠色產業園區。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水平,引導產、學、研共同推進生態環保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及優先采用。
4.3加大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元化投入
調整和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適當向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科技領域傾斜,設立以財政資金為主體的綠色科技發展基金。整合生態環保建設資金和科技計劃專項資金,集中投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項目,優先給予支持。利用技術改造、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等資金渠道及PPP模式,集中力量支持傳統產業改造、生態文明試點示范、資源綜合利用等。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提供便捷、優惠的擔保服務和信貸支持,積極發展融資租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加大政策性貸款、風險投資市場、信托市場和融資租賃等資金對綠色環保企業的傾斜力度。
4.4加強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才培引力度
依托省級科技計劃和人才計劃等渠道,著力發現、培養、聚集生態環保領域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通過實施面向地方需求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培育和穩定符合地方科技需求的生態環保領域基層科技人才。通過實施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等方式,加快生態環保領域青年科學家創新能力提升。通過改革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落實和改善人才激勵政策等方式,培育和吸引生態環保領域科技創新服務人才。加強生態環保高端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組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創新智庫。
4.5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利用科教文化中心建設的契機,加強國際交流和區域合作,引進和吸收國內外科技創新成果,吸引各類生態環保創新資源向云南集聚。強化中國—東盟創新中心、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清潔技術、清潔能源開發等領域的技術合作交流。鼓勵省內研發機構與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建立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與發達國家建立先進綠色產業技術的轉讓機制,促進綠色技術的轉移和擴散。加快建立國際化綠色技術創新平臺,開展綠色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國際科技合作研究。吸引外資投資高新環保技術、污染防治、節約能源、原材料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
4.6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科學技術普及力度
發揮云南省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把普及生態環保科技知識的任務分解到各地和有關部門,在全省城鄉廣泛開展生態環保科技知識教育,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群眾參與度。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各類紙媒、科普基地、科技活動周等各種載體,加大對環保知識、環保先進經驗與案例的宣傳,營造生態環保艱澀的良好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蔡木林,王海燕,李琴,等.國外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發展戰略分析與啟示[J].中國工程科學,2015(8):144-150.
[2]徐興珍,彭金發.淺析科技創新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13-15.
[3]孫輝,劉志安.科技創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14(5):168-169.
[4]劉帥.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科技支撐體系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1.
[5]安曉茹.基于科技創新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D].鄭州大學,2016.
作者:羅靖 武衛 單位:云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
- 上一篇: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思路
- 下一篇:國際學生教育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