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建議
時間:2022-08-11 11:22:41
導語:生態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就制約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續加大調蓄水工作力度、切實加強耕地改良措施、大力推廣高效節水技術、努力優化產業結構等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意見,為今后移民區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古浪;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建議
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海拔1778~1926m,南高北低,屬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年均氣溫6.6℃,大于10℃有效積溫1940℃,全年有效光照時數約2852h,無霜期142d,降雨量207mm,蒸發量2807mm,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移民區現已建成11個移民新村和高峰片、綠洲小城鎮,搬遷山區困難群眾1.53萬戶、6.24萬人,平整土地12.4萬畝,完成田間配套工程11.46萬畝,其中日光溫室面積1.36萬畝、養殖暖棚1.7萬畝、發展梭梭嫁接肉蓯蓉2.1萬畝、可發展大田種植面積6.3萬畝(含耕地休耕1萬畝)。該區域耕地沙化嚴重,漏水漏肥現象嚴重,用水需求大,水資源相對匱乏,是制約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持續擴大高效節水面積、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是解決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土壤多為砂壤或綿砂,壤土少,顆粒間孔隙大,毛管作用微弱,下層有砂礫障礙層,土壤熟化程度低,保水保肥性能差,供給能力較弱,極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必須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來提升地力。
1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1水資源嚴重匱乏。目前,黃花灘移民區搬遷移民將達到6.24萬人以上,需發展農業產業用地11萬畝,按規劃設計灌溉定額測算,共需灌溉用水4500萬m2,現已建成調蓄水池及沉砂池50座,總容積278.4萬m2。根據《古浪縣黃花灘引黃灌區2019年水資源配置方案》,2019年計劃配水2332萬m2,因耕地沙化嚴重,漏水漏肥現象嚴重,用水需求較大,調蓄水池儲水量遠不足以用水供給,水資源相對匱乏,是制約移民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2土壤耕地地力差。移民區土壤類型主要有半固定風沙土、固定風沙土和耕種風沙土,約占總面積的89%。此類土壤多為砂壤或綿砂,壤土少,顆粒間孔隙大,毛管作用微弱,下層有砂礫障礙層,土壤熟化程度低,保水保肥性能差。據化驗,移民區耕地土壤有機質3.07g/kg,較全縣平均有機質含量(13.8g/kg)低10.73g/kg;全氮0.19g/kg,較全縣平均全氮含量(0.86g/kg)低0.67g/kg;堿解氮34.75mg/kg,較全縣平均堿解氮含量66.9mg/kg低32.15mg/kg;有效磷2.84mg/kg,較全縣平均有效磷含量(12.5mg/kg)低9.76g/kg;速效鉀109.54mg/kg,較全縣平均速效鉀含量(162mg/kg)低52.46mg/kg。土壤含鹽量高,堿性大,而有機質、氮磷鉀含量低,微生物數量少,土壤生態脆弱,土壤質地熟化程度低。同時,因耕層以下的中壤土和重壤土質地因保水保肥能力較差[1],供給農作物所需的水分和養料能力較弱,極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需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來提升地力。1.3有機肥料稀缺。移民區群眾屬新搬遷戶,大部分新墾地尚未種植,秸稈資源極少,加之新開墾土壤肥力不均,土壤熟化程度低,未形成可種植農作物的土壤耕作層,養殖業剛剛起步,以畜禽糞便為主的有機物料稀缺[2-4],農戶積造農家肥數量有限,而商品有機肥價格較高,土壤改良難度較大。在化肥使用上不夠合理,施肥時撒施和淺施較普遍,造成了肥料的浪費,肥料利用率很低。1.4農民投入能力不足。移民區群眾原居住地基本屬于高海拔山區,從事旱作農業多年,習慣于粗放、散慢、靠天吃飯等種植方式。搬遷至移民區后,對有機物料還田、種植綠肥等土壤改良技術掌握不夠。同時,近年來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業經營收入不高,家庭收入以外出打工為主,農戶對勞動資料(有機肥、農機具、地膜等)投入積極性不高,投入能力嚴重不足。
2發展意見
2.1持續加大調蓄水工作力度。按照《古浪縣生態移民暨扶貧開發黃花灘項目規劃》,移民區連同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總計搬遷移民將達到6.24萬人,開發灌溉面積12.4萬畝,其中:農業產業用地11萬畝,生態林1.4萬畝,共需調蓄水量在4500萬m2。至目前,已建成調蓄水池總容積278.4萬m2。2019年計劃調水2800萬m2,按照目前移民區耕地供水情況來開,完成計劃調蓄水量存在一定困難。必須按照分配種植面積,根據夏秋作物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核定用水總量,持續加大調蓄水工作力度,結合灌區夏灌用水矛盾突出的實際,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繼續建設一批調蓄水池和沉砂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調蓄能力,有效解決黃花灘移民區嚴重缺水的問題。2.2切實加強耕地改良措施。堅持用養結合,配套推廣土壤改良技術,推廣耕地休耕技術措施,合理安排綠肥等肥田作物種植,提升耕地地力,加大有機肥施用,穩步提升耕地質量,促進化肥減量增效。一是集成推廣養地為主的綜合休耕技術模式,推廣箭筈豌豆等綠肥作物還田曬垡,增施有機肥等技術。二是圍繞耕地土壤鹽堿化較重區域,通過集成應用農機農藝配套、有機無機結合、配方肥與水溶性肥料互補、緩控釋肥料施用的耕地質量建設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改變鹽堿土化學性質,達到改造鹽堿地、提高土壤生產能力[5-7]。三是全面普及膜下滴灌節水技術,逐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為農業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支撐[8-9]。創新推廣田間灌水保水技術,建立不同節水模式配灌水制度,構建抗旱節水品種選育、保護性耕作等農藝、工程節水技術體系,實現工程節水配套農藝節水技術全覆蓋。2.3大力推廣高效節水技術。堅持成熟技術集成推廣,全面普及膜下滴灌節水技術,逐步推進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創新推廣田間灌水保水技術,建立不同節水模式配灌水制度,構建抗旱節水品種選育、保護性耕作等農藝、工程節水技術體系,實現工程節水配套農藝節水技術全覆蓋。在抓好水資源綜合利用及田間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將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生物節水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廣以膜下滴灌、全膜平作穴播、壟膜溝灌等為主的高效農田節水技術。在此基礎上,必須持續擴大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推廣面積,逐步配套滴灌設施,大力推廣管灌、小畦灌溉結合全膜平作穴播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2.4努力優化產業結構。建立與水資源狀況相適應的農業結構布局,促使農田灌溉與作物需水規律相吻合,進一步緩解用水矛盾,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是逐步改良土壤,提高草食蓄承載能力,緩解爭水矛盾。二是逐步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優勢,科學把握水資源季節性特征,避開枯水期作物爭水矛盾,堅持市場導向,通盤考慮,科學謀劃。重點圍繞膜下滴灌技術措施,著力推廣馬鈴薯、青貯玉米、山藥、向日葵、花生、辣根等膜下滴灌措施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按農作物生育期生長所需要的光、熱、水、肥等條件的限制,圍繞高效利用水資源,進一步完善配套技術措施,因地制宜地選用農作物抗旱新品種,推廣種子包衣、脫毒種薯等技術。
參考文獻
[1]趙玉蘭,俞春花.古浪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成效與主要做法[J].甘肅農業科技,2016(9):77-80.
[2]李國山,李春玲,朱建平.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鹽堿地改良措施[J].甘肅農業科技,2019(9):90-93.
[3]鄭素珊,高琛,黃龍生.鹽堿地改良研究[J].河北林業科技,2014(3):74-76.
[4]呂曉,徐慧,李麗,等.鹽堿地農業可持續利用及其評價[J].土壤,2012,44(2):203-207.
[5]王玉江,吳濤,吳杰.磷石膏改良鹽堿地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7):7413-7414.
[6]車順升,羅三強.磷石膏改良鹽堿地土壤化學性質的效果[J].陜西農業科學,2000,24(9):16-18.
[7]李旭霖,劉慶花,柳新偉,等.不同改良劑對濱海鹽堿地的改良效果[J].水土保持通報.2015,35(2):219-224.
[8]李建晶,胡瑜杰.古浪縣農業滴灌技術現狀、問題及改良研究———以新建村農業滴灌示范區為例[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8,30(1):31-35.
[9]葉祥年,殷慶德,李芳.滴灌技術在武威市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0,46(4):43-44,50.
作者:郭吉蘭 趙玉蘭 何增國 單位: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抗重茬劑在玉米上的應用
- 下一篇:鄉村振興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