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發展

時間:2022-11-05 10:53:39

導語:西部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部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發展

摘要:西部地區天然的生態資源是作為當前鄉村旅游的必備條件。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的耦合發展,成為貴州省凱里市產業融合的新路徑。破解農業產業化不高、基礎設施差、發展不均衡、品牌不多等諸多問題,展現“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優勢、促進綠色發展帶動經濟效益。

關鍵詞:鄉村旅游;生態農業;耦合

一、凱里市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建設基本情況

凱里市地處云貴高原東部,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氣候類型的多樣性和自然地理環境的優越性為凱里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條件,加之獨具特色的民族村寨和風情濃郁的民俗節日,為建成原生態民族風情旅游型新農村奠定了重要基礎。凱里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近幾年來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得以快速發展。2017年接待游客38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23億元。

1.“快旅慢游”格局形成。利用滬昆高鐵、凱里黃平機場、凱羊、凱雷、余凱等高速公路及城鄉路網的便利,啟動凱里自駕游服務中心建設,在高鐵南站、香爐山、掛丁等交通樞紐和景區建設一級集散中心,在凱里苗侗風情園、云谷田園、下司古鎮等景區建設二級集散中心,在市內各重要交通進出口和市中心人員密集地段設立旅游咨詢點,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凱旅游、休憩。

2.山地旅游規模建設。把各個農業園區做成山地旅游示范區,整治濱江大道沿線村寨風貌,完善提升南花、季刀、朗利、麻塘等旅游村寨基礎設施建設,學習“三變”做法,采取“景區+公司+農戶”模式把貧困戶組織起來,共同參與旅游建設,共同分享旅游紅利。

3.景區建設全力推進。推進建設“下司古鎮、云谷田園第二及第三期工程、凱里斗牛城旅游綜合體、蝴蝶谷文化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加強宣傳促銷,拓展市場客源。目前,凱里市獲批國家4A級景區2個,國家3A級景區3個,三星級以上酒店增至18家。

4.全域旅游常態發展。打造全域旅游,帶動一、三產業發展,破解“山地旅游景點散小弱”難題。深入推進下司鎮、舟溪鎮等8鎮集群發展,凸顯民族文化山地旅游特色,讓原生態和現代化巧妙融合,大力探索“城鎮+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實現產城景互動、產城景一體化。

5.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成效顯著。通過獎勵、補償、貼息、扶持等渠道引導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發展,以舟溪鎮、三棵樹鎮、旁海鎮和灣水鎮為重點實行規模農業區域化發展。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特色蔬菜、中藥材、茶葉、黑毛豬等適宜特色生態產業。2017年在鞏固已建5個省級園區、3個市級園區、16個鎮級園區建設成果基礎上,把過去相對單一的規模擴量轉為主向科技興園、規模經營、產業鏈條延伸三線并重提升,加快園區提級上檔。

6.生態農業品牌效應凸顯。積極申報“三品一標”,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依托貴廣、滬昆高速鐵路開通的優勢,加快樹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加快建設農產品物流和農產品流通市場,努力將凱里打造成為珠三角、長三角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地。目前“三品”認定面積15.2萬畝,覆蓋率超過80%,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31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4個,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4個,有機農產品認證1個。其中,“凱里水晶葡萄”、“凱里紅酸湯”被認證為首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二、凱里市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耦合發展的困境

把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兩個子系統通過各自的組合元素相互影響的程度定義為鄉村旅游業—生態農業建設耦合度,其大小反映了鄉村旅游業—生態農業建設系統的協調程度。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人口流動速度的加快、旅游目的地由城市向農村滲透,促進了農村的消費和投資,為生態農業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隨著生態農業建設的推進,農村清潔風暴行動的開展,為鄉村旅游發展解除了后顧之憂。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的耦合機制正是在這樣兩種力量交互作用下進行的。凱里市鄉村旅游和生態農業的耦合發展是凱里的農文旅一體化發展的前提基礎,它對于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就目前來說,發展不均衡、不協調仍然是制約凱里市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發展的瓶頸,必須正視和解決。

1.資金受限,產業融合不深。凱里市屬西部開發地區,發展水平落后,財政資金緊張,無力滿足發展需要,加上凱里市產業融合起步晚,,雖參考和借鑒了國內發展較好的縣市模式和經驗,仍還存在諸多障礙因素,比如有些村寨、園區定位模糊,缺乏具有強烈沖擊力和巨大帶動作用的自然與農業景觀,公共服務功能無力滿足當前鄉村旅游市場多元化的發展需求,致使農業發展不足、旅游發展不快。

2.認識不足,信息溝通不夠。部分村民對政府采取的一些適合鄉村發展的措施不了解,尤其是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意義認識不明,有的村民由于缺乏生態知識,不懂得保護生態環境,致使旅游開發工作還沒未啟動,生態資源先遭破壞的局面。耦合發展缺乏統籌規劃,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缺乏協調溝通。另外,農村信息化還不發達,旅游宣傳推介力度、市場推廣力度不夠。

3.規模不大,創新理念不強。凱里鄉村旅游面臨著弱小和分散問題,經營主體的市場競爭能力不強,自主創新意識淡薄。近年來家庭式的小規模經營尤為頻繁,鄉村農家樂在凱里旅游業中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其模式也有可能成為今后鄉村旅游業的復制、借鑒和推廣。但是目前的農家樂經營規模小,融資能力差,發展資金缺乏。而且餐飲業為主的個體經營占了大多數,其基礎設施陳舊,服務項目單一,沒有展現出鄉村旅游主題,引導游客參與和體驗方面都做得不夠。

4.品牌不多,人才培養力度不大。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優質農產品少,知名農業品牌少,尤其是代表地方特色優勢的品牌更少。缺乏具有參與性、多樣化和市場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生態旅游產品。鄉村旅游景區的旅游產品普遍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瞞游客的現象。生態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是帶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從事鄉村旅游人員大多是本村居民,素質不高,有資質的生態旅游人員因滿足不了提出與城市同等的待遇而不愿留在鄉村工作,缺乏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

三、凱里市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協調發展的對策

凱里市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的關鍵在于不僅要把“農業+旅游”這塊蛋糕做大做強,更要做精做準。凱里市是中國綠水青山生態強縣,應結合實際,堅持以山水為依托、以農業為支撐、以生態為根本,制定協同發展策略,實現“自然、經濟、社會”的“三贏”發展。

1.群策群力,促進產業融合。首先由政府、金融、招商、股份、民間多方聯動,通過引入、貸款、吸商、聚股、籌集等形式,努力整合綜合開發、土地整治、財政專項扶貧、石漠化治理等涉農資金,在符合政策規定的前提下,根據“方式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各負其責”的規則聚焦生態農業發展,發揮其資源效益。其次還要努力整合旅游、觀光、休閑等資源要素,進一步建設旅游農業園,有力促進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為生態旅游的常態發展夯實根基。

2.因地制宜,科學展現優勢。如今的鄉村旅游發展趨勢漸顯個性化,帶有自由性和隨意性。游客大部分選擇以朋友、家人或是車友等方式進行結伴出游,主要以休閑為目的,欣賞沿途風景,因此吸引他們眼球的不是千篇一律、隨處可見的農家樂,而是能促使游客慕名前來的旅游鄉村的亮點和特點。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發展規劃,充分挖掘農業資源和地方特色,篩選出各鄉鎮、村的重點、亮點和示范點,發揮點的優勢,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可嘗試打造一個農業示范園區,集農文旅一體化發展,也可以建設1—2個有一定規模的以參與或體驗式旅游為主的家庭農莊,這樣既帶動了鄉村發展,又開拓旅游了資源,實現農民農業收入和旅游收入雙增收。

3.創新農業+旅游建設。緊緊把握“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推進“生態凱里”發展,利用“互聯網+”旅游培育新業態。大力開發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休閑觀光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項目,加快發展避暑休閑、民族醫藥養生、民俗演藝、節事會展等旅游新業態,建成一批發展潛力大、后勁強和旅游產品,形成多元化旅游發展新格局。依托互聯網,推薦幾個旅游產品或幾條旅游線路的私人定制;鼓勵村民修建具有民族風情的客棧、生態木屋,并參加民宿預訂網站,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支持農村發展民族體育賽事、民族歌舞表演、中醫藥保健養生等服務新業態;啟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著力培育一批集產品開發、生產、監測、銷售為一體的旅游龍頭企業,重點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旅游商品產業。

四、結語

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耦合的設計是運用物理科學思維與哲學社會學思維對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的關系進行重新認識,改變傳統新農村建設重實體建設、輕生態建設的理念與方法,強調建立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之間共濟、共生的耦合關系。把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凱里市區域的層面上優化資源配置,建構出鄉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建設自然平衡演進的藍圖,將凱里市新農村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擾動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并為本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更適宜的鄉村旅游環境和生態農業建設環境。

參考文獻

[1]練偉雄.發展鄉村旅游業服務新農村建設—關于博羅縣實施休閑農業的調查[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2,05-30.

[2]律娜.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15,5-15.

[3]張健翎.由云谷田園模式引領凱里農文旅一體化發展的思考[J].凱里學院學報,2017,(04).

作者:張健翎 單位:黔東南州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