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考

時間:2022-02-20 04:12:44

導語: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考

近年來,新開發的水產養殖新品種種類不斷增加,一些新品種的養殖技術研發與推廣不能及時同步,部分養殖戶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導致一些較為常見的水生動物疫病出現發生率高、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現象。此外,近年水生動物新發疫病不斷出現,也給當前的疫病防控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水生動物疫病危害日益嚴重的現實,我們急需切實加強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水生動物疫病現狀

水生動物疫病是指水生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目錄》《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實用手冊》記錄的水生動物疫病共計36種,其中一類動物疫病2種,二類動物疫病17種,三類動物疫病17種。根據《2020我國水生動物重要疫病狀況分析》,2019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開展的全國水產養殖動植物病情測報結果為:全年共監測到發生疾病的養殖種類63種。其中,魚類39種,蝦類10種,蟹類3種,貝類6種,藻類1種,兩棲/爬行類3種,其他類1種。主要的養殖魚類和蝦類都監測到疾病的發生。近年危害我國養殖魚類的主要疫病、新發外來疫病以及目前國外關注的疫病有9種,其中8種是病毒性疾病,1種是寄生蟲病。經測算,2019年我國水產養殖因疫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08億元,比2018年減少42億元,約占漁業產值的3.2%,約占水產養殖產值的4.2%。黑龍江省近幾年在承擔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動物疫病監測與防治”項目中,所送樣品經檢測發現有鯉春病毒血癥和鯉浮腫病。2019年全省組織開展的水產養殖動植物病情測報監測面積11萬畝,共監測到水生動物疾病14種,其中細菌性疾病6種,真菌性疾病1種,寄生蟲疾病7種。

二、水產行業疫病防控面臨的問題

(一)養殖從業者養殖理念和技術需要更新。隨著養殖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疫病發生的頻率和危害程度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現階段,環境污染還在加劇,極端氣候毫無規律地出現,養殖生產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產量,為水生動物疫病爆發帶來較大的風險和隱患。其次,一些水生動物疫病難以治療,危害嚴重。水生生物不同于陸生動物,后者生病容易發現,投喂藥物方便。水生生物由于生活于水中,得病不易發現,投喂藥物時用水、飼料做媒介,藥物到達生物靶器官的濃度很難達到藥物有效治療濃度,因此水生動物疫病一旦爆發、流行,死亡率會非常高。有些水生動物疾病的病原難以精準診斷,在防治過程中存在憑經驗使用漁藥的問題,無形中會加大養殖生產成本,污染水域環境,引發水產品藥殘超標等一系列問題。(二)疫情監測體系有待完善。水生動物疫情監測是指按照《水產養殖動植物疾病測報規范》要求,在各水產養殖區域內設立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點,設定測報員,開展水產養殖動植物疾病測報預報工作。通過及時發現、分析、報告、公布疫情有關信息,使有關人員能盡快了解情況,及早制定主動監測方案,采取防范措施并對疫情作出迅速反應。當前,黑龍江省個別地區存在著疫病防控體系較弱、技術人員隊伍不足等問題,一些基層推廣機構在人員數量、業務能力、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與當前日益繁重的疫病防控任務不相適應。目前全省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編制人數56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0人,副高級職稱135人,中級職稱128人,初級職稱78人,基層推廣人員數量難以滿足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在經費上,經費不足也是制約水生動物疫情監測體系高效運轉的重要原因。許多基層推廣站開展水生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由于經費缺乏力不從心,部分地區水產養殖動植物疾病測報由于缺少經費支持,難以保證工作高質量開展。(三)水生動物疫病傳播風險增大。隨著水產苗種和鮮活水產品流通范圍不斷擴大,水生動物疫病傳播的途徑不斷增多,傳播的風險在累積增大,導致新發、外來疫病出現頻率增加,原有疫病種類逐年增多,加大了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的難度。部分養殖品種還存在著疫病多重感染的問題。一些水產檢測機構在檢測中發現有些地區的部分鯉魚存在鯉春病毒血癥和鯉浮腫病、錦鯉皰疹病毒病和鯉浮腫病多重感染的現象,這對疫病防控工作又提出了新挑戰。

三、加強黑龍江省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技術培訓與普及,提高從業者素質。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應充分運用科技手段,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疫情防控科技含量。一方面,把信息化建設與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一體推進,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建設數字化水產疫病防控體系,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流行病調查等方面發揮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各級水產科研單位要繼續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關鍵技術的攻關和成果轉化,對漁用疫苗、快速診斷、疫病預防等水生動物防疫急需的技術,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加快研究與成果轉化進度。目前,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最大障礙是專業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和病害防治隊伍弱、人員少、技術水平低,因此必須加強對各類從業人員的相關技術培訓,通過技術培訓普及疫病相關知識,宣傳防控措施,提高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比如當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要結合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和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做好水生動物疫病測報員的培訓,對養殖企業和養殖戶重點開展健康養殖、疫病防控技術等培訓,使從業者能正確認知水生動物疫病,采取科學合理措施予以應對。(二)完善水生動物疫情監測體系。水生動物疫情監測體系是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支撐,完善水生動物疫情監測體系,既要強化體系建設,對水生動物疫病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等各個環節進行統籌設計,又要補短板,著力從制度層面理順關系、強化管理。就建立疫情監測體系而言,法律法規是依據,當地漁業技術推廣部門應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等法律條文,建立疫情監測體系。機構和人員是基礎。針對黑龍江省此次機構改革基層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撤并問題,要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依法依規鞏固、強化基層推廣機構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公益職能,進一步提升依法履職能力。測報人員常年深入生產一線,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要健全完善測報人員培養、使用、待遇保障、激勵機制等方面的政策,穩定測報員隊伍。資金和技術是保證。當地政府應增加疫病監測專項經費的投入,加強基層推廣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配置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緊緊圍繞“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目標,強化各級監測體系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健全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養殖企業、養魚合作社、養魚戶等多渠道疫情監測和快速反應體系。實現重大疫情風險監測預警信息數據共享,完善水產養殖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提高重大水生動物疫病風險發現、報告、預警、響應、處置能力。(三)把握傳染病發生規律,科學防控。目前,對感染部分水生動物病毒病的養殖對象缺乏有效治療藥物,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應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注意提高水生動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水生動物病毒性疫病高發季節,可使用一些抗病毒中草藥,如黃芪、大青葉、板藍根等,將其超微粉碎后制成藥餌,在發病季節前進行預防;還可定期投喂含免疫增強劑的飼料;同時,應保持養殖環境穩定,減少魚體應激,防止病原感染與疫病爆發。人類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中,我們可以遵循人類疾病防控的科學方法,從各個環節著手,嚴格控制傳染源、及時迅速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未感染水產養殖動物,有效地預防養殖動物疫病傳播。控制水生動物疫病傳染源可通過苗種產地檢疫來實現。水產苗種產地檢疫是指通過對輸入和輸出的水生動物進行疾病檢疫工作,來防止水生動物病原體的傳播和擴散。各地方有關部門要按照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要求盡快啟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

養殖生產單位或個人一旦發現疑似水生動物疫情發生,應立即向當地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水產技術推廣機構)進行報告,并將樣品送到有資質實驗室診斷。同時采取以下緊急控制措施:一是立即對養殖場相關魚池采取隔離措施,限制養殖場病魚的移動和運輸,及時撈出病死魚并用深埋法或化尸法進行無害化處理;二是對養殖場內所有工具器皿、池塘尾水進行徹底消毒;三是徹底清塘,對塘底進行翻塘曝曬,并用生石灰進行消毒,防止病毒繼續擴散。

作者:楊秀 李慶東 孔令杰 單位: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