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節水農業

時間:2022-07-22 09:40:56

導語:旱作節水農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旱作節水農業

黃驊市地處渤海之濱,現有耕地73.5萬畝,其中旱地、半旱地5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6%。年降水約550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常年干旱時間達9個多月。連年干旱,地上水枯竭,地下中淺層水含鹽量過高,不能利用,加之旱地多瘠薄鹽堿,適耕期短,蓄水保墑能力差,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黃驊市農業乃至農村經濟的發展。2012年,由國家投資建設的萬畝旱作農業示范基地項目正式落戶黃驊市,為該市旱作節水農業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做好旱作節水農業示范項目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1節流與開源并重發展旱作節水農業迫在眉睫

黃驊市有農田灌溉條件的村莊不多,主要分布在官莊鄉、呂橋鎮、羊二莊鎮、常郭鎮四個鄉鎮的部分村莊,灌溉用水主要來源于捷地堿河和機井水,其余地方都是靠天吃飯。雖然每年出現干旱情況時,相關部門會適時采取措施進行人工降雨,同時鼓勵村民挖掘坑塘,儲蓄水源。但在灌溉農田方面水源還是比較緊缺,當開源遠遠不能滿足灌溉用水需求時,節流不失為一種有效措施。發展旱作節水農業不僅僅是節水灌溉,還可以轉變傳統用水、管水方法。通過示范基地建設,農田降水利用率可以提高8%~10%,達到53%,在平均年降水量552.5mm的條件下,平均每畝每年可節約水源29.4~36.9m3。由此可見,發展旱作節水農業迫在眉睫。

2硬件和軟件匹配突破項目區農業發展瓶頸

黃驊市農業種植還是以傳統耕種方法為主,農田基礎條件較差,種植技術相對落后,糧食產量不高,這是制約該市農業發展的瓶頸。在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基地,計劃從田間工程、推廣農業技術以及建設實驗室三項工作著手,使項目區農業發展硬環境和軟環境都有所提高。

2.1田間工程。在示范區將鋪設PVC防滲管道4萬m,修建機耕路1.6萬m,維修機井及機電配套8眼,新建橋涵12座。建成后,項目區田間基礎設施將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

2.2推廣農業技術。農技人員還應在項目示范區推廣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種植耐旱作物品種、保水劑應用等農藝旱作技術,改良田間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其中適時深耕是蓄雨納墑的關鍵。

2.3實驗室建設。在示范區還要建設化驗室、檢測室,購置土壤墑情監測儀器及軟硬件設備11套。兩室建成后,技術人員要選擇部分典型區域監測、采集土壤墑情、旱情、地力等旱作農業相關信息,與國家旱作農業工程技術中心和區域分中心聯網,形成全國旱作農業監測預警系統,指導農民在適當時候進行抗旱減災和農業生產。

3生態環境和產量雙提高旱作節水技術好處多

3.1提高糧食產量。就項目區近幾年糧食產量來看,每畝小麥產量平均在230kg左右,玉米產量平均在410kg左右。建成1.8萬畝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后,小麥單產能達到260kg,比原來畝增產40kg。項目區內糧食總產量預計將增加126萬kg,年增經濟效益可達277.2萬元。

3.2實現節本并提高農產品品質。通過旱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可使旱作農田自然降雨和灌水的利用率、土壤保水能力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還可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施用量,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3%,化肥利用率提高5%~10%,從而在減少農民種地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

3.3改善生態環境。旱作節水項目還可改善項目區的生態條件,通過實施旱作農業,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減少農田灌溉用水量,防止過量開采地下水,減少行業之間的爭水矛盾,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通過秸稈覆蓋、免耕等農業技術能夠使農田水土流失減少50%左右,有效防止沙塵暴,同時提高地力,減少化肥的投入量,降低不合理施用化肥帶來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