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苗播種技藝特色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29 04:05:00
導語:玉米全苗播種技藝特色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整地質量、種子質量、種子處理、施肥、播種、播后管理等方面總結了玉米全苗播種技術,以供玉米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玉米;全苗;播種技術
單位面積的玉米穗數是玉米產量的構成因素之一,要保證單位面積的玉米穗數,首先必須保證單位面積玉米苗的株數。因此,要抓好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生產環節,確保玉米一次播種全苗以獲得豐產。
一、把好整地質量關
玉米對整地的要求是:耕深、耕到、耙碎、耙平,達到上虛下實,保墑良好;同時耕整地要及時。選用大、中或小型拖拉機配套的鏵式犁、耙、鎮壓器、旋耕機等,基本上都能滿足玉米整地作業的要求。整地作業盡量在秋季前茬收獲后進行,避免春天動土。春天動土不僅熟化時間短,且春季氣溫上升快,風多風大跑墑嚴重,影響播種出苗。如播前遇雨,也可淺耕并及時耙耢保墑,趁墑播種。
二、把好種子質量關
從種子商店選購回的優良品種一定要做好發芽試驗,發芽率低于種子包裝袋或袋內標簽標識時要及時退換。一般要求發芽率達到90%以上,如低于90%要酌情增加播種量。對于采用精量點播技術播種的,種子的發芽率一般要求在96%以上。由于種子是用機械篩選,目前篩選所用的機械還沒有達到對種子優劣有識別能力。因此,播種前一定要對種子進行人工篩選和粒選,除去霉壞、破碎、混雜及遭受病蟲危害的籽粒,以保證播下的種子有較高的質量。
三、把好種子處理關
曬種在粒選后播種前進行。曬種能促進種子后熟,降低含水量,增強種子的生命力和發芽能力,提高種子發芽率,并可減少病蟲危害,以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的目的。方法是選晴天把種子攤在干燥向陽的地上或席布上,種子鋪曬的厚度為2~3cm,并要經常翻動種子,曬勻、曬到,做到白天晾曬晚上收回,連續晾曬2~3d。播種前幾小時或前1~2d要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針對當地不同的病蟲害發生程度有選擇地使用種衣劑的類型。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時既要拌勻,也不要在陽光下曝曬晾干。種子包衣時不能過量使用藥劑或降低藥量,過量使用種衣劑會影響作物種子的發芽及出苗,藥量減少又會降低對病蟲的防治效果。因此,使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處理時一定要按使用說明標明的劑量進行。
四、把好施肥技術關
目前農業生產上的施肥方法主要采用“一炮轟”(一次性免追施肥)和底肥加追肥2種施肥模式。無論采用哪種施肥方法,都必須做到種肥隔離,堅決杜絕種肥同床,尤其機械播種采用一次性免追肥的施肥方法,由于化肥施肥量過大,種肥隔離必須達到12~15cm,以防止燒種、燒苗。農家肥一定要發酵腐熟后使用,防止田間發酵燒苗和把病蟲草害帶入田間。
五、把好播種關
玉米的播種期主要根據溫度、墑情和品種的特性來確定。生產上,溫度通常以土壤表層5~10cm深處穩定在8~10℃開始播種為宜。玉米種子發芽需要吸收占種子絕對干重的48%~50%的水分,即播種深度的土壤水分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70%才能滿足玉米種子發芽出苗的需要。東北的氣候特點是十年九春旱,所以要適時搶墑播種。如果播種時旱情嚴重,一定要采用坐水抗旱播種,絕不能等雨下種,避免因播種時間延后使玉米的生育期推遲造成玉米貪青。目前播種大多采用機械播種或手動式扎眼器播種。播種深度要適宜,播種過深,幼苗生長細弱;播種過淺,春風一抽很容易造成種子落干或芽干。尤其近年來為了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精量點播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更要把好播種質量關,根據土壤墑情掌握播種深度,給種子生長發育創造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條件,確保苗全、苗齊、苗壯。
六、把好播后管理關
播后搞好鎮壓在保證玉米全苗的生產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鎮壓時應該掌握適度,一定要根據耕地的土質和播時的土壤墑情而定,土質黏重的要適當晚鎮壓,以免因鎮壓影響幼苗的出土,如果播種后土壤較疏松要及時鎮壓,防止通風跑墑。玉米田在應用除草劑化學鋤草時,也會因為除草劑的使用不合理而影響苗全苗壯。為了保證除草效果,農民在使用除草劑時往往加大用藥劑量,致使玉米幼芽在未出土前受到藥害,不出土或出土時整株葉片扭卷在一起成為“大鞭子苗”,受害輕的植株通過生長慢慢恢復,或通過人工輔助措施后期可以成為正常植株;受害嚴重的無法恢復只能成為無效植株。因此,一定要按藥劑的使用說明使用除草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減產損失。
參考文獻:
[1]周興瓊.玉米育苗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9(8):28.
[2]宋長庚,楊恒杰.玉米育苗移栽新技術[J].現代化農業,2007(12):19-20.
[3]李瑞蓮.玉米育苗移栽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03(3):21.
[4]熊飛.玉米育苗側栽好處多[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2(5):23-24.
[5]田景文,代勇,吳正凱,等.雜交玉米育苗方法試驗初報[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6):48-49.
[6]陳秀杰.玉米育苗移栽新技術[J].新農業,2005(6):17.
- 上一篇: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措施探究
- 下一篇:探索目前武陵山區玉米豐產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