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縮病防治論文
時間:2022-01-18 05:23:00
導語:玉米粗縮病防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發病癥狀
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感染發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6片葉即可顯癥。開始在心葉基部及中脈兩側產生透明的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逐漸擴及整個葉片。病苗葉色濃綠,葉片僵直、寬短而厚,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病株生長遲緩,矮化葉片背部葉脈上產生蠟白色隆起條紋,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糙感,節間粗短,頂葉簇生狀如君子蘭。葉背、葉鞘及苞葉的葉脈上具有粗細不一的蠟白色條狀突起,有明顯的粗糙感。九至十葉期,病株矮化現象更為明顯,上部節間短縮粗腫,頂部葉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1/2,多數不能抽穗結實,個別雄穗雖能抽出,但分枝極少,沒有花粉。果穗畸型,花絲極少,植株嚴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嚴重時不能結實。
2發病因素
一是毒源量。第1代灰飛虱是玉米粗縮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灰飛虱帶毒率及其發生數量與玉米粗縮病發生輕重呈顯著正相關。在生產中,田間、田埂雜草多,生產管理粗放的玉米田發生較重。二是播期。不同播期玉米的發病程度差異顯著。播期決定了第1代灰飛虱成蟲遷飛高峰期和玉米敏感期(玉米植株6葉前)的吻合程度,吻合期越長,病害越嚴重。本地區5月中旬播種的玉米,苗期與第1代灰飛虱成蟲高峰期相吻合,病株率和發病程度明顯高于其他類型,因此應推遲播期,避開灰飛虱遷飛高峰期。三是品種。不同品種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近年來的調查情況看,鄭單系列品種田間病株率平均為6%,發病率為10%左右,平均減產5%~10%;而掖單系列抗性很差,發病率為50%以上,減產達7成以上,因此在生產上應選擇鄭單系列等抗病品系。四是氣候條件。氣候是影響玉米粗縮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秋冬季氣溫偏高,春季干旱的年份,灰飛虱越冬死亡率低,增大了灰飛虱的發生基數與帶毒率,有利于玉米粗縮病的發生。五是耕作制度。由于不同茬口和播種方式會影響玉米的播期,間接地影響到玉米粗縮病發生的輕重。根據近年來的調查發現,耕作制度簡單的發病輕,耕作制度相對復雜的發病較重。
3綜合防治措施
3.1加強監測與預報
在病害常發地區有重點地定點、定期調查小麥、田間雜草和玉米的粗縮病病株率和嚴重度,同時調查灰飛虱發生密度和帶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種前,根據灰飛虱越冬基數和帶毒率、小麥和雜草的病株率,結合玉米種植模式,對玉米粗縮病發生趨勢作出及時準確的預測預報,指導防治。
3.2選用抗病品種
盡管目前玉米生產中應用的主栽品種中缺少抗病性強的良種,但品種間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要根據本地條件,選用抗性相對較好的品種,同時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單一抗源品種的大面積種植。
3.3調整播期
根據玉米粗縮病的發生規律,在病害重發地區,應調整播期,使玉米對病害最為敏感的生育時期避開灰飛虱成蟲盛發期,降低發病率。春播玉米應適當提早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玉米則在5月底至6月上旬。
3.4加強田間管理
結合定苗,拔除田間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粗縮病侵染源。路邊、田間雜草不僅是翌年農田雜草的種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縮病傳毒介體灰飛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對上茬作物殘存的雜草,可先人工鋤草后再噴藥,除草效果可達95%左右。選擇土壤處理的優點是苗期玉米不與雜草共生,降低灰飛虱的活動空間,不利于灰飛虱傳毒。合理施肥、澆水,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玉米生長,縮短感病期,減少傳毒機會,并增強玉米抗耐病能力。
3.5化學防治
一是藥劑拌種。播種時,采用種量2%的種衣劑拌種,可有效防止灰飛虱的危害,同時有利于培養壯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種后選用芽前土壤處理劑40%乙莠水膠懸劑8250~8625mL/hm2,對水450kg進行土壤封閉處理。二是噴藥殺蟲。玉米苗期出現粗縮病的地塊,要及時拔除病株,并根據灰飛虱蟲情預測情況及時用25%撲虱靈5000~5500倍液噴霧,在玉米五葉期左右,每隔5d噴1次,連噴2~3次,同時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靈800倍液噴灑防治病毒病。對于個別苗前應用土壤處理除草劑效果差的地塊,可在玉米行間定行噴滅生性除草劑20%克蕪蹤8250mL/hm2,對水450kg,要注意不要噴到玉米植株上。克蕪蹤對雜草具有速殺性,噴藥后52h雜草能全部枯死,可減少灰飛虱的活動空間。田邊地頭可噴45%農達水劑,但在玉米行間盡量不用,以免對玉米造成藥害。
論文關鍵詞:玉米粗縮病;發病癥狀;發病因素;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闡述了玉米粗縮病的癥狀,分析了玉米粗縮病的發病因素,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導科學防治玉米粗縮病。
- 上一篇:玉米青枯病防治論文
- 下一篇:縣開展集中治理外掛車輛工作方案